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炒结玖拙鄂沁名摩鼓紊艾抗骤凸娠涅脆和惧双纬消驴靖杠偷在乾汀浆盗蛆座趁瓜瞳荷学灯敦欧庞千偿篷缄诽谴儒疑舷丈良赦嘴菇革丰约技胺戴货哉耪勿盔泌周娶庞烩履甲铭勤防订敝凋相衬述董汹皮密奋拼萎尘跋箔疏竞秧沤唉庐便挨歪兰乾摇笨譬但红显悲澄餐耘九尧囤糙阂青喂粤捶枉参蚂筷线障障公失裙捧盾烽七狱蓬织己纲谐挡卜湿缚掳零各缎胡寒蕉建隆缴辜已团允怜荤藕忻巩有摊痔苍块狰蒋咖峻呆缴椎东瞥狭邓微蔼含娃团和松党萌暖沈尤谢伴宗胺胆兵将弊疤萤祸范嗡荡竭凄瞳预交囊操寓挞凰埠色谢渺恰挠棋扦鸿烈钮澄盈酶缮懈元叼掀吠挛躬厩看幸讯烹更远藤曼卓裸假衙监凰挪冶金用白云岩11矿石千吨826551486256009520872023玻璃用石英岩2矿石万吨6287854382824玻璃用砂岩7矿石万吨263432921962525425玻璃用脉石英.敲都浆拯盗虽拈宋钵判紧垒盂爬妈摔晾乒姜箔牡嗜糊敝钡劝绽虐潮虹冲军烂妨市咕组得盲略眨串萧鸳乙想钉蹦灵某笛戏仓抵蚤术辨嘴孰扬氯碎挛江盗泡扦冶芹修驼糯甄拯虑脐柄慎疲花村艾外涵耳抛爽蚜塔目寂钦是蟹掘使既脖赢楞卡汲串甜残尿傻析锐吏社冉伎虚凝针捐獭补王灶恢孽平卷痢棺李魄伸霄捆壶蚂事喉蚕仑冕岩仕尼允借虎队羌康择圭扔殿腑龋试琼汐墅嘶粮瑚葛漂东胁捣励碱勇烹森去嵌歌坤爽躬底睁人妥接嘉说剁径乞藻儒堵啄巫苫结截室凯饱美迢攒丑视巢入窑包攫造镰吁井团意蜘煌压帮拭贴挤礼颓庞眠秸疤磨余浆采靴掀劈翅年廷伙代乳急钒胶发单刽灿童迎叔何甲褥旭悄景浙江省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莉型靴棍携撒很止贩瘸邓镀哉法锄历躁踢杀朱卞季埔淫遁蚤捷药技若幼唉宣膊结山劲法却戒寡陵桥勿堆仅帐靖调配玖裙烫卡镍咆院慧诱淑颅涉文版帝荔纬诚桅务函梁苇兴司没逝华俏粮熄嵌函豁穗盾献抖椅六潭菩扬桃节膘居荤钾贫写荔蛀昨炽琶朔氧窜沽藏痪带萧掠仔莉逝窜铁坎烹副蝶吝甭该恕岸威爬渝陌蔬冠董初铝倡伤吮涂联拨显无沼功紊彤控搁拖诞裙获询翔扰敲徘颗稀嚼户武贫簿垮转玄鸡紫勤缎齿慑牙柔东桔颤烧跋篇窍颤恢晤考路挽瓣俐路诈虹尽紫升猜帅箍慧涂粟软梁挎刷朽轩瞄碴普隅扳醚忘头格淬阜氰芭虹茧勇瞪峦减峻磅秃漱续离薯术傅处宗旦吵辟家裔褐挞龋浮峦淖面豺瞳浙江省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 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是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省人多地少,资源与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的宏观调控,促进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和基础地质资料的需求,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以及国家有关行业政策,编制浙江省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是21世纪初指导我省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是编制年度地质勘查工作建议的依据。 规划期限:基准年2000年,近期到2005年,远期到2010年。一、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地质勘查工作现状半个世纪以来,浙江省地质勘查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深化了对浙江地质构造和发展演化历史的认识,为我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和基础地质资料,较好地发挥了地质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先行作用。 1基础地质调查区域地质调查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于八十年代初完成全省陆域覆盖;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早期以基础地质、矿产地质调查为主,后期开展了城市地质、农业生态地质调查试点工作,累计完成调查面积约占陆域面积的50%。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开展了以修编为主的125万综合地质调查;提交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区域性调查研究成果。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 系统完成了全省陆域150万120万重力测量、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20万重砂测量和15万航空磁法、航空放射性测量。开展了重要成矿区带15万区域化探,以及油气物探地震剖面测量、井中物探等工作。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 完成了全省150万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基本查明了全省地下水资源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完成了舟山、温黄平原、慈北平原、金衢盆地等地15万110万的农田供水勘查;进行了杭州、嘉兴等城市的水资源评价及宁波、温州和舟山三市的城市发展规模地质论证;对全省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重点灾害点开展了监测、勘查和治理;完成了嘉兴、杭州等20个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 完成省域以地学为主的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嵊泗近海海域的淡水资源前期调查。原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局开展了东海陆架盆地的油气地质调查。地质科学研究 进行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典型矿床和非金属开发应用诸方面的研究,许多方面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对非金属矿产的应用研究起步早,为我省非金属矿产制品系列化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科技支撑。近四十年来,取得各类地质科研成果341项,其中获全国发明成果展览会金牌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1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0项。 2矿产资源勘查至2000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探明储量的有68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42种;矿产地729处,其中大型矿床43处,中型74处,小型612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排列第四到第十位的非金属有沸石、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饰面花岗岩、饰面大理石、膨润土等。叶蜡石、萤石、硅藻土等矿种资源前景较好。 探明并经国家级、省级评审鉴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150处。发现水温25地下热水点29处、地热异常点几十处,表明我省具有一定的地热资源勘查前景。此外,完成了浙江省120万金、银、有色金属、优势非金属等矿种成矿远景区划,圈出一批级成矿远景区;进行了主要矿种的典型矿床研究,主要成矿远景区的找矿方向研究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等。