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前期研究工作总结.doc_第1页
草果前期研究工作总结.doc_第2页
草果前期研究工作总结.doc_第3页
草果前期研究工作总结.doc_第4页
草果前期研究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草果前期研究工作总结草果( 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是姜科豆寇属的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经济植物, 通常生长于常绿阔叶林下, 对生态条件, 尤其对光照、 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苛刻,为云南土特产 。草果既是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 又能入药治病,其干燥成熟果实味道清香,具有消食健胃,去腥防腐、防暑等功效,也能用来预防牲畜瘟疫。由于草果种植34年后即可开花结果,可连续结果2O年以上, 是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种植草果还有利于保护常绿阔叶林, 保持水土,为农业稳产、高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省草果栽培主要分布在红河州的绿春、屏边、河口、元阳和文山州的西畴、马关、麻栗坡等地,近年扩大到滇西腾冲等县,但有关草果的生物学特性、优质种源筛选、优质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和加工及病害的研究和防治等,至今较为缺乏系统的研究,严重制约着云南草果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下面就项目的背景、前期种植加工的基础、草果病害研究情况、目前草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草果产业发展的对策等方面总结如下:一、项目背景(一)、绿春县域概况绿春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州西南部。东经10148-10239,北纬2233-23-08之间,东与元阳.金平两县接壤,北与红河县相连,西北依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和国毗邻。国境线长达153公里。地势呈中部高,四周低,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最高点为雄居县境中部的黄连山主峰。海拔2637米,最低点为小黑江与李仙江交汇处。海拔320米。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全境从地到高包含了北热带、南亚热、.中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6种气候类型。境内属云南西部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型,是云南省典型的湿热区之一。干湿季分明。雨季同季。年均气温16.6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全县国土面积3096平方公里。全县辖八乡一镇,81个村委会6个社区733个村民小组,769个自然村。世居民族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六种。总人口21.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61万人。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达98.2%,哈尼族人口占88.2%,是全国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目前还有贫困人口4.78万人,收入不稳定人口5.49万人。 绿春县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越南孟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并通过越南孟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老挝丰沙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连,形成了三国交界的“绿色大三角洲”,良好的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物种资源多样性。据1984年全县中药材普查资料表明,全县共有药材资源156科520属828种,其中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药材资源有104种,其中草果是目前我县培育较好,面积较大,栽培,管理技术较成熟,农民受益最广的药材。(二)、绿春县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及龙头企业情况1、中药材种植情况绿春县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为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按照“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理念,作了绿春县“十一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中药材,到2009年底,全县种植以草果、胡椒、石斛、栀子、南板兰根为主的中药材面积20.5万亩,其中种植草果18万亩,胡椒0.5万亩、石斛400万亩、栀子1.5万亩、砂仁0.47万亩,总产4000吨,产值9000多万元的产业规划。2、中药材加工情况绿春县是典型的边疆山区农业县,没有工业。中药材加工根据中药材的药理特点,利用情况确定加工方法,目前以初加工为主,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原料加工,以原料形式销往国内中药材市场及制药厂。在草果初加工方面,民间传统加工方法一火烤的形式脱水烘干,造成耗材、污染等问题,为解决加工环节污染及降低成本,绿春县前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从台湾引进三台脱水烘干机进行机械化脱水烘干,加工产品经检测,无任何污染,外观色泽好,达到国家药材加工卫生标准,而且降低了加工成本。随着中药材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中药材的利用加工,提取技术日趋成熟,中药材的应用由过去综合调理、多分子、多成分综合应用到现代药理分子,单点作用成分成品药提取工艺,从而生产出纯中药片剂、冲剂、口服液、注射液、胶囊等成品药供人类防止疾病,在现代制药技术推动下,国内草果的加工技术走向现代化,扩大了应用领域,应用到草食性畜牧疾病防治、健胃等药品。3、中药材销售情况绿春从事中药材销售经营的企业有5家个私企业,全县市场交易4000吨,产值达9000万元。