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基本情况院校基本信息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李时雨部门及职务院长联系人信 息姓 名徐益部门及职务副院长办公室电话02368664456传 真02368822827办公室电话02368676403传 真02368822827手 -手 -mailY通信地址重 庆 市 九 龙 坡 区 袁 家 岗 151 号邮 编400050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及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服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辐射西部,面向全国,加快培养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生产建设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依托重庆行业协调委员会,创新行业联系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双赢机制;紧扣重庆装备制造业“446”目标及直辖市经济发展需求,以先进制造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引领,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重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老工业基地调整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体现示范建设的“时代性”;以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扎实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严治教,促进学院整体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体现示范学院建设的“系统性”;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库区劳动力转移服务,促进重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改革步伐,体现示范学院建设的“服务性”;为尽快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引领重庆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二、总体目标紧扣重庆装备制造业“446”目标及直辖市经济发展需求,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等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打造服务“西部最大的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国内领先的仪器仪表研发制造基地、全国一流的汽摩零部件生产基地、世界通机制造基地”的特色专业群,成为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服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满足先进制造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借鉴澳大利亚先进职教理念,完善“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业联系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双赢机制;按照“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把职业道德作为能力的组成部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能力标准中,贯穿于办学理念中;以“共建、共享、共赢”为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成一批“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产品工业化”、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并成为重庆市开放式资源共享型实训基地;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充分发挥重庆装备制造业人才优势,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在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评估鉴定工具制订、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强化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形成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等构成的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加强领导及管理能力建设,为学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使学院在以下方面有显著提高。1.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创新行业联系机制,按产业需要共同制定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完善“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 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行业需求,构建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案,注重在职场或模拟职场中进行教学及考核评估;实行课堂与实习一体化的灵活教学方式,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推行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企业行业专家讲授的制度,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高度吻合。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职业道德作为能力的组成部分,融入教学活动中,体现在能力标准中,贯穿于办学理念中。2.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管理企业化、设备生产化、环境真实化、产品工业化”的原则,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实训设备、改革实训模式、实现参与生产和技术服务,引进企业技术、人才、管理和资金等,承接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引入现代企业的标准和管理,成为“双师型”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技术创新基地。同时与企业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实现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80%以上、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需要。3.师资队伍建设: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通过加强专业教师在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评估鉴定工具制订、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改善教师“双师”素质。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培训、顶岗实践、短期技术培训、进修等途径,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力争在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上实现突破。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机制,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优化“双师”结构,形成一支数量足、素质优,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实现师资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4. 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按照“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及行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的量上,突出能力标准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内容的逻辑排序上,体现实际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在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上,按照企业完成能力要素时间确定。5.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发挥学院各类培训基地、实训基地和师资的优势,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发挥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资源保障作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施企业技术服务计划,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和科技咨询服务,更好地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服务,为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直辖市新的竞争优势做出新的贡献。续表1 总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本项目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酒店管理等五个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建成一批开放性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成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特色教材;加强领导能力与管理建设,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面向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加快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服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提供人才保障。项目建设期三年,分三个阶段实施。2006年度建设目标: 1.