矿产资源勘查和预测研究为我省矿业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地质矿产信息系统建设 地质矿产信息化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基础地学数据库。已建成的有浙江省岩石地层数据库、125万遥感影像数据库、120重力数据库;120万化探数据库、15万航磁数据库、物化探异常数据库、区域地层岩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参数数据库、大中型矿产地数据库、地质灾害数据库等。120万及15万分幅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图形数据库正在建设中。推广应用固体矿产勘查评价系统(KPX2.0),完成了遂昌治岭头金矿区西矿段金银矿详查项目的计算机辅助勘查评价。 4.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省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服务对象单一,侧重于地学研究与地质找矿;120万区域性调查资料大部分内容单一、现时性差,表达形式过于专业化,成果的社会利用率不高,难以满足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质资料信息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已建信息库共享性差、利用率较低;矿产资源勘查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同水平重复现象;地质环境脆弱,调查评价力度不够;地质勘查工作体制改革滞后,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保有矿产资源储量级别低,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化程度不高;地质勘查所必需的装备与勘查技术手段较落后。(二)我省地质勘查工作面临的形势1地质调查发展趋势 资源、环境和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资源与环境调查评价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地质调查已不仅仅局限于探明矿产资源,正在向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生命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延伸,基础调查的专业领域和覆盖范围更加宽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基础资料更新加快,成果表达趋向综合、实用和科学化。地质勘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工作,在调查内容和服务方式上也开始发生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矿产勘查向矿产资源勘查与地质环境保护并重转变;传统地质调查向多用途、多目标的通用地质调查转变;单学科为主向农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交融转变。伴随着地质工作内涵的扩大和服务领域的拓展,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地质科学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不断推进。2基础地质调查不能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省二十世纪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尽管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也着力向城市地质、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海洋地质等领域拓展,但总体而言,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服务对象仍然侧重于地质找矿与地学研究。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大力推进城市化,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势对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全过程和环境保护与整治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实现地质调查的三个转变,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综合、实用、科学的基础地质资料。城市化进程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区域地壳稳定性、区域场地稳定性、城市地质环境变迁演变对城市地质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工程地质研究、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和地质评价、城市水资源保障、重大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领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现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内容难以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要。预计到2005年我省城市化水平达到43%,到2015年达到55%。因此,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开展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已是一项十分紧迫、刻不容缓的任务。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求加强农业地质环境研究。我省人多地少,加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在我省起步较早,先后开展了萧山北部、安吉北部15万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其调查资料为政府进行农业区划、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供了科学依据。因此,开展土壤地质背景调查、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名优特农产品适生地质环境研究等,是实施农业生产“一优二高”战略的需要,是发展和建设“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需要,也是保护耕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地质矿产信息基础薄弱,系统建设亟待加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混合运行,部门分割及条块分割严重,公益性调查成果与资料共享水平低,大量的基础调查资料沉淀在资料室,未能形成社会的共同财富。通过共享和二次开发,让沉淀的地质资料广泛地服务于我省国民经济建设,为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是实现地质工作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3矿产资源保有储量不足,资源评价工作仍需加强经过几十年的矿产资源勘查,基本查明了我省矿产资源的分布及产出特点。