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基于AHP对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doc_第1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基于AHP对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doc_第2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基于AHP对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doc_第3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基于AHP对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doc_第4页
西南林大毕业论文-基于AHP对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 基于AHP对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昆明市团结乡为例陈仁泉(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07级 昆明 650224)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选择。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团结乡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Yunnan ProvinceUnited country for example in KunmingChen Ren quan(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griculture forestry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07, Kunming 650224)Abstract: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options. Unity Township,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su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the region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ideas.Keyword: r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Unity Township;前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朝阳产业。乡村旅游关系到两个艰巨的任务:一是农民持续增收,二是生态环境保护。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是这两项任务的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乡村旅游是以“三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特色旅游,是以农促旅、以旅富农、农旅互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有效形式。对于我国这种农业大国来讲,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学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目前乡村旅游增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响应中央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对乡村旅游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期望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的兴起,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由于发展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得到了党和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中国乡村游”,在全国范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发挥积极的作用1。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推算,2010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73亿元。农民直接就业达到495万人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23%和8%,间接就业、季节性就业达到1840万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全会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与发展,制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今天我趁着这种形式,研究形势,希望能抓住机遇使得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更好。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从发展时间看,很短,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质量却并不乐观。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产品雷同、活动项目形式单一、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力的培训等问题比较突出。在有些过分注重乡村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乡村社区,还可能面临因旅游发展而造成的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损失,如旅游地传统文化的丧失和变异、黄、赌、毒的负面效应等2。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大环境下,在中央提出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大背景下,以及近期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扩大内需”的政府措施下,我在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为理论依据,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对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如何走好可持续的道路提出意见和建议。期望能为云南省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进而为团结乡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1.2 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如下图1:图1 基于AHP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乡村旅游分析构建指标实施调查定性定量分析效果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设计问卷,确定抽样方案1.3 研究内容将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围绕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项目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沿着系统学的方向,从“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的平衡来强调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尽可能的将“动力、质量、公平”3三大宏观识别同时包容在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之中,提出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这也是研究的重点。