探索“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 新增1300万元实训设备,提高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建立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工学结合实习基地45个和建立相关实验实训基地制度、机制,提高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3.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6名、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34名,逐步提高“双师”结构的教师比例,对32名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双师素质。4.全面启动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符合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5.通过各种方式加强领导能力与管理建设。6.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本年度建设资金232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900万元,地方资金200万元,学院自筹227万元。2007年度建设目标: 1.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2.新增430万元实训设备,实现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占66.5%以上;建立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外工学结合实习基地60个和完善相关实验实训基地制度建设,提高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比例。3.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4名、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44名,逐步提高“双师”结构教师比例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优化教师结构,对60名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双师素质。4.完成4门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符合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公开出版特色教材1种及教学课件;自编特色教材13种。5.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6.继续开展领导能力与管理建设,开展国际师资培训项目、合作办学项目及中美志愿者项目。支持教师及管理者参加国际会议。本年度建设资金258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25万元,地方资金1000万元,学院自筹458万元,企业投入100万元。2008年度建设目标: 1.继续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双证书”制度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能力标准、课程体系和职业证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2. 新增580万元实训设备,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占80%以上;建立满足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需要的企业实习基地达到90个,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达80%以上。3.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13名、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73名,使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的比例逐步达到1:1,对44名教师进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双师素质。 4.完成完善31门体现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符合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公开出版特色教材6种及教学课件;自编特色教材14种。5.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OA系统,实现区域教学资源多渠道共享。6.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技术开发等服务;实现年培训6000人次以上。继续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职业院校。7.制定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顶岗实习“以他方为中心,以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的制度。8.继续加强领导能力与管理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开展留学生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本年度建设资金635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75万元,地方资金2800万元,学院自筹2355万元,企业投入120万元。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资金总预算1126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00万元,地方资金4000万元,学院自筹3040万元,企业投入220万元。通过三年建设,全面实现建设目标,达到验收标准,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示范,成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成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示范,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的示范。22.院校综合建设进度表考核项目现有基础2006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92.74万元4592.74万元5022.74万元5602.74万元经费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0.3584万元0.3942万元0.4336万元0.4770万元地方财政专项拨款330.19万元200万元1000万元2800万元行业、企业专项投入/其他191.95万元211.15万元232.27万元252.35万元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室数注:“/”栏目需分别填写数据(下同)3个/17个4个/22个6/40个10个/7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36%45%65%80%校外实习基地数36个45个60个90个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占应届毕业生比例45%50%70%8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7%98%以上98%以上98%以上产学合作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89个110个120个130个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100%100%100%100%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100%100%100%100%合作企业接收实习实训学生3046人月4500人月6850人月8200人月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297人450人680人800人续表2考核项目现有基础2006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产学合作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价值70.2万元 100万元120万元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数190万元240万元270万元410万元对口支援地区数/院校数1个/1个1个/1个2个/2个3个/3个培训培养教师总数49人70人100人150人联合培养学生总数40人60人100人160人招生情况本省录取批次(含单独招生)专科二批专科二批专科二批,含单独招生专科二批,部分专业专科一批,含单独招生跨省招生比例37%40%41%42%对西部招生比例75%76.4%77%78%来自行业企业兼职的专业教师数量26人/2080课时44人/4400课时60人/7200课时150人/15000课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种数量1个/40个1个/43个1个/ 45个1个/49个“双证书”获取率76%78%80%85%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澳职教项目推广中澳职教项目推广中澳职教项目推广中澳职教项目推广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美中友好志愿者项目开展与国外院校的师资培训项目开展留学生技能培训项目43A-0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重点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编号06-20-01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省 级地方财政投入 注:请在“ 级地方财政投入”下划线上填写省级或市级财政投入(下表同,不再说明)行业企业投入 注:请在“行业企业投入: ”下划线上填写主要行业企业单位名称(下表同,不再说明):重庆大江至信、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公司 其他投入 注:请在“其他投入: ”下划线上填写主要来源(下表同,不再说明): 学院 合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合计8502502301330202297359843030606060330450282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模具设计与研发中心设备16016030301902.模具仿真实训室设备120120 1203.模具制造生产车间设备3903903030 4204.模具设计及研发中心、模具仿真实训室3000m2200200 2005.改造模具制造车间设施(1000m2)6060606.模具制造生产车间厂房(5000m2)7007006033039010907.实验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07585170170小计68075858402007009003030606060330450 2250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1010 5 2510 10 10 30552.骨干教师3910 1059510520793.教师职业能力培养25151050591529794.