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7第一次工业革命.docx_第1页
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7第一次工业革命.docx_第2页
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7第一次工业革命.docx_第3页
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7第一次工业革命.docx_第4页
2019年高考历史经济史考点精练专题07第一次工业革命.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7 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图解】【名师点拨】1.工场工厂工场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以分散的家庭生产为组织形式;工厂是实行大机器生产,集中生产,分工细致,人成为机器的附庸。 3(2018天津高考4)1830年,剑桥大学数学教授查尔斯巴利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答案】D4(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33) 表3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D【解析】依据表中的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分析,可以看出英国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赶不上国民总收入的增长,且17551797年甚至没有增长,所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增长,故A项错误;表中涉及的数据变化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经济快速发展主要依赖于生产工具的改进,不是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在1797183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工人生活在一定时期内有明显改善,故C项错误;对比表中英国国民总收入和工人实际工资的数据变化,可知工人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赶不上国民总收入增加速度,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故D项正确。5(2017年天津卷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答案】B6(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答案】A【解析】19世纪上半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加快,城市工厂产生大量环境污染,进而影响人口寿命,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产生是在19世纪晚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革命一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了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后死亡率上升,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膨胀食物短缺的问题,故C项错误;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会不断上升,故D项错误。7(2016浙江文综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状况工种数典型工种例举最高9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居中16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最低6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B C D【答案】A8(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答案】A【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铁路有多种轨距,未涉及经济增长,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科技水平无关,更无法体现限制制造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9(2016上海单科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 B信息化 C城市化 D电气化【答案】A10(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场中,与时间1760不符,故A项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故B项错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C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地完成,与“迅速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16(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答案】B【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大工业仍使”、“大工业创造了”、“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强调了大工业即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A、C、D项错误。17(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答案】C18(2014四川文综10)图1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答案】C【解析】据图表可知18001850年间,该国城市化迅速发展,联系该时段阶段特征,可知此时发生了工业革命,而此时段中国还未开始工业化,故城市化在短时期不会迅猛发展,且图表中人口规模远小于北京,故A项错误;日本此时还处于闭关锁国,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此时率先完成工业化的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利物浦、曼彻斯特均为英国城市,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才开始大规模向俄国扩张,故19世纪上半叶,俄国城市不会出现图表中所述的飞速发展,故D项错误。19(2013天津文综4)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A新航路开辟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答案】C【解析】紧扣题干中“结尾的简短一章”的时间是1820年,联系教材知识,此时的西方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故选C。A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4、15世纪,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16、17世纪,均与题干时间不吻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ABD都排除。 26(2012上海单科卷14)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普遍发生在()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答案】C【解析】18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棉纺织厂实行工厂化管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受它的影响,别针工场进行制作工艺的分工,每名工人单独完成一道工序,提高了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27(2011重庆文综21)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正是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引发了技术的变革,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而且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城市化,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28(2011海南单科11)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贵族阶层日趋没落 B阶级斗争空前加剧C商业资本发展迅速 D产业革命成效显现【答案】C 29(2010天津文综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BC D 【答案】C 【解析】首届世界博览会展出的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排除。30(2010全国卷文综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答案】C31(2010江苏单科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工业革命的理解。根据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故排除A,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32(2009四川文综2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组织的出现 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答案】B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选择题。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选B。 40(2009北京文综2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社会问题是()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答案】D【解析】抓住时间限制语“19世纪上半期”,ABCD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不属于新社会问题。41(2009全国文综一22)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答案】B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中期”,此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再结合材料中的“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说明当时工厂纪律严格。42(2009全国文综二15)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这表明()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答案】C 【解析】注意题干的时间“1718世纪”,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51(2008四川文综延考卷19)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初期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答案】C【解析】从本题干来看,实际上考查电报发明的时间,它大约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故选C项。52(2007广东文基30)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答案】A 【解析】扣紧关键字“1856年”、“英国煤炭消费量猛增”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答案应该蒸汽机推广的影响。53(2007广东历史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4018701900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71A工业化 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A 54(2007全国文综23)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答案】A【解析】18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所带来的影响;题中“被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可知社会中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故B项错误;C项强调的是封建贵族的生活,与题意不符;D项在题干中并未涉及,故排除。55(2007北京文综22)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图6 珍妮纺纱机 图7 早期机车 图8 早期汽车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燃油动力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C56(2018.4浙江高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早在1800年前,英国的矿山已经使用“铁路”(铁轨),马拉的货车,将煤运到运河或者海边。1829年,利用蒸汽机做动力的火车在新建成的铁路上行驶,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时速16英里。当时,有铁路公司的董事们指出“用机车牵引比用马力牵引可节省经费百分之三十”。到1835年底,议会相继通过了五十四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到19世纪中期,通车的铁路整整五千英里。此时的欧洲正处于建设铁路的时代。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不再受大自然左右。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概括欧洲的铁路建设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4分)【答案】(1)原因:运送物资的需要;蒸汽机车发明与使用;生产成本低;政府支持。(2)意义:大幅度提升商贸数量和流通速度;有助于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密切联系;拓宽市场;助推世界一体化进程。 57(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