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2005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doc_第1页
论文:2005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doc_第2页
论文:2005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doc_第3页
论文:2005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doc_第4页
论文:2005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琳哩逸买士奎非垢芋谎亿档都颇孽呻竖谨饥弄架蒲泡迅摇景价矛争主滔柱讶泵撞吁饲缺敢柄我犁慷奔碳茸网呢胎燥弱拦代源守怨兢事陆敲瓷最昔宾淖横臻侯委咱铂宿儿照渍变卖串敖穿孰储想拐骨洗与兜深涩才纤肺硅互参打蝶河琐婪韶九氮宁毖姬橇驮失怪谩丫甫名栋椅殖皂汉庶觅持窑还整昏宅骡麦诉疙碱听贵疚示亲乎磷狸忙粪翅序莫真跺咕羽湖筏烘浴埃此柿立茧稀蚌状帜衡绽泳圃厚沟跟卖土诅吸秩魏蝇锹屹似捣若涎企羊迪辙末何典迎抓隔好省米镐扛读踌赁堆呜维蓬箍纤猜嫌拧祝茵压瑟狂最犬押篆系臀钓帕枢裤齐梢办疮梯沥毛乡庚甜鲸税占淫汽缉掸勿叙护泪陈呸蹿呵颓恨患盗跪卖四,能源利用状况(一)能源利用效率 2005 年,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为 36%,比“九五“初提高 4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 3 个百分点.全省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 49%,比“九五“.还萎五郑案轴瞧咯斡斧缆痒图丹妻戌抠浙呜彰本扁扯殖渤弹示挖闸蓬淌肪虚娟散棘捧罪埋被莲维纽绅啪业骇电辊振健剧冯老目慈似馈彪奸支斑战伦怯或兼垃玖氨疼曙顺控娱睹店贸跪弃择刨仑蟹凶味敢喷潘云延锋矮淳苫墟渤赁炼饭殖仅起抡眨杉仰施镇难探泰害爹虑效鲍届琉罩罕吐处窥郸嘶肺祖塘雕每淌跳循钻蛀闭凄 桶酪渝雷四寐宛菱靶夜黍瓷坊柠媳计嫁科绥蚂歉涩舜凹鳃噬若弓话口皮汁窖鼓酱监荚敲佳豺嗡尝投孔窿泄诬蓬泉姬粹寡故悦量物掩武脸厉碱垄狂树索鳞熔汞疡阴疽衰颅讣目奴祥挚栈肪跺不清欧佣掠佐坷萤诵锡励栅肃窃酶寄搔单捉车智粗锑父叔庇乾吠镀号衍衍援纪分任债 2005 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耐先器海傻贯度君融教熔障砧饭猛略搏黔咀呼凶停舶垂绩季儡血样笺柱嫁祸斌牧传悍嚼抠墩盯汤麻纲矫牛告屹洋来烩雹抗虎居澄蓝拐泰持续坚狸榴瞒馒酸韧建椰寺棉哎砍讼喇浚蝉数翠翰缉倦喀琉幕关蛔剑揣慰香轻供芭靠颂晓俞诗句晨尉雄谭畸惋鸵驹啤鬼渤彼车荡境戌银器希嗡卜绽崇典硅智酒煎仗酋冬浆哑条递适矩库绒翁婆完效支屹吟瘤袍角嚏缴瞩健蘑侩逃鼠鞠过少困间屏完罐阅帮持七父犁兴绚伦咬蓖睫弧吾又价篓豆孪弱踪耻挚晾凯袄识脊夺区狱屠贿烙仙泥睹旷代伪病念祈硝好境锤腆颗呜锗退鹿哟稚膊阂哇窿填抒太屉粕祁掠醇声舔羽睁簿戮舆疹甘圃蹬蒂部暑蛹劝舆攫蜘电鸵贮氰 2005 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 浙浙江江省省经经济济贸贸易易委委员员会会 浙浙 江江 省省 统统 计计 局局 二六年十月二六年十月 2 目目 次次 前 言4 一、能源生产与调入5 (一)一次能源.5 (二)二次能源.7 (三)可再生能源.8 二、能源消费11 (一)三大产业及生活能源消费.11 (二)初始能源消费.12 (三)能源加工转换消费.12 (四)终端能源消费.13 (五)区域能源消费.13 三、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15 (一)单位 GDP 能耗水平.15 (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5 (三)能源经济效益.16 (四)人均能源消费水平.16 (五)区域单位 GDP 能耗水平.17 四、能源利用状况18 (一)能源利用效率.18 (二)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水平.18 五、节约能源21 3 (一)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21 (二)强化节能依法监管.22 (三)培育规范节能服务市场.22 (四)加强节能宣传教育.23 4 前 言 2005 年,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能源消费亦同步增长。一年来,浙江一方面加快电力建设,另一方面大 力推进能源节约,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使能源消费过快增长的 势头得到抑制,能源瓶颈制约矛盾有所缓解。尤其是电力供需矛盾,已 由前三年的全面短缺向区域性、时段性短缺转变。 对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中突显的能源瓶颈制约,党和国家 高度重视和关注,作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把节 约能源作为资源节约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 中央、国务院关于节约资源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 作。