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学期读书报告.doc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学期读书报告.doc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学期读书报告.doc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学期读书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学 期 读 书 报 告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 号 311009030218专 业 信管 班 级 1002班 姓 名 李亚坤 任课教师 朱建锋 2012年12月20日论语读书报告一、品读论文,感悟“仁”境论语一书的涵盖面是非常大的,小到学习态度,大到人生追求,可以说,读论语会让人在树立目标,为人处事,修身养性等等方面都受益匪浅。孔子思想中意蕴精深的哲学观,散见于论语及中庸等著作的许多言论和主张中,尽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还没有以系统的理论形式出现,我们仍可以从那些零碎的、片断的文字材料中探索到其辩证思想的奥秘。细读论语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其中,并且有指导性的作用,领悟其中的思想,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真可谓受益匪浅!而其中的“仁”的核心思想价值,更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慢慢琢磨。但是它又是博大精深,在生活中真正灵活运用,更是难上加难。但对于精神的洗涤、心灵的陶冶必定是有帮助。我读论语不求能多么高深的见解,只求能了解其意境、感受儒家价值观,希望能在今后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能有指导性的帮助。论语的丰富内涵,只有经历社会生活、贴近平民百姓之后,才能深刻感悟,而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每天细读论语中的一部分,牢记心中,慢慢去领悟其中的内涵。读论语,学论语,思论语,用论语,这就是我目的所在,希望在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能慢慢真正懂得论语。二、“孝”与“仁”的境界 首先感受到的是论语中的孝道。“孝”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其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又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这两句充分的讲明“孝”的含义。做人要赡养老人,这不仅是法律底线更是道德底线,这也是做儿女的基本义务,更重要的是在于,给父母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还要学会如何让老人开心。常回家看看,正是说的是给予老人心的赡养,让老人不再感到孤独。对于长辈的教诲,我们在考察他们行为之后,学会评价优劣,牢记对自己有用的,做到不再走弯路。总的来说,孝是中国永恒的探讨的主题。 “仁”是论语的核心。论语中对“仁”的概述很多,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孔子看来,“仁”的内涵极为丰富,它并不是硬邦邦的戒条,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人的生活和行为之中。“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做到,爱人是“仁”,克己是“仁”推己及人也是“仁”。仁,可以说是“统摄诸德,完成人格”的总称。 论语是一部论“仁”之书,是孔子全部精神之所寄。在为人方面,孔子主张“爱人”,爱自己、爱家人、爱所有的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讲人。孔子的“仁学”主要论述了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主体道德修养。形成了其富有特色的关注现世人生的人文精神。孔子认为“爱人”的具体表现和方法归纳起来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忠、恕。从字面上看,也可理解为:中心为忠,如心为恕。“忠”就是尽心竭力,尽己之心以爱人。“恕”则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善待别人。“恕道”精神的具体实施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实质上是“忠”和“恕”的结合体。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孔子“仁”的思想实际是上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关系的学问,它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正做到“忠恕”,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从政方面,孔子主张“为政以仁”,提出以“仁”为理论基础的以德治国方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他认为统治者应该怀有仁爱之心,要“以德治国、以礼治人”,孔子也希望能够从“仁”出发,实现统治者对人民的一种“仁德”的统治。他提醒当政者,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如虎”。孔子以德以礼治国思想是他“仁”说在政治上的应用,概括起来,基本内容是“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他对以执政者为主体的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克己”的要求,行仁不只是凭良心感觉去做事,要对自己的感性欲望加以控制。对于领导人如此,一般人也是如此,只有克己,才能走的正、走得稳,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稳如泰山。对待自己的家庭更应如此,给对方以尊重,不论贫富还是贵贱,克己才能让家庭的人信赖你,才会让家庭走的更远。 孔子“仁”的思想体现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提倡“有教无类”。他不论年龄、国界、贵贱,广收学生,相传其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论籍贯,子路、颜回、曾参是鲁国人,樊迟是齐国人,端木赐是卫国人;论贵贱,有贵族孟懿子,有生活贫苦的颜回、樊迟。孔子的门徒虽然品类复杂,他却一视同仁地教导他们,他培养出来的学生各具气度,各有性情。论语中关于教育方面的许多至理名言成为今天教科书的内容,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作为要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培养自己的优点,逐渐克服自己的缺点与弱势。在大众教育化的今天,培养自己的个性很重要。对于今后如有人向自己请教问题,应该抱以平等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可能性给予回答,相互学习。对于以后的工作更要谨记此点,学习的态度至关重要,没有好的态度不可能有所成就,更不可能有人尊重你。论语这部统治了中国思想两干多年的儒家经典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论语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领悟到孔子“仁”思想中“忠”、“恕”的精神内核所在,还了解了一位充满强大理想信念的和蔼、宽容、儒雅的智者。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诸多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他的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三、思想的永恒 论语这部统治了中国思想两干多年的儒家经典流传至今经久不衰,充分体现了其存在的价值。在论语中我们不仅能够深刻领悟到孔子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