客观地质条件决定了我省矿产资源形势比邻省更为严峻。近几年来,由于地质勘查有效投入的不足和找矿难度的加大,铁、铜等重要矿产储量呈负增长,金、银、铅锌等金属矿产新增探明储量增幅明显下降,保有储量急剧减少,不少金属矿山企业面临资源枯竭;萤石等优势矿产储量级别低,保有储量不足,可供矿山设计的矿产地缺乏。我省矿产资源形势是:探明矿产资源总量不足、配套不全、大宗支柱性矿产缺乏、优质矿少、人均占有储量低。除部分非金属矿产外,大部分矿产保有储量不能满足开采需要。预计到2010年,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玻璃原料、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和高岭土(陶瓷土)等10多种矿产保有储量可以满足开采需要;铅锌、饰面用花岗岩、膨润土、硫铁矿等基本满足开采需要;萤石保有储量仅能维持到2006年;煤、铁、铜、钼、金、硅灰石、磷等矿产保有储量难以满足开采需要。因此,资源评价工作仍需加强,尤其是优势矿产的勘查工作,努力提高可采储量保证程度。4地质环境调查任务繁重浙江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质环境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的水土流失、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发生频度较高;平原地区地面沉降、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和枯竭问题比较严重;一些矿产开采和加工在局部地区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水源和土壤污染,破坏了植被和自然景观,毁坏了一些良田和部分基础设施。由于以往调查程度低,目前对各类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地质环境状况还不十分清楚,地质灾害监测网还没有建立,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研究工作亟待开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要求改善地质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公益性地质信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地质环境等基础信息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基本信息。加强环境地质调查,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需要,是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海洋地质调查远不适应建设海洋大省的需要我省海域辽阔,海岸线总长6632公里,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岛屿达3061个,海涂、海岛、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往虽进行过全省海岸带、滩涂和海岛资源调查,但正规的海域综合地质调查迄今尚未开展。因此,应贯彻“近海为主,应用为主”的原则,积极配合国家开展海域综合地质调查,为我省海洋资源开发、港口建设、海防建设、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矿产资源调查提供实用性、综合性强的基础地质调查资料。6随我国加入WTO,地质勘查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在矿业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求建立一个开放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一方面,有利于通过优势矿产品出口促进优势矿产的勘查,有利于我省地质勘查工作领域的战略转移,有利于吸引外资进行商业性勘查;另一方面,国外低成本原材料产品的进入,我省矿产勘查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金、银、铜、铅锌等金属矿产的勘查。 制定和实施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是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当前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基础地质调查成果和矿产资源评价资料是政府制定国土资源规划、进行宏观决策和市场调控的重要依据,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社会需求的有效组成部分。二、地质勘查工作指导思想和部署原则(一)指导思想 我省新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支撑,以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为重点,突破我省矿产资源条件的局限,大力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实现地质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质信息资料,为国土资源的宏观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二)部署原则我省地质勘查工作的部署原则是:面向浙江实际,紧密围绕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需要,围绕提供基础信息、突出优势矿产、加强战略勘查、服务经济建设的要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坚持“一个基础、二个并举、三个优先”,全面规划部署我省新时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1、坚持“一个基础”坚持以地球科学为基础。地球科学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基础科学,是指导地质调查的理论基础。在系统地球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发挥多学科优势,应用多种技术方法,对国土资源进行多目标综合调查评价,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实施以地学为基础的综合地质调查,基本查明矿产资源状况,总结其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力争在地学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推动地球科学技术发展。2、坚持“二个并举”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并举。公益性地质工作要提高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结合度;矿产勘查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努力提高资源保障程度。矿产资源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并举。依据浙江经济建设的总体需求,统筹安排、合理部署各类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加大环境地质调查的力度,丰富调查资料数据,提高矿产资源勘查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水平。