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l概述-核医学科版课件_第1页
nhl概述-核医学科版课件_第2页
nhl概述-核医学科版课件_第3页
nhl概述-核医学科版课件_第4页
nhl概述-核医学科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从1973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非霍奇金淋巴瘤新发病例数以 每年34%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 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Oncogene, 2004, 23, 65246534,2000-2008年北京市淋巴瘤发病率变化趋势,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及北京市肿瘤登记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居民淋巴瘤发病粗率由5.03/10万升至8.31/10万 增长65.21% 经世界人口标化后年平均增长6.16 %(p0.01),内容,NHL分类及临床表现 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 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诊治,淋巴瘤分类,历史回顾,1、 1893年Dreschfeld和Kundrat:霍奇金病和淋巴肉瘤 2、 1942年Gall和Mallory:六型 3、 1949年Jackson和Parker:四型 4、 1966年Rappaport分类:五型 5、 1974年Dorfman分类:10型 6、 1974年英国Bennet分类: 10型 7、 19741992年Kiel分类:B、T 8、 1975、1976年Lukes和Collins分类:B、T 9、 1976年WHO 分类: 10、1978年英国淋巴瘤分类 11、1979年日本淋巴瘤分类 12、1982年工作方案(WF):低度、中 度、高度. 13、1994年修订的欧美分类(REAL) 14、2001年WHO分类 15. 2008年WHO分类 16、 我国的分类:郑州分类(77年)、洛 阳分类(79年)、上海分类(82年)、 北京分类(83年)、成都分类(85 年)、遵义分类(99年),引入免疫组化 考虑细胞来源,工作方案(1982),低度恶性ML 小淋巴细胞性: 慢淋白血病, 浆细胞样 滤泡型,小裂细胞为主:弥漫、硬化 滤泡型,小裂细胞与大细胞:弥漫、硬化 中度恶性ML 滤泡型,大细胞为主:弥漫、硬化 弥漫型,小裂细胞有硬化 弥漫型,大、小细胞混合:硬化、上皮样细胞分化 弥漫型,大细胞:裂细胞、无裂细胞、硬化 高度恶性ML 大细胞,免疫母细胞:浆样细胞、透明细胞、多形性、上皮样细胞 淋巴母细胞:曲核细胞、非曲核细胞 小无裂细胞: 伯基特型, 滤泡区,加入对生物学行为的考量,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的要点,独立疾病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形态学 免疫表型 细胞起源: B, T/NK 分化阶段: 前驱 和 成熟 (周围)以及分化程度 遗传学特征 发病机制/相关因素,WHO分类特点和原则,临床特点 是确定某些淋巴瘤的指标 节内或节外淋巴瘤 原发部位(皮肤、中枢神经、胃肠、纵隔) 举例 CLL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WHO分类特点和原则,形态学 -分类的基础, -足以对大多数淋巴瘤做出诊断 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征 -是确定每一淋巴瘤的重要指标 -达成共识的客观指标 -对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用 举例 HCL电镜下表现 MCLt(11,14),CCND1,WHO分类特点和原则,疾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鼻型T/NK细胞淋巴瘤 间变型大细胞淋巴瘤 原发渗漏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胃 MALT 淋巴瘤 Burkitt 淋巴瘤 滤泡性淋巴瘤,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HTLV-I EBV NPM/ALK 异位 HHV-8/KSHV Cyclin D1 幽门螺杆菌, 遗传因素 C-myc R, EBV, 疟疾 Bcl-2 异位,WHO分类特点和原则 分级和侵袭性,组织学分级 根据细胞特点如:细胞大小、核大小、染色质深度等 增生程度 (核分裂, 和增殖抗原Ki-67) 临床侵袭性 并非总是与组织学分级相吻合 比如: 套细胞淋巴瘤, ALCL,2008 WHO淋巴瘤分类,一、前驱肿瘤 1、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 2、谱系未定的急性白血病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有/无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二、前驱淋巴性肿瘤 1、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2、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3、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008 WHO淋巴瘤新分类,三、成熟B细胞淋巴瘤 