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oc_第1页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oc_第2页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oc_第3页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oc_第4页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第七中学 成红星 主要内容: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等具体要求。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日益重要,而笔者研究发现,影响初中生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的最大的不良情绪就是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关键词:逆反心理、成因、教育对策、理解宽容 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并提出:1、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3、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4、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5、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等具体要求。对初中生的情感教育和意志品质教育日益重要,而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影响初中生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的最大的不良情绪就是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对待逆反心理,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我校政治教研组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确立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及教育对策的探讨这一课题,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希望同仁批评指正。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实质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剧心理变化的年龄,这是个“危机年龄”,儿童心理发展存在着许多困难与不平衡。孩子到十一、二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与父母一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教育得好,初中生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得不好,则可能会使初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扰太多,管教太严,反感情绪就会油然而生。从而漠视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 对于逆反心理的实质,现在学术界争议很大。笔者认为,种种有关逆反心理的理论中,心理学大词典中的解释差不多上揭示了它的实质,比较规范:“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的表现有很多种,比如对教师或家长有显著的“对抗性心理”,也就是你要我这样做,我偏不这样做。而这些情状,很容易引起老师、家长的恼恕。而老师、父母越恼恕,对于学生(或子女)越斥责,越是斥责就会使未成年人更加反感,直接影响了其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最终导致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多数未成年人在进入青春期时,他们由于学习活动领域的渐渐扩大和交际圈的逐渐扩展,他们更愿意和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日益强烈的成人意识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大人一样受到尊重、理解,和大人平等相处,平等交往。他们的自尊感明显增强,他们往往喜欢做事自作主张,不希望受到成年人地过分干涉,渴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他们开始对父母和老师的话产生怀疑,往往嫌父母和老师管得太多,太啰嗦,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经常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1)大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淡化或丧失,不再聚精会神,学习经常出现波动;(2)有的学生开始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干扰教师正常的教育教学;(3)少数学生还会同老师顶撞,甚至同老师发生肢体冲突;更有甚者产生违法犯罪;对老师或家长远而避之,不理不睬,有问不答,不说真话;(4)有的会在生活学习中敷衍了事,不负责任,以此渲泄内心的不满。 三、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信息交流日益方便快捷,虽然没有进入社会,可是却能用崭新的眼光对待社会、对待家庭、对待学习和对待人际交往,但是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社会阅历和社会实践都和社会发展现实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会表现出一种不相适应,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胶着状态。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和过渡。他们开始认为自我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成人了,强烈的独立愿望越发紧迫,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初中生随着生理的日益发展,心理急剧变化,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他们开始对父母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照、过细的嘱咐和种种限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反抗。他们要摆脱双亲和老师的束缚。一是对未知事物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比如,黄色书籍和光碟,越是限制和批驳,他们越是想看,千方百计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对未知事物的神秘感和好奇心的缘故。 二是容易站在大人和老师的对立面,不管你怎样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千言万语,他都丝毫不为所动,他认为你是在虚情假意,故意挑刺。 三是有强烈的获得欲,他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发展规律,因为未成年人的理智控制能力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逆反的心理、行为如果不能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初中生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在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有的表现在对父母的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由对一件事的分歧迁移到对本人的恶感。如果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还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出走、行为越轨、伤害父母等。从学生与父母的关系上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处罚了学生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家长的错误伤害父母。四、应对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老师或家长要依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细致入微,由表及里地进行教育。对他们以前所犯过的错误,不要老是揪住不放,一秆子到底,不给孩子翻身的机会,过多地次重复说一件事情,掀起孩子的伤疤,就很容易引起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学会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们想想。这样你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的烦恼,学生的苦衷,理解他们,与他们产生沟通。 2.一视同仁的对待任何一个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如同太阳一般温暖的目光,如同大海一样深沉的心胸,让他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共同成功。一些老师在工作中不是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只是他们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因为偏爱,放松了要求。而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却常常非常严厉,缺乏耐心的教育。这样就很容易引起成绩不好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孩子,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更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照,为他们提供闪光的机会。这样,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显得公平而伟大,老师也会变得可敬可亲,值得信任。3用无尽的师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实生活的种种事实告诉我们,每一种损害学生人格的做法都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在教室、操场、办公室等公共场所批评、斥责学生,最好不要让他们做不喜欢做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失了面子。更不要讽刺、挖苦、嘲笑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教育者要常怀一颗宽容、豁达的心。能够容忍学生的点滴错误,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当你做到这一切时,会感受到天地一下子无限宽阔起来,你会觉得宽容的教育效果比起处罚的效果更佳。4老师要充分观察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完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我们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认真找到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和主观原因,依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找准“药方”,对症下药,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当你对每个学生都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学生的心扉就会向你打开。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大多数是班里的学习后进生,如果我们对他们能予以尊重和理解,逆反心理就会得到消除。反之,如果学生总是受到批评、责备和斥责,那么他们对生活的点滴希望的火苗,就会迅速被浇灭,有可能重新回到“破罐子破摔”、故意捣乱的老路上去。所以,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多给予正面的鼓励,使他们重新获得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5.老师还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母亲的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这就是说,对待学生我们要关爱他,从严地要求他们,让他们知道你是为他好,一切都是为了他的进步,为了使他的成功。通过这些无微不至的办法和举措,就能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学生当朋友,平等相处,以诚相待,满腔热情地关怀和体贴,必将使其感动,逆反心理也会随之消除。初中生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只要能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这些问题,才能减弱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教学中,老师要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