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APL-HF-TS-GL锅炉专业调试技术(试验)报告APL #5锅炉编写: 年 月审核: 年 月批准: 年 月1锅炉专业调试概况:32. 系统简介及设备的技术规范43. 调试准备及分系统试运104烟风系统调试:115锅炉冷态动力场试验及风量标定216输煤系统调试257. 锅炉制粉系统调试328锅炉管路系统吹扫399锅炉漏风试验4210. 安全门调试4311锅炉蒸汽严密性试验4712锅炉吹灰系统调试4813除灰渣系统调试5114空压机系统调试6515炉水循环泵系统调试7216燃油系统调试7717机组整套启动试运8718总体评价9019调试人员9120调试仪器9121附录92 1锅炉专业调试概况:2010年8月#5锅炉设备开始分部试运。经过单体调试、分系统调试、点火冲管、汽机冲转、机组并网、带负荷、满负荷等阶段,于2011年1月 31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锅炉调试主要进度如下:2010年9月9日 仪用空压机系统调试;2010年9月21日 A火检冷却风机试转完成;2010年9月29日 空气预热器系统试运完成;2010年10月16日 引风机试转;2010年10月27日 灰斗气化风机试转;2010年10月30日 送风机试转;2010年11月1日 一次风机试转;2010年11月9日 锅炉冷态动力场试验;2010年11月11日 输煤系统#2、#3、#4皮带调试完成;2010年11月16日B火检冷却风机试转完成;2010年11月16日 密封风机试转;2010年11月20日 制粉系统调试完成;2010年11月22日 灰库气化风机试转;2010年11月25日 灰渣系统试转;2010年11月26日 锅炉点火;2010年11月30日 锅炉吹管 ;2010年12月4日 锅炉吹管结束2010年12月15日 锅炉燃油系统调试完成;2010年12月21日 机组整套启动,空负荷试运;2010年12月22日 汽机冲转,定速3000r/min,汽机、电气试验,机组首次并网,低负荷试运;2010年12月26日 锅炉安全阀整定,蒸汽严密性试验;2011年1月23日 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开始;2011年1月31日 168小时满负荷试运结束;2. 系统简介及设备的技术规范2.1 锅炉设备总体概况锅炉型号:HG-2115/25.4-HM15锅炉型式:锅炉为超临界压力、循环泵式启动系统、新型低NOX 燃烧器和分级送风燃烧系统,采用墙式单切园燃烧方式、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锅炉燃烧方式为CUF(circular Ultra Firing)墙式切圆分级燃烧,燃烧器四墙布置,采用低NOx PM(Pollution Minimum)直流燃烧器,上下六层,共24只,每只燃烧器沿垂直方向分成浓淡两个一次风喷口,共48个一次风喷口;二次风采用大风箱结构,布置有四层油风室,主燃烧器的上方布置一层OFA风室,在距上层煤粉喷嘴上方约6.2m处布置有四层附加燃尽风(AA)风室,AA风采用角式布置。锅炉点火采用轻油点火和重油助燃相结合的方式,重油枪作为轻油点火装置的备用设备,也可满足锅炉低负荷助燃的需要;全炉4支机械雾化回油压力式轻油油枪,分一层布置,总容量为7.5%BMCR,12支蒸汽雾化重油油枪,分三层布置,总容量为22.5%BMCR(重油同时具有独立出力能力能够达到30锅炉负荷);油枪均采用两级点火,即高能点火器点燃轻/重油枪,轻/重油油枪点燃煤粉。最低稳燃负荷为40%TMCR。锅炉设计煤种为印尼煤。锅炉炉膛水冷壁采用全焊接的膜式水冷壁,断面尺寸为20402.3mm20072.3mm(宽深)。炉膛下部水冷壁及冷灰斗采用螺旋管圈、上部水冷壁采用垂直管圈,上下部水冷壁之间设有混合集箱。锅炉启动系统为带炉水循环泵的启动系统,汽水分离器为内置式;启动分离器每炉4只,分离器储水罐每炉1只,分离器与储水罐均为直立式布置在炉前上部。锅炉省煤器为单级非沸腾式,省煤器管为鳍片式,布置于尾部后烟道的下部。锅炉过热器三级布置,沿蒸汽流程依次为水平与立式低温过热器(一级过热器)、屏 式过热器(二级过热器)、末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屏式过热器出口至末级过热器采用一级交叉。低温过热器布置于尾部双烟道的后部烟道中,屏式过热器布置于炉膛上部,末级过热器布置于折焰角上方的水平烟道中。设置二级喷水减温装置,每级均为2只,分左右调节。锅炉再热器由低温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两部分组成。低温再热器布置于尾部双烟道的前部烟道中, 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水平烟道中。