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doc_第1页
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doc_第2页
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doc_第3页
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doc_第4页
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高等教育学论文院校图书馆宜努力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时涛,周颖,卜增茹,郭继锐 (河北医科大学东校区图书馆,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大陆当前与可预见未来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这种社会问题的成因及可能引发的社会影响,指出院校图书馆宜拓展服务功能,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并就开展上述工作的前途陈述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38-02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序号:SZ141274);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HZ-2014-01035)作者简介:时涛(1972),男,河南南阳人,本科,馆员,发表论文5篇。 通讯作者:郭继锐(1963-),男,安徽界首人,本科,副研究馆员,馆长,发文20篇,参编教材5部,主要从事文献检索课和循证医学教学方面的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陆的高等教育经历了超常规发展。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108.4万人,增加到159.7万人。从此以后,招生人数以年均60万人的规模增加。据相关文献反映,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575.424万人。2014年达727万人,预计在今后5年仍将保持年均招生700万人左右。上述情况使我国内地的高学历人力资源供给呈现结构性过剩态势。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相关调查反映,大学生群体中有57.9%的求职者存在“心理恐慌”。上述情况的出现对社会而言,并非具有积极意义的现象,而是值得引起社会各界重视,致力于解决问题。院校图书馆虽为教辅部门,亦有责任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贡献力量。笔者拟就此试做讨论。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负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的负面社会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大学生就业可能产生职业挤压现象。这是指部分大学生降低择业标准(如有大学生应聘于快递行业)。 第二,“文凭膨胀”现象可能降低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妨碍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追求。 第三,若“文凭膨胀”现象持续存在,将使得社会上出现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群体。如2013年哈尔滨城市管理局招聘457名员工。其中岗位包括307名汽车驾驶员。30名汽车维修工和120名清洁员。但报名应聘的近10000人中,具有大专学历者4203人,本科学历2954人,还有29名硕士生。其中应聘成功者中包括四位具有硕士学历者,现已上岗从事保洁员工作1。上述事例虽略显极端,但折射出当前职场学非所用的异常现象。 第四,可能导致“社会原子化”现象出现。“社会原子化”意指在现代社会持续且剧烈变迁下,个体的存在形式是孤立、彼此疏离的,个人以其单一力量对抗来自全球化的系列风险,以民族国家、地方社区和民间组织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共同体无力把众多个体组织起来或者纳入一个有效的规范体系,造成个体“生存策略”多样化并与主流社会规范相悖2。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存在一个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2010年,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不一致、并且离开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22143万人3。以上情况说明,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由于公共政策存在有待完善之处,相当比例的流动人口享受不到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城市民待遇。可见,在大量的流动人口中,就存在“社会原子化”群体。倘若上述“原子化群体”中增添了一定比例的下层“知识人”(指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仍处于社会底层从事一般服务或体力劳动者),则可能对社会产生消极离心倾向。 以上归纳的四点负面影响,前三点是现实存在的。第四点仅为具有可能性。但这种可能出现的因素的危害性较大。更值得注意防范。最近,国家领导人在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致辞中,曾引用一些诗词和谚语。其中有两句对我们体察大学生就业问题颇有借鉴意义。即“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4。我们宜在“无声”、“无形”中洞悉某种境况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基于危机感积极寻求消弭、缓解负面影响的对策。 二、院校图书馆致力于缓解就业压力的构想 院校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与大学生就业工作并无直接相关性。然而做为院校信息枢纽,却应当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宜注意以下方面。 1.准确定位,规划工作原则。图书馆有自身的基本职责和工作范围。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是其职能的拓展。从文献信息服务职能看,应因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在可能的条件下,提供一部分与大学生择业导向和就业相关的信息,是信息服务职能的延伸。而通过诸如讲座、心理咨询、读书指导等活动缓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则是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拓展。通过上述讨论,既说明开展这项工作的正当性,也说明这是属于探索阶段的试验性工作。所以,开展上述工作宜量力而行,重在实效。切忌喧宾夺主,试验工作未能顺利开展,图书馆基础工作却受到妨碍。 2.明确工作内容与重点。工作的内容自然要遵循图书馆工作规律,重在利用院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把图书馆的“文献集合力”转换为“信息集合力”。通过一系列的收集、整理、组织,把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信息,集中、有序地提供给有现实需求的学生读者。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 另外,宜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场地,与院校其他部门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就业求职讲座。 当前的重点是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以此为依托,逐步开展相关工作。 3.重视工作方式。鉴于此项工作是教辅部门开展的、探索性的工作,起步时尤需重视工作方式,当前主要宜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在主体性和纪律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图书馆是教辅部门,其主要工作都围绕着所在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但图书馆又是一个承担信息服务的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应当保持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试验性地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展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既要顾及到院校的宏观布署和各项有关规定,又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可能条件下开拓新局面,推出新举措。总之,要突破思维定式,发挥工作主动性;又要充分顾及到院校的规定和图书馆工作惯例,尽可能避免出项彼此妨碍的情况。 第二,在开展咨询活动时要保证客观性和可信度。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首先要保证服务质量。提供的咨询可信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可信不仅要求内容真实,而且应该逻辑性强,符合人们的常识判断。咨询也与宣传不同。宣传是“灌输或扩散一定观念,以劝服接受者的合目的性的社会行为”5。为了合目的“在宣传中可能强调、突出乃至夸大事物的某个侧面。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咨询服务则应客观令人信服。试举一例讨论,近日华北某报登载一则消息,两位“80后”大学毕业生(情侣关系)辞去工作开了一家饼店,月赢利近8000元6。世界之大,千姿百态,媒体选取某个新闻素材报道无可厚非。但个人谋生选择是特例,毕业生求职择业却有规律可循。正如薛涌先生所言“大学的效益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就是其给学生注入的创造性附加值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受了大学教育后的人比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多挣多少7。就以上一则新闻而言,两位青年职场失意,另行择业。从个人取向看,遭遇坎坷不沉沦,不怨天尤人,无疑值得肯定。但若从教育成效看,却宜引起各界人士内省。这类事例即使作为宣传事例都未必有说服力;若为大学生“创业”的例证提出,恐怕会适得其反。所以说,图书馆在提供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中,务必重视信息的真实性、事例的典型性,经验的普适性和常识性、逻辑性。以说服力强事例启迪学生,引导他(她)们正确的择业。 第三,宜启动学生社团参与。启动学生参与,必须有序、有效。有序是指图书馆能掌握开展这项服务的进程,既要形成一定规模,又要在图书馆承受能力之内。启动学生社团协助这项工作,既能提供人力支持,也会受到学生欢迎。因为这毕竟是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 另外,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有理想、有行动能力又肯负责任的青年。让学生在求学期间,做一些有益于公益的事,是给他们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对图书馆来说是一项试验性工作。鉴于业界专门讨论此事的文献不多。笔者愿将一些未必成熟的看法陈述出来,愿同行教正。 参考文献: 1王欢.硕士环卫工:要找一份有编制稳定工作N.北京青年报,20130119(9). 2 方舒,杨刘军. 我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五大现实议题兼论社会工作的协同参与空间J. 宜春学院学报,2014,36(2):1722. 3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