经营的药材品种有草果、胡椒、重楼、栀子、砂仁、石斛、南板兰等50多种野生药材,主要以出售原料为主,产品销往国内成都、广东、广西、福建、安徽、重庆、甘肃、青海等地及省内制药厂,特别是草果作为云南特有的地域性药用及香料两用型植物,产品远销东南亚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作为健胃药品及除腥调味佳品深受消费者喜爱。4、中药材龙头企业情况绿春县从事中药材经营有5家,但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的企业是绿春县前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独资个私企业。绿春县前林药材经营部1984年注册创办,企业从一个名不出经传的个体工商户,在企业法人陈三前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经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成为前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26名员工的独资企业,企业固定资产达500多万元,成为我县实力最强、守法经营、信誉好的中草药种植、加工经营企业。多年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每年为当地事业建设支助资金、物质达10多万元,被当地群众称为“有爱心的老板”三、草果项目前期研究情况绿春县种植草果已有200年的历史,到2009年底全县种植面积达18万亩,绿春县是全省草果主产区之一。农民总结出种植草果的技术经验,绿春县科技局组织技术力量,邀请云南农业大学中药材种植、病害研究的专家作为技术指导,于2003年起对草果规范化种植、品种选育,花儿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机械脱水加工技术进行示范,培养了一批种植技术能手。为草果产业规范化栽培打下技术基础。目前,项目承担单位“红河州绿春前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综合开发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凭借30多年的中药材经营经验,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紧紧抓住市场机遇,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扶持下,以“诚信、创新、务实、共赢”的经营理念、“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优良的管理和专业人员队伍及其丰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经验,使企业得到健康而迅速的发展。企业主要经营:中药材、农副土特产购销、中药材引种种植。企业2009年中药材、农副土特产购销实现8千多万元(其中草果达4千多万元,茶叶达2千多万元,其他1千多万元),上缴各类税收200多万元。带动当地200多农户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并解决当地近百人的就业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企业现有员工23人,其中技术人员5人,园艺师8人,管理人员5人,营销人员5人,资产达1000多万元,现建有中药材科技示范种植基地达1100多亩(其中:草果种植基地1000亩、阳春砂仁良种基地和板蓝根种植基地100亩)。绿春县传统加工草果加工方法是采用火烤,导致费时、费工、费材、污染严重、品质差、市场竞争力强。为解决药用植物加工环节污染问题及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值增效目标,企业自筹30万元,从台湾引进有机食品脱水加工设备,用自动脱水加工烘干机进行机械化烘干,从而彻底解决了草果在加工环节污染问题,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提升了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有力推动了中草药产业健康发展。总之,红河州绿春前聚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丰富的草果生产基地,生产经验丰富,是草果生产、加工及示范的优良平台。项目主要合作单位“云南农业大学云南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指导中心”的肖凤回教授、谢世清教授和杨生超教授等长期从事中药材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对我省的中药材生长气候,土壤及人文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研究。2009年,杨生超教授带领研究生对云南省草果种植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初步总结了各地的发展现状和近期规划,分析了云南省草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开展栽培种质评价,筛选和选育新品种;加强种苗供应管理,推广优质高产类型;加大病虫危害研究,控制和降低病虫害;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坐果率和单产;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认定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云南草果品牌等6个方面提出了加快、稳定发展的建议。而在病害研究方面,2001年,在红河州植保站的邀请下,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刘云龙教授和何永宏副教授对屏边县野生和半野生种植的草果病害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发现草果人工栽培区30%的植株不同程度地受到叶斑病的危害,80%的植株不同程度地受到疫病的危害,损失率达30%-100%。并对草果叶斑病和草果疫病进行了分离、培养、纯化和严格的柯赫氏法则的检验,对上述两种病害进行了症状的描述、病原菌的鉴定和防治药剂的初步筛选。草果叶斑病病原菌为Phyllosticta zingiberi Hori.,隶属于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科叶点霉属。草果疫病病原菌为Phytophthora cactorum Lebert Cohn, 隶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草果疫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发病轻的病斑边缘黄褐色,发病严重的将由黄褐色转变为黑色,根茎部出现水漬状腐烂,导致植株死亡。2005年,云南省麻粟坡县下金厂乡草果病虫害大爆发,呈现出受灾面积大,灾情严重的态势,估计损失l50万元左右。目前,下金厂乡的草果种植面积已超过了12万亩,成为了麻粟坡县的草果主产区,草果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每年仅草果一项就能为当地农民增加200万元的收入。