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期水文测验贯标试题姓名: 总得分:第三部分:河流水位观测(50分)项目单项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分析计算题合计评卷人分值4.51317.5155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4.5分)1、国家基本水文站在洪水超过( )年一遇时,应进行洪水调查。(A)30 (B)50 (C)100 (D)2002、某站调查历年最高水位50.00米,最低水位40.00米,水位计井底高程39.00米,自记水计安装平台高程51.00米,水位计系绳长度以( )为宜。(A)51m左右 (B)11m左右 (C)10m左右 (D)12m左右3、防汛部门根据长期防汛抢险的规律、保护区重要性及河道洪水特性等有关因素,经分析研究所确定的防汛安全的上限水位称为( )。(A)警戒水位 (B)保证水位 (C)最高水位 (D)设计水位4、自记水位计测井及进水管应( ) 清除泥沙。(A)每年 (B)每月 (C)定期 (D)定时5、水文(位)站应在不同位置设置3个基本水准点,其中( )。(A) 3个都是明标 (B)1个明标,2个暗标。(C) 2个明标,1个暗标。 (D)3个都是暗标。6、迁移的新断面应设在原断面附近。有条件时,应与原断面水位进行比测。比测的水位变幅应达到多年平均水位变幅的( )以上,并应包枯涨落过程的各级水位,且满足绘制同时水位相关线的需要。(A)60% (B)65% (C)70% (D)75%7、测站宜在不同的位置设置3个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相互间距宜为( )。(A)100m300m (B)200m400m (C)300m500m (D)400m600m8、上、下比降断面间不应有外水流入,内水流出,且河底坡降和水面比降均无明显转折;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应使测得比降的综合不确定度不超过( )。(A)7% (B)8% (C)12% (D)15%9、比降水尺断面的间距应使测量的往返不符值小于测段距离的( )。(A)0.1% (B)0.2% (C)0.3% (D)0.4%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3分)1、水尺布设的范围,应高于测站历年最高、低于测站历年最低水位 。2、对设置的水尺必须统一编号,各种编号的排列顺序应为:组号 、 、支号、支号辅助号。设立临时水尺时,在组号前面应加一“ ”,支号应按设置的先后次序排列,当校测后定为正式水尺时,应按正式统一编号。3、河道水位站宜选择在 、 和 的河段;4、基本水准点应设置在测站附近 水位以上或堤防背河侧;5、同一组基本水尺,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当因地形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时,其最上游与最下游水尺的水位落差不应超过 cm;6、同一组比降水尺,如不能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偏离断面线的距离不得超过 m,同时任何两支水尺的顺流向距离不得超过上、下比降断面间距的 。7、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小 m的重合;当风浪经常性较大时,重合部分可适当增大。8、自记水位计比测时,可按水位变幅分几个测段分别进行,每段比测次数应在 次以上。9、校测水尺零点高程时,当校测前后高程相差不超过本次测量的允许不符值,或虽超过允许不符值,但对一般水尺小于、等于 或对比降水尺 小于、等于 时,可采用校测前高程。10、某大河站P1水尺零点高程为50.145m,7日8时水尺P1读数为0.13m,其水位为 m;8日8时水尺P1读数为0.14m,其水位为 m。11、某小河站P1水尺零点高程为50.142m,7日8时水尺P1读数为0.135m,则其水位为 m;P2水尺零点高程为49.248m,9日8时水尺读数为0.135m,则其水位为 m,10日8时水尺读数为0.140m,其水位为 m。12、测站应将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冻结下来,作为 。13、水位的人工观测设备可包括 、 和 。14、水位宜读记至 。当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差小于0.2m时,比降水位应读记至 ;时间应记录至 。三、问答题(共17.5分)1、测站考证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6分,每点0.5分)2、什么情况下应设置临时水尺?(3.5分,每点0.5分)3、比降水尺水位宜由两名观测员同时观测。水位变化缓慢时,也可由一人观测,请写出一人比降水尺的的观测步骤。(4分)4、什么是高程基面,什么是水位?(4分) 5、简述浮子式、气泡式、压力式、雷达式水位计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作为了解,不做答题)四、分析计算题(15分)1、根据下列水尺零点高程测量记载表,A照尺为4687,B尺为4787。请计算水尺零点高程,并进行误差分析确定采用高程。(5分)水尺零点高程测量记载表仪器站号测点起点距或前后视距差(m)距仪器站间距(m)(后视/前视)后视前视间视高差(m)平均高差(m)高程(m)+-+-1B.M.115.7/1.12866.3715.814转1 5.2/15.01.3352.24726.1227.033P15.2/4.21.5126.199P25.2/7.62.3387.026转2/7.81.1815.868返测转21.04137.9/5.826P27.9/7.52.1976.884P17.9/4.11.3746.061转315.5/5.22.6211.48647.316.173B.M.1/15.41.21266.3715.999测量结果评定水尺编号平均高程(m)闭合差(m)原测高程(m)取用高程(m)往测返测平均实测允许P165.076P264.248 2、某站3月6日因水位仪器出现故障,20时观测发现自记水位与校核水位相差5cm,请按直线比例法订正下表中的水位,用面积包围法计算3月6日平均水位。