高温再热器入口布置2只事故喷水减温器。主蒸汽温度由煤水比及喷水减温器调节。再热蒸汽温度正常由尾部烟气挡板调节,紧急情况由喷水减温器调节。在锅炉的尾部竖井下集箱装有容量为5%的启动疏水旁路,可以满足机组冷热态启动的要求。锅炉启动时利用此旁路进行疏水以达到加速过热器升温的目的。制粉系统为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配置6台HP1203型中速碗式磨煤机,运行方式为5运一备;每台磨煤机对应一层燃烧器;煤粉细度R90=20%;系统配有2台动叶调节轴流式一次风机,2台离心式密封风机。锅炉风烟系统配有2台动叶调节轴流式送风机,2台动叶调节轴流式引风机,2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锅炉配置2台双室5电场静电除尘器(效率99.60%)。锅炉布置有64只炉膛吹灰器,30只长伸缩式吹灰器安装在过、再热器区域,4只半伸缩式吹灰器安装在省煤器区域,每台空预器配一只短伸缩式吹灰器,蒸汽吹灰器的汽源来自屏式过热器后。吹灰器由程序控制。炉膛出口两侧各装设一只烟气温度探针,双侧设置炉膛监视闭路电视系统的摄像头用于监视炉膛燃烧状况。锅炉排渣系统采用刮板式捞渣机,除渣方式为湿法;锅炉除灰方式为正压浓相气力除灰。机组设有60%BMCR容量的汽机旁路系统,主蒸汽通过高压旁路,经再热冷段蒸汽管道进入锅炉再热器,再热器出口蒸汽通过低压旁路而流入凝汽器。机组主要承担基本负荷,并具有一定的调峰能力,其调峰范围为40%100%额定出力。机组能满足锅炉负荷为40%BMCR及以上时,机组投入全部自动装置。机组既可按定压运行,也可按滑压运行。当锅炉低负荷运行及启动时,推荐采用滑压运行,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性。2.2 锅炉技术规范2.2.1锅炉设备规范及燃料特性锅炉设计规范序号项 目规 范单 位1型号HG2115/25.4HM152型式超临界变压直流锅炉3过热蒸汽流量2115.5t/h4过热器出口压力25.4MPa5过热器出口温度5716再热蒸汽流量1714.9t/h7再热器进口压力4.794MPa8再热器出口压力4.604MPa9再热器进口温度328.610再热器出口温度569给水压力28.87MPa.g11给水温度292.612分离器蒸汽温度42113空预器出口排烟温度(修正前)(修正后)153.3147.214锅炉计算热效率: 92.62%(BMCR)15锅炉保证热效率92.17%(TRL)16制粉方式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制粉系统17燃烧方式墙式切圆燃烧、固态排渣18通风方式平衡通风19设计燃煤印尼煤20校核煤种印尼煤21额定负荷下燃料消耗量设计煤种338t/h22校核煤种300t/h23点火、启动用油0号轻柴油、重柴油24过热蒸汽调温煤水比、二级喷水减温25再热蒸汽调温尾部烟气挡板、事故喷水减温2.2.2 燃料2.2.2.1 煤质资料表煤质资料:项 目符号单位设计煤种全水分Mt%33空气干燥基水分Mad%25空气干燥基灰份Aad%4.5空气干燥基挥发分Vad%34空气干燥基固定碳FCad%36.5低位发热量Qnet,arKcal/kg4142可磨性系数HGI43灰变形温度DT1120灰软化温度ST1160半球温度HT1180流动温度FT1230干燥无灰基碳Cdaf%71.2干燥无灰基氢Hdaf%5.11干燥无灰基氧Odaf%21.6干燥无灰基氮Ndaf%1.42干燥无灰基硫Sdaf%0.64空气干燥基硫Sad%0.45二氧化硅SiO2%26三氧化二铝Al2O3%16.7三氧化二铁Fe2O3%18.8氧化钙CaO%10.8氧化钾K2O%0.8氧化钠Na2O%7.4氧化镁MgO%6.1二氧化钛TiO2%0.7三氧化硫SO3%11.1五氧化二磷P2O5%0.5收到基碳Car%44.5收到基氢Har%3.19收到基氧Oar%13.5收到基氮Nar%0.89收到基硫Sar%0.42.2.2.2 燃料油特性启动用油(轻柴油)项 目单位数 据凝固点夏季12冬季18运动粘度(38)厘沱2.515.7水分(体积分数)%0.25高位发热量GCVKcal / Kg10600不溶物(质量分数)%0.1硫含量(质量分数)%1.8灰分(质量分数)%0.02蒸余物残炭(质量分数)%1.5有机物酸度MgKOH/100ml无闪点66酸度MgKOH/100ml无铜片腐蚀(100,3h)不大于2号轻柴油低负荷及助燃油(重油)项 目单位数 据硫含量%4.5凝固点夏季24冬季57发热量(高位)Kcal/kg10000闪点66水分(体积分数)%1.0不溶物(质量分数)%0.25沥青质(质量分数)%2.5运动粘度(50)厘沱370灰分(质量分数)%0.1无机物酸度MgKOH/100ml无钠ppm-钒ppm25比热Kcal/kg.0.53.