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_第1页
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_第2页
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_第3页
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_第4页
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明理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兴起)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成熟)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发展),宋明理学,知识框架,一、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1)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2、唐代中后期,韩愈、李翺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3、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周敦颐 邵雍 张载 程颢 程颐,1、含义,理学是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的产物,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2、北宋五子及其成就和影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地位:,2、观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理气论 修养论 社会政治理论,3、影响,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得“理”,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学核心思想,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朱文公文集,天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材料三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知者吾之所固有,然不致则不能得之;而致知必有道,故曰致知在格物。 二程遗书语录,方法论:格物致知,材料四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的高度,1、南宋:陆九渊的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2、明中后期王阳明的心学 (1)“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主观唯心论; (2)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心学概念: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他的学说被称为“心学”,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朱熹,陆九渊,从概念和求理的方法分析,探究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相同点: 1、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2、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人们,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不同点:(二者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 1、概念: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本原,即“三纲五常”,儒家的道德伦理和等级秩序;心学认为“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2、求“理”的方法: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贯通明“理”。心学主张“本心体悟”,“心即理”,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 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二程说:“天生的。” 朱子说:“对,天生的。” 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赏花,从哲学上讲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客观唯心主义一个是主观唯心主义,消极: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积极: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 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探究三:怎样评价宋明理学?,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背景:,板书设计,宋明理学的影响,1、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 A 统治者反对儒学 B 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C 佛教占统治地位 D 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B,B,练习反馈,3、“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 A 儒家道德伦理 B 自然规律 C 人的良知 D 上天的意志 4、如果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