(5分)时 分纸上水位校核水位水位订正值订正后水 位水位和时 距面 积日平均水位0:0036.288:0036.6236.6212:0036.3615:0036.3920:0036.4836.530:0036.483、当已知某河道1km的水面落差Z为820mm,时,采用四等水准测量1km线路上的标准差Sm为10mm,水尺水位观读的标准差Sg为5mm,比降观测允许的综合不确定度Xs为15%,利用下列公式求该站比降断面设置的间距。(5分)第四部分:墒情监测(50分)项目单项选择题选择填空题问答题分析计算题合计评卷人分值1020101050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墒情监测,每个监测点可以有若干个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采集点,采集点数目为三点法时,采集点深度为( )。(A)10/20/30cm (B)10/20/40cm (C)10/30/40cm (D)20/30/40cm2、率定或校准自动监测仪器监测精度时,应按照规定的采用操作程序,在某一监测点的同一采集点深度重复取样3次,得出3次测量土壤重量含水量的结果,其最大值与最小值只差( )。(A)0.5% (B)0.8% (C)1.0% (D)1.5%3、野外取土时,取土地点距离上一次取土地点不应小于( ),以避免上一次取土形成的松软土层对本次取土所得到的数据造成影响。(A)0.2m (B)0.5m (C)0.8m (D)1.0m4、固定自动墒情站年内按规定监测频次缺测超过( )以上的站不予整编。(A)20% (B)25% (C)30% (D)35%5、人工墒情站和移动自动墒情站年内按规定监测频次缺测超过( )以上的站不予整编。(A)20% (B)25% (C)30% (D)35%6、逐日监测的墒情站,月内缺测不超过( )者,进行月不完全统计;超过( )者,不进行月统计。(A)3次、3次 (B)4次、4次 (C)5次、5次 (D)6次、6次7、逐旬监测的墒情站,月内缺测( )者,进行月不完全统计;超过( )者,不进行月统计。(A)1次、1次 (B)2次、2次 (C)3次、3次 (D)4次、4次8、按耕作面积布设墒情站网,丘陵区单站控制耕作面积为( )。(A)300030000hm2 (B)1000050000hm2 (C)3000090000hm2 (D)50000120000hm29、按耕作面积布设墒情站网,山丘区单站控制耕作面积为( )。(A)300030000hm2 (B)1000050000hm2 (C)3000090000hm2 (D)50000120000hm210、固定自动墒情站可选择每日( )土壤含水量数据进行整编,亦可选择每日测次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资料进行整编。(A)8:00 (B)10:00 (C)12:00 (D)14:00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采用不同仪器设备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工作方式,其方式可分为 、 、人工便携式自动墒情监测三种。人工便携式自动墒情监测也称移动自动墒情监测。2、土壤墒情为 及其对应的作物水分状态。3、应定期对土壤水分自动监测仪器进行 ,以满足监测精度要求。4、土壤墒情监测站按布设目的和作用可分为 和 两类。5、土壤墒情监测站按监测方式可分为 、 、 。6、土壤墒情站选址应在适宜地块上选取。监测地块应为 ,应考虑其土壤质地、农作物种植结构、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等条件。宜选取地形 的地块。7、田间持水量可选用 、 或 法测定。8、土壤墒情监测站网的业务主管部门每年应对所有 的墒情资料进行整编。9、当基本墒情站的位置确定后,应查勘其所在村的 、 ,确定站名。10、附件有水文站的基本墒情站,应收集附件站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气温等资料。11、相对湿度(W)为土壤 占 的比例(%)。三、问答题(共10分)1、什么是土壤水分常数(5分)2、以相对湿度进行旱情判断,其等级如何划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模板
- 《鱼我所欲也》经典篇目理解默写
- 旋塞质量监控报告
- 公司软件采购审批管理办法
- 建筑创意方案设计模板图片
-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说课稿
- Unit 1 Animals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 瓦斯抽放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秦皇岛策划方案咨询公司
- 《第8课 家乡赞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下册
- 《中国古代建筑》课件
- 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汇编
- 假期安全提醒小学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圆》 大单元作业设计
- 村委会收养关系证明
- 物流运输市场调研报告
- 初中生学习的最佳策略
- 全科助理医生培训
-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临床前药效学与安全性研究技术指南
- 拆除工程施工安全培训
- 岐黄天使中医西学中专项128学时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