调试准备及分系统试运3.1分部试运的主要工作内容:3.1.1对锅炉系统设计提出完善和修改意见;3.1.2对锅炉的热工联锁保护进行审核和修改,使其满足运行工况的要求;3.1.3参与并牵头对所有系统设备的分部试运转及烟风管道、汽水检查,并对暴露的问题、缺陷提出消缺措施、方案;3.1.4对分系统试运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试运参数、资料进行汇总,严格按照启动验收标准进行自检;3.1.5 针对分部试运涉及面广、条件差、工作千头万绪的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周计划、月计划,使试运行工作有条不紊,以较快的速度进行,并同时保证其高质量,以便为整套启动打下坚实的基础;3.2 主要分部试运项目:烟风系统调试,锅炉冷态动力场试验及风量标定调试,输煤系统调试,制粉系统调试,锅炉管路系统吹扫,锅炉漏风试验,安全门整定,锅炉严密性试验,锅炉吹灰系统调试,锅炉灰渣系统调试,空压机系统调试,锅炉炉水循环泵系统调试,燃油系统调试。4烟风系统调试:4.1 烟风系统包括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空气预热器及风烟道等设备,烟风系统的调试分为空气预热系统的调试和风机系统的调试。4.2 空气预热系统的调试4.2.1空气预热器技术规范序号设 备项 目规 范单 位1空预器数量2台/炉2传动装置减速机型号BFJ560A-00主减速比 1/970额定输出扭矩143000Nm输出轴转速1r/min主电机型号Y200L1-6-B5功率18.5KW转速970r/min辅助电机型号Y200L1-6-B5功率18.5KW转速970r/min3支承承轴型式推力向心滚子轴承4导向轴承型式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4.2.2 试运前需要具备的条件4. 2.2.1空预器安装、保温工作结束,验收合格。4. 2.2.2.空预器润滑油站及冷却水系统安装工作完成,冷却水畅通。4. 2.2.3.空预器入口烟气档板的安装工作完毕;空预器密封间隙装置完好。4. 2.2.4.空预器单体试运工作结束,电流正常,空预器转动无异音。4. 2.2.5.空预器入口烟气档板电气、热工接线完毕,能达到远操条件。4. 2.2.6.空预器各档板联锁模拟试验结束。4. 2.2.7.空预器润滑油站联锁、保护模拟试验结束。4. 2.2.8.空预器程启、程停模拟试验结束。4. 2.2.9.试运现场道路畅通、空预器附近的梯子、平台、栏杆齐全。4. 2.2.10.就地照明充足,临时脚手架拆除。4. 2.2.11.试运现场通讯设备方便可用,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4.2.3 系统调试过程2010年9月21日,完成对A、B空预器主辅电机进行试转。2010年9月24日,完成对A空预器进行的试转,试转正常。2010年9月29日,完成对B空预器进行的试转,试转正常4.2.3.1 空预器启动检查4.2.3.1.1空气预热器内无人或工具等杂物;4.2.3.1.2空气预热器所有人孔,检查孔关闭严密;4.2.3.1.3用手工盘车装置将预热器转动,应无异常现象,再用辅助驱动电机低速盘转预热器数圈;4.2.3.1.4导向及支承轴承油位正常,导向轴承油温低于75及支承轴承低于75,各自润滑系统的冷却水循环正常;如果导向轴承油温超过75和支承轴承高于75,检查原因;4.2.3.1.5减速机油位正常,油尺油迹在1/32/3之间;4.2.3.1.6吹灰装置、清洗管道处于备用状态;指示仪表及控制、动力回路都工作正常。4.2.3.2 空气预热器启动试转就地检查无误后,在DCS上程控启动两台空气预热器4.2.3.3参数记录见附录一。4.2.4 试运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A、B空预器在投运后,当入口烟温上升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摩擦,A空预器较严重一些,这在锅炉吹管期间已有所表现。在总启动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特别是2010年12月21日,A空预器在入口烟温290时卡掉,切换热负荷后,B空预器入口烟温由289迅速升至312,电流摆动大,18-62A,手动MFT停炉后,B空预器仍然卡掉。在经过近8小时的冷却后,A、B空预器才分别开启。机组启动后,在入口烟温上升时电流仍然波动较大。会同安装、运行、厂家一起分析,认为密封间隙存在问题。12月23日停机消缺时,安装对扇形板进行了调整。再次启动后,情况大为好转,虽然在升温过程中电流仍有摆动,但经过磨合,电流能够趋于稳定。