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 10128学 号: 201320611008 空调设计说明书(题 目:xx市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学生姓名:xx学 院:土木工程学院专 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班 级:指导教师:xx 二 一 六 年 十二 月摘 要本设计为xx市某工厂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总建筑面积为566.02m2,地上一层。该层由办公室、会议室、设备间、卫生间等用房组成。本工程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独立送入室内。总冷负荷是47.47KW,冷指标是83.9W/ m2。水管管路采用三管制。送风口形式为双层百叶,回风口形式为单层百叶。本设计内容包括:1、空调冷负荷的计算;2、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及设备的选型;3、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4、空调风系统、水系统的布置、水力计算等。 关键词:舒适性空调;风机盘管;新风目 录第一章 设计基本资料1 1.1 工程概况1 1.2 设计基本参数11.2.1 空调室外设计参数11.2.2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11.2.3 其它设计相关参数的选取21.2.4 围护结构参数2 1.3 空调方案说明2第二章 空调负荷计算3 2.1 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公式32.1.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32.1.2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32.1.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42.1.5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42.1.6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52.1.7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5 2.2 湿负荷计算:5 2.3 夏季新风冷负荷的计算6 2.4 负荷计算汇总6第三章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7 3.1 空调水系统的选取7 3.2 空调风系统的选取83.2.1 空调系统的划分原则83.2.2 方案比较8 3.3 系统选择10 3.4 新风系统10第四章 空调设备选择计算11 4.1 风机盘管的计算114.1.1 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114.1.2 风机盘管的布置12 4.2 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124.2.1 新风机组选择计算12 4.3 空气分布124.3.1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形式124.3.2 空调房间送回风口的型式134.3.3 送回风口的布置方式134.4 风系统的水力计算举例14 4.5 风口布置164.5.1 送回风口的布置方式16 4.5.2气流组织计算汇总17第五章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17 5.1水系统水力计算185.2.1 冷冻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85.2.2 冷凝水系统的水力计算20参 考 文 献21第一章 设计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本设计为xx市某行政办公楼舒适性空调系统设计,总建筑面积为566.02m2,地上一层。该层由办公室、会议室、设备间、卫生间等用房组成。本工程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独立送入室内。总冷负荷是47.47KW,冷指标是83.9W/ m2。水管管路采用三管制。送风口形式为双层百叶,回风口形式为单层百叶。1.2 设计基本参数1.2.1 空调室外设计参数 表1-1 空调室外设计主要参数参数单位夏季参 数单位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1.5通风计算相对湿度%58空调计算湿球温度23.8室外平均风速m/s1.8空调计算日均温度26.1大气压力Pa919801.2.2 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表1-2 空调室内设计主要参数参 数夏季温度()26风速(v)(m/s)0.3相对湿度(%)60表1-3 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设计新风量建筑类型与房间名称新风量m3/h办公室1201.2.3 其它设计相关参数的选取表1-4 照明功率密度值(W/m2)建筑类别房间类别照明功率密度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9会议室9走廊5表1-5 不同类型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m2/人)建筑类别房间类别 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4会议室2.5走廊50表1-6 不同类型房间电器设备功率密度值 (W/m2)建筑类别房间类别电器设备功率办公建筑普通办公室15会议室 15走廊01.2.4 围护结构参数 1.