企业行业技术骨干252020655570小计99554519920293584283续表3A-01建设内容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省 级地方财政投入行业企业投入: 其他投入: 学院 合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小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课程体系改革4150351261262.优质核心课程及教材307065165165小计71120100291291其他小计63B-0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重点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负责人周玉蓉建设内容2006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模具设计及研发中心预期目标:以学院专业教师为主体,聘请重庆模具行业协会、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公司等企业技术专家和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等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研发队伍, 成立模具设计及研发中心;承担重庆市汽摩行业及其它产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技术攻关、产品开发,解决重庆市中小企业创新设计能力不足的问题;跟踪模具行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动态。通过模具设计及研发中心,建成学院与行业、企业、高校合作和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教师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实践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发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研发中心项目,培养专业综合能力,提高就业质量。验收要点:1.成立模具设计及研发中心,专兼职人员10人;制订岗位职责、运行管理机制;2.完成160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招投标,购置专用电脑5台、软件3套(反求软件、dynaform、moldflow分析软件各一套)、三维激光扫描机1台、翻转合模机1台、彩色喷墨大幅面绘图仪1台;完成研发中心场地调整、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各类设备及账目资料齐全、规范、有效;3.学生和教师参与重庆元创汽车模具、检具等3D转2D设计工作;4. 对外开展模具设计制造等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收入40万元/年;5通过学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企业满意率提高预期目标:继续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等企业技术专家、重庆市或西部地区高校专家教授充实研发队伍, 扩大研发中心人员队伍;通过项目任务,提高教师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工程实践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研发中心技术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验收要点:1增加专兼职研发人员5人,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2改建模具设计及研发中心场地2000M2;3. 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公司的软件供应公司合作,软件公司捐赠CAD软件VOMOS 1套;学院作为软件公司的客户培训基地;4. 学生和教师继续参与重庆元创汽车模具、检具等3D转2D设计工作;5.学生和教师参与重庆元创汽车模具3D设计标准化资料库建立;6. 对外开展模具设计制造等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收入提高到100万元/年。预期目标: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加大合作项目深度;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模具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设计研发能力和现场工艺能力;继续扩大技术服务能力,社会服务项目由较低层次的模具加工为主向较高层次的中小企业的模具设计产品研发为主,扩大社会影响验收要点:1. 学生和教师继续参与重庆元创汽车模具、检具等3D转2D设计工作;2. 补充完善重庆元创汽车模具3D设计标准化资料库建设,高质量完成全部工作;3.学生和教师参与重庆元创汽车模具、夹具3D设计工作和其它企业模具设计工作;4.对外开展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技术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收入提高到140万元/年。2.模具仿真实训室预期目标:模具仿真实训室升级更新,新增满足图形处理要求的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并配置企业主流的机床加工仿真和干涉检查软件;学生通过模具加工仿真实训,加强学生模具加工编程、生产工艺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让学生掌握模具加工的工艺流程、加工刀具的选择方法、模具加工的数控编程以及数控加工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验收要点:1. 完成120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招投标,购置CAD图形工作站10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机床加工仿真和干涉检查软件1套;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各类设备及账目资料齐全、规范、有效;2.开展制图员培训与鉴定;3.开展Cimatron培训与鉴定;4.通过仿真实训,满足学生模具加工工艺能力、数控编程能力及数控加工基本操作能力的培训要求预期目标:完善模具仿真实训室设施建设,提高仿真实训室的利用率,建成开放式实训室,强化学生CAD软件技能培训与鉴定,CAD/CAM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和工艺能力。验收要点:1.重组与改建模具仿真实训室场地2000M2;2调整教学内容:数控铣实训课程、CAD/CAM课程的授课计划中增加学生模具加工仿真实训内容和实训时间;3对模具专业学生仿真实训机房开放(每周六对外免费开放);4CAD/CAM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教学课程结束后对学生集中短期强化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3.继续开展制图员培训与鉴定、Cimatron培训与鉴定;4.增加UG软件培训与鉴定预期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CAD软件技能培训与鉴定,适应行业企业对软件新知识的应用需求,提高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和工艺能力。验收要点:1.继续开展已有软件培训;2.新开展Pro/E、CATIA培训与鉴定;3.模具制造生产实训车间预期目标:按现代机械加工车间模式改造模具制造生产实训车间,补充和完善模具制造生产型设备,保证专业群1100人培训和社会服务的足够的设备数量。验收要点:1. 完成390万元的仪器设备选型、招投标,购置快走丝线切割机床4台、数控电火花机床5台、4轴联动数控铣床1台、高速数控立式加工中心1台、数控成型磨床1台、数显平面成型磨床1台、精密平面磨床3台、卧轴矩台平面磨床1台、炮塔铣床5台、交流电焊机6台、直流电焊机6台、超声波探伤仪2台;完成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各类设备及账目资料齐全、规范、有效;2.社会培训鉴定400人周;3.改造生产车间1000 m2;4.开展鉴定工种10个:车工、铣工、磨工、镗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电焊工中高级工、数控铣工艺员;5.学生双证书获取率80以上;预期目标:与重庆第三机床厂及其它中小企业广泛深度合作,实施教学生产一体化实训,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车间完成企业生产的全过程,满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技能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和服务三峡库区百万移民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培训;通过与企业进行模具设计制造等技术项目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验收要点:1.开展生产性实训,学生在校内生产实训车间完成模具制造的工艺编制、产品零件加工、产品质量检验、设备维护保养等全过程工作;2. 新开展模具钳工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3. 学生双证书获取率85以上;4. 开展社会培训鉴定2000人周;5配合研发中心完成模具的加工制造预期目标:加强校企合作办学,获得企业资助;扩大合作范围,加大项目深度,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实践工程能力;新建工业生产型车间,扩大培训与生产规模;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继续扩大技术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验收要点:1.重庆大江至信公司捐赠军用摩托车车架及冲压模具10套;2.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公司捐赠模具、夹具、检具20套;3. 生产性实训(学时)比例达80%; 4. 新建工业生产型车间5000 m2;5.社会培训鉴定3000人周;6.开展电火花、线切割等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鉴定;7.学生双证书获取率90以上;8配合研发中心完成模具的加工制造,增加模具加工数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4.实训基地运行机制预期目标: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作用,紧密联系企业,校企合作共建服务性、开放性、工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增强对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验收要点:1.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协议;2.引进行业能力标准,制定模具钳工职业能力标准;3.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助学机制、人才培养、技术服务、项目开发、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进一步深度融合。预期目标:通过探索校企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校内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制订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相关制度。