4.2.5 结论从系统试运情况看,预热器A、B运转正常,轴承温度、电流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满足锅炉进入下一步试生产的要求。4.3风机系统的调试 风机系统的调试包括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的调试。4.3.1 风机系统简介4.3.1.1引风机系统主要作用是用来将来自锅炉的烟气经除尘后引出,并排入烟囱,为烟气的流动提供动力,保持炉膛负压。引风机设备规范表 工况 煤种项目TB工况B-MCR工况T-MCR工况设计煤种设计煤种设计煤种风机入口体积流量(m3/s)710.6538.4498.4风机入口质量流量(kg/s)584.824453.871422.145风机入口温度()147137135入口空气密度(kg/m3)0.8230.8430.847风机入口全压(Pa)-3224-2941-2967风机入口静压(Pa)-4381-3621-3553风机出口全压(Pa)16021048833风机出口静压(Pa)445368247风机全压升(Pa)482639893800风机静压升(Pa)482639893800风机出口风温()152.8141.7139.4风机附件损失(Pa)000风机全压效率(%)848887风机轴功率(kW)408224402177风机转速(r/min)990990990引风机技术数据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风机型号台ASS3300/1900-1EZ2风机调节装置型号/3叶轮直径mm33008叶轮级数级19每级叶片数片1810叶片调节范围度-40 度+15 度14风机的第一临界转速r/min130019轴承润滑方式油站强制润滑20轴承冷却方式循环油冷21轴瓦冷却水量t/h/22风机旋转方向(从电机侧看)逆时针24冷却风机型号/数量G9-26NO5A25冷却风机功率kW1523026冷却风机风量、风压(标准状态下)5525m3/s、5725Pa4.3.1.2 送风机系统的作用是为锅炉燃料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保证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送风机设备规范工况 煤种项目TB工况B-MCR工况TMCR工况设计煤种设计煤种设计煤种风机入口体积流量(m3/s)303.7230.1218.4风机入口质量流量(kg/s)334253240风机入口温度()47.847.847.8入口空气密度(kg/m3)1.11.11.1风机入口全压(Pa)-447-370-353风机入口静压(Pa) -880-618-577风机出口全压(Pa)436935013417风机出口静压(Pa)393632533193风机全压升(Pa)481638713770风机静压升(Pa)481638713770风机出口风温()53.953.952.5风机附件损失(Pa)风机全压效率(%)858787.5风机轴功率(kW机转速(r/min)990990990送风机技术数据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风机型号ASN-2880/16002叶轮直径mm28803叶轮级数级14每级叶片数片305叶片调节范围度10-556液压缸缸径和行程mm/mm170/967风机轴承型式滚动轴承8轴承润滑方式油浴润滑9轴承冷却方式自然冷却10风机旋转方向(从电机侧看)顺时针 4.3.1.3 一次风机及其系统主要作用是用来提供制粉系统干燥、输送煤粉所需空气,同时满足煤粉进入炉膛着火初期的空气供应。由于制粉系统阻力较高,因此一次风机应选用高压头风机。一次风机设备规范 工况 煤种项目TB工况B-MCR工况TMCR工况设计煤种设计煤种设计煤种风机入口体积流量(m3/s)158.1112.9109.2风机入口质量流量(kg/s)173.964 124.228 120.157 风机入口温度()47.847.847.8入口空气密度(kg/m3)1.11.11.1风机入口全压(Pa)-371 -286 -280 风机入口静压(Pa)-1051 -633 -604 风机出口全压(Pa)162811238511881风机出口静压(Pa)157441211111625风机全压升(Pa)16652 12671 12161 风机静压升(Pa)16652 12671 12161 风机出口风温()61.6 58.6 58.1 风机附件损失(Pa)000风机全压效率(%)86.0 87.0 87.0 风机轴功率(kW)2985.1 1623.4 1509.6 风机转速(r/min)149014901490一次风机技术数据序号项目单位数值1风机型号AST-2100/14002风机调节装置型号350.2H3叶轮直径mm21004叶轮级数级25每级叶片数片226叶片调节范围度10-557工作转速r/min14908风机入口流量m/s112.9(BMCR) 