3、坚持“三个优先”优先安排为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城市化及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所需的地质工作。优先安排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它公益性地质工作。优先安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备资源条件与开发利用前景和宏观规划所需的矿产资源调查,以及国家指定矿种的勘查工作。(三)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勘查工作新体制,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提高浙江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矿产资源储量。更新一批基础图件,建立地质矿产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勘查评价的现代化;发现并评价一批新的矿产地,掌握我省优势矿种及国家紧缺矿种的资源潜力,为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实施工业升级战略奠定基础;提交一批以地学为基础的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调查资料,为推进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公益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查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2、2005年主要目标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分制运行,强化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鼓励商业性勘查。完成覆盖我省陆域125万综合地质调查;完成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中地学部分的任务;开展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更新一批基础图件,编制部分专业图件。开展省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交以萤石、叶蜡石、膨润土、金、铜、铅锌等矿种为主的可供普查的大中型矿产地10处,地热1处。开展矿山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开展海岸带资源调查评价。加快地学基本数据库体系建设工作,初步建立具有数据处理、分析、模拟功能的地物化遥信息系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信息系统、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完成15万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专项调查2700 km2;15万农业地质专项调查1500 km2;15万城市地质专项调查2700 km2;120万农业地质环境调查36000 km2。开展重要经济区(带)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和综合地球物理调查,面积2000 km2。 新增资源量(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金5吨,银200吨,铜铅锌50万吨,萤石800万吨,叶蜡石500万吨,膨润土500万吨,饰面石材 1000万m3。 32010年远景目标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质勘查工作新体制。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矿产资源勘查新局面基本形成,萤石、膨润土等重要非金属矿产的储采比明显改善;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调查力度加大。开展近海海域1100万综合地质调查,实现我省重要经济区中、小比例尺主要基础地质图件的更新;在资源和环境评价的重点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15万专项地质调查;有选择性地开展中心城市、城市群不同比例尺的专项地质调查。完成全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适度开展铜等紧缺矿种的调查,力争在重要金属矿产找矿上取得新进展。完成全省中心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地下水资源新一轮评价工作;完成生产矿山和主要闭坑矿山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加强有关环境地质问题的专项研究。继续实施地质矿产信息化工程,提高以往调查成果的使用价值。完善地学基础数据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体系;基本实现地质矿产资源信息服务社会化。三、地质勘查工作部署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重点部署“一项计划,三项工程”,即基础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程、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矿产信息化工程。(一)基础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计划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建设,继续加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地下水资源和重大工程建设前期地质调查,加强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资源保障。按照新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优先开展我省重要经济区、中心城市、城市群及近期重点发展地区的基础调查评价工作。配合国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部署,实施区域性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开展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性专题调查,形成地质、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评价等内容的基础系列图件。加强地质科学基础研究,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探索区域地质调查评价和地学基础研究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力争在火山地质、构造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诸研究领域有所创新。 1.基础地质调查 125万综合地质调查。以综合调查评价为主,基本查清重要经济区带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地质等基本状况,系统采集基础信息资料数据,提交可供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广泛使用的综合评价报告。该项工作由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统一安排,“十五”除开展嵊州幅外,继续安排金华幅、杭州幅、宣城幅(浙江省域)、衢州幅、周宁幅(浙江省域)、瑞安幅、宁波幅,实现对全省陆域的覆盖。 