外墙: 240厚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和40mm厚聚苯保温层组成的复合墙体,传热系数K=0.6w/ m2.。2.外窗:双层钢窗,传热系数南、北窗K=3.61 w、东、西窗K=3.21w / m2.。3.屋面:传热系数K=0.6 w/ m2.。1.3 空调方案说明通过分析该办公楼平面图,再根据其房间功能、实际使用情况、面积的要求,经过各空调系统的比较,综合考虑后决定设计采用选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第二章 空调负荷计算2.1 夏季逐时冷负荷计算公式冷负荷计算是空调设计及制冷机组选型的主要依据。在冷负荷计算中,我们经常采用冷负荷系数法和谐波反应法计算空调冷负荷,本设计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冷负荷。在房间冷负荷计算中,包括外墙和屋面冷负荷、外玻璃窗冷负荷、透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人员散热冷负荷、设备冷负荷、照明冷负荷。空调系统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的房间同时使用情况,系统类型和调节方式,按各房间诼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房间的计算冷负荷累加值而定,并应计算新风冷负荷以及通风机,水泵,风管,水管等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本设计夏季冷负荷根据暖通空调及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进行计算,详细计算方法、过程及计算依据如下。 2.1.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外墙和屋面的瞬变温差传热形成的冷负荷Q,可按下式计算: (2-1)式中: 外墙和屋面瞬时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外墙和屋面的面积,m2; 外墙和屋面的传热系数,W/(m2/); 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见暖通空调附录2-4、2-5;地点修正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6;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见暖通空调表2-8;吸收系数修正值,见暖通空调表2-9;室内计算温度,。2.1.2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通过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2-2)式中:外玻璃窗瞬时传热引起的冷负荷,W; 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m2/); 窗口面积,m2; 玻璃窗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见暖通空调附录2-10; 地点修正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1;室内计算温度,。2.1.4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分为两部分,即透过玻璃窗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和窗玻璃吸收太阳辐射后传入室内的热量。 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2-3)式中: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W;有效面积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5; 窗口面积,m2; 窗玻璃的遮阳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3;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4;最大日射的热因数,W/ m2,见暖通空调附录2-12;窗玻璃的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162-19。2.1.5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人体散热与性别、年龄、衣着、劳动强度及周围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有关。人体散热的潜热量和对流热直接形成瞬时冷负荷,而辐射散发的热量将会形成滞后冷负荷。因此,应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进行计算。在本设计中,为了计算方便,计算以成年男子散热量为计算基础。而对于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中有各类人员(成年男子、女子、儿童等)不同的组成进行修正,为此,引入群集系数。人体显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2-4)式中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暖通空调表2-13;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见暖通空调表2-12;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23。 