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 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1. 【答案】B【解析】1986年4月12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 【答案】A3.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3. 【答案】D【解析】A项是在1970年,B项是在1971年,C项是1973年,D项是在1983年。4创办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1952年到1953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4【答案】C【解析】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的专业性,故C项正确。5据统计,1952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211所,到1953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182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办出特色 B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C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D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5【答案】B【解析】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即将进行一化三改造,故B项正确。6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6【答案】B7“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这一指标的完成:A改变了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 B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化劳动力C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7【答案】A【解析】材料“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表明,受教育群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故A项正确。8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8【答案】A9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这是我国当时: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9【答案】B【解析】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在1983年,故A项错误;1976年10月,“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是对教育的拨乱反正,故B项正确;“文革”已经结束,“教育革命”并非真正的革命,已不再适应社会,故C项错误;提出“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故D项错误。10“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这一指标的完成:A改变了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 B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化劳动力C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10【答案】A【解析】材料“1957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1952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78.6%”表明,受教育群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故A项正确。11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2万词条、4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 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11【答案】B12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12【答案】B【解析】多种办学方式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其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更多人才的需要,故B项正确。2、 非选题:13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材料三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四下图分别为“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6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6分)(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出现全新的面貌作了哪些努力?(5分) 【答案】(1)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2)原因:政治:北宋重文轻武;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4)不利影响: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从长远来说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 努力: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实行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解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归纳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