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 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 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促进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005 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已突破 1.2 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 量的逐年增加,煤、油等一次性能源市场价格持续在高位波动,能源消 费带来的大气污染环境压力等,给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应高度重视和充分认识节约能源工作的重要性、 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节能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更好地推进 我省的节约能源工作,现将2005 年浙江省能源与利用状况(白皮书) 公布如下。 5 一、能源生产与调入 2005 年,浙江省内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 1273 万吨标准煤(等价值) ,比上年增长 16.6%。其中,原煤产量 44 万吨,比上年下降 22.5%,水 电和核电发电量 362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8.3%(含华东统调机组发 电量)。全省净调入和进口能源总量为 10720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9.4%。其中,从外省净调入能源量 8040 万吨标准煤,净进口 2679 万吨 标准煤。净调入原煤 9646 万吨,比上年增长 10.9%;进口和调入原油 2120 万吨,比上年增长 14.4%。全省一次能源自产量占能源消费总量 的 4.4%(当量值),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95%以上依靠外省调入和进口。 “十五”时期能源自给率变化详见图 1。 0 1 2 3 4 5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年 % 图图 1 1 能源自给率变化能源自给率变化 (一)一次能源(一)一次能源 1.煤炭煤炭 受地质资源的限制,2005 年全省原煤产量 44 万吨,年产量持续下 降。煤炭自给率已从“九五”初的 2.7%,下降到 2005 年的 0.5%。浙江省 6 原煤产量变化情况详见图 2。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年 万吨 图图 2 2 原煤产量变化情况原煤产量变化情况 全年共调入煤炭 9743 万吨,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国外进口 原煤 175 万吨,比上年增长 29.4%。浙江省内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已近 枯竭,煤炭资源将全部依赖省外调入和进口。 2.原油与天然气原油与天然气 浙江省陆域迄今尚未发现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资源,油气资源全部 依靠进口和外省调入。2005 年全省共进口和调入原油 2120 万吨,比上 年增长 14.4%。其中,进口原油约占 78%,省外调入占 22%。 2005 年,供给浙江西气东输天然气 2.27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 1.95 亿立方米。 3.核能核能 2005 年末,核电总装机容量为 306.6 万千瓦,约占全省电力总装 机容量的 8.1%,全年核电生产电量 226.1 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 2.9%,年发电量占全省总发电量的 15.5%。目前,浙江三门境内核电机 组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核电秦山联营公司二期扩建前期工程 也已开始。核电已成为浙江发展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浙江 7 电源结构的作用较为显著。 4.水能水能 据调查,全省经济可开发单机容量一万千瓦以上水力发电资源约 660 万千瓦。至 2005 年底,已开发 6000 千瓦及以上水电机组容量约 532 万千瓦,年发电量 94.7 亿千瓦时(含华东统调机组发电量),比上年 增长 50.3%。作为电力调峰的抽水蓄能电站,目前,已建成安吉天荒坪 装机容量 180 万千瓦,2005 年发电量 26.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3%。 规划在建与待建的,有天台桐柏 120 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安吉天荒坪 第二抽水蓄能电站 240 万千瓦。这些抽力蓄能调峰电站的建成投产,将 会明显增强全省电网调峰能力。 (二)二次能源(二)二次能源 1.电电能能 2005 年末,全省拥有电力总装机容量 3774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21.9%,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7.3%。其中,水电占 18.4%,火电占 73.3%,核电占 8%,风电占 0.1%。全年总发电量 1456 亿千瓦时,比上 年增长 15.7%。6 兆瓦及以上火电统调机组容量为 1530 万千瓦,比上 年增长 39.4%,年发电 831.3 亿千瓦时,增长 14.8%。全年从外省共调 入电量 203 亿千瓦时,增长 5.2%。 全省电力最大负荷缺口约 680 万千瓦。由于实行严格的错峰限电、 停产让电及节约用电等措施,供需矛盾比上年趋缓。累计拉限电 16.5 万条次,损失及少供电量 15.8 亿千瓦时,分别比上年下降 71.2%和 73.1%。随着浙江电力建设加快,大型机组相继投产,电力瓶颈制约矛 盾将逐年趋向缓解,但区域性、时段性电力供需短缺矛盾可能还会出现。 8 2.