人体潜热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为: (2-5)式中: 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见暖通空调表2-13;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2.1.6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由下式计算: (2-6)式中: 设备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见暖通空调表2-20、2-21;设备实际显热散热量,W;设备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本设计设备散热按稳态计算)。2.1.7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当电压一定时,室内照明散热量是不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散热量,但是照明散热方式仍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散热,因此,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仍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见下式: (2-7)式中: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设在顶棚内时,可取=1.0;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0.50.6;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者=0.60.8;照明工具所需功率;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见暖通空调附录2-22。2.2 湿负荷计算:湿负荷是指空调房间的湿源(人体散湿、敞开水表面散湿和地面积水等)向室内的散湿量,也就是维持室内含湿量恒定需从房间出去的湿量。 (2-8)式中:人体散湿量,kg/s;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2.3 夏季新风冷负荷的计算在处理空气时,大多数场合要利用一部分回风,所以,在夏季混入的回风量愈多,使用的新风量越少就愈显得经济。但实际上,不能无限制地减少新风量,一般规定,空调系统中的新风量占总风量的百分数不应低于10。最小新风量的确定应满足以下几个原则:1.卫生要求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可按规范确定,不论每人占房间体积的多少,新风量按30m/hp左右计算。 2.补充局部排风量 当空调房间内有排风柜等局部排风装置时,为了不使车间产生负压,在系统中必须相应的新风量来补充排风量。 3.保持房间的“正压”要求 一般情况下,室内正压在510Pa,即可满足要求,由于此建筑物有窗户,可考虑窗缝隙渗透排风。 空调系统中引入室外新风是保障良好室内空气品质的关键。目前,我国空调设计中对新风量的确定原则,仍采用现行规范、设计手册中规定或推荐的原则。夏季,空调新风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2-9) 式中 新风负荷,kw; 新风量,kg/s; 室外空气焓值,kJ/kg; 室内空气焓值,kJ/kg。2.4 负荷计算汇总楼号楼层房间房间面积工程负荷最大值时刻(16点)的各项负荷值房间最大负荷总冷负荷新风冷负荷总湿负荷新风湿负荷总冷指标新风冷指标总湿指标新风量m2WWkg/hkg/hW/m2W/m2kg/hm2m3/hW1号楼1层100117.282345.5997.61.350.9135.757.70.081202345.54100217.281743.6775.70.920.7100.944.90.0593.311764.23100341.043976.81842.52.121.796.944.90.05221.624134.9100417.282237997.61.330.9129.557.70.081202297.57100517.282236.7997.61.330.9129.457.70.081202297.271006140.5111462988.43.952.579.321.30.0342011145.99100717.281901.3807.70.80.711046.70.051001964.87100843.24143.51939.42.211.895.944.90.05233.284143.48100921.62311.6969.71.310.910744.90.06116.642311.58101021.62336.1969.71.310.9108.244.90.06116.642336.09101117.32254.7997.61.330.9130.357.70.081202254.88101217.281916.5711.50.890.6110.941.20.051001916.9101330.23756.71160.41.91124.438.40.06163.083756.741014103.712845.24411.56.883.7123.942.50.0762012845.22101543.25408.42639.13.242.5125.261.10.07233.285408.431号楼小计56660559.623206.230.8620.8107410.052897.8560559.6工程合计56660559.623206.230.8620.8107410.052897.8560559.6各房间各项负荷汇总表详见计算书。第三章 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3.1 空调水系统的选取 由于此工厂住宅类似于一层平房,房间面积不大,而且需水量也很小,所以才用直接供水的方式,选用三管制。3.2 空调风系统的选取3.2.1 空调系统的划分原则1.能保证室内要求的参数,即在设计条件下和运行条件下均能保证达到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净化等要求。2.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综合起来较为经济。3.尽量减少一个系统内的各房间相互不利的影响。4.尽量减少风管长度和风管重叠,便于施工、管理和测试。