1、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2、B-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脾边缘带淋巴瘤 4、毛细胞白血病 5、脾淋巴瘤/白血病,不能分类 6、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7、重链病 8、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 9、结外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 10、原发皮肤滤泡中心淋巴瘤 11、滤泡性淋巴瘤 胃肠道滤泡性淋巴瘤 儿童滤泡性淋巴瘤(提前至与FL并列) “原位”滤泡性淋巴瘤 12、结内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13、套细胞淋巴瘤,克隆性B淋巴细胞增多,2008 WHO淋巴瘤新分类,1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T细胞/组织细胞丰富的大B细胞淋巴瘤 老年人EBV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慢性炎症相关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脓胸相关淋巴瘤 慢性骨髓炎相关淋巴瘤 植入物相关淋巴瘤 原发中枢神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样肉芽肿 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浆母细胞性淋巴瘤 原发渗漏性淋巴瘤 ALK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起源于HHV8阳性的多中心Castleman病的大B细胞淋巴瘤(HHV8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 15、伯基特淋巴瘤 (加入11q+异常的BL样淋巴瘤) 16、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 17、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和经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间的不能分类的B细胞淋巴瘤(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淋巴结结构,2008 WHO淋巴瘤分类,成熟T/NK细胞淋巴瘤 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患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EBV相关的克隆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患(儿童) 儿童系统性EBV阳性T细胞增殖性疾病(新版前提) 水疱痘疮样淋巴瘤,2008 WHO淋巴瘤分类,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 肝脾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 Sszary综合征 原发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CD8阳性细胞毒性T淋巴瘤 原发皮肤gamma/deltaT细胞淋巴瘤 原发皮肤小/中CD4阳性T细胞淋巴瘤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肠道T细胞淋巴瘤 -EATL I型 -单型性亲上皮肠道T细胞淋巴瘤(EATL II型) -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肠道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Follicular NHL 22%, 12%,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LBCL) 34% ,54.3%,Non-Hodgkin-Lymphomas: Frequency of Subtypes in Europe,HK 18 % SYSU 21.3%,临床表现,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饱满、均匀、质韧、早期无粘连。 B症状 10患者可有发热、盗汗、消瘦 非特异症状 约20的NHL患者常伴有乏力、贫血 其他 血管炎样病变、噬血细胞综合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Lymphoma can do everything,局部表现, LN肿大,医科院2399例ML的统计表明,首先表现为浅表 LN受侵者占 60.4,按病理类型不同,HD91侵犯LN,9为结外侵犯,NHL结外侵犯4050,Burkitt ,成人T、淋巴母等结外受侵率达7090。,局部表现,咽淋巴环(Waldeyers ring) 是一组包括鼻咽、扁桃体、舌根、软腭在内的环状淋巴组织群。 NHL侵犯率为1533 %,而HD则1。 纵隔:常见于HD的NS及有右颈LN侵犯者。国外资料表明,HD的纵隔侵犯率为 50。恶性程度较高的纵隔 NHL约6675侵及骨髓并发急淋, 约37.5伴有上腔静脉综合症,约35伴有胸腔或心包积液,约10可出现 CNS侵犯。,局部表现,肝、脾:原发性者少见,主要为其他部位的侵犯所致。 肺:多见于有纵隔LN肿大及肺门LN侵犯者。约2可原发于肺,主要表现为肺野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分叶状阴影。 消化道:为ML的好发部位。发生部位频率依次为胃、回盲肠、小肠、直肠、食道。临床上约 20以腹痛、肿块为首发症状。