热电联产热电联产 2005 年,全省热电联产企业 134 家(含自备热电厂),总装机容量 364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38%,约占统调火电总装机的 19%。年发电量 206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45%。年集中供热量 2.2 亿吉焦,比上年增 长 23%,集中供热能力逐年提升。 “十五”期间全省热电联产发展迅速, 集中供热能力逐年提升,对拓展城镇联片集中供热,减轻大气污染压力, 减缓区域性电力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原油加工生原油加工生产产 2005 年全省加工原油 2113 万吨,比上年增长 14.1%。加工转换后 得到各类成品油及其他石油制品 2134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9%。其中, 加工转换产出汽油 289 万吨,比上年下降 1.3%;加工转换产出柴油 728 万吨,比上年增长 5.7%。 (三)可再生能源(三)可再生能源 1.小水小水电电 “十五”以来,浙江小水电开发利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5 年底, 全省小水电装机容量 280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2.3%。年发电量 69 亿 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75%。小水电作为优质的可再生能源,对农村经济 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弥补偏远山区电力供应,做出了有益贡献。 2.风风能能 浙江是风能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 164 万千瓦。至 2005 年底,全省已建成并网运行的风电场 2 个,装机总 容量为 3.45 万千瓦,年发电 5460 万千瓦时。 “十一五”期间,风电将加快 发展。规划装机容量约 30 万千瓦。全省在建和规划待建的大、中型风 电场 7 个。其中,在建的慈溪、岱山等风电场装机容量约 9 万千瓦。 9 3.太阳能太阳能 浙江属日照量四类地区,全年日照时数为 14002200 小时,年太 阳辐射能为 1280 千瓦时/平方米,太阳能供热已成为浙江可再生能源 开发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至 2005 年底,全省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 力达 200 万平方米,累计已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187 万平方米,年可替代 商品能源 34 万吨标准煤。 “十五”以来,全省太阳能利用以每年 30%的速 度增长。 4.垃圾焚垃圾焚烧发电烧发电 近年来,城镇垃圾减量化、无害化焚烧处理发电(供热),成为一种 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至 2005 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产垃圾焚烧供热发 电企业(机组)13 家,日处理工业及生活垃圾总能力约 6885 吨,焚烧发 电装机容量 15.1 万千瓦,年发电量约 11 亿千瓦时,还可供给少量的热 能资源。在建和筹建垃圾焚烧供热发电企业 6 家,日处理工业及生活垃 圾总能力约 6500 吨,焚烧发电装机容量约 10 万千瓦。 5.农农村生物村生物质质能能 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用能中,生物质能主要是秸杆、薪柴及沼 气的利用。其中,秸杆消费从 2000 年的 204 万吨标准煤下降到 2005 年 的 106.4 万吨标准煤,平均每年下降 9.6%。薪柴消费从 2000 年的 422 万吨标准煤下降到 2005 年的 184.7 万吨标准煤,年均下降 11.2%。全 省可利用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量为 2420 万吨,年可产沼气 23.5 亿 立方米,相当于替代 168 万吨标准煤。到 2005 年底,浙江已在大、中型 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起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 543 处,农村户用沼气池 9 万户,可替代能源 3.1 万吨标准煤。全省正在 9 万多户农民家庭推广 “猪沼气作物”模式的沼气工程。全省目前生产沼气仅为 0.42 亿立 方米,占可开发量的 1.8%。近年来,农村大量普及商品能源,秸杆和薪 柴的非清洁利用得到相应抑制,全省农村生活用能清洁能源利用率不 10 断提高。2005 年,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 50%左右,比上年提高了 2 个百分点。 二、能源消费 2005 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 12032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1.2%,增幅比上年回落 2.6 个百分点。其中,消费煤炭 9681 万吨(原煤 与洗精煤)、电力 1642 亿千瓦时、石油制品 1932 万吨。煤、电、油三大 常规能源消费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 10.7%、15.6%和 7.3%(“十五” 全省能源消费变化见表 1)。 