5.各房间或相邻房间的设计参数值和热湿比相接近,可以划分成一个全空气系统。对于定风量单风道系统,还要求工作时间一致,负荷变化规律基本相同。3.2.2 方案比较表3-2 风系统比较详表比较项目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设备布置与机房1.空调与制冷设备可以集中布机房2.机房面积较大层高较高3.有时可以布置在屋顶或安设在地下1 只需要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2 风机盘管可以设在空调机房内3 分散布置、敷设各种管线较麻烦风管系统1. 空调送回风管系统复杂、布置困难2. 支风管和风口较多时不易均衡调节风量1 放室内时不接送、回风管2 当和新风系统联合使用时,新风管较小节能与经济性1.可以根据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室外新风减少与避免冷热抵消,减少冷冻机运行时间2.对热湿负荷变化不一致或室内参数不同的多房间不经济3.部分房间停止工作不需空调时整个空调系统仍需运行不经济1.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可根据各室负荷情况自我调节2.盘管冬夏兼用,内壁容易结垢,降低传热效率3.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使用寿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较长安装设备与风管的安装工作量大周期长安装投产较快,介于集中式空调系统与单元式空调器之间维护运行空调与制冷设备集中安设在机房便于管理和维护布置分散维护管理不方便,水系统布置复杂、易漏水温湿度控制可以严格地控制室内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对室内温度要求严格时难于满足空气过滤与净化可以采用初效、中效和高效过滤器,满足室内空气清洁度的不同要求,采用喷水室时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易受污染,须常换水过滤性能差,室内清洁度要求较高时难于满足消声与隔振可以有效地采取消防和隔振措施必须采用低噪声风机才能保证室内要求风管互相串通空调房间之间有风管连通,使各房间互相污染,当发生火灾时会通过风管迅速蔓延各空调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优点1.布置灵活,可以和集中处理的新风系统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2.各空调房间互不干扰,可以独立地调节室温,并可随时根据需要开停机组,节省运行费用,灵活性大,节能效果好3.与集中式空调相比不需回风管道,节约建筑空间4.机组部件多为装配式、定型化、规格化程度高,便于用户选择和安装5.只需新风空调机房,机房面积小6.使用季节长7.各房间之间不会互相污染缺点1.对机组制作要求高,则维修工作量很大2.机组剩余压头小室内气流分布受限制3.分散布置敷设各中管线较麻烦,维修管理不方便4.无法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5.水系统复杂,易漏水6.过滤性能差适用性适用于旅馆、公寓、医院、办公楼等高层多层的建筑物中,需要增设空调的面积多房间建筑室温需要进行个别调节的场合3.3 系统选择 工厂内房间较小,因此采用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空调方式。 故选一台新风处理机组提供空调所需的新风,机组吊装在走廊的吊顶内。 现对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对空气的处理过程进行确定, 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的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而由风机盘管承担室内所有冷负荷。其处理过程见下面的空气处理过程设计,7的冷冻水既可以满足新风机组要求,又可以满足风机盘管要求,水系统简单,且只用根据室内冷负荷来选风机盘管既可,在满足舒适型空调的要求下,既合理又快捷。3.4 新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处理方式有:1.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2.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含湿量线,新风机组承担部分室内冷负荷。3.新风处理到焓值小于室内状态点焓值,新风机组不仅承担新风冷负荷,还承担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和全部潜热冷负荷,风机盘管仅承担一部分室内显热冷负荷,可实现等湿冷却,可改善室内卫生和防止水患。4.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温线风机盘管承担的负荷很大,特别是湿负荷很大,造成卫生问题和水患。5.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并与室内状态点直接混合进入风机盘管处理。风机盘管处理的风量比其它方式大,不易选型。通过比较,和该设计的特点,决定选择新风处理到室内状态的等焓线,不承担室内冷负荷方案,新风管道同风机盘管混合。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的焓值,处理后的新风有两种供应方式:1.新风与风机盘管的送风并联送出,可以混合后再送出,也可以各自单独送入室内,这种系统从安装方面稍微复杂一些,但卫生条件好。2.新风直接送到风机盘管吸入端,与房间的回风混合后,再被风机盘管冷却后送入室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缺点是一旦风机盘管停机后,新风将从回风口吹出,回风口一般都有过滤器,此时过滤器上灰尘将被吹入房间。通过比较,本设计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室内的空气品质,卫生较好。