对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并就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其中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依据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昆明市团结乡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符合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欧可持续发展措施。1.4 研究方法1.4.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乡村旅游的实证研究的成果,收集有关乡村旅游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内容,概述研究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理论基础。1.4.2 调查分析法通过对消费群体的调查、实地考察和对乡村旅游管理单位及上级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深度访谈,探索出影响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1.4.3 归纳分析法 通过对文献材料和调查结果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2.1 乡村旅游概念西方学者LANEB认为,乡村旅游含义的基本点可以总结为:(1)发生于乡村的广阔空间,旅游者可与大自然、历史人文遗迹和乡间传统的社会接触;(2)时间比较充裕,与当地人有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可参与当地人的活动,体会当地的人文传统和生活方式;(3)景区内的居民点、建筑物和服务提供者是分散的、小规模的村庄、农舍和家庭型企业,因此旅游活动需要有多层面上的组织与协调;(4)旅游项目种类繁多代表不同类型的乡村环境、经济、历史和地理位置;(5)旅游收入的主要受益者是当地农村的集体或者个人。因此,国外的乡村旅游具有乡村性、原生性、平民性、参与性等特点。收集大量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资料,乡村历史就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乡村旅游的活动也就与农事难于分割。正是如此,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就成了乡村旅游比必不可少的供给。但是乡村旅游所包含的、所涉及的内容却比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要广阔的多、宽泛的多。它不止还必须关注需求的一方,而且即使从攻击来看,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也仅仅是乡村旅游供给的一部分4。 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总结,本文认为乡村旅游就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息、观光、体验和学习等的旅游活动。2.2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3年,世界旅游组织将可持续乡村旅游定义为“它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被用来达到如下目的:改善当地乡村社区的生活质量;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经历;维护当地乡村社区和游客所依靠的环境的质量。”这一定义表达了旅游业界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及环境影响的关注,带有比较明显的环境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视角的特征,体现了旅游业界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功利价值的关注。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包含多种理解。其一,指旅游业持续不断地发展与扩大,但发展总会保持着某种相对稳定的样态;其二,还体现为保持游客数量和获取利润两个方面的适度关系。最后,亦可理解为无论旅游如何发展,都要以不改变、不破坏东道主世代所居住的生态环境及生活模式为前提,要为后代留有发展空间。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的可持续、社会和文化的持续以及经济的可持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总方针的原则;坚持“农”字当头的原则;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5。3 层次分析法(AHP)概述3.1 层次分析法简介3.1.1 层次分析法的提出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在1977年举行的第一届国际数学模型会议上,萨蒂教授发表了无结构决策问题的建模层次分析理论。层次分析法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和主观判断数学化,简化了系统分析及计算工作,有助于管理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的一致性。所以,对于那些难于全部量化处理的复杂管理系统问题,它也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评价结果。层次分析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和综合。因此,自层次分析法问世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特别是决策者的欢迎6。3.1.2 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层次分析法是处理具有多目标、多准则、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之决策分析与综合评价的一种简单、实用且有效地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隶属关系以不同层次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最后将该问题归结为最底层相对最高层的比较优劣的排序问题。由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可以看出,可以通过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复杂的难于定性分析的问题转化为简捷明晰的定量分析问题7。3.2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3.2.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这是AHP中最重要的一步。首先,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组成部分即元素,把这些元素按属性不同分为若干组,以形成不同层次。