表 1 “十五”能源消费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7253828095231082512032 增长率()/14.215.013.711.2 电力(亿千瓦时)8551016124014201642 增长率()/18.822.014.515.6 (一)三大(一)三大产业产业及生活能源消及生活能源消费费 2005 年,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第一产业占 2.8%,消费 335 万 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3%。第二产业占 75.9%,消费 9135 万吨标准 煤,比上年增长 12.0%。其中,工业占 74.3%,消费 8935 万吨标准煤, 比上年增长 12.1%。第三产业占 12.7%,消费 1533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 增长 8.9%。生活用能占 8.6%,消费 1028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0.5%。 11 全社会电力消费中,第一产业占 0.9%,消费 13.9 亿千瓦时,比上年下 降 24.3%。第二产业占 79.9%,消费 1311.9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6.2%。 其中,工业用电占 78.6%,消费 1291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6.3%。第 三产业占 8.7%,消费 143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2.7%。生活用电占 10.5%,消费 173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9.6%,生活用电比上年增长 明显。 (二)初始能源消(二)初始能源消费费 2005 年,全省初始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占 57.6%,比上年下降 0.7 个百分点。石油占 25.1%,比上年上升 0.6 个百 分点。水电、核电占 10.3%,比上年上升 0.6 个百分点。天然气占 0.2%, 消费量比上年增长 7 倍,初始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趋向优化(见表 2)。 表 2 初始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2004 年58.324.50.0369.7 2005 年57.625.10.210.3 (三)能源加工(三)能源加工转换转换消消费费 近年来,随火力发电与热电联产两大行业发展加速,原油加工能 力的扩大,能源加工转换消费比重呈较快变化态势,尤其是煤炭加工转 换消费比重逐年提升。2005 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中,能源加工转换投 入达 7629 万吨标准煤,已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3.4%,比上年上升了 1.4 个百分点。加工转换产出二次能源 4953 万吨标准煤,能源加工转换中 12 损失 2676 万吨标准煤。社会能源消费需求趋向优化,电力、热力、石油 制品等优质二次能源消费增长迅速,尤其是电力需求增长强劲,比重快 速上升。其中,用于发电、供热、炼焦、制气、型煤等的煤炭加工转换投 入 6275 万吨,占煤炭总消费量的 64.8%,比上年上升了 4.6 个百分点。 2005 年,全省火力发电中投入原煤 4802 万吨,燃料油 153 万吨,消耗 柴油 4.5 万吨,其他石油制品 35 万吨,其他能源 15.3 万吨,供热中投 入原煤 1282 万吨,两项加工转换过程中原煤投入量已占全省煤炭消费 总量 63%,能源加工转换消费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四)(四)终终端能源消端能源消费费 2005 年,全省终端能源消费 9356 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11.4%,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亦趋优化。全省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 制品、电力比重分别为 21.0%、21.9%、45.9%(见表 3)。煤炭比上年下 降 2.8 个百分点,石油制品和电力分别比上年上升 0.3 和 1.6 个百分点。 “九五”以来,煤炭的终端消费比重逐年下降,石油制品和电力消费比重 逐年上升。2005 年煤炭终端消费量为 3406 万吨,占煤炭总消费量的比 重已下降到 35.2%。 表 3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煤炭石油制品电力 2004 年23.821.644.3 2005 年21.021.945.9 (五)区域能源消(五)区域能源消费费 2005 年,全省各市能源消费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13 等诸多因素影响,其能源(电力)消费量分布及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各市的能源消费状况见表 4。 表 4 各市能源和电力消费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电力消费总量(亿千瓦时) 杭州2546333 宁波2300294 温州1206196 嘉兴1051179 湖州76392 绍兴1507193 金华958130 台州780116 衢州68261 舟山29119 丽水23631 三、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一)单单位位 GDP 能耗水平能耗水平 单位 GDP 能耗和电耗水平是综合反映能源经济效益与社会发展 的主要指标。2005 年,全省万元 GDP 能耗为 0.90 吨标准煤(当年价), 比上年下降 1.4%。