验收要点:1.制订校外生产性实习制度;2.制订顶岗实习操作细则;3.制订企业兼职教师考核与管理制度;4.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企业参与共建实训教学平台,双方资源共享;面向企业开放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项目;为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预期目标:完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结合市场规律与教学规律,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学习专业技能,形成满足行业需要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验收要点:1.与5个以上的大型企业或模具工业园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不同层次技能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2.建立系统的动态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3.引进行业能力标准,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和培训模块编写模具钳工实训及中高工培训培训教材;4.形成用行业企业的能力标准评价与考核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体系。5.中英日冲压模具专用名词对照手册编写预期目标:通过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编写中英日冲压模具专用名词对照手册前期工作;为企业行业服务,解决冲压模具部件名称不同语言的快速理解统一。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验收要点:1.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调研、收集中国、台湾、日本及其它英语国家冲压模具大中型(龙门式生产用)与小型(C型式生产用)图纸资料;2.对收集资料冲压模具部件名称分类整理预期目标:通过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编写中英日冲压模具专用名词对照手册,在重庆元创技研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并推广到模具行业其它企业;引入到教学内容,扩大学生模具专业知识面。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外语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验收要点: 1.与企业实际应用一一对照,修改完善;2.完成中英日冲压模具专用名词对照手册编写,内容包含:大、中、小型冲压模具使用范围介绍;大、中、小型冲压模具结构介绍;冲压模具类别介绍;冲压模具名词标准化(中、英、日);3.在重庆元创技研发有限公司应用并推广到模具行业;4.引入模具专业课教学,扩充模具专业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6.冲压模具3D动态模拟教学系统开发预期目标:通过与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对汽车覆盖件模具进行动态仿真制作,将模具的三维结构、模具加工过程等完全动态展示出来,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专业学生教学质量和企业员工培训质量;提高参与项目的教师CAD软件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验收要点:1.调研、收集汽车覆盖件模具资料;2.完成冲压模具3D动态模拟教学系统3D制作预期目标:继续完成冲压模具3D动态模拟教学系统开发,项目成果应用于本校学生教学和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同时作为教学资源服务于其它职业院校。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的CAD软件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校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职业院校将作为企业行业的重要技术支撑。验收要点:1.完成冲压模具3D动态模拟教学系统动态制作;2. 项目成果引入本校模具专业学生教学;3. 项目成果引入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职工培训,并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5. 项目成果作为教学资源向其它职业院校推广。7.重庆市机械类职业技能鉴定智能化考试平台建设预期目标:与重庆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合作,联合开发智能化考试软件,建成重庆市机械类职业技能鉴定智能化考试平台,将传统的知识鉴定笔试和人工阅卷的考试模式改变为计算机智能化考试,优化鉴定考试解决方案,提高鉴定的信度和效度。验收要点:1.鉴定智能化考试平台调研;2.软件开发培训;3.模具钳工中、高级工知识鉴定智能化考试软件开发及试题库建设预期目标:增加智能化考试工种,在学院鉴定所试点后推广到全市,在重庆市范围内实施模具相关工种知识鉴定智能化考试,构建重庆市职业技能评价新模式,提供更好更有效的鉴定方法和工具,推动地方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评价的发展。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验收要点:1.钳工、加工中心中、高级工知识鉴定智能化考试软件开发及试题库建设;2.智能化考试平台模具钳工鉴定校内试点;3.化考试平台重庆市推广。师资队伍建设1.专业带头人预期目标:通过国内外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项目,培养冷冲模方向专业带头人1名。验收要点:1. 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2. 主持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3. 组织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4. 主编1种特色教材;5. 主持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6. 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研修等;7. 到台湾等国外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访问、研修,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预期目标:通过国内外培训,主持专业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产学结合项目,培养塑料模方向专业带头人1名。验收要点:1 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2 主持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3 组织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4 主编1种特色教材;5 主持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6 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研修等;到台湾等国外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访问、研修,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能力。预期目标:对2名专业带头人继续培养,主持专业建设及模具开发。验收要点:1 主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2 主持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3 组织本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4 主编1种特色教材;5 主持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技术咨询及技术培训;6 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研修等;7 到台湾等国外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访问、研修,更新专业建设理念,提高专业技术能力。2.骨干教师预期目标:通过国内外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产学研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标准开发等多种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培养骨干教师3名。验收要点:1.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2. 参与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3. 参与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本专业年青教师;4. 主编或参编1种特色教材;5. 参与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或培训;6. 参与国内学术交流、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或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学习研修等;7. 掌握1种模具应用软件;8. 分期分批到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红岩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预期目标:通过国内外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产学研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标准开发等多种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培养骨干教师2名。验收要点:1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2 参与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3 参与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本专业年青教师;4 主编或参编1种特色教材;5 参与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或培训;6 参与国内学术交流、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或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学习研修等;7 掌握1种模具应用软件;8 分期分批到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红岩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预期目标:通过国内外培训、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产学研技术服务项目、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课程标准开发等多种渠道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培养骨干教师1名。