158.1(TB)9风机全压Pa12671(BMCR) 16652(TB)10风机进风温度47.811风机轴承型式滚动轴承12轴承润滑方式强制润滑13轴承冷却方式油站循环油冷14风机旋转方向(从电机侧看)顺时针4.3.2 调试情况4.3.2.1 调试前应具备的条件4.3.2.1.1烟风道安装,制粉系统安装,保温工作结束,验收合格;4.3.2.1.2风机油系统均已安装完毕,油位、油温正常,油质合格;4.3.2.1.3 风机出、入口档板、动叶安装工作完毕;4.3.2.1.4 风机单体试运工作结束,风机振动、轴承温度均正常;4.3.2.1.5风机冷却水系统安装工作完成,冷却水畅通;4.3.2.1.6所有二次风、周界风挡板安装工作完毕;4.3.2.1.7电除尘器安装工作结束,引风机冷却风机安装调试结束;4.3.2.1.8试运现场道路畅通、风机房沟盖板齐全;4.3.2.1.9试运现场照明充足,临时脚手架拆除;4.3.2.1.10试运现场通讯设备方便可用,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4.3.2.2 系统调试的联锁保护试验4.3.2.2.1各风门、档板电气、热工接线完毕,能达到远操条件4.3.2.2.2风机各风门、档板试验结束4.3.2.2.3风机自身的联锁、保护试验结束4.3.2.2.4风机程启、程停模拟试验结束4.3.2.2.5风机各表计安装调试结束4.3.2.3 系统启动调试前的检查4.3.2.3.1检查风机的安装、检修工作全部结束;烟风道内清理干净;临时脚手架拆除;所有的人孔封闭;4.3.2.3.2风机周围的沟盖板齐全,道路畅通、照明充足;4.3.2.3.3通知安装人员,测量风机电机绝缘,确认绝缘合格;4.3.2.3.4风机润滑油、液压油系统正常,油箱油位正常,清晰可见,油质良好,润滑油压、液压油压正常;4.3.2.3.5风机、电机地脚螺丝齐全,固定良好;4.3.2.3.6风机出口门关闭,入口动叶调节在全关位置,各风门、档板的执行器连接良好;4.3.2.3.7 风机就地有专人监护;4.3.2.3.8冷却风机已正常投入;4.3.2.3.9 冷却水系统正常投入。4.3.2.4 引风机调试经过引风机调试从2010年10月17日开始,到11月6日风机联合试运结束。4.3.2.4.1 10月17日,A引风机电机试转,振动、温度正常。4.3.2.4.2 10月18日,B引风机电机试转,启动后跳闸,检查线圈烧。4.3.2.4.3 10月24日,引风机联锁保护试验完成4.3.2.4.4 10月29日17:50 A引风机带机械试转8小时正常。4.3.2.4.5 11月1日,B引风机电机试转,振动、温度正常4.3.2.4.6 11月3日18:53, B引风机带机械试转8小时正常。4.3.2.5 送风机调试经过送风机调试从2010年10月29日开始,到11月6日风机联合试运结束。4.3.2.5.1 10月19日完成联锁保护试验。4.3.2.5.2 10月29日,A、B送风机电机试转,振动、温度正常。4.3.2.5.3 10月30日,A、B送风机试转,温度正常,振动偏大。 4.3.2.5.4 11月4日,经安装调整后,A、B送风机试转,振动正常。4.3.2.6 一次风机调试经过一次风机调试从2010年10月12日开始,到11月6日风机联合试运结束。4.3.2.6.1 10月12日,B一次风机电机试转,振动、温度正常。4.3.2.6.2 10月13日,A一次风机电机试转,振动、温度正常。4.3.2.6.3 10月24日,完成联锁保护试验。4.3.2.6.4 11月2日,A、B一次风机试转,失速保护均动作,经调整后,开启正常,但振动偏大。4.3.2.6.5 11月4日,经安装找动平衡后,A、B一次风机试转,振动、温度正常。4.3.3 试运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4.3.3.1 10月29日A引风机试转时,振动超限跳机,检查量程单位不一致造成,就地测量单位为mm,远方显示单位为mm/s,经热控人员处理后正常。4.3.3.2送风机、一次风机在调试期间,振动值一直偏大,经多次找动平衡后,恢复正常。4.3.3.3 风机系统调试期间,送风机、一次风机失速保护多次动作,后经与厂家联系,厂家做出变更,失速报警值分别变更为350Pa和800Pa,且只报警,不跳风机。4.3.4 试运结论从系统试运情况看,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运转正常,轴承温度、轴承振动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风机运转可靠,系统压力、温度参数指示正确,可以满足锅炉进入下一步生产的要求。4.4 各风机试运记录见附录二、三、四。4.5烟风系统联锁保护见热控锅炉联锁保护试验记录单。