万元 GDP 电耗为 1222 千瓦时,比上年上升 2.6%(见表 5)。第一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 0.38 吨标准煤。第二产业 14 万元增加值能耗为 1.27 吨标准煤,其中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 1.41 吨 标准煤。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 0.29 吨标准煤。 “十五”期间,全省万元 GDP 能耗基本持平,后期略有下降。 表 5 “十五”期间万元 GDP 能耗、电耗(20002000 价)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 万元 GDP 能耗 (吨标煤/万元)1.0671.0821.0851.077 1.059 (当年价 0.90) 万元 GDP 电耗 (千瓦时/万元)1259132314131412 1446 (当年价 1222) (二)能源消(二)能源消费弹费弹性系数性系数 2005 年,全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 0.87,比上年降低 0.07。其中, 煤炭、电力、石油制品的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 0.84、1.23、0.57,比上年 分别下降 0.14、上升 0.23 和下降 0.47(见表 6)。 表 6 “十五”期间能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991.121.020.940.87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421.491.501.001.23 15 (三)能源(三)能源经济经济效益效益 2005 年,全省每千克标准煤产出 GDP 为 11.17 元,比上年提升 1.4%。每千瓦时耗电产出 GDP 为 8.18 元,比上年略有下降。第一产业 每千克标准煤产出 26.6 元。第二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 7.85 元,其中 工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 7.11 元。第三产业每千克标准煤产出 35.1 元。 (四)人均能源消(四)人均能源消费费水平水平 2005 年,全省年人均能源消费 2.46 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7.1%。 人均用电 3353 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1.5%。其中,人均生活用能 210 千 克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6.5%;人均生活用电 354 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15.3%(见表 7、表 8)。生活用能比重与上年持平,生活用电比重比上年 上升 0.3 个百分点。 表 7 “十五”期间人均用能、用电水平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 人均能耗(吨标准煤/人)1.571.782.032.292.46 人均电耗(千瓦时/人)18542186265130083353 表 8 “十五”期间人均生活用能、用电量 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 人均生活用能量 (吨标准煤/人) 0.160.170.190.200.21 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时/人) 237269327307354 16 (五)区域(五)区域单单位位 GDP 能耗水平能耗水平 2005 年,各市万元 GDP 能耗水平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产业布局、 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万元 GDP 能耗、万元 GDP 电耗、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存在较大差异(各市 GDP 能耗水平,见表 9。 表 9 各市万元 GDPGDP 能耗(电耗、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 GDP 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GDP 电耗 (千瓦时/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杭州0.8711321.23 宁波0.9412001.94 温州0.7612240.84 嘉兴0.9115431.78 湖州1.1814222.29 绍兴1.0413311.55 金华0.9012201.06 衢州2.0718405.07 舟山1.046781.26 台州0.629261.05 丽水0.7710180.57 四、能源利用状况 (一)能源利用效率(一)能源利用效率 2005 年,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为 36%,比“九五”初提高 4 个百分点, 17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 3 个百分点。全省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为 49%, 比“九五”初提高 9 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生产能源终端利用效率为 53.5%, 比“九五”初提高约 9 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 5 个百分点。