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仪电子版说明书.doc_第1页
活化仪电子版说明书.doc_第2页
活化仪电子版说明书.doc_第3页
活化仪电子版说明书.doc_第4页
活化仪电子版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瑞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RN-XF蓄电池智能活化仪使用说明书陕西瑞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目 录第一部分 仪器使用说明书 2第一章 概述 31.1产品概述31.2主要功能31.3技术指标4第二章 主要部件及接线说明 42.1主要部件42.2接口说明及连线5第三章 操作指南 63.1 开机63.2 电池充放电73.3内阻测试83.4电池活化93.5数据操作103.6 系统设置12第四章 常见问题及解决13第二部分 软件使用说明书 141打开软件142功能操作152.1电池充电操作 152.2电池放电操作152.3内阻测试操作162.4电池活化操作172.5数据处理操作18第一部分 仪器使用说明书第一章 概述1.1、产品简介RN-XF蓄电池智能活化仪(2V/12V一体机是陕西瑞能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产品,适用于2V、12V蓄电池,以下简称活化仪),是日常维护中专用于对落后蓄电池处理的便携式产品。活化仪采用最先进的脉冲活化技术,针对不同落后电池的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循环周期对落后电池做多次循环充放电活化,彻底“清洗”极板硫化物质,有效激活电池硫化的活性物质,从而使电池得到活化,容量得到提升。1.2、产品主要功能及特点1.2.1、主要特点1、活化仪具有单节电池旁路技术,实现单节电池在线活化,方便、实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合理,运行安全可靠。2、活化仪存贮数据空间巨大。充电、放电和电池活化各保存10组数据,电池内阻测试可保存100组数据,保存的数据可以查询,传输,删除3、仪器配备有PC机数据管理软件,把采集的数据通过RS232接口或者USB接口导入计算机,数据管理软件可对电池充(放)电及活化的长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并可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打印、存档。4、本活化仪独有的PC机应用软件与活化仪连机远程操作测试功能,可以通过RS232接口与PC机相连,在PC机软件上操作测试,测试数据、图表实时显示,方便、直观。5、采用最新的彩色液晶触摸屏技术,操作简单方便。1.2.2、主要功能1、充放电、内阻测试、活化功能RN-XF智能蓄电池在线活化仪可按照设定的参数对单节蓄电池充电、放电及活化。在充放电及活化过程中,自动显示蓄电池电压、电流变化趋势,电池充入、放出容量,并有电流、电压变化曲线显示功能;内阻测试在30秒钟内完成,并能根据内阻计算出电池容量,判断出电池状态,为电池活化提供参考。电池活化具有领先的脉冲活化功能,可以设置多达9次循环,432小时对落后电池进行激活。(单独充电放电可设置长达24小时)2、数据查看(回放)在进行充(放)电及活化操作时,人工可以操作充(放)电或活化过程随时中断。活化仪自动保存充(放)电、活化过程中采集的各种数据,并显示终止原因。在查看保存数据时,选择已有记录的序号或测试时间等参数,就可以看到测试最终的各种数据,得到需要回放的电流、电压曲线波形。3、数据管理此功能允许用户对电池的已测控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数据的上传以及删除。4、系统升级我公司坚持对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系统升级功能允许用户对设备进行在线的软件升级更新,使得我们的最新技术成果可以及时的应用到客户实际维护工作中。