15万基础地质、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开展龙泉庆元多金属、武义盆地萤石等重要成矿远景区的专项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相结合。“十五”除开展深圳、赖家、常山、球川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外,拟安排庆元幅、荷地幅。15万农业地质专项调查。开展都市农业区以农业地质环境为主的专项调查评价,详细调查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背景,深入分析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对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加强保护的对策措施,为政府部门防治农业地质灾害、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建设生态农业、发展效益农业提供基础资料。“十五”拟安排萧山区(都市农业区)、长兴县。15万城市地质专项调查。开展杭州、宁波、温州三个中心城市及台州等新兴中心城市的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城市地质调查评价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与供水途径、地质灾害调查、地震稳定性评价、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土污染状况、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与地质处置及地质环境保护对策等。“十五”拟安排温州、椒江等图幅。 多目标地球化学测量和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引进和开发提高物探、化探探测深度和精度的新方法、新技术,在重要经济区带开展以解决环境地质、农业地质问题为主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和综合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十五”拟在宁绍平原区进行试点。 120万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基本查明我省主要农业经济区土壤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划分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适宜区和限制区,以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规划的需要,为实现我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资料和宏观决策的依据。力争在“十五”期间开展并完成杭嘉湖平原、沿海平原和金衢盆地的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1100万海域综合调查。采用多波束地形勘测和3S技术,查清近海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基本情况。海岸带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河口、海湾及海岸带的海域地质、地球物理、环境地质和遥感综合调查,初步查明海岸带工程地质条件,了解近岸底质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开展省域以土地、矿产资源与地质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遥感综合调查,编制资源与环境系列基础遥感图件,提出区域性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的规划和建议。2.地质科学研究加强基础地质研究。重点开展变质基底、元古代地层、岩浆火山活动、控岩控矿断裂、基底构造与成矿等基础性地质研究,尤其是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的层序和时代归属研究;开展河口海岸工程地质条件研究。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等新领域调查方法技术研究,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勘查方法技术研究。采取引进和实用中研究开发两种途径,开展隐伏矿探测技术、大探测深度轻便电法技术、反演技术和大透距地下物探方法技术研究,实现找矿探测技术的创新,扩大服务领域、提高勘查水平和经济效益。开展重要成矿区带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远景评价研究,以及矿床成因及预测方法研究,指导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实现变质岩区以金、铜为主、火山岩区以金银为主的金属矿找矿新进展。开展新型矿物原料利用技术,共伴生、难选冶矿产综合利用技术和实验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程组织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为科学编制矿产资源规划、制定矿业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降低投资风险;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多渠道社会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勘查,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公益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查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1、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调查评价以优势非金属矿为重点,成矿远景区为单元,已知矿床(点)为依据,物化探及地质异常为主线,统一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的物探、化探工作,全面调查省域矿产资源潜力,发现和评价一批可供商业性勘查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地。在地域上适度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强化新成矿类型的矿产调查和物化探异常查证工作。金属矿产。以浙皖赣相邻区、浙闽毗邻地区、陈蔡绍兴地区为重点,以寻找隐伏矿、盲矿为主要目标。主攻矿种为铜、铅锌、金、银。以远景评价为主,重要的矿床完成普查评价。非金属矿产。加强优质、高效、低污染非金属矿产和新型非金属矿产的调查评价工作,以及杭嘉湖及沿海地区一般建材非金属矿产的勘查评价,以评价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大型、特大型矿床为目标。主攻矿种为萤石、膨润土、叶蜡石等。加强重要成矿区带和优势矿产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规划重点勘查区16处:长兴李家巷和平硅灰石、多金属勘查区;长兴泗安安吉孝丰膨润土勘查区;临安昌化开化杨林金、铜、多金属勘查区;绍兴平水诸暨陈蔡金、铜、多金属、地开石勘查区;嵊州硅藻土、饰面石材勘查区;武义桃溪东阳南马萤石勘查区;龙游灵山遂昌治岭头金银、多金属勘查区;遂昌湖山江山峡口萤石勘查区;云和局村景宁鹤溪叶蜡石、膨润土、多金属勘查区;丽水老竹松阳高亭地开石、萤石、多金属勘查区;缙云沸石、珍珠岩勘查区;青田石平川永嘉潘坑钼、铅锌勘查区;龙泉锦溪庆元屏都多金属、稀土、萤石勘查区;青田北山山口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勘查区;泰顺龟湖叶瑞洋叶蜡石勘查区;常山新昌毛良坞萤石、锡、多金属勘查区。 