第四章 空调设备选择计算空调设备的选择主要包括末端设备、空调机组、改善空气品质设备、以及空调节能与热回收设备,在选择设备之前必须先进行计算,根据具体安装位置选择合适的设备、最后进行校核计算。4.1 风机盘管的计算4.1.1 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以1001房间为例,不包括新风冷负荷房间的冷负荷Q=1.817kw,湿负荷M=1.04kg/h,=Q/M=1.75 kJ/kg,室内空气计算温度=26,相对湿度60,室外干球温度=31.5,相对湿度为58。根据室内热湿比线及室内状态点,所以风机盘管的风量: 考虑到1.1的风量放大系数(在1.05-1.15之间),则根据Q及M选风机盘管型号,选型时按风量优先,然后再通过冷量来校正,故本室选择FP-34风机盘管一台, 回风量308.218/h。4.1.2 风机盘管的布置风机盘管的布置与空调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建筑形式有关,对于办公室,会议室等采用上送上回。风机盘管机组空调系统的新风供给方式采用由独立新风系统供给室内新风,经处理过的新风从进风总风管通过支管送入各个房间。4.2 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新风机组计算方法与风机盘管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这里不再详细阐述,具体计算请看新风机组选择计算。4.2.1 新风机组选择计算可选BFPX4W全新风机组,送风量4000 m3/h,冷量60.11KW,水量10.5立方米。4.3 空气分布空气分布又称气流组织,也就是设计者要组织空气合理的流动。大多数空调与通风系统都需要向房间或被控制区送入和排出空气,不同形状的房间、不同的送风口和回风口形式和布置、不同大小的送风量都影响室内空气的流速分布、温湿度分布和污染物浓度分布。室内气流速度、温湿度都是人体热舒适的要素,而污染物浓度是空气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想使房间内人群的活动区域成为一个温湿度适宜,空气品质优良的环境,不仅要有合理的系统形式及对空气的处理方案,而且要有合适的空气分布。4.3.1 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形式空调房间气流分布的形式有多种,按送回风口的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1.上送下回由空间上部送入空气下部排出的送回风方式是传统的基本方式。上送下回的气流分布形式其送风气流不直接进入工作区,有较长的与室内空气掺混的距离,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2.上送上回上送上回方式的特点是可将送回(或排)风管道集中于房间上部,可明装也可暗装。其气流分布较上送下回方式略差。3.下送上回下送上回风方式要求降低送风温差、控制工作区内的风速,虽然其排风温度较工作区温度高,但其对节能未必有利,只因其送风温差的限制。但其有利于改善工作区的空气质量。4.中送风在某些高大建筑物内,如实际工作区在下部,则不需将整个空间都作为控制调节的对象,采用中送风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但这种气流分布会造成空间温度竖向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温度“分层”的现象。根据以上各气流组织方式的特点,综合考虑空调房间结构特点、使用要求和控制要求等条件,确定各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为上送上回。4.3.2 空调房间送回风口的型式1. 空调房间送风口型式的选择空调房间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工艺型空调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2)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散流器、条缝型风口或孔板风口;当单位面积风量较大,且工作区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风口。在选用送风口的型式时,应注意下列问题:工艺设备对侧送风气流有一定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使工作区的风速不能满足要求时,不采用侧送风方式;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量较大且上部有排热装置时,可采用地板送风方式;设置窗式空调器和风机盘管机组时,不宜使气流直吹向人体。根据上面的叙述及本工程各空调房间的建筑特点和功能等条件,各空调房间选用的送风口型式均为单层百叶送风。2.空调房间回风口型式的选择常用回风口主要有单层百叶回风口、固定格栅风口、网板风口、篦孔或孔板风口等,也有与粗效过滤器组合在一起的网格回风口。本工程中,所有房间的回风口均采用单层活动百叶回风口。4.3.3 送回风口的布置方式空调房间送回风口的布置应根据选用的送回风方式、空调房间空间形状、空调房间内设备布置和人员活动特点以及空调房间局部排风特点等条件进行布置。但在空调房间空间较大,人员分布较均匀且要求较高时,应尽量使回风口均匀布置,而且送风口和回风口应交错均匀布置。而在小空间的空调房间内气流组织容易达到要求,气流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但应注意在送风温差较大时,应尽量避免送风直接向着人体吹出。4.4 风系统的水力计算举例采用假定流速法,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一般是某一空调系统中最长管路或者局部构件最多的管路),平衡各支路和末端。水力计算如下。