上一层次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这样从上到下就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将层次分为3层:(1) 最高层。只包含一个元素,表示决策分析的总目标,因此也称总目标层。(2) 中间层。包含若干元素,表示实现总目标所涉及的各子目标,包括各种准则、约束、策略等,因此也称为目标层。(3) 最底层。表示实现各决策目标的可行方案、措施等,也称为方案层。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8。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在层次分析模型中用直线标明上一层某因素与下一层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上一层某一因素与下一层中所有因素都有联系,则称这一因素与下一层次存在着完全层次关系;否则,称其为不完全层次关系。图2 递阶层次结构模型3.2.2 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在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以后,上下层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确定了。从第二层开始,针对上一层某个元素,对下一层与之相关的元素,即层次间有连线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并按重要性程度评定等级。一般采用1-9级的标度等级方法7。见表1所示。表1中各级标度,在数值上给出两元素相对重要程度的等级。根据19级标度就可以构造出判断矩阵。表1 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标赋值标度重要性等级含义1若两元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作用3若两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若两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若两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若两元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若重要性介于上述之间倒数若元素i与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根据图2层次结构模型的准则层Bi相对于目标层A构造判断矩阵,设有m个元素B1,B2,Bm,现在构造关于目标A的判断矩阵。将m个元素自上而下排成一列,自左向右排成一行,左上角交叉处标明记号A。将左边第一列任一元素Bi(i=1,2,m)和上边第一行的任一元素Bj(j=1,2,m)比较,关于目标层A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按照19标度给出相应的标度值aij,即若a12=3表示关于目标层A,元素B1比元素B2稍微重要。这样,就构造出元素B1,B2 ,Bm,关于目标层A的判断矩阵A=(aij)mm。其形式如图3所示。则填写后的判断矩阵A=(aij)mm具有如下性质:(1) (2) aji=1/aij(3) aii=1根据上面性质,判断矩阵具有对称性,因此在填写时,通常先填写aii =1部分,然后再仅需判断及填写上三角形或下三角形的m(m-1)/2个元素就可以了。AB1B2BjBmB1a11a12a1ja1mB2a21a22a2ja2mBiai1ai2aijaimBmam1am2amjamm图3 两两判断矩阵在特殊情况下,判断矩阵可以具有传递性,即满足等式:aijajk=aik当上式对判断矩阵所有元素都成立时,则称该判断矩阵为一致性正矩阵。根据一致性正矩阵的性质,只有判断矩阵A具有完全的一致性时,才有唯一非零的最大特征值,其余特征值为0。层次单排序才能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m及其特征向量W=T。3.2.3 层次单排序(计算权向量)与检验对于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这一步是计算各层中元素相对于上层各目标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层次单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元素针对其准则的相对权重,所以本质上是计算权向量。计算权向量有特征根法、和法、根法、幂法等,由于层次分析方法一般要求的精度并不很高,因此使用求和法或求根法已经足够(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差别并不大,通常选求和法计算更方便)。这里简要介绍和法8。和法的基本步骤是:将判断矩阵A的元素按列作归一化处理,得到矩阵Q=(qij)mm,其中qij=aij/ (i,j=1,2,.,m) (31)将矩阵Q的元素按行相加,得到向量=(a1,a2,.,am)T,其中aij = (i,j=1,2,.,m) (32)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即=ai/ (i,j=1,2,.,m) (33)得到特征向量W=T。求出最大特征值 (34)在实际中要求判断矩阵满足大体上的一致性,即希望它的最大特征值略大于阶数m,其余特征值接近于0。这样计算出来的层次单排序结果才是合理的。因此需进行一致性检验,使之达到满意的一致性标准。一致性检验的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如35所示:C.I.= (35)第二步,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见表2。据判断矩阵不同阶数查下表,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7。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表(1000次正反矩阵计算结果)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R.I. 0 0 0.52 0.89 1.12 1.26 1.36 1.41矩阵阶数 9 10 11 12 13 14 15R.I. 1.46 1.49 1.52 1.54 1.56 1.58 1.59第三步,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n)并进行判断如36 C.R.= (36)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3.2.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很明显,第二层的单排序结果就是总排序结果。假定已经算出第k-1层m个元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W(k-1)=,第k层n个元素对于上一层(第k层)第j个元素的单排序权重是Pj(k)=( P1j(k),P2j(k),.,Pnj(k)T,其中不受j支配的元素的权重为零。令P(k)=(P1(k),P2(k),.,Pn(k),表示第k层元素对第k-1层个元素的排序,则第k层元素对于总目标的总排序为: W(k)=P(k)W(k1) (37)或= (i=1,2,.,m) (38)同样,也需要对总排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假定已经算出针对第k-1层第j个元素为准则的C.I.j(k)、R.I.j(k)和C.R.j(k),j=1,2,.,m,则第k层的综合检验指标 C.I.j(k)=(C.I.1(k),C.I.2(k),., C.I.m(k)W(k-1) (39) R.I.j(k) =(R.I.1(k),R.I.2(k),R.I.m(k)W(k-1) (310) (311)当时,认为判断矩阵的整体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3.3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3.3.1 综合评价标准的确定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划分为5个等级,S=s1,s2,s ,s4,s=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其中s1对应为1分,s2对应为0.8分,s3对应为0.6分,s4对应为0.4分,s5对应为0.2分。