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汇报6.5.doc_第1页
留守儿童汇报6.5.doc_第2页
留守儿童汇报6.5.doc_第3页
留守儿童汇报6.5.doc_第4页
留守儿童汇报6.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扎实关爱举措,倾心留守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现有校生1120名,其中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有441名,占全体学生数40%。作为全国妇儿工委“关爱孩子”项目试点学校,学校对这部分孩子的关爱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学校对这部分孩子的关爱工作坚持扎实举措,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着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一、加强制度设施建设,完善孩子的“保障力”为了能让这部分孩子有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学校在2006年就建立了寄宿制。1.学校制订了各种切实可行的寄宿生管理制度,使寄宿生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据。学校制定了宿舍、厨房、餐厅管理制度、宿舍文明公约文明宿舍评比办法和文明餐桌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时时对照规范,事事从我做起,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健全寄宿生档案:包括所在班级情况、生活情况、家庭情况、联系方式、表现情况、存在问题等,以方便教师对留守孩子进行管理和教育;建立家校联系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通过电话等形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每月召开一次学生民主生活会:及时肯定学生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下个月进行重点督查整改情况,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通过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寄宿生选出了各个宿舍的“舍长”和各张餐桌的“桌长”,负责安排本宿舍和本餐桌的日常工作,并配合值勤教师开展寄宿生评价工作。生活教师依据收集综合情况好的寄宿学生进行表扬,以此带动其他寄宿生的进步。2.我校不断地进行学生的学习、生活设施建设,有利地改善学生的学习和住宿条件。首先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设备30套,为学生进行“现代化式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次改造学校所有的功能室美术室、音乐室、舞蹈房等等,让我们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孩子所能享受的条件;再次为每个学生的宿舍安装了一台空调,统一配齐学生的生活用品,保证每一个留守孩子都能舒心地生活。二、加强技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生活力”1.举办生活技能大赛。为培养孩子的学校生活自理能力,我校每年都举行孩子生活技能竞赛,如叠被子、缝纽扣、洗衣服、整理宿舍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来促使他们快速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为融入集体生活动奠定“能力基础”。 2.开设蔬菜种植基地。为培养孩子“农村式”的生存技能,我校在孩子的生活区开设了一块蔬菜种植基地,每周由生活教师带领他们到蔬菜园地里种植蔬菜,并指导他们如何下种、除草、浇水,以此培养他们种植的技能,从而让他们在父母不在身边时也能很好地生活。3.加强同伴交流指导。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社会人”,都需要与身边的人交往。为了让孩子很好地融入集体,我校于每学期开学初都举办“小手拉大手”中队主题活动,以此让学生明白:团结友爱才能创造美好生活。三、加强心理疏导,提高孩子的“抗挫力”1.加强亲情交流,让孩子不再孤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基于这些儿童的亲情缺失,我校采取多种措施:首先为他们设立 “爱心电话”、“亲情聊吧”,让他们随时可以跟父母联系。其次向家长提出“三个一”要求:即外出务工父母每周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每月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要回来看望孩子一次。再次与关工委、妇联合作,动员全校教职员工、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来争做“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尽最大可能让他们受到照顾,尽最大可能让他们过上另一种家庭生活。2.开展感恩活动,让孩子心中有爱。因留守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许多留守孩子在内心中产生许多不解,乃到憎恨。为端正他们的价值取向,我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首先组织他们观看名师面对面,教育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其次组织他们到工厂参观,让他们体验父母在外打工的辛苦。我校现在的五(4)班的岳铮在参观感想中写道:“通过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服装厂,我看见了那些叔叔阿姨们忙得那样,我脑海里浮现出妈妈也在服装厂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睛湿润了,脸羞红了,我为自己过去对妈妈 的不理解而羞愧。我在内心里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3.设立健康驿站,让心灵得到抚爱。为了防止留守孩子在心理上可能会产生问题, 我校一方面开通了“知心姐姐信箱”,让孩子们有了随时可以倾诉的对象;一方面建设健康驿站,用专业的心理知识、技能,来进行心理疏导。4.编撰校本课程,让孩子学会自愈。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意思是说,治疗心理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站起来。为此我校秉承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的心理指导理念,组织全校教师,精心编写呵护心灵 做一个快乐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指导孩子们学习和交流;用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事例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用一个个翔实可信的案例,帮助孩子们学会利用心理知识进行自我帮助、自我疏导,从而让他们都能露出美丽的笑脸。 四、加强活动开展,充盈孩子的“自信力”“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秉承“活动是最好的教育形式”的理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1.开展特色教育,厚实孩子们的文化底蕴。(1)开展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每年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节,我们都与孩子们一道走进田野,走进大湖,让心灵得到陶冶。(2)开展“心灵涂鸦”,每月每个班级都组织学生根据班级特色、根据心灵需要,在各自园地里,信笔涂鸦,让自已自由飞翔。(3)开展“三名工程”,即读名篇、听名曲、欣名画,让每个学生在读、听、欣的过程中厚实文化底蕴。2.开展红色活动,端塑孩子们的思想行为。(1)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读书活动,每学期我校都举行“励志读书节”活动,以此帮助孩子们汲取书中营养,养成刻苦学习的习惯。(2)策划“追寻党的足迹”活动,每年三月,在周恩来诞辰之月,我校组织学生“学恩来、看恩来、践恩来”系列活动,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周恩来,从而让他们懂得有理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3)组织孩子们到厉庆祥烈士陵园扫墓,让学生感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明白人生意义。3.开展组队建设,提升孩子们的生活趣味。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建立了轮滑、绘画、合唱、足球、乒乓班、篮球等十一个兴趣项目,从而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喜爱的项目中快乐地“动”了起来。五、加强倾情谋划,提升孩子的“成长力”一是多方努力,开展卓有成效的关爱活动。积极发挥教育局、学校关工委作用,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及社会各界成功人士做义务校外辅导员,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孩子的队伍中去,力求做到对孩子进行多层次的心灵关怀,弥补亲情缺失。二是潜心研究,提高广大教师的关爱能力。目前,我们的孩子的校本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涉及面也不够宽泛,将来我们将着重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扩大关爱涉及面致安全,情感,生活技能等方面,力争让每一名留守孩子快乐成长;学校还正在着力编撰学校关爱孩子教师读本,已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关爱孩子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实施干预,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将继续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管理,应经常组织孩子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减少孩子情感上的断层与真空;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留守孩子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孩子形成乐观、开朗、健康的性格。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困惑:在关爱这部分孩子时,只是以我们的视角,按我们的方式方法实施相关措施,尽力去弥补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遗憾,但是这种亲情的缺失是无法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