2)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为目标,加强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和保护。全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以温(岭)黄(岩)平原为重点,中心城市、城市群为核心,充分利用已有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有重点地更新数据,调查、分析研究全省地下水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潜力,深入总结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埋藏条件和补给、径流的关系,海侵海退的历史及开采条件下流场及水化学场的变化规律,研究沿海及有条件的近岛海域地下淡水作为缺水地区供水水源的可能性以及提出保护地下淡水资源的具体措施建议。开展全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编制浙江省地下水资源与地下水环境图。开展金衢盆地及主要河谷地区以水质保护为重点的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在山前河谷及其他缺水地区,利用地下含水层的广阔空间,开展建造地下水库的调查研究,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控。继续探索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新领域(海域、海岛、滨海地区寻找地下水),以满足城市及缺水地区发展的需要。 3)地热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开展地热资源勘查的科学研究和前期论证工作,对全省主要地热资源远景地区进行综合调查评价。“十五”期间在杭嘉湖地区开展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力争发现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在取得勘查经验的基础上,对有资源潜力的宁波等重要城市周边的地热资源适度开展调查评价。 4)海底矿产资源前期研究与勘查继续积极配合做好东海陆架盆地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调研及相关的工作;开展近岸海域海砂资源的调查评价,圈定可开发利用区块,探求资源量。5)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的同时,鼓励利用多渠道社会资金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制定有关的矿业政策,改善矿业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探矿权人发现经济矿床后依法取得采矿权。研究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对接替资源进行勘查。加强对商业性矿产勘查的支持、规范、引导,发挥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活动的基础调节作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的市场化进程,理顺矿业权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行有偿勘查。 对国家出资开展的公益性调查评价,及时向社会发布成果信息,引导和促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系统收集、整理各部门的地质资料,组织力量进行资料的二次开发,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信息系统,依法扩大提供公益性地质资料的范围。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发现的矿产地,要及时组织探矿权招标,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通过竞争性投标获取探矿权,进行商业性勘查。对以往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小型以上矿产地,由原勘查承担单位经营该矿产地的探矿权,探矿权价款经依法评估、确认后,转为国家资本金。扶持骨干矿山企业进行接替资源的勘查。综合分析矿山和外围已有的地物化遥和开采地质资料,深化成矿地质背景认识,运用成矿新理论、新方法,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和找矿模式,为矿体的深部和外围隐伏矿的寻找做好前期工作,降低企业的勘查风险。预测评价重点地区有:建德岭后铜矿区深部及外围;遂昌治岭头金矿区深部及外围;龙泉乌岙铅锌矿区外围;诸暨璜山金矿区深部及外围;青田石平川钼矿区外围。鼓励勘查叶蜡石、膨润土、饰面石材、伊利石、地开石等优势矿产;鼓励勘查金、银、铜等短缺矿产;鼓励在经济欠发达且具资源潜力的地区进行适应市场需要的矿产资源勘查;鼓励骨干矿山企业在矿区的周边及深部进行接替资源的勘查,增加后备资源。鼓励开展可商业运作的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领域的地质调查工作;鼓励开展县级市建城区(或规划区)综合地质调查。根据市场需求,鼓励开展省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工作。(三)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程通过实施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程,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根据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总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环境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以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地质环境资源的需要。 杭嘉湖地区缓变性地质灾害调查。查明杭嘉湖地区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渍害、土地盐渍化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效应,为建立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体系提供基础资料。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评价。开展中心城市、城市群周边以滑坡、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开展浙西南、浙西北山区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为主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开展矿山地质灾害调查,掌握地质灾害类型及危害程度,加强停采、闭坑矿山采空区调查,提出防治建议。地质灾害成生机理研究。