4.6 烟风系统调试结论:烟风系统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配合下,调试工作进展顺利,调试内容全部完成,并经过签证验收,系统运行的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达到满足机组整套启动的要求。5 锅炉冷态动力场试验及风量标定 2010年11月6日,所有风机调试完毕,进行风机联合试运,进行一、二次风风量标。11月9日完成风量标定工作。5.1调试目的检查锅炉风烟系统及其主要辅机运行状况,标定锅炉运行使用的测速元件和有关风烟系统的热工表计,检查炉内气流的分布、扩散、衰减、扰动和混合等情况;对切向燃烧方式的锅炉,查核切圆的位置和大小;测定一、二、次风风速。通过试验,可以帮助分析、发现问题,有助于运行操作和设备的改进,为锅炉整套启动及燃烧调整提供有关数据。本次采用了飘带法、纸屑法、测量法对炉内气流的分布、扩散、衰减扰动和混合情况进行了综合测量5.2 调试范围锅炉冷态通风试验工作包括:锅炉炉膛动力场、一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烟气系统通风试验、一次风调平试验。a、一次风速调平;b、二次风挡板特性试验;c、炉内空气动力场测定d、二次风量测量。e、磨煤机入口风量测量5.3 调试应具备的基本条件5.3.1锅炉本体、烟风系统、制粉系统安装完毕,并通过验收合格。5.3.2送、引风机、一次风机联合试运转合格。5.3.3烟风系统的伺服机构能准确投用,开关方向明确,所有烟风道风门经三方检验验收合格,各风门开度内外一致,就地和表盘一致。手动门应开关灵活、方便。5.3.4烟风系统安装完毕,内部杂物清理干净。5.3.5冷态试验所需要的测点全部安装完毕,测速元件加工完毕并验收合格。5.3.6与锅炉烟风系统有关的热工表计齐全并能准确投用。5.3.7测点处无固定平台或扶梯者,应按试验要求搭设牢固的脚手架,各测点处应有足够的照明。5.4调试方法、工艺和流程5.4.1 风平衡试验步骤和检查项目5.4.1.1 按下列顺序启动风机及其系统:火检冷却风机、A空预器、B空预器、A引风机、A送风机、B引风机、B送风机、A一次风机、B一次风机。5.4.1.2 检查各辅机运转正常,将风量逐渐增加至30%,期间注意保持炉膛负压,检查与风烟系统有关的每个仪表、测量元件及其指示值,检查烟风道和辅机运行状况并记录烟风系统参数。5.4.1.3将风量逐渐增加至50%,期间注意保持炉膛负压,检查与风烟系统有关的每个仪表、测量元件及其指示值,检查烟风道和辅机运行状况并记录烟风系统参数。5.4.1.4逐渐增加风量至100%,期间注意控制炉膛负压,密切监视风机电流,检查与风烟系统有关的每个仪表、测量元件及其指示值,检查烟风道和辅机运行状况并记录烟风系统参数。5.4.1.5在上述试验中,对各风机系统,锅炉烟风道的压力进行测量,以摸清烟风系统阻力构成情况及锅炉两侧烟风分布情况。5.4.1.6在试验中,对各烟风调节档板进行动态调节,检查其动作性能。5.4.1.7逐渐降低烟风系统通风量至50%,准备进行下一步试验。5.4.2 一次风调平试验5.4.2.1 确认试验风机运行,准备好有关试验仪器。5.4.2.2 进行预备性测量,注意检查有关表计仪器读数的合理性,系统有无异常情况。5.4.2.3确认一切正常后,逐步开大一次风机入口调节档板,并将一次风道压力设定在合理的状态。5.4.2.4 利用风速仪测量各风管一次风速,确认风速在正常运行范围。5.4.2.5 维持烟风系统的运行稳定,以便进行一次风调平工作。5.4.2.6 根据靠背管测定的同层一次风速,调节磨煤机出口一次风管可调缩孔,进行冷态下的一次风速调平。根据上表可看出调整后各磨出口一次风速,满足调平要求。5.5风量标定结果:51一次风管风速调平为了测量一次风管风速,用标定过的靠背管对一次风速进行测量,然后再将一次风管风速调平。一次风管风速调平前后的测定结果见下表:# 5 锅炉一次风调平A磨煤机(m/s)炉膛各角#1#2#3#4调整前34.227.035.226.9调整后34.434.733.433.1B磨煤机(m/s)各角#1#2#3#4调整前26.724.427.829.3调整后31.631.230.931.4C磨煤机(m/s)各角#1#2#3#4调整前27.725.027.430.2调整后26.126.225.925.8D磨煤机(m/s)各角#1#2#3#4调整前24.126.526.416.3调整后24.824.224.023.9E磨煤机(m/s)各角#1#2#3#4调整前30.328.623.829.6调整后31.831.030.830.9F磨煤机(m/s)各角#1#2#3#4调整前30.128.423.226.2调整后30.230.629.629.9从表可以看出一次风管道上缩孔均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5.2二次风挡板特性试验在燃烧器的二次风喷口处,用热敏风速仪测定二次风喷口速度;测定工况为:二次风挡板开度分别为0%、25%、50%、75%、100%的条件下,维持二次风总风压在2800Pa左右,最后绘出二次风挡板开度与二次风速度的关系图。