对各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向量R,最后根据指标重要程度的分值将综合评价向量R转化为一个具体的综合评价分数。 3.3.2 可持续能力阶段划分根据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论,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远大目标,分割成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有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具体分段如表3所示:表3: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综合评分值小于5050到7070到85大于85评判标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乡村旅游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4 构建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本文构建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主要是为了反映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客观地描述与评价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在确定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对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几大系统的相互作用、复合和叠加效应进行定量表达的基础上,找出每个乡村旅游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以便指导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如下表4所示:表4:团结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评价体系目标层准则层准则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基础能力A1 乡村旅游景区民族文化特色体现程度A2 风俗习惯的保留程度A3 旅游资源等级的数量A4 景区保护程度A5 乡村污水处理率协调能力B1 乡村旅游收入占乡村GDP比例B2 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比例B3 教育经费支出占乡村GDP比例B4 非刚性费用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率B5 乡村旅游环境安全程度发展潜力C1 乡村旅游资源的规模度C2 乡村旅游资源的组合度C3 乡村旅游业的产业地位C4 乡村投资环境C5 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C6 近年来乡村旅游收入增长速度5 实证分析5.1 团结乡的乡村旅游简介5.1.1 团结乡地理状况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东接昆明主城,与著名佛教圣地筇竹寺毗邻,南接国家3A级风景区西山公园,西接螳螂川,北靠卧云山;与安宁市、富民县、禄丰县、五华区接壤。政府所在地龙潭村委会距昆明市区17公里。全乡面积425.8平方公里,占西山区总面积的53.8。共16个村民委员会,119个村民小组,居住着白、苗、汉和彝4个民族,总人口3075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总人口的71.217。5.1.2 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取得的主要成效5.1.2.1 全乡收入大幅度提升2005年,全乡总收入达10.48亿元,较2001年增长34.7%,其中乡镇企业营业收入8.56亿元,农业经济收入达1.92亿元;总体财政收入完成2876万元,较2001年增长59.7%;农民人均收入3471元,较2001年增长20.6%。5.1.2.2 带动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通过近5年的发展,公路、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全乡共投资1.16亿元,建成了浑团二级公路、安团富县际油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前通村油路工作正全面展开;通讯部门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乡共16个村,安装程控电话3400多部,建成移动、联通、电信等基站59个,信号覆盖率达90%以上;8个村已开通有线电视10。5.1.2.3 村容村貌和精神文明有了明显改善村镇街道进行了清理整治、治理河道污水。全乡卫生整洁,无乱丢、乱占、乱堆现象。2004年,团结乡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1.2.4 促进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旅游开发后,制定了全乡规划,对民族民居进行规划保护;成立名族时装表演队,推广民族文化;规划建设民族文化步行街。村民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认识 5.1.2.5 有效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以使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普通提高。 5.1.2.6 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民开辟了一条不用“离乡离土”就可以就业脱贫致富的道路,农民“务农务旅”、“亦农亦旅”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农村。2005年为止,团结乡共有160户农家乐,床位1600多个,旅游从业人员870人,不仅如此,旅游业还带动了种养业、个体运输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5.2 团结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5.2.1 建立递阶层级结构模型根据表1对团结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4所示。5.2.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通过查阅分析相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章,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针对图4得到的层次模型,将下层指标相对于上层某一指标进行两两的重要性比较,得到了团结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层次模型的判断矩阵,见下图5所示。其中图5中个小图分别表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力、协调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两两判断矩阵4。