,局部表现,骨:原发于骨的ML约12,主要为NHL,多见于股骨和盆骨,次为脊椎、肋骨、肩胛骨。早期多为局部疼痛,之后可出现明显的压痛甚至病理性骨折。X线可出现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等表现,在病变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可出现相互转化,但NHL仍以成骨型多见。,局部表现,皮肤:可以原发也可以继发,以T细胞来源多见,B细胞少见。 泌尿生殖系统:少见。国外统计原发于泌尿系的 占1,多为肾脏。发生于男性生殖系的占2, 主要为睾丸。女性生殖系约1,主要为子宫和卵巢,同样多见于NHL而HD罕见。,局部表现,其他:相对多见的是骨髓。HD少见,主要为MC型。 NHL以小淋巴细胞,小裂细胞及淋巴母细胞型多见。其次为甲状腺、乳腺、胸腺、心脏等。,图: 红圈示颈部淋巴结肿大,图: 胸部CT扫描显示为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胃肠道病变 胸腔内病变, 皮肤损害,临床表现,惰性淋巴瘤 骨髓、肝脾累及很常见 代表疾病:CLL、MZL、FL、MCL 皮肤病变不少见 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可有骨髓、肝脾累及 泌尿生殖系统、乳腺、中枢 代表疾病:B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灰区淋巴瘤、肝脾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中度侵袭性淋巴瘤 结外器官累及 消化道 甲状腺 肺脏 其他(5%):骨骼、肾上腺、泌尿生殖系统、乳腺、中枢 代表疾病:PTCL、DLBCL、NK/T 淋巴瘤,各种淋巴瘤简介 (B-NHL),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形态特点 小淋巴细胞 增殖中心(区) 免疫表型 surface IgMD weak CD19, 20, 79a + CD5 + CD23 + CD10, CycD1 - 遗传学特征 trisomy 12 or 13q in 25% 克隆性 IgH IgL 50 % 自体突变 临床特点 常有白血病 成人 惰性,CLL/SLL,西方最常见的淋巴造血肿瘤 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临床表现: 外周血成熟淋巴细胞增高 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CLL均有骨髓受累 可继发自身免疫性溶血、血小板减少 病情进展缓慢,很多患者可以长期观察、等待 可发生Richter转化,进展为DLBCL,CLL/SLL,临床分期,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CLL/SLL,治疗指征,滤泡型淋巴瘤,形态特点 生发中心细胞 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 滤泡 免疫表型 surface Ig + CD19, 20, 22, 79a + BCL-2 + CD10 +/- Bcl-6 + CD5 - 遗传学特征 t(14;18) BCL-2 重排 临床特点 成人;惰性,滤泡性淋巴瘤(FL),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代表疾病 占到B-NHL的20% 临床表现 同样是中老年疾病 女性略多 全身无痛性淋巴结肿大 Ann-Arbor III-IV期常见 累及骨髓非常常见 部分患者单纯累及结外器官,FL,治疗决策需要结合病理和临床分期 病理(光镜下:每视野内中心母细胞数目) I级、II级 IIIa IIIb处理等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分期 FLIPI M7-IPI,FLIPI,M7-FLIPI,对于I、II级IIIa级患者 I-II期可以考虑早期治疗,争取“治愈” III-IV期患者 不具备治疗指征,化疗并无太大收益 传统药物仅改善PFS,并不延长OS 具备治疗指征可考虑全身化疗 淋巴瘤相关的临床症状 脏器功能受损 血细胞减少 大包块 疾病迅速进展 治疗意愿,NCCN关于FL治疗建议,NCCN关于FL治疗建议,套细胞淋巴瘤,形态特点 小至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 形态单一 免疫表型 surface Ig, + CD5,CCND1 + CD19, 20, 22, 79a + CD10, 23 - 遗传学特征 t(11;14) 临床特点 结内和结外 惰性和侵袭性 消化道受累极常见 外周血极常见 肝脾骨髓病变常见,t(11,14),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形态特点 小中心细胞样细胞 单核细胞样B细胞 浆细胞 免疫表型 surface Ig + CD19, 20, 22, 79a + CD5, 10, 23 - 遗传学特征 t(11;18) trisomy 3 临床特点 结内和结外 惰性 脾大,外周血白细胞升高 自身免疫疾病 胃炎:幽门螺杆菌,trisomy 3,Burkitt淋巴瘤,形态特点 弥漫 中等大母细胞 嗜碱性胞浆 ”星空现象” 免疫表型 surface IgM + CD19, 20, 22, 79a + CD10 + CD5, 23 - Ki-67 90% endemic: EBV positive 遗传学特征 t(2;8), t(8;14), t(8;22) c-myc 重排 临床特点 儿童 成人 侵袭性 可治愈 地方性 和 非地方性 或许与 HIV 有关,Burkitt 淋巴瘤/白血病,典型临床表现 散发型 年轻女性 盆腔大包块 疾病迅速进展 中枢神经系统累及风险高 地方型 儿童常见 颌面部巨大占位 EBV阳性,Survival: B-cell Lymphomas,Follicular,DLBCL,Mantle-cell,小细胞淋巴瘤的典型免疫表型,Ann