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简答题集锦.docx_第1页
美学简答题集锦.docx_第2页
美学简答题集锦.docx_第3页
美学简答题集锦.docx_第4页
美学简答题集锦.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学(2015年4月)名词解释一、 意象的生成答:(1).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和客体在审美状态下交融的动态心理过程、 (2).意向的生成过程中,意向与想象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向世界。二、 “悟”答:(1)指主体对艺术品的意向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主体在“悟”中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意义之间的矛盾,进而通过意向重建直接的把握了其内在意蕴。三、 巫术说答:(1)是20世纪一种关于艺术和审美发生的理论,其主要依据是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 (2)这种学说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因巫术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四、 席勒的美育书简答:(1)席勒的美育书简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在这部著作中,席勒第一次提出“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做了系统阐述简答题一、 简述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主要特点答:(1)美学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而是要求研究者(主体)亲自投入审美发生的境域中,去体验、感悟和揭示审美活动的来龙去脉(2)美学研究无法采用精确、量化的科学方法,而需要体验和揭示丰富多彩、幽深微妙的审美精神现象(3)美学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所以美学研究应以哲学方法为核心,结合众多学科方法,开展综合研究二、 简述艺术的审美功能答:(1)指艺术能够凭借意向、意境的感染力,使接受主体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能够提高艺术素养。 (2)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但是艺术的审美功能是其最核心的功能,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三、 简述审美惊异的主要特点答:(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四、 简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答:(1)艺术接受是接受主体对意向的在创造 (2)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世界” (3)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开放的结构,因此,艺术接受是主体不断填补空白的动态过程五、 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答:(1)王国维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合称为“四育” (2)他认为美育能陶冶人的性灵,丰富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3)他认为美育还能作为德育、智育的手段,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实施和发展论述题一、 在审美经验的三个阶段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以自然风景的欣赏为例来加以说明答:(1)在呈现阶段,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在构成阶段,主体与客体必须拉开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完成对审美对象的构建(3)在评价阶段,主体必须把客体当作一个准主体,与之形成一种主体间的交流关系二、 举例说明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的特点答:(1)喜剧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这种对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是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2)喜剧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3)喜剧的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2014年4月(美学)名词解释一、 载道说答:(1)是从功能角度对艺术所下的定义,较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唐代韩愈加以完善 (2)韩愈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非缘情 (3)载道说突出了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二、 化育答:(1)是通过怡情养性的途径,陶冶主体的精神境界,完善其人格、 (2)化育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强制的三、 优美答:(1)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2)优美可以唤起人轻松的审美愉悦,使人的存在达到完整和谐的状态。四、 审美距离说答:(1)审美距离说是由美学家布洛提出的 (2)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从而摆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简答题一、 简述审美活动作为人生活动的独特之处答:(1)审美活动作为独特的人生活动,以“感性”的方式全面触及人生的真相,打动人的心灵(2)在审美活动中,人从异化状态中得到了解放,其本质力量得到了确证,随着审美境界的获得与提高,人生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二、 简述审美感知的基本特征答:(1)审美感知经常与情感活动交织在一起 (2)审美感知具有积极的选择功能 (3)审美感知一般以完形的方式来把握对象,因而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三、 简析艺术的核心功能答:(1)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 (2)意向、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向为核心的艺术品的核心功能只能是审美 (3)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功能必须通过审美功能来间接实现四、 为什么不能把美育等同于人格教育?答:(1)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事实上是把美和善混为一谈 (2)审美基于个体的精神自由,道德基于群体的礼法伦常,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其结果必然是以礼法伦常窒息了个体的精神自由 (3)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美育事实上就沦为了德育的手段而失去其独立性五、 简述悲剧的基本特征答:(1)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2)悲剧的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3)悲剧的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论述题一、 结合具体的文艺创作实例,论述意向的产生答:(1)意向的生产意味着艺术家心中的意向得到物态化和物化的表达 (2)意向的从无到有主要是运用意象思维将意向酝酿推向完整作品的完成、 (3)意向的从无到有,还在于意象的意义内容在“无”的运动中最终获得外在形式符号,转变为“有” (4)意向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即艺术品)是不可能实现的 (5)艺术意向的创造和艺术品的完成,实质上也是一种生产二、 郑板桥论画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也”结合这段话,论述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答:(1)审美对象并不直接等于感性客体,它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体一定审美属性的客观的观照与体验之中 (2)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体非实体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 (3)审美对象从它所依存的客观事物中被抽离出来的过程,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在这种主客融会的双向互动中,就必然使审美对象超越原来的客观事物,变成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2014年10月美学名词解释一、 审美意识答:(1)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应形式 (2)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二、 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答:(1)这是西方第一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标志着丑作为审美形态的诞生 (2)罗森克兰兹把丑与美并列起来,认为丑不仅是美的陪衬物,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三、 审美理解的多意性答:(1)审美对象的意义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 (2)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必须通过直观来表达,因此其意义就显得含蓄而丰富。四、 以道制欲答:(1)“以道制欲”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主张 (2)所谓“道”是指感性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原则,指“理” (3)美育就是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简答题一、 简述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答:(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2)审美关系含于内,审美活动显于外。