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字_,_代_家。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的美誉。后世称其为_。为_之一。是唐代_的领袖。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5一个人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用一个与马有关的成语来比喻:_。 在封建社会里,有才能的人被压制、埋没,而一个人一旦得势,则亲朋好友即使平庸也跟着发达,所谓“一人得道,_”。二、阅读研究 6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1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17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18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21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无才_。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方显_; 无_岂有_。 23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_; 下联:_。 24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 25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26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27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29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32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33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中考练习题1、给加点字注音。骈死( )槽枥( )( ) 粟( ) 外见( ) 食马( )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他和 、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 安求其能千里也_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 不以千里称也_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_通_ 含义:_ 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含义:_通_含义:_ 其真无马邪 _通_ 含义: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_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_ 。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_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_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_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 。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_ 。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_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 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 37本文采用“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_; “伯乐”指_ ; “食马者” _ 。 38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 3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 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 4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42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_ 43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多发现人才,并人尽其才?44、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45、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你也写个对联: , 。 46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47“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连线中考: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的句子是_。 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 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本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_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味和昏庸,表达了自己痛感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二、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对文章的中心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马。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C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 B以俟夫现人风者得焉 C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D不以善小而不为 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正确的项是() A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证明它们的存在有先有后。 B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 C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没有千里马也就没有伯乐,说明他们彼此依存。 D虽然世上有伯乐,但不如千里马多,说明伯乐难得。 5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作“_”,而以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 6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7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用问号结束。请根据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三、(2008年山东省烟台市)马 说答题: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2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屋舍俨然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四、(2007年广东汕头卷)马说 韩愈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五、(2006马说)(节选自韩愈马说)1.对上文第二段的4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1和2读音相同,意义不同。B.1和4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C.2和 3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D.3和4读音相同,含义不同。2.马说托物寓意,抨击当时“食马者”“不只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第三段,你认为他主张怎么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马说的标点符号,是现代人加的。有人指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问句(?)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或: 食: 等: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安求其能千里也?19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 1-5略二、阅读研究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8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9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10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11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1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14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15千里马的特性。16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17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18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19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2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24贤才无辜逢昏君。25人间难得九方皋。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中考练习题一、1. 2.只是 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可是3.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有时 它,代千里马 等同,一样6.见 现 显露(或表现) 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邪 耶 吗,表疑问7.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吃 喂 喂 吃 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参考答案: 1、材ci:同“才”石:dn 十斗为一石;见:xin 同“现”;称: chng 称号邪:y同“耶”; 祗:zh同“只”;骈:pin两马并驾,2、或:有时等:等同,一样道:方法安:怎么3、 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10、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1、此、这同“饲”,喂养鞭打(驱使)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第题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分析:这句话是造成千里马才干不能充分发挥的根本原因。而“吃不饱,力不足”侧重在陈述千里马受害的现象。第题其真不知马也。分析:这句话与第三段中的每一句话都相照应,是最恰当的概括。有的同学可能回答结尾的整个设问句,这是不恰当的,概括段意的句子,应是一个明确的陈述句。第题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分析:三段文字都写了千里马的可悲遭遇,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有的同学可能用全文的第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陈述他的观点,这一观点与全文论述的角度是不一致的,文章内容都是伯乐不在时的情况,而不是有了伯乐以后千里马如何受到重视。因此用第一句话“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概括全文的主旨是不恰当的。第题封建统治者。分析:本文作者论述的是当时的一种普遍现象,批评的是封建社会中居高位而压制人才的人,批评的是一个群体,如果只答封建皇帝或封建官吏都是不全面的。另外,作者批评的就是当时社会的人,如果把“封建”两字丢掉,答案也是错误的。 二、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D3D4B5食马者千里马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6“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7两种符号均可。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综合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选择疑问,发人深思,余味无穷。三、答案:7韩愈 唐 (2分) 8B (3分)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四、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l0 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五、答案:1.C2. 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主张封建统治者应当善于识别人才,尊之以高位,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干。3.同意用句号,问而后答,一锤定音。也可同意用问号,即把最后两句理解为:到底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17有时(或许) 喂养(或通“饲”) 等同(或“一样”)18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1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陋室铭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著名文学家。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德馨()苔痕()鸿儒()案牍()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无案牍之劳形(劳: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孔子云:何陋之有?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12与下面一段话衔接准确得体的一句话是()崇山峻岭,比起人来,山总是高大、雄伟的人站在它面前不过是粒芝麻儿。但人总是踩山于脚下,哪怕它是万山之王珠穆朗玛峰。人为攀登而欣喜。 。A、山,却缄默不语它用自己的筋骨,证明着自己的伟大。B、山,却冥然不觉没有灵性的高大,不过是一堆土石。C、山,却欣喜万分它为人的攀登作出贡献而自豪。D、山,却毫不在意它相信人永远征不服自己。第二部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3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1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译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6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17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18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辆质押贷款专项:二手车质物抵押借款合同
- 企业团结的课件教学
- 餐饮门店装修设计租赁服务合同
- 企业四新教育课件
- 农产品存放租赁及保鲜服务合同
- 旅游度假村场推广运营合同
- 高速铁路站场场地与高铁设备租赁服务协议
- 沉井基础施工劳务合作及施工技术支持服务合同
- 青春相关面试题及答案
- 鱼塘捕鱼测评方案
- DB32T 4176-2021 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 中俄文一般贸易合同范本
- 不合格品退货处理单
- 国家开放大学2022春(202207)《2624医药商品营销实务》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开放专科
- 大连海事大学毕业成绩表
- 尾矿库模施袋筑坝工艺在施工中的应用
-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 肺小结节定位和肺段切除规划PPT学习课件
- 精品专题资料(2022-2023年收藏)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知识竞赛题目
- 0上海市康复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推荐病史及记录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