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ppt课件_第1页
十一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ppt课件_第2页
十一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ppt课件_第3页
十一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ppt课件_第4页
十一章职业危害及其预防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教材:安全生产培训考核系列教材 主讲:河北省安全生产专家 杨瑞强 电话手机E-mail: 20090306编辑,本章学习要点:,了解职业危害的因素 了解职业危害的分类与分级 了解职业危害的防护 了解化学伤害与现场急救知识,内容标题,第一节 职业危害概述 第二节 工业毒物及其危害 第三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级 第四节 职业危害预防与中毒急救,第一节 职业危害概述,一、职业危害因素 二、职业病和法定职业病,一、职业危害因素,1.概念 在生产劳动场所存在的,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产生不良影响或有害作用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是生产劳动的伴生物。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如果超过人体的生理承受能力,就可能产生3种不良后果。 (1)可能引起身体的外表变化,俗称“职业特征”,如皮肤色素沉着。 (2)可能引起职业性疾患职业病及职业性多发病。 (3)可能降低身体对一般疾病的抵抗能力。,2.分类 职业危害因素一般可以分为3类,1)化学因素,2)物理因素,3)生物因素,劳动组织不当造成的 有害因素,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其他,(2)劳动组织不当造成的有害因素,由于作业方式不合理,或使用的工具不合理,或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机械设备与人不匹配、不适应造成的精神紧张或者个别器官、某个系统紧张等,(3)生产劳动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二、职业病和法定职业病 1.概念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在法律意义上,职业病有一定的范围,即指政府主管部门列入“职业病名单”的职业病,也就是法定职业病,它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所规定的特定职业病。 法定职业病诊断、确诊、报告等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只有被依法确定为法定职业病的人员,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我国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4月18日颁布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 108号),将10类共115种职业病列入法定职业病。 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化学因素所致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2.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病因即职业危害因素,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予消除或减少发病。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以检测的,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劳动者致病。 (3)在接触同样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出现个别病人。 (4)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如能早期诊断,进行合理治疗,愈后较好,康复较易。,第二节 工业毒物及其危害,一、工业毒物 二、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三、工业毒物的分类及危害 四、生产性粉尘与尘肺,一、工业毒物,毒物毒物凡少量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能与机体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机体暂时的或长期病理状态的物质。 工业毒物工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工业毒物。 如: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 化学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中大多接触毒物,许多化工原料中间体和化工产品本身就是毒物。现将化工生产中接触的主要毒物列于下表。,二、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吸入 皮肤吸入 食入,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 内的最重要途径。 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 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 呼吸道进入体内。 肺脏 肺泡壁 血液循环 全身,皮肤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比较常见。 脂溶性毒物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物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而进入消化道。 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物被清除后,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毒物被吸收后通过血液、淋巴液转运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从而影响其固有的生理功能。 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探索中毒机理及职业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如下图),毒物的吸收、代谢和排出,肾脏 消化道 皮肤汗腺 唾液乳汁,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部分随淋巴液)分布到全身。 生物转化毒物吸收后受到体内生化过程的作用,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称之为毒物生物转化 排出毒物在体内可经转化后或不经转化而排除。 蓄积毒物进入体内的总量超过转化和排除总量时,体内的毒物就会逐渐增加称之为毒物的蓄积。,三、工业毒物的分类及危害,1.刺激性气体的毒性及危害 2.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及危害 3.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及危害 4.金属和类金属的毒性及危害,1.刺激性气体的毒性及危害 刺激性气体对机体作用,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最初主要出现呼吸道局部症状。 如果浓度高、时间长,则出现全身性的中毒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其对各系统的毒作用如下。,(1)神经系统。一般常见头晕、头痛、恶心、乏力。重症中毒缺氧时出现烦躁、昏迷、惊厥, 甚至呼吸麻痹或心跳骤停。 (2)循环系统。常见心肌损害和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或过速。重症肺水肿可出现休克。 (3)血液系统。一般刺激性气体中毒均可见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80%。氮氧化物中毒时有时可见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4)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及肝脏损害,如血清谷丙转氨酶增高。