表1分支1最不利路径水力计算表最不利阻力(Pa)4编号G(m3/h)L(m)形状D/W(mm)H(mm)(m/s)Py(Pa)Pj(Pa)P(Pa)11681.541.57矩形10005000.930.030.640.6721681.543.18矩形10005000.930.060.640.731681.545.11矩形10005000.930.0900.09242103.4矩形4001201.220.491.772.26表2分支1水力计算表编号G(m3/h)L(m)形状D/W(mm)H(mm)(m/s)Py(Pa)Pj(Pa)P(Pa)11681.541.57矩形10005000.930.030.640.6721681.543.18矩形10005000.930.060.640.731681.545.11矩形10005000.930.0900.0941471.541.47矩形8005001.020.030.020.0551261.545.9矩形8004001.10.190.020.261141.541.12矩形6305001.010.0300.037908.262.12矩形6305000.80.0400.048791.622.22矩形5003201.370.1600.169674.980.51矩形4003201.460.0500.0510554.981.16矩形3203201.510.1200.1211434.982.56矩形3203201.180.1700.1712213.363.52矩形3203200.580.070.060.13131202.61矩形3203200.330.020.120.14141204.41矩形2002000.830.2900.291593.364.41矩形2002000.650.190.120.316221.624.45矩形3202000.960.290.370.66171204.08矩形3202000.520.090.840.93181204.4矩形3202000.520.10.820.9219116.644.49矩形3202000.510.10.870.9720116.644.49矩形3201200.840.361.131.521233.284.49矩形4001201.350.780.841.62221204.45矩形3201200.870.381.531.91232104.54矩形4001201.220.651.482.13242103.4矩形4001201.220.491.772.26表3分支1平衡分析表编号不平衡率总阻力(Pa)并联最不利阻力(Pa)平衡阀阻力(Pa)20.00%3.053.05030.00%2.352.350 由于该系统为低速风管系统,其速度,而低速送风系统等摩阻法计算推荐的设计比摩阻为1pa/m,设计时可以根据此值选用送风管的风速。根据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可知干管风速为6-8m/s,支管风速为2-3m/s。根据风量及所给风速范围,确定风管尺寸,其计算结果见计算书。4.5 风口布置4.5.1 送回风口的布置方式 风口对气流组织有着关键作用,根据送回风量,选择合适的风口,均匀分配,同时避免柱和梁的阻挡。最大可能的减少风量扰动对气流产生的负面效应。该舒适性空调的尺寸为L=6.7m,B=3.6m,H=3.4m;总送风量=0.08m/s ,送风温度=20 ,工作区温度=26 ,采用侧送风方式,进行气流分布设计:(1)设出风口沿房间长度L方向送风,且出风口离墙面0.5m ,则要求贴附射流程度 x=L-0.5-0.5= 3.8m (2) 取=1,则 由图8-73查得相对射程最小值。(3)由(1)、(2)计算结果得 =,选用双层百叶风口160mm120mm其当量直径为: (4)若设3个送风口,查得双层百叶风口得有效断系数约为1.2,则风口得实际出风速度 =(5)计算射流自由度 (6)取下限计算允许的最大的出口风速 可见满足得要求。(7)计算阿基米德 查图8-72,得射流实际相对贴附长度为5.4,实际贴附长度为 ,大于要求贴附长度,满足要求。(8)校核房间高度,取 房间要求最小高度为 房间实际高度为,满足要求。4.5.2气流组织计算汇总空调区气流分布设计、采用侧送风方式、选用双层百叶风口160mm120mm,设置三个送风口,=1.2房间类型射流自由度实际实际16.75.73.63.42060.1716.600.340.170.200.082.2517.915.190.0076254.883.1420.092.420.0066265.083.1630.092.460.0064275.283.1740.102.840.0048305.863.2154.333.3350.200.092.5321.106.120.0060275.283.1760.102.910.0045316.063.2276.75.73.60.340.113.1017.915.190.0040326.253.2480.123.230.0037336.453.2590.123.280.0036336.453.25100.123.210.0037336.453.25114.333.33100.200.143.8329.848.660.0026367.033.29第五章 空调水系统的设计5.1水系统水力计算在空调设计当中,水系统通常包括两套系统:空调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集中的空调房对分散的空调用户供应冷热量时,常以水作为传递冷热量的介质,通过水泵和管道输送出去,使用后的回水又经过管道返回空调机组中。如此循环而构成一个空调水系统。5.2.1 冷冻水系统的水力计算1.冷冻水系统的选择(1)水系统的选择根据回水方式的不同,空调水系统有重力式和压力式两种,本设计采用压力式,为封闭式回水系统。封闭式回水系统中,空调水经过末端装置(在本设计中为风机盘管)后,利用剩余压力经回水管回到空调水泵,经水泵加压后再进入空调机组进行处理后再经过供水管回到空调末段装置使用,如此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闭式系统中的空调水不与大气相接触,仅在系统的最高处设膨胀水箱,管路系统不易产生污垢和腐蚀,无须克服系统静水压头,水泵能耗相对较少。(2)冷冻水的水力计算冷冻水量的计算 W=Q/C(th-tj) (5-1)式中: Q风机盘管负荷, kW; C水的比热, kJ/kgC; 水的密度, kg/m3; th回水的平均温度, 取12C; tj供水的平均温度,取7C。管径的计算d=(W/3600V)1/210 (5-2)式中: W冷冻水流量, m/h V计算流速, m/s表5-1 冷冻水管内水流速推荐值管径/mm1520253240506580闭式系统0.4-0.50.5-0.60.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