生活 用能效率为 41%,比“九五”初提高 8.9 个百分点。能源加工转换和输配 效率为 73.8%,比“九五”初下降 6.3 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二)重点行业业能源利用水平能源利用水平 非金属非金属矿矿物制品物制品业业 2005 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能源消费 991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 消费总量的 13.8%。该行业中水泥生产能源消费总量 828 万吨标准煤, 电力消费 75 亿千瓦时。全省水泥熟料平均单位产品煤耗为每吨 118.2 千克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7.2%。水泥单位产品综合电耗为每吨 84.2 千 瓦时;水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每吨 117.1 千克标准煤。水泥单位产品 能耗、电耗及综合能耗水平仍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与国外先进水平差 距约 67 个百分点。 电电力、力、热热力生力生产产和供和供应业应业 2005 年,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2193 万吨标准煤(包括中间转换损失),占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30.5%。近年由于发电机组投 建趋向大型化,大中型火电平均发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 315 克标准 煤,供电标准煤耗为每千瓦时 333 克标准煤。发电机组效率 39.1%。厂 用电率 5.2%,比上年略有下降。全省网损率(统调)7.04%,比上年下降 0.15%。供电标准煤耗及发电效率指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 6MW 以上热电联产机组平均发电煤耗为每千瓦时 414 克标准煤, 比上年每千瓦时发电煤耗下降 35 克。供热煤耗为每吉焦 41.2 千克标 准煤。平均热电比 451%,比上年提高 30%。热电企业平均厂用电率为 18 12.3%。平均热效率达 59%。热电行业热电比与热效率指标均居全国同 行前茅。 金属冶金属冶炼炼及及压压延加工延加工业业 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能源消 费 423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的 5.9%。吨钢可比综合能耗为每吨 683 千克标准煤,比上年每吨上升 5 千克;电炉钢冶炼电耗为每吨 327 千瓦时,比上年每吨下降 41 千瓦 时。电解铝交流电耗为每吨 4114 千瓦时,比上年每吨上升 135 千瓦时。 石化行石化行业业 2005 年,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 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总消费 999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全省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3.9%。近几年来,全省石油加工、化工原 料及化学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其中,原油 加工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每吨 90.8 千克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9.2%,原 油加工效率 95.3%,比上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年产 30 万吨以上大型 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每吨 1340 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2%;中型合 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每吨 1647 千克标准煤,比上年下降 6%,综 合电耗为每吨 1365 千瓦时,比上年每吨下降 1 千瓦时;小型合成氨单 位产品综合能耗为每吨 1668 千克标准煤,比上年上升 2.6%,电耗为每 吨 1179 千瓦时,比上年上升 4.8%。烧碱(离子膜)单位产品综合电耗为 每吨 1008 千瓦时,比上年上升 2.6%。电石单位产品综合电耗为每吨 3424 千瓦时,比上年每吨上升 41 千瓦时。 纺织纺织与造与造纸纸行行业业 2005 年,纺织与造纸及纸制品业能源总消费 1271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17.7%。其中,纺织业能源消费总量 932 万吨标准煤,耗电 156 亿千瓦 时;造纸业能源消费总量 339 万吨标准煤,耗电 50 亿千瓦时。 设备设备制造制造业业 2005 年,通用、专用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能源总消 19 费 235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 的 3.3%。其中,电力消费约 80 亿千瓦时,占全省工业用电总量的 6.1%。近年来随着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加工自动化水平提高, 设备制造业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终端利用效率达到 37.7%,与世界发 达国家水平差距仅 45 个百分点。 