但是,由于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草果产业不但成不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相反会成为农民的心病,将严重打击农民群众的草果种植积极性,也将影响到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2009年,在红河州绿春县农业局的邀请下,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再次到绿春县野生和半野生草果种植区进行了考察,又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草果叶温病。通过近几年来对草果病害的初步研究发现,草果病害的种类非常复杂,这是由于其生长在常绿阔叶林下的生境所决定的,再加上草果需要种植34年后才可开花结果,在这样漫长的生育期难免不被病原菌所青睐。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研究,制定出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项目合作单位“红河州绿春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隶属于绿春县农业局,该推广中心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展示,示范推广及培训,以及全县各项农艺增产措施的推广和实施方面实践经验丰富。四、目前草果种植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1、 栽培种质混杂,品种缺乏草果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调味佳品和传统的中药之一, 有悠久的利用和种植历史 , 但至今仍处于“半野生”状态, 没有一套科学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无正确的选育种措施,虽然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种子育苗栽种,但种子不经杂交优选,遗传特性不稳定,变异性较大,如同一地块,存在有的株丛一直不开花结果、果形和果色等明显差异等,种植年限较长,种植过程中,株丛无限制的无性增殖,加之管理粗放即草果栽种后,靠天吃,不施肥、不除草、不淋水保湿,致使种苗退化严重,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有的成片死亡,损失较大。2、 种苗供应分散,类型混杂几百年来,农民种植草果一直沿用种子繁殖育苗的方法,遗传特性不稳定,种苗差异大,有的不开花,有的开花而不结果。每亩产量不足20公斤,产量不高而且不稳定,严重地制约了草果产业的发展。种苗供应没有统一的供应渠道,由于种苗的销售给种植户带来丰厚的利润,育苗面积发展很快,很多农户未完全掌握育苗技术,也没有完全按照技术要求操作,导致草果种苗不同程度的感病。种植年限较长,种植过程中,株丛无限制的无性增殖,加之管理粗放即草果栽种后,靠天吃,不施肥、不除草、不淋水保湿,致使种苗退化严重,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有的成片死亡,损失较大3、 病虫种类较多,危害严重2002年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首次报道了草果叶斑病,近年来,红河州草果人工栽培区30的植株和80%的植株分别受到叶斑病和疫病的危害,损失率达10 一30。受到疫病( ophthoracactorum Lebert&Cohn)的危害的植株从成株期至结果期,根茎部水浸状腐烂,导致植株死亡。除了上述病害,草果还有立枯病和钻心虫的危害。由于草果所处生境温暖潮湿, 具有一定荫蔽, 枯枝残叶常常留存林中, 正是某些真菌和细菌特别是真菌繁殖生长的良好环境。4、 传粉限制坐果,单产低下草果的产量主要亩单位面积内的生殖株株数、花序数和结实事决定,而种群结构变化的全部过程都会影响这些要素。花为穗状花序着生于地面的极状茎上,为雌雄同花的两性花。从一朵小花的结构来看,当花朵开放花药开裂散出花粉时,其花粉粒成团状或块状,不易散开;同时柱头(雌蕊)高于花粉囊(雄蕊),雌雄蕊又被中央呈兜状的萼片所覆盖,与外界处于隔离状态,因此在授粉中靠风力来传粉十分困难。草果花授粉主要靠昆虫来传播,它的雌雄蕊在空间上分离,象这样的雌雄异位在动物传粉的植物中非常普遍,对其适应意义的最早期、最传统的认识是避免自交,而当前的主流观点则是避免雌雄干扰。5、 企业带动力弱,附加值低由于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没有龙头企业统一收购和加工,没有统一的供销地点,经营流通渠道十分混乱。云南省的草果在怒江州以出售鲜草果为主,但其他地区以出售草果干果为主,目前云南省还没有一个成规模的草果收购及加工企业,收购多以小商小贩的收购方式进行。传统的加工方法加工规模小,加工质量难以保证,草果的后期加工方法落后导致草果价格偏低,而且市场价格波动很大,影响农民的栽培种植的积极性。制约了草果产业的发展。以原材料出售的草果附加值很低。五、草果产业发展的对策1、 开展栽培种质评价,筛选和选育新品种通过调查云南省草果资源分布状况,对现有种质的环境因素和农艺性状进行检测,研究草果产量形成原理及其构成因素,建立种质的RAPD和基于其上的SCAR分子标记鉴定技术,从而确定云南省草果的优良种质及其适宜栽培条件,为云南省草果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在良种的选育后可以进行脱毒的组织培育,然后再把脱毒后的种苗来进行良种推广。2、 加强种苗供应管理,推广优质高产类型不同类型的草果实际上是混杂种在一起,从结实量、总重量、平均结籽粒、千粒重的对比看,球形草果座果率较高,产量高,但果实烤干后,个小、含籽粒较少;纺锤形草果产量较低,但味浓辛辣。在生产中应各取所长,提高产量。针对调查结果,应该加强良种选育,建设一批草果良种选育基地,培育新品种,向草果果农提供优良高产的经济品种;制定种苗发展规划,抓骨干苗圃建设,实施苗木生产,建立种子贮备资金等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种苗建设的投入,建设规范、有科技含量的育种基地,推广优质高产的草果类型,从源头做好草果高产的保证。3、 加大病虫危害研究,控制和降低病虫害病虫害危害,会影响到草果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1)、草果病害的分布、种类的调查、采集、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等项目;(2)、草果主要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3)、草果主要病害病原菌的室内药剂筛选;(4)、草果主要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及示范;(5)、制定草果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在栽培时选择群体发育良好,植株健壮,生长旺盛,结果多,无病虫的植株。在防治上必须根据其规律,运用综合防治的手段进行。草果主要是食用为主,在病虫害防治上少采用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手段,确保草果的食用安全;科技部门应加大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