基础能力AA1 乡村旅游景区民族文化特色体现程度A2 风俗习惯的保留程度A3 旅游资源等级的数量A4 景区保护程度A5 乡村污水处理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能力BB1 乡村旅游收入占乡村GDP比例B1 乡村旅游收入占乡村GDP比例B3 教育经费支出占乡村GDP比例B4 非刚性费用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率B5 乡村旅游环境安全程度C1 乡村旅游资源的规模度发展潜力CC2 乡村旅游资源的组合度C3 乡村旅游业的产业地位C4 乡村投资环境C5 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C6 近年来乡村旅游收入增长速度图4: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层次RTSDABCA11.0020.968B0.99810.967C1.0331.0341AA1A2A3A4A5A111.2951.2501.2361.354A20.77210.9650.9541.046A30.8001.03610.9891.084A40.8091.0481.01111.096A50.7380.9560.9230.9131 BB1B2B3B4B5B110.8011.0450.8851.007B21.24811.3041.1041.256B30.9570.76710.8470.964B41.1300.9051.18011.138B50.9930.7961.0370.8791CC1C2C3C4C5C6C111.0141.0471.0730.9890.953C20.98611.0331.0580.9750.940C30.9550.96811.0250.9440.911C40.9320.9450.97610.9210.888C51.0121.0251.0591.08510.964C61.0491.0641.0981.1261.0371图5 5.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本文采用和法计算各层次相对于上一层次的相对权重,即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对于矩阵RTSD:将判断矩阵按列归一化处理,得 1 1.002 0.968Q= 0.998 1 0.967 1.033 1.034 1将矩阵Q的元素按行相加,得到向量=(a1,a2,.,am)T=(2.970,2.965,3.067)T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所求特征向量为W=(0.3310,0.3287,0.3411) T 1 1.002 0.968 0.3310 AW= 0.998 1 0.967 0.3280 1.033 1.034 1 0.3410 =(0.9905,1.079,1.O221)T得最大特征值=(,,)=3.0900 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CI=0.045 然后查表RI=0.520 最后求RI=0.08650.1判断矩阵RTSD有满意一致性。上述结果表示,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力、协调能力和发展潜力分别占0.3310,0.3280,0.3410。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RTSD,准则层的三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CAB。同理可得到判断矩阵:A、B、C的特征向量(即重要性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计算所得的特征向量及检验结果见下表5所示:表5 层次计算权向量及检验结果A单排序权重一致性检验A10.2431=5A20.1867A30.1938C.I.=0A40.1961R.I.=1.12A50.1790C.R.=0B单排序权重一致性检验B10.1882=5.0102B20.2340B30.1811C.I.=0B40.2234R.I.=1.12B50.1865C.R.=0C单排序权重一致性检验C10.1682=6.0012C20.1671C30.1598C40.1574C.I.=0C50.1701R.I.=1.26C60.1774C.R.=0可以看出,所有单排序的C.R.0.1,认为每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都是可以接受的,即判断矩阵是合理的。5.2.4 层次总排序及检验(1)层次总排序子准则层相对于总目标层的权重是通过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和子准则层相对于准则层的权重组合而得到的,计算方法如下:对于子准则层A1A5的总排序: 0.2431 0 0 0.1938 0 0 0.3310 W= 0.1867 0 0 0.3280 0.1961 0 0 0.3410 0.1790 0 0=(0.0805,0.0636,0.0618,0.0649,0.0592)T 同理可得其他子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计算结果如下表6所示。表6 层次总排序计算表子准则层准则层总排序权重WABC0.33100.32800.3410A10.2431000.0805A20.1867000.0618A30.1938000.0641A40.1961000.0649A50.1790000.0592B100.188200.0617B200.234000.0768B300.181100.0594B400.223400.0732B500.186500.0612C1000.16820.0573C2000.16710.0570C3000.15980.0545C4000.15740.0537C5000.17010.0580C6000.17740.0605(2)一致性检验C.I.=0.3310C.I.(1)+0.328C.I.(2)+0.341C.I.(3)=0R.I.=0.33101.12)+0.3281.12+0.3411.26=1.1677C.R.=C.I./R.I.=0/1.167=00.10即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过上述权重的计算,各项指标以量化的形式直观的告诉我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其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权重中处于前5位的分别是A1、B2、B4、A4、A3。5.2.5 综合评价标准的确定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因素的重要性划分为5个等级,S=s1,s2,s ,s4,s=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非常不重要,其中s1对应为1分,s2对应为0.8分,s3对应为0.6分,s4对应为0.4分,s5对应为0.2分。然后用加权平均算出最后得分K。本次研究共发出问卷200份,实际收回200份,经过过滤与刷选,将一些不合理有极端值的样本摒弃,最终有效问卷198份,将收回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见表7。表7:等级评分总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重要性程程度人数(人)最后得分K0.2 0.4 0.6 0.8 1.0RTSDABCA1848226330.35660.25460.29290.44710.33540.33100.36730.31090.29870.30650.34980.32200.35610.33890.32900.3485A2121591521A3A4A5B1B21189673064357853129642742488262103153053742615B3226984176B461993251B5C1C297398789759997072133112C3381015180C447935170C576962123C6446368185根据前面计算以及表6和 表7所示,已知权重集W,评价集K,即可对各层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综合评价向量R,最后根据指标重要程度的分值将综合评价向量R转化为一个具体的综合评价分数。对子准则层的综合评价:R=WK,(A1、A2A5、B1B5、C1C6);对准则层的综合评价:R=,(A1A5、B1B5、C1C6);对目标层的综合评价:R=,(A1C6)。表8:综合评价总排序权重W最后得分K子准则层准则层目标层A1A20.08050.06180.35660.25460.02870.01570.11230.3362A30.06410.29290.0190A40.06490.44710.0290A50.05920.33540.0199B10.06170.33100.02040.1078B20.07680.36730.0282B30.05940.31090.0185B40.07320.29870.0219B50.06120.30650.0188C10.05730.34980.02000.1161C20.05700.32200.0183C30.05450.35610.0194C40.05370.33890.0182C50.05800.32900.0191C60.06050.34850.0211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昆明市团结乡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程度排序为:CAB,即发展潜力基础能力协调能力。 