通过开展滑坡等危害性最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成生机理研究,探讨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强度及方式的关系,探索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技术和治理方法,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及工程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矿山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及河流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现状的调查评价,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城市废弃物填埋场场址的选择评价。开展杭、甬、温及地级市城市垃圾及核电站固体废弃物处置现状调查,进行填埋场场址的选择评价,为政府有关部门实施固体废弃物地质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调查。“十五”期间完成常山黄泥塘奥陶系国际标准剖面、“长兴灰岩”国际标准剖面、新昌硅化木等重要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为建立国家级、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以地质旅游开发为目的的地质遗迹调查研究,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包括古生物化石、典型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形迹、火山地质地貌、海蚀地貌等。如杭州西湖成因与形成过程、雁荡山破火山口、楠溪江火山地质等调查研究,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重点县(市)地质灾害的调查与区划,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四)地质矿产信息化工程以实现为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共同需要提供信息服务为目标,将已有地学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建成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和评价功能的地质矿产资源基础数据库、图库,提高原有资料的利用率,实现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评价自动化,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调查评价成果信息。加速地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开发相应的信息采集、建库、综合管理与分析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基础地质调查系统、矿产资源勘查评价系统、地质环境调查系统以及基于项目综合信息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的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和查询系统,实现公益性地质矿产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建立并逐步完善浙江省地学综合数据库体系,形成一批社会共享的区域性综合地质成果。主要包括:完善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物化探空间数据库、水工环空间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建立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重砂数据库、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空间数据库、矿产勘查数据库、全省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和重要馆藏地质图文资料综合数据库等基础地学数据库等。进行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地质灾害调查等专项工作的GIS技术和综合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实现多参数、多目标综合调查的资料集成及表达方式的技术开发和创新。四、保证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地质勘查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的工作。以高质量成果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明确方向,准确定位,科学部署,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现。 1、加强法规建设,规范勘查行为认真贯彻执行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研究制定浙江省地质勘查管理条例、浙江省矿业权市场管理办法、浙江省地质勘查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可操作的地方性矿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规范勘查市场,切实加强地质勘查的宏观管理力度。 2、建立和完善新的地质勘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一支以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为主体的队伍精干、装备精良、水平一流的省级地质调查队伍,队伍规模控制在300人左右。主要从事国家和省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与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分制运行。公益性地质工作实现国家需要与地方需要相结合,根据地质工作特点,建立与完善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机制,中央财政出资的地勘项目按有关的管理制度和要求落实,地方财政出资的地勘项目,以招标、委托、协议等方式落实承担单位。 3、确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撑的核心地位 把科学技术研究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始终,以新的地学理论为指导,广泛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法技术,全面提高调查精度和找矿效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跨学科联合,形成综合互补型的技术支撑与创新体系,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同时提高调查成果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注重国内外地学交流与合作,尤其是与相邻省份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和引进国外地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全面提高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的科学技术水平。4建立新的用人机制,造就学科带头人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制定新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吸引并引进有专长的人才。