1.3、技术指标电气特性RN-XF蓄电池活化仪分辨率精度充电电流5200A(2V单元)110A(12V单元)01A1A放电电流5300A(2V单元)110A(12V单元)01A1A充电总电压1.72.5V(2V单元)10.215V(12V单元)0.001V(2V单元)、0.01V(12V单元)0.25%放电总电压1.72.5V(2V单元)10.215V(12V单元)0.001V(2V单元)、0.01V(12V单元)0.25%供电电源AC220V15%数据存储充电、放电、活化各10组,内阻测试100组,共计130组显示方式液晶触摸屏显示使用环境203510%90%RH 室内体积400x310x220mm重量约15Kg通讯接口RS232、USB第二章 主要部件及接线说明2.1主要部件 主机 工业插头放电线 电压采集线RS232串口通讯线 使用说明书 光盘2.2接口说明及连线2.2.1主机后面板如右图:USB接口:插入U盘后,可以将测试数据传入U盘;计算机接口:用于活化仪与计算机连接通信;电压采集接口:测试时,用于采集电池端电压;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活化仪工作电源通电;交流电源插座:用于交流220V电源连接;充放电接口:用于活化仪充放电、内阻测试、活化时,连接活化仪与电池的对应正负极,形成充放电通路;2.2.2连线说明1)将放电线的工业插头分别插入仪器的充放电接口,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先接负极,后接正极,严禁接反!2)将放电线的夹子分别夹在电池的正负极,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严禁接反3)将电压采集线夹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红色为正极,黑色为负极,严禁接反注意事项:本活化仪只能对单节2V/12V类型电池活化,不能接入整组电池或多节电池(若2V类型电池容量小于200AH,可以把6节新旧相同,内阻相差接近电池串联活化;也可以把12V类型容量小于200AH,新旧相同,内阻接近的电池多节并联活化,但并联电池总容量不能超过250AH。第三章 操作指南3.1开机按下仪表后面板的电源开关,仪表显示屏显示公司标志,当前环境温度(夏季室内温度高于35时请不要使用),当前时间。稍作等待进入蓄电池智能活化仪主界面。主界面如下:等待10秒进入主菜单,如下图:3.2电池充(放)电3.2.1进入电池充放电菜单在主界面中,可以直接点击触摸屏上的电池充放图标后,进入下级菜单,点击【返回】按钮返回上级菜单,电池充放菜单界面如下图3.2.2电池充电点击电池充电图标进入充电参数设置界面。在电池充电参数设置界面中,您可以点击(左) 、(右) 两个方向按钮移动光标选择所需要的设置项目。(加) 、(减)按钮选择2V/6V/12V电池电压类型,修改参数。如图:按照提示:【】按钮参数设置项目,在光标所在位置,按【/】修改参数,若参数输入错误,可以把光标移到下一栏后再返回上一栏重新设置。对于电池类型按【】选择2V/6V/12V类型。参数设置无误后,按【测试】按钮进入充电,按【返回】按钮上一菜单。充电界面如下图:充电结束或按【退出】按钮后,活化仪结束工作。界面如下图:注 意:参数设置中设置的截止电压起到保护电池的作用,正确设置截止电压值可以避免对电池的过充或过放,避免给电池造成损坏。设置参考值: 2V电池 - 放电截止电压:1.8V,充电截止电压:2.4V;12V电池 - 放电截止电压:10.8V,充电截止电压:14.4V;对于小容量电池还应该注意工作电流的设定。建议以0.1C(即工作电流为电池标称容量值的0.1倍)的速率进行充放电。3.2.3电池放电(操作同电池充电)在电池充放菜单中,点击电池放电图标进入放电设置界面。 在放电参数设置界面中(如上图)通过【/】键在各功能栏之间进行切换在设置中,选中机房编号选项后,按【/】按钮进行修改(四位数),同样方法可以修改标称容量、电池编号、终止电压、放电时间、放电电流、放出容量、采样间隔参数(“采样间隔”指活化仪自动存储数据时,各条数据间的间隔时间),确认放电电流、需要放电的时间(总时间不得超过24个小时),然后按【测试】按钮进入放电测试界面(图4-8)。放电结束或按【退出】按钮退出后,活化仪结束工作。3.3内阻测量在电池充放菜单中,点击内阻测试图标进入内阻测试设置界面。界面如下:在内阻参数设置界面标称容量的设置不论电池新旧,都要按照电池壳体上的标示容量输入正确,否则会影响内阻测试结果。测量电流设置栏用于设定计算内阻用的放电电流值,放电电流:I10=0.1C。输入电流值之后,点击【测试】按钮进入内阻测试。界面如下:大约15至30秒后显示测量的电池内阻。界面如下:3.4电池活化3.4.1 活化进入在蓄电池活化仪主界面中,点击电池活化图标进入注意:和充电/放电参数设置一样,执行活化参数设置前必须对应选择电池类型:2V /12V电池。循环1设置完后,光标自动落在放电电流设置栏,依次设置循环2循环N的相关参数。在活化第N次设置中,可通过/键移动光标选中放电电流、充电电流、放电时间、充电时间项后,按【+-】按钮直接进行修改(循环中充电、放电时间不应大于24小时,所有循环时间总和不大于48N小时)。3.4.2 活化执行过程在活化设置界面中完成设置后,按【测试】按钮执行活化。如下图 活化放电完成后,停止一段时间,进入活化充电状态界面。如图:活化结束后会显示活化容量、活化工作时间等参数,数据上传后,可以看到活化充放电电流/电压曲线,直方图,并能生成测试报告。3.5 数据管理3.5.1数据处理界面如下图:在主菜单下进入数据操作子菜单(如上图)。按【】按钮选择测试数据传输,数据查询,数据查询。 按【进入】按钮开始传输,(选择U盘或计算机串口),若传输结束或传输错误,活化仪自动给出相应提示。