5.2.6 阶段划分根据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论,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这样就把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远大目标,分割成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有助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具体分段如表9所示:表9: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综合评分值小于5050到7070到85大于85评判标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乡村旅游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所处阶段团结乡33.62% 我所构建的昆明市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基本上反映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即昆明市团结的乡村旅游发展程度得分是33.62%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6 团结乡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6.1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效益的取得应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有效管理为前提,根据都市旅者对乡村旅游的特定需要,针对乡村特有的旅游资源,开发有特色性、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并通过有效管理和合理控制,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延伸农村产业链,建立以当地农产品加工为龙头的企业,对当地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纪念品进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规模,上档次,为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旅游商品农产品,刺激旅游消费,拉动市场需求,既可以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又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农民还可以采用旅游与果园、菜园、经济作物、家禽家畜养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向游客提供绿色无污染的粮食、蔬菜、家禽,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吸引游客进行餐饮消费,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6.2 保护乡村传统文化,突出乡村旅游特色 乡村旅游文化的保护必须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制定保护地方文化和社区特色的法规,并通过有效宣传,使旅游者充分尊重乡村社区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时鼓舞当地居民自尊、自爱,使他们相信通过旅游这种方式,可以增强他们对所在社区的社会认同感和对文化的尊重。 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中,就要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对乡村旅游项目的设计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保持乡村环境的真实性,营造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和氛围,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知识性、增加参与性,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树立“打造精品”的理念。要将乡村的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应当依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和环境旅游资源,调查和分析市场需求特征,根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层次性十分鲜明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批中高端市场的旅游者,而且也可以吸引中低端市场的游客,从而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整个乡村社区的发展。6.3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对乡村旅游的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按照循环经济的“3R”原则来发展乡村旅游,对旅游资源与旅游环境进行系统地、综合地开发与保护。在生态系统意义上形成无污染、零排放的现代乡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的长期、和谐、可持续发展。第二,加强对乡村旅游景观的保护。不要轻易拆除有地方特色的古房旧屋,不要大兴土木,不要将乡村建筑现代化。当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修建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建筑。乡村旅游地的建设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第三,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对进入旅游区的所有人员(包括旅游社区居民和游客)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用标本、图片、图书资料、影视、录像、宣传手册等介绍景区概况、宣传生态环境知识。6.4 发展扶贫型乡村旅游及其财政扶持 整个村、乡、县的贫困化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依然存在,它本身是乡村地区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表现,针对这类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其策略应该是以扶贫为主。扶贫型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对于扶贫对象的农民等社区成员来讲,极度缺乏参与旅游经营的能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在贫困落后地区开发旅游资源,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城乡互动,促进乡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和城乡区域平衡发展。旅游带给贫困地区及其居民的不仅仅是增加收入。通过增加就业、加强交往、沟通信息、传播技术,还促使贫困地区居民的观念更新、知识和技能水平提高,使得落后乡村地区的积累、创新、发展能力迅速增强。旅游扶贫还可带来一定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乡村旅游扶贫,是政府部门资助贫困地区开发的重要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