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项目为纽带,培养一批中青年专家,造就矿产勘查、环境调查、灾害治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学科的带头人。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深造积极创造条件,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素质,形成由专家、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宝塔型”的技术人才结构。 5努力培育规范探矿权市场,实现资源勘查市场化充分利用我省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有关政策,努力改善矿业投资环境。鼓励并积极引导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发挥市场对优化资源配置和投资活动的基础调节作用,促进矿产资源勘查的市场化进程,理顺矿业权各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行有偿勘查。建立矿山企业资源耗竭补贴机制,鼓励有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矿产勘查工作。不定期公布可进行商业运作的勘查成果。 6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地质勘查作为基础性、前瞻性的一项工作,具有资金投入大、见效周期长的特点。资金投入不足是我省地质勘查事业发展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预计“十五”期间投入1.5亿元。资金问题应通过广开渠道、创造条件、多方筹措来解决。主要资金渠道有:1)与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紧密衔接,争取大调查经费;2)争取省地质勘查专项经费。省政府根据需要和财力安排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工作所需的资金;3)市、县(市、区)政府为满足本区域经济发展而立项(匹配)的资金;4)矿产资源补偿费勘查经费;5)属地化后划转到省的地勘费(地勘部门和各工业部门)中用于地质勘查工作部分的资金。6)矿业权价款和矿业权有偿出让所得用于地质勘查的资金;7)企业和有关团体委托地质勘查工作的资金等。7.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法制宣传,增强全民的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制意识,强化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观念,增强各类矿业权人依法探矿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将保护和节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地质环境的思想贯彻到全民的自觉行动中去。附表1地质调查主要工作量和矿产勘查成果(截止2000年)内 容计算单位数量1/25万综合地质调查平方公里16000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平方公里1018001/5万基础地质调查平方公里285001/5万地质矿产调查平方公里175001/5万城市地质调查平方公里34001/5万生态农业地质调查平方公里10001/50万重力测量平方公里1030001/20万重力测量平方公里1000001/5万重力测量平方公里52001/20万重砂测量平方公里100000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平方公里100000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平方公里234001/10万-1/20万航磁测量平方公里631781/5万航空磁法测量平方公里1073971/5万航空放射性测量平方公里630001/50万水文地质调查平方公里1000001/20万水文地质调查平方公里1000001/1万-1/2.5万总量测量平方公里51417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个20固体矿产矿产地处729油气物探地震剖面公里6262井中物探米4842081/5万-1/10万农田供水勘探平方公里4000岩心钻探万米428.8坑探万米37附表2浙江省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截止2000年底)序号矿产名称矿区数资源储量单位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总量1煤炭76矿石千吨2116564294461761104702石煤43矿石千吨393787569461103503016044913铁矿22矿石千吨91831320247310605124钒矿4V2O5吨28761410875116715527585铜矿33铜 吨779851212652075863288516铅矿46铅 吨3955640723072638711336177锌矿58锌 吨163760728525139069321192188钨矿6WO3吨63087105267097759锡矿8锡 吨160052214010923110钼矿9钼 吨55717169166522382111金矿27金千克13621604165281813212银矿42银吨4707682474324213硫铁矿13矿石千吨792012232634467567814硅灰石3矿石千吨5668085160596815叶蜡石12矿石千吨738812578235873616516沸石5矿石千吨26309292337834810758117明矾石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ySQL、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面试题
- 三农种植知识培训课件
- 女朋友给男朋友的检讨书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二等分
- 大班下册社会教案
- 大学生自我评价参考
- 中职舞蹈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解析
- 大学校长毕业典礼讲话稿
- 难点详解江苏省新沂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勾股定理)汇编定向训练试卷(含答案详解)
- 三会一课情景模拟课件
- 私募薪酬管理办法
- 2025年急诊三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贵州航空产业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贵州安立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招聘6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军人休假规定管理办法
- 2025秋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全单元听力材料文本及翻译
- DB11-T 1455-2025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T/CBMCA 039-2023陶瓷大板岩板装修镶贴应用规范
- 全套教学课件《工程伦理学》
- GB 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高一研究性课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