验收要点:1 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或修改;2 参与一门核心课程建设并担任教学;3 参与本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教研工作,指导本专业年青教师;4 主编或参编1种特色教材;5 参与对行业的技术合作或培训;6 参与国内学术交流、高校或科研机构访问、进修,或到德国、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进行学习研修等;7 掌握1种模具应用软件;8 分期分批到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红岩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挂职锻炼半年,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3.教师职业能力培养预期目标: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等任务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能力培养6名。验收要点: 1.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修学习;2.参与“产学结合”活动;3.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4.参与技术服务;5.参与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的培训;6.参与教学评估鉴定工作,参与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7专任教师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占70%以上。预期目标: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等任务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能力培养10名。验收要点:1.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修学习;2.参与“产学结合”活动;3.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4.参与技术服务;5.参与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的培训;6.参与教学评估鉴定工作,参与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7专任教师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占80%以上。预期目标: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参与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等任务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职业能力培养5名。验收要点:1.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修学习;2.参与“产学结合”活动;3.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4.参与技术服务;5.参与能力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开发、现场教学方法的培训;6.参与教学评估鉴定工作,参与职场健康与安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方面的培训;7专任教师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占90%以上。4.企业行业技术骨干预期目标:通过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特聘教授和长期兼职教师,建立一支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12名,优化“双师”结构。验收要点:1.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审、教学内容改革和教研活动工作;2.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活动;3.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预期目标:通过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特聘教授和长期兼职教师,建立一支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高水平作用的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12名,优化“双师”结构。验收要点:1.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审、教学内容改革和教研活动工作;2.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活动;3.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预期目标:通过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特聘教授和长期兼职教师,建立一支能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发挥重要高水平作用的兼职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技术骨干12名,使专兼职教师比例达1:1,优化“双师”结构。验收要点:1.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制订、教材编审、教学内容改革和教研活动工作;2.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理论与实践教学、科研活动;3.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与管理。续表3B-01建设内容2006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7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8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预期目标:通过企业行业调研、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研制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生产性实训比例,最后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达到企业行业的用人需要。验收要点:1.与重庆长安公司、重庆红岩重型汽车公司、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重庆元创技研实业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大江至信模具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共同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2.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具数控加工、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冲压模具设计课程标准;3.建立生产性实训的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确定顶岗的考核标准。预期目标: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验收要点:1.实施“订单式”培养,招生“大江模具班”25名;2.制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3.补充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预期目标: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与重庆大江至信模具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的模具设计与制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验收要点:1.继续实施“订单式”培养,招生35名;2.完成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标准,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3.形成各种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预期目标:根据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和内容,完成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合理设计实验项目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手段,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加深对模具专业课的认识和理解;与企业联合开发核心课程、形成课程标准。验收要点:1.与重庆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模具数控加工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2.与重庆天翔合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塑料模具设计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省毕节市2025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试卷附答案
- 医学检验双语教学课件
- 2025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初中政治考试要点解析
- 2025年机械加工初级技能考核试题
- 2025年财务会计岗位招聘考试模拟题与答案指南
- 2025年大数据分析工程师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集
- 2025年采购经理竞聘面试题库
- 布鲁氏菌病预防知识培训
- 2025年美甲工具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5年环氧抗静电漆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笔试题目
- 施工合同赶工协议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二同步经典题精炼之有机物的合成(解答题)
- 《活在课堂里》读书分享
- DB1331T 063-2023雄安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程
- 汽车销售劳动合同书
- 《突破式沟通技巧》培训课件:高效沟通赋能成长
- 中学学生会检查细则说明表格
- TLYCY 3071-2024 森林草原防火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 《急诊科患者气道管理》课件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