5.2.1各角二次风挡板与风速的关系:炉四角二次风门特性基本良好。见附录五5.2.2炉内贴壁风的测量:在炉内对贴壁风进行了测量,从测试的数据看在炉子的四角贴壁风较小风速在4.6m/s左右,靠近水冷壁的中部均有个较高的风速区。风速在11m/s左右。说明锅炉的切园较大,对锅炉水冷壁中部有冲刷的迹象,对锅炉运行有一定的影响。测量结果见附录六6输煤系统调试6.1输煤系统简介6.1.1 场外来料印度ADANI MUNDRA电厂三期来煤(厂外长皮带不在设计范围内),厂外长皮带来煤进入1号转运站。6.1.2上煤部分除煤仓层带式输送机外,其它带式输送机的规格为B=1200mm,V=2.8m/s,Q=1300m/s;煤仓层带式输送机的规格为 B=1400mm,V=2.5m/s,Q=1300t/h;除煤场和地下煤斗处带式输送机为单路布置外,其它带式输送机均为双路布置。带式输送机倾角不大于14,槽形托辊的槽角未35带式输送机与建筑物之间的通道距离不小于800mm,带式输送机之间的通道距离不小于1000mm。煤仓层采用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向原煤仓配煤。6.1.3 贮煤部分印度ADANI MUNDRA电厂三期新建两个约190米40米的煤场,堆煤高度10米,总贮煤量约9万吨,可满足2660MW机组共计6天的耗煤量。布置一台堆、取出力均为1300t/h,悬臂长30米的斗轮堆取料机。煤场另设两台推煤机和一台装载机,用于整理煤场。煤场设两个串联布置的地下煤斗,作为备用取煤手段,煤场四周留有处理自燃煤的场地。6.1.4 筛碎部分及其它辅助设备和系统筛碎设备采用环锤式碎煤机和等厚滚轴筛系统中各设2台;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入炉煤计量、采样装置,并设置除铁器、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等。输煤系统采用地面水冲洗。煤场采用喷水抑尘。6.1.5 系统运行方式 根据系统工艺特点,机组的运煤系统采用如下运行方式:6.1.5.1 厂外带式输送机电动挡板三通管#1A/B带式输送机电动挡板三通管头部伸缩装置#2A/B带式输送机(经过带式除铁器)A/B滚轴筛A/B破碎机#3带式输送机(经过盘式除铁器)A/B电动挡板三通管(入炉煤采样装置)#4带式输送机犁式卸料器原煤仓。6.1.5.2 厂外带式输送机电动挡板三通管#1A/B带式输送机电动挡板三通管头部伸缩装置#5带式输送机(经过盘式除铁器)斗轮机6.1.5.3 斗轮机#5带式输送机(经过盘式除铁器)头部伸缩装置A/B带式输送机(经过带式除铁器)滚轴筛A/B破碎机A/B#3A/B带式输送机(经过盘式除铁器)A/B电动挡板三通管#4A/B带式输送机犁式卸料器原煤仓。6.1.5.4 #1/2振动给煤机#0带式输送机(经过盘式除铁器)电动挡板三通管#2A/B带式输送机(经过带式除铁器)滚轴筛A/B破碎机A/B#3A/B带式输送机(经过盘式除铁器)A/B电动挡板三通管#4A/B带式输送机犁式卸料器 原煤仓。6.1.6输煤系统保护信号类型a、机械保护:拉绳、跑偏、打滑、撕裂、超振、超温、堵煤、煤仓煤位过高/低。b、电气保护:过流、过负荷、控制电源故障、电源消失(电源开关跳闸)6.1.7主要设备技术规范6.1.7.1带式输送机基本参数一览表;编号数量(台)带宽(mm)带速(m/s)输送能力(t/h)皮带机水平投影长度(m) 提升高度(m)倾角()电机功率(KW)0号带112002.81300148.7519.72617.51422201号AB带112002.8130051.817.7428.61102号AB带112002.81300149.64223.59.182503号AB带112002.81300424.51957.3217.7352804号AB带114002.51300185.325001325号AB带112002.81300282.625001106.1.7.2 主要设备技术规范和参数名称型号与规范环锤式破碎机型号KRC12X29;入料粒度300mm出料粒度30mm,额定生产能力;1300t/h, 滚轴筛型号 R77DV132S4; 入料粒度300mm出料粒度30mm,额定生产能力;1300t/h,斗轮堆取料机型号 DQL1300X30;堆料能力 1300t/h;取料能力 1300t/h;回转半径 30m;回转角度;堆料110,取料 110;堆高 轨上 8.5m 轨下 1.5m 轨距 7m6.1.7.3 其它主要设备名称规格电机振动给煤机适用带宽 B=1200mm,出力Q=4501200t/h,振幅46mm,振动频率03000次/分,电机功率22.25KW三工位头部伸缩装置适用带宽 