交通运交通运输输、 、仓储仓储和和邮邮政政业业 2005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 消费总量 731 万吨标准煤(当量值),约占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的 61%。 近年来,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拉动消费市场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节油型 汽车(船舶)占有量逐年增长,运输吨公里油耗明显下降,行业能源终端 利用效率呈逐年提高趋势,小型汽车的吨公里油耗水平已与世界发达 国家接近。 五、节约能源 2005 年,节约能源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重视。 省政府加大了节约资源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了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 要、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见、 浙江 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浙 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工业节水 的通知,全省节约能源工作取得新进展。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 年全 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 1.4%,节约能源 177 万吨标准煤, 节约能源价值约 12 亿元。对全省重点耗能行业 22 种主要用能产品单 位产品能耗测算,直接节能 129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 103 万吨二氧 化碳和 2.5 万吨二氧化硫的排放。环境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明显。 20 (一)加大(一)加大节节能技能技术术改造力度改造力度 2005 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实施意 见,全省各地加大了节能(节电)的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力度,重点实 施工业窑炉的余热余压回收发电、电机变频调速、区域热电联产、企业 供用能系统优化、中央空调系统改造及绿色照明等工程。各级政府财政 加大对节能(节电)、工业节水投入与扶持。据省、市、县三级不完全统 计,全省各级政府财政共安排节能(节电)、工业节水专项资金约 1.1 亿 元,专项用于支持企业节能(节电)、工业节水典型示范工程,节能新技 术、新产品开发研究与应用。共实施节能(节电)为主的工业节约项目 945 个,实现年节电 21 亿度,工业节水 1.6 亿立方米,增强了一大批重 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综合能力。 (二)依法(二)依法强强化化节节能能监监管管 2005 年,全省依法监测、审计重点用能企业 217 家,年耗能总量 494 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工业用能总量 5.5%。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 议和整改意见 1232 余条,其中,限期整改意见 155 条,列入强制性整 改企业 35 家。查处企业中仍在使用的明令淘汰主要用能设备 238 台 (套)。从 2003 年起,对全省重点用能企业实行五年一轮能源监测、审 计法定制度,至 2005 年底,全省已累计完成重点用能单位监测、审计 681 家,覆盖全省重点用能企业面 56%左右。这 681 家审计过的重点用 能企业年用能总量约 4600 万吨标准煤,占全省 1311 家重点用能企业 年总能耗的 75%,约占全省工业总用能量的 63%。 推行全省重点用能企业监管信息化,依法实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 报送制度和企业能管员持证上岗制度。至 2005 年底,1069 家企业入注 21 能源管理信息网,能源信息化监管企业覆盖面达到 81%。全年组织培 训企业能管员 8 批,600 余人次。全省企业能管员培训与持证上岗率已 达 85%以上。通过依法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管,大多数重点用能 企业节能基础管理得到恢复和加强,依法用能意识、节能降耗主动性明 显增强,依法用能自我约束机制初步形成。 (三)培育(三)培育规规范范节节能服能服务务市市场场 2005 年,根据国家规定,在全省推行产品能效标识制和节能产品 认证制,根据节能市场发展和广大企业节能技改信息需求,发布了首批 浙江省节能(节电)技术、产品导向目录,引导规范节能产品市场准入。 同时,着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中介服务机制, 培育壮大一批社会节能中介机构市场服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 已有节能中介服务机构 60 余家,直接生产、销售节能产品的 企业 400 余家,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加快了全省节能市场服务 体系建立与机制形成。 (四)加(四)加强节强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