Arbor分期 (Cotswolds改良法),分期 累及部位 单一淋巴结组 横隔同侧多个淋巴结组 横隔二侧多个淋巴结组 多个结外病灶或淋巴结与结外病灶 X 包块10cm E 结外扩展或单个孤立性结外病灶 A/B B症状:体重丢失10%,发热,夜间盗汗,淋巴瘤疗效评价,2014年Lugano标准,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IB,CB,CD79,CD20,B-ana,形态特点 大细胞 有核仁 弥漫 免疫表型 surface Ig +/- cytoplasmic Ig -/+ CD19, 20, 22, 79a + CD30 -/+ CD5, 10 -/+ 遗传学特征 t(14;18) BCL-6 重排/ 突变 临床特点 成人 儿童 侵袭性,各年龄发病,40-65岁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多样 1/3以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 40%腹腔淋巴结肿大 结外受累60% 消化道,腺体,肝,骨髓,肺,中枢 50%临床分期III/IV期 40-60% 伴有LDH升高/B症状,临床特点,DLBCL,是异质性极强的一类疾病 病理多个参数均与预后相关 GCB & non-GCB CD5+;Ki 67升高,EBER阳性,特殊亚型DLBCL,原发纵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青年女性、纵膈大包块 化疗效果好 原发渗出性淋巴瘤 免疫缺陷患者、老人 胸腔积液,无瘤体形成 CD20阴性,CRCG:2002-2004随访报告,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Based on IPI scores,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IPI),Stage III/IV LDH normal PS 1 (50%的时间无法自由活动),GCB/Non-GCB与预后,R-CHOP,CHOP,Fisher et al. N Engl J Med. 1993;328:1002.,年,患者 死亡 3年生存预测 CHOP 226 88 54% m-BACOD 223 93 52 ProMACE-CytaBOM 233 97 50% MACOP-B 218 93 50%,0,1,2,3,4,5,6,DLBCL的诱导治疗,近二十年来未改进预后 CHOP有待改进 美罗华提供契机 GELA研究 MInT研究,金标准:CHOP + 美罗华,DLBCL的治疗金标准,Rituximab (MabThera,美罗华) chimeric monoclonal anti-CD20-antibody,variable murine regions bind specifically to the CD20-antigen on B-cells,constant human kappa-region,human IgG1 Fc-domain (activation of human effector-mechanisms),CHOP美罗华治疗初治侵袭性NHL (GELA研究)试验设计,随 机,CHOP x 8 周期 (每3 周),美罗华 + CHOP x 8周期 (在CHOP疗程的第一天使用),美罗华 375mg/m2 i.v. day 1 环磷酰胺 750mg/m2 i.v. day 1 长春新碱 1 .4mg/m2 i.v. day 1 阿霉素 50mg/m2 i.v. day 1 强的松 40mg/m2 p.o. days 15,侵袭性 NHL ( 85%为DLBCL) IIIV期 60-80 岁 未接受过治疗,Coiffier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35,CR + CRu = 76% CR + CRu = 63%,80 60 40 20 0,美罗华-CHOP CHOP (n=202) (n=197),(%),p=0.005,Coiffier B, et al. N Engl J Med 2002;346:23542,CHOP 美罗华治疗初治侵袭性NHL (GELA研究) :缓解率,ORR 83% ORR 69%,随访10年时,8R+CHOP使OS提高16%,(n=202),(n=197),Coiffier B, et al. Blood (ASH Annual Meeting Abstracts), Nov 2009; 114: 3741,53%,35%,GELA LNH98-5:长生存数据更新,CD20+ DLBCL 18-60 岁 IPI 0,1 II-IV期 I期合并大包块,6 x 类CHOP(CHEMO) + 30-40 Gy (Bulk, E),6 x 类CHOP (CHEMO) + 美罗华 + 30-40 Gy (Bulk, E),随机,类CHOP方案美罗华治疗初治DLBCL (MInT研究) :试验设计,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40a (Abstract 157),Chemo (n=346)*(%),美罗华-Chemo (n=350)* (%),CR/CRu,68%,86%*,PR,15%,5%,NC,5%,3%,PD,11%*,4%*,治疗期间死亡,1%,1%,* p=0.001 (Fishers exact test),* p0.000 00005 (Fishers exact test),类CHOP方案美罗华治疗初治DLBCL (MInT研究): 缓解率,Pfreundschuh M, et al. Blood 2004;104:40a (Abstract 157),* 可评估患者,100 80 60 40 20 0,生存率 (%),0 2 4 6 8 10,年,80.0% (95% CI: 75.3%-83.9%),90.1% (95% CI: 86.4%-92.9%),R-CHOP样(n=413) CHOP样(n=410) p=0.0004,Michael Pfreundschuh, Evelyn Kuhnt, Lorenz Trmper, et al. Lancet Oncol 2011; 12: 101322,MInT研究证实 美罗华- CHOP样显著延长患者六年OS,MInT研究是18个国家专家组成的美罗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美罗华联合CHOP样方案相对CHOP样方案在18-60岁年轻DLBCL患者中疗效的随机III期临床研究。