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结构是审美关系 (3)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构建起来的,审美活动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二、 简述西方悲剧理论的主要发展过程答:(1)古希腊悲剧理论的代表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悲剧是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模仿,悲剧能够通过唤起观者的怜悯恐惧之情,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和陶冶, (2)近代的黑格尔认为悲剧通过展示矛盾冲突,体现“永恒正义”的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悲剧产生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3)古代的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克尔凯戈尔则认为悲剧产生于个体生存中的罪孽和焦虑。三、 简述想象力在审美对象的构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答:(1)先验想象力可以打破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从而形成审美活动所需要的审美距离 (2)经验想象力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造主体在呈现阶段所获得的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四、 简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答:(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扩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与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于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五、 简述美育的独特性答:(1)美育能够通过对人内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调动起人的各种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谐运动(2)美育能够潜移默化的实现对人的塑造,以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3)美育的这种独特性质根本上是由作为其实践基础的审美活动的性质所决定的论述题一、 结合下面两段话,谈谈对“审美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这一命题的理解(1) 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2) 艺术作品的产生和欣赏 有助于我们成为更完美的人答:(1)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3) 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4) 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二、 试论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着是如何实现意象的重建,举例说明答:(1)艺术接受本质上是一个意象生成的过程。接受者所欣赏的是艺术意象,接受者要获得意象,仍然要靠自身的主体意识活动去生成 (2)接受者在读解形式符号过程中,根据符号的暗示,而由自身的主体意识 重建意象,启动了艺术再生成过程,艺术被大大丰富了。 (3)艺术接受者不可能完全获得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原始意象,接受主体所重建的意象是接受者根据符号提供的意象导向而构建的。 (4)艺术意象的重建是一个能动的再创造过程,是接受者的主体性活动。2015年10月(美学)名词解释一、 意象的结构答:(1)意象由意和像构成 (2)意只主体在审美时的意象、意图、意念等 (3)象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够为感官直接感受的表象二、 劳动说答:(1)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 (2)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美学家是普列汉诺夫三、 审美形态的生成性答:(1)审美形态是历史地生成的,任何审美形态都是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中产生的 (2)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审美形态的内涵是随着其人生境界的完善而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四、 艺术品的开放性答:(1)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 (2)另一方面,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他的基本审美特质简答题一、 简述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答:(1)惊异、体育三、澄明乃是审美主体三个主要的存在环节,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主体的基本存在状态 (2)惊异把客体对象从世俗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并使主体成为审美主体 (3)体验是主体在审美中被对象所深深吸引,陶醉其中的精神状态。 (4)澄明是指人打到对世界的清晰把握,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二、 简述意象和意境的区别答:(1)意象关系到审美的广度,意境关系到审美的深度。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他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达到虚空的审美境界 (3)意象属艺术范畴,意境指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更广阔三、 简述艺术技巧和艺术形式的关系答:(1)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艺术形式 (2)艺术形式是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 (3)艺术技巧所展示的美就作为意义凝聚于形式符号中 (4)形式静态的表现了艺术生产的动态运动 (5)艺术欣赏者可以通过艺术形式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技巧的美 (6)艺术形式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四、 简述崇高和壮美的联系与区别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史上的意义答:(1)联系:崇高与壮美的对象都是强大而有力的,因此主体的审美感受都必须经历由痛感到快感的转化过程 (2)区别崇高一般在冲突过程中展现,是人的力量、精神的动态展示:壮美则是人的胜利的静态显现五、简述席勒的美育思想在西方美育史上的意义答:(1)从哲学的角度解释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的统一了起来 (2)明确揭示了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完善人性 (3)回答了完美人性的方式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自身论述题一、 为什么说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举例说明答:(1)人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人生境界,其中包含着审美境界 (2)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3)人生境界的多质多层次性也决定了审美境界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二、 试以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说明审美感知的完形特征答:(1)完形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指人的知觉总是倾向于把对象的形式当做整体来把握 (2)审美感知不是把主体对对象的各种感觉简单的叠加起来,而是将其整合为一个整体 (3)审美主体只有通过积极的改造和修正,才能把握到对象的完整形式2016年4月(美学)名词解释一、 审美情趣答: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如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等二、 审美理解答:(1)是在把握对象感性形象基础上做出具有普遍的审美判断和评价 (2)有非概念性和多义性三、 生物本能说答:(1)认为美学活动发生于人的某种自然本能的学说 (2)生物本能说着重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美感能力,代表人物:达尔文 (3)精神分析学的本能说着重于性本能,认为审美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四、 美育的内涵在西方,柏拉图是答:(1)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 (2)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 (3)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简答题一、简述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答:(1)呈现阶段,指主体借助感知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加以把握,从而使对象在主体的意识中呈现出来 (2)构成阶段,主体在想象等心理要素的作用下,完成审美对象的构成活动 (3)评价阶段,主体对已经构成的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评价的过程二、简述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的精神境界答:(1)优美和崇高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呈现出的两种存在状态。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