3.5.2 数据查询 在主菜单下根据提示移动光标进入数据查询子菜单,选择需要查询的数据类型按【】按钮,选择需要查看的测试数据,按【进入】按钮,活化仪会显示测试结束时刻的详细数据记录及整个过程的电压电流变化曲线。注意:若要回放整个过程的数据,需要把测试数据上传PC机数据管理软件,在软件的相关菜单中,整个测试过程的详细数据就可以回放。3.5.3数据删除在主菜单下进入数据删除子菜单,根据提示移动光标键选择需要删除的数据类型,按【进入】按钮执行删除,删除完成后自动返回主菜单。注意:删除数据前要确认需要删除的数据是否有用,是否已传入U盘或PC机数据管理软件;本仪表的数据不能逐条删除,只能按类型删除,数据删除后不能恢复。3.6系统信息设置3.6.1在主菜单下进入系统信息设置菜单如下图:3.6.2时间设置界面按【】移动光标,按【】按钮设置时间(图4-17),设置完毕后直接【返回】。3.6.3系统存储空间查询界面3.6.4产品相关信息查询界面第四章 常见问题的解答及使用技巧4.1开机后无反应电源没有接通。请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好或保险管是否烧掉。接线柱线要压紧。4.2开机后花屏电源没有接地或仪表程序初始化失败。请检查电源接地是否良好或关掉电源重新启动活化仪。4.3主机与PC机无法通讯请确认PC机COM口选择是否正确,通讯电缆连接是否正确,或者通讯电缆故障。4.4充放电和活化设置后不执行充放电截止电压、时间设置可能不正确,请检查(充放电和活化设置)设置并重新设置参数。电压采集线没有接或采集线插头接触不良也会造成活化仪不执行工作。4.5写入U盘出错检查U是否盘插好;看U盘的属性是不是FAT格式的,如果不是,请用FAT格式化U盘;如果在读写U盘的过程中出错或长时间没反应, 看U盘格式或着检测U盘.第二部分 软件操使用说明1、打开软件点击“开始” “程序”“蓄电池” 程序开始运行。数据分析系统的主菜单。 用鼠标左键单击系统设置系统参数,进入进入系统参数界面如果是首次安装,在此菜单中,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示进行数据来源配置,机房配置,工艺类型配置、修改、删除、查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机房名称和电池的工艺类型更改或添加机房电池编号、名称。 如果系统不是首次安装,还可以选择“机房配置”后根据系统提示添加测试机房编号、名称。(备注:为什么需要在软件中设置机房名称?因为:单独使用活化仪测试机房单节蓄电池时,机房名称只能输入数字编号,不能输入实际汉字名称,所以在上传数据前需要在软件“机房配置”栏中配置与活化仪数字编号相对应的实际机房名称,以便于测试数据管理)2、功能操作图形操作区当系统配置成功后进入的主界面:2.1电池充电测试图形操作区图形显示区远程监控测试参数设置菜单设置好充电参数后,点击开始测试,活化仪就会接收到参数进行充电测试,测试数据会实时上传,并以图表、曲线实时显示。 测试过程中,可以随时点击停止测试,人为终止测试。2.2电池放电测试图形显示区远程监控测试参数设置菜单 充电操作同放电操作。2.3电池内阻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区远程监控测试参数设置菜单 电池内阻测试是本仪表的一个特色功能,设置好参数后(主要是电压类型和电池容量,测试电流一般按照十小时放电率设,即:I10=0.1C),点击开始测试,活化仪就会接收到测试设置参数,进行内阻测试。30秒后,测试结束,此节电池的内阻、容量等结果就会在活化仪上显示并自动上传至数据处理软件。常用铅酸电池的内阻参数(仅做参考)电压(V)标称容量(Ah) 内阻()22000.385000.2410000.1315000.0920000.0830000.0712181324103886551003.52002.5活化基本设置(仅作参考)容量值范围电池性能活化选择活化设置 活化时间99优良不用活化 80合格不用活化60落后活化 23个循环 12小时以上40劣化慎用活化 34个循环 18小时以上20严重劣化不用活化0性能危险不用活化其他参数设置:充放电电流:I10=0.1C,(也可以设为I放 I充);充电上限电压:2.40V(可视不同品牌电池设定);放电下限电压:1.80V;放电与充电时间设置可参照:C放出 1.2 C充入。2.4 活化基本步骤:1、判断电池容量状况:2、根据平时做放电实验掌握的电池数据;3、利用本活化仪的“内阻测试” 功能,在线或离线测试单节蓄电池的内阻,参考测试结果设置活化;4、利用本活化仪的“放电测试” 功能,在线或离线恒流放电测试单节蓄电池的准确容量,根据测试结果设置活化。 5、根据电池内阻、容量情况,单节蓄电池在在线或离线状态下,接入活化仪,设置好活化参数,让活化仪自动执行活化工作; 6、活化仪达到设置条件,自动结束工作; 7、通过内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