,RCHOP为DLBCL的金标准诱导方案,NCCN-DLBCL的诱导治疗,NCCN-DLBCL的诱导治疗,NCCN-DLBCL的诱导治疗,NCCN-DLBCL的诱导治疗,CR 每3个月随访2年 每6个月随访3年,NCCN-DLBCL的随访,临床试验或个体化治疗: 任何患者经3个连续化疗仍进展,不可能从现有方案中得到 好处,除掉那些有较长无病间期者,CR 大,是:AUTO-SCT ALLO-SCT (选择性),否:临床实验个体化治疗,(ICE、DHAP MINE、GDP),大剂量 治疗候选者,临床试验或支持姑息,NR,CR PR,否:临床实验个体化治疗,是:新的非交叉耐药 方案,大剂量治疗适合者,动员失败或骨髓持续肿瘤浸润,NCCN-DLBCL的复发治疗,一线方案 美罗华+CHOP CHOP14+美罗华 美罗华+EPOCH 一线左心室功能受损病人 CEPP+美罗华(VP-16,甲基苄肼) CDOP+美罗华(脂质体阿霉素) EPOCH+美罗华 CNOP+美罗华(米托蒽醌) CEOP+美罗华,NCCN-DLBCL的推荐治疗方案,二线方案(大剂量治疗侯选者) ICE : Ifos+Carbo+VP-16 美罗华 DHAP: Dex+Cisplatin+Ara-C 美罗华 MINE: Ifos+Mesna+MTN+VP-16 美罗华 GDP 美罗华( ORR:49% ; CR:16% ) GemOx 美罗华(ORR:43% ; CR:34%) 二线方案(非候选者) 苯达莫斯汀美罗华 CEPP 美罗华 EPOCH 美罗华 雷利度胺(ORR:35% ; CR:12%) 美罗华,NCCN-DLBCL的二线推荐方案,PET/CT在DLBCL的应用,评估时间点 初始治疗 早期/中期评估 治疗结束评估 对治疗的影响 化疗前改变分期 早/中期评估阳性患者处理 疗程结束评估阳性结果判断,化疗前评估,PET/CT是目前淋巴瘤初期评估、分期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 较CT更为精准 约10-30%患者分期发生改变# 对治疗方案更改影响不大 对拟单采用放疗患者,极为重要,*J Clin Oncol 17:1244-1253, 1999,#J Clin Oncol 29:1844- 1854, 2011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37:2307-2314, 2010,分期更精确,J Clin Oncol 2014,32:3048-3058.,用于疗效评价,PET/CT已经广泛应用于疗效评价 2007年IWG建议引入PET/CT作为疗效评价标准 2014年 IWG更新了疗效评价标准 体格检查、PET/CT、CT作为同等重要的三个评价标准 建议采用Deauville 标准,使用5分法 对于大包块型病灶,PET/CT描述可发展更新的参数,J Clin Oncol 2014,32:3059-3067,疗效评价,J Clin Oncol 2014,32:3059-3067,中期PET/CT(iPET)的价值,HL中已经被充分证明 阴性预测值很高(80-100%) iPET阴性,预后良好,#J Clin Oncol 25:3746-3752, 2007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 39:4-12, 2012 J Nucl Med 54:683-690, 2013,中期PET/CT(iPET)的价值,但是针对侵袭性NHL,iPET对预后判断不尽人意 假阳性比例高 iPET阳性患者预后差异大,*Ann Oncol 16:1514- 1523, 2005 #Eur J Cancer 47:1312-1318, 2011 Blood 119: 2066-2073, 2012,中期PET/CT(iPET)的价值,对于NHL,中期PET(iPET)阳性对于是否更换化疗方案,也有争议 iPET存在假阳性 iPET的评估时机 新的预后指标的引入(DHL、c-MYC等) 引入更好的PET/CT评价指标:SUVmax等 因此,2014 IWG会议共识建议: PET/CT评价早期治疗反应优于CT 不建议仅根据PET/CT结果就更改采用挽救治疗方案(I类推荐),治疗结束 PET/CT评估,假阳性依然影响巨大,阳性预测值低 因此,2014年 IWG建议 对于FDG高摄取淋巴瘤,若残留病灶仍有代谢活性,在采用挽救方案前,建议取得病理组织活检(I类推荐) 对于CMR的残留病灶,建议记录病灶大小,*J Clin Oncol 19:414-419, 2001 #Blood,2011,118:4053- 4061 Blood, 2012, 119: 2066-2073 Br J Hematology, 2001,115:272-278,对临床决策影响,PET/CT 假阳性对临床工作影响 过度治疗 我们如何应对假阳性结果? 综合分析 放慢脚步 引入5分法,协和血液科处理流程,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PTCL,外周T细胞淋巴瘤,Follicular NHL 22%, 12%,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LBCL) 34% ,54.3%,Non-Hodgkin-Lymphomas: Frequency of Subtypes in Europe,HK 18 % SYSU 21.3%,T细胞淋巴瘤亚型分布,年 龄:好发于老年人(50岁),ALCL除外 性 别:男女 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最常见,B症状多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