B=1200mm,带速V=2.8m/s,伸缩速度0.092m/s,轨距;2280mm,伸缩行距 S=3050+2950mm,电动机型号;R137DV132S4电动双侧犁式卸料器适应带宽B=1400mm,电动推杆主要参数;型号;DT1000500-40,推力;1000Kg,行程;500mm,电机功率1.1Kw刮水器适应带宽B=1200mm,电动推杆主要参数;型号;DT1000500-40,推力;1000Kg,行程;500mm,电机功率1.1Kw电动挡板三通管900900mm,=60,电动推杆型号;DT70070-606.1.7.4 计量、取样、除尘设备名称型号与规范单位数量电子皮带称型号ICS-17A,适应带宽B=1200mm,带速V=2.8m/s ,倾角7.73称量范围0-1300t/h托辊角度35 称量精度;0.25%台2入炉煤取样装置B=1200mm,V=2.8m/s,Q=1300t/h,留样粒度;3mm,缩分比;1/4-1/100套1set除铁器名 称规格型号规格带式除铁器RCDD-12T1适应带宽B=1200mm,自然冷却,励磁功率9Kw,磁感应强度 90mT盘式除铁器RCDB-12T1适应带宽B=1200mm,自然冷却,励磁功率9Kw,磁感应强度 90mT6.2调试情况6.2.1调试应具备的条件6.2.1.1系统的相关设备安装、校验完毕,安装单位提供详细的安装记录文件;6.2.1.2所有电气设备通电;6.2.1.3液压油系统和润滑油系统按制造厂的要求冲洗合格;6.2.1.4保护系统可投用;6.2.1.5系统单体设备试运完毕;6.2.1.6各回转机械安全防护设备齐全,输送机防护栏杆完备,事故按钮、紧急停车拉线好用;6.2.1.7相关辅助系统可投用;6.2.1.8现场通讯完备、照明充足;6.2.1.9启动报警信号正常。6.2.2联锁、保护试验设备联锁、保护试验内容带式输煤机音响信号联锁;机械设备启动顺序联锁;事故联锁;等厚滚轴筛与主系统联锁;环式碎煤机与主系统联锁;斗轮取料机行走机构与夹轨器联锁;斗轮、尾车输送机与悬臂输送机联锁;输送机与斗轮机联锁;电动犁式卸料机与主系统联锁;电动推杆过力保护机构;电磁除铁器与主系统联锁;机械采样装置与主系统联锁;除尘器与主系统联锁;6.2.3调试经过2010年9月22日#2A皮带电机试转完成2010年10月8日#2B皮带电机试转完成2010年10月10日#0皮带电机试转完成2010年10月11日#2A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0月12日#3A/B皮带电机试转完成2010年10月15日#2B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0月21日#0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0月26日#4A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0月27日#4B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1月6日#3B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1月13日#3A皮带试转完成2010年11月17日梨煤器、振动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科研所所长年终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 行政副总经理职责与内部审计配合
- 培训课件逐字稿
- 铁合金湿法冶炼工晋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税务人员违纪管理办法
- 层财务培训课件
- 内画工作业指导书
- 信息技术2.0中小学英语教学交流计划
- 高三历史备课组学科竞争力提升计划
- 销售谈判策略与技巧应用指导书
- 幼儿教育幼儿园安全知识教育试题
- 哮喘患儿自我管理指导
- 2022学年上海复旦附中高一(上)期末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 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深度研究
- 银行员工消保知识培训
- 2025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初中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教案(2024秋)
- 《种质资源利用》课件
- 安全防护设施培训
- 保洁投标书范本
- 二甲药剂科培训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