,(5)发热。有机氟化物烟尘热及氧化福中毒早期出现铸造热型发热。并发肺水肿者也常有发热症状。 (6)纵隔气肿、颈部皮下组织气肿。如氮氧化合物、氨、有机氟裂解残液气等中毒均可发生。 (7)肺水肿。刺激性气体引起的严重症状是肺水肿。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因刺激性气体的种类、吸入剂量、个体差异、处理等而异。轻症肺水肿经吸氧、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常可在2-3日内基本痊愈。重症肺水肿出现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符合成年型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表现,属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范畴。,2.窒息性气体的毒性及危害 根据窒息性气体对机体毒作用机理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1)单纯窒息性气体。 (2)血液窒息性气体。 (3)细胞窒息性气体。,(1)单纯窒息性气体。 这类气体本身的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由于它们在空气中大量存在,空气中氧的相对含量大大降低,血液从吸入的气体中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结果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组织细胞的供氧量明显减少,而导致机体缺氧窒息。 属于这一类的常见窒息性气体有:氮气、氢气、氖气、乙烷、乙烯、水蒸气等。,(2)血液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可明显阻碍血红蛋白对氧气的化学结合能力,或妨碍它向组织细胞释放携带的氧气,造成组织供氧障碍而发生窒息,故此类毒物亦称为化学窒息性气体。 常见的血液窒息性气体有: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以及苯胺、硝基苯等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蒸气等。,(3)细胞窒息性气体。 这类毒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呼吸酶使之失活,从而直接阻碍细胞对氧的利用,使生物氧化过程不能进行,造成组织细胞的缺氧。此种缺氧是一种“细胞窒息”或“内窒息”,因而此类毒物被称为细胞窒息性气体。 属于这一类的毒物主要为氰化氢和硫化氢气体。,窒息性气体中毒时,往往伴发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如不积极采取措施,常可引起各种严重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剧烈的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虽为脑水肿时较突出的症状,但易为中毒时全身反应所混淆,不易鉴别;瞳孔改变(缩小、散大或双侧不等大几呼吸浅慢而不规则,甚或出现叹息样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晚期可陷入休克状态)等现象则有明显提示作用。视神经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升高的可靠体征,严重突发性颅内压升高可在23天内出现明显视乳头水肿;脑出血时甚至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视乳头水肿。,3.有机化合物的毒性及危害 有机化合物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毒作用。 (1)对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或致敏作用。长期接触可发生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座疮以及皮肤局限性角化。 (2)侵犯神经系统。急性吸入时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慢性毒作用以神经衰弱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为最常见,严重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感觉障碍、不全麻痹和运动失调等。 (3)损害造血系统。其中以苯对造血系统的毒作用最明显,常见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4)损害肝脏。某些卤烃类和硝基化合物损害肝脏最明显,主要致肝实质性病变。急性毒作用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严重损害时整个肝小叶细胞坏死,或发生急性黄色肝萎缩。慢性损害可引起中毒性肝病,病程较长者,甚至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5)损害肾脏和膀胱。有些有机化合物急性中毒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脏损伤或急性化学性膀胧炎,常见两肾区胀痛、少尿、蛋白尿、低比重尿、尿毒症等。 (6)致癌作用。某些氨基化合物有致癌作用,联苯胺作用较明显,可引起膀胧癌。苯可引起白血病等。,4.金属和类金属的毒性及危害 因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中毒表现各有不同。 (1)急性与亚急性中毒。 (2)慢性中毒。,以汞中毒的表现为例,介绍如下: (1)急性与亚急性中毒。 空气中汞浓度达1.28.5mg/m3,短期吸入可致急性中毒;浓度13 mg/m3,连续接触一个月亦可发生急性中毒。 急性汞中毒起病急骤。有头晕、乏力、发热等症状,常误诊为感冒。口腔炎和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症状十分突出。部分病例起病13天内皮肤可出现红色斑丘疹,严重者呈现剥脱性皮炎。接触高浓度汞蒸气的病例可有咳嗽、呼吸困难、紫给及急性间质性肺炎。,(2)慢性中毒。 慢性汞中毒较为常见,其主要表现如下: 1)神经衰弱综合征是慢性汞中毒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多梦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多汗、脸红、皮肤划纹症阳性等。 2)易兴奋症是慢性汞中毒突出的特征,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感、易激动,不能控制感情,恶梦、无原因的哭、笑等。 3)震颤多为意向性震颤,早期呈现细震颤,严重时可能发展为粗大震颤,甚至波及全身。不能从事精细工作,如修理手表、收音机等,并有书写困难。,4)口腔症状齿酿可出现蓝色汞线,牙齿出血,易松动。口腔黏膜可能出现糜烂、溃疡,但程度不如急性汞中毒严重。 5)肾脏损害可见低分子量蛋白尿,也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而有大量蛋白尿。 6)键反射亢进、肢体感觉障碍。长期接触汞化合物可有皮肤损害。,四、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1.生产性尘及其来源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根据粉尘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尘、石棉尘、滑石尘、煤尘、炭黑尘、石墨尘、水泥尘、硅尘(含游离二氧化硅)、各种有机尘等几十种,其中硅尘对人体健康危害最严重。,生产性粉尘的形成方式有以下几种: (1)固体物质的机械粉碎,如钙镁磷肥熟料的粉碎,水泥粉的粉碎等。 (2)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或爆破,如矿石开采的爆破,煤粉燃烧不完全时产生的煤烟尘等。 (3)物质的研磨、钻孔、碾碎、切削、锯断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4)成品本身呈粉状,如炭黑、有机染料、聚氯乙烯等多种树脂。,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许多作业都接触粉尘 化学矿的凿岩、爆破、装渣、运输、选矿 矿石的粉碎、碾磨 化工机械铸造的造型、清砂、混砂、打箱 金属研磨、电焊 染料、树脂的干燥、包装、储运 硫酸生产中的硫铁矿尘和矿渣尘 磷肥生产中矿石粉碎 氮肥生产中的碳化黄泥煤球加工 橡胶加工中炭黑、滑石粉的使用 还有一些操作,如农药粉剂加工等的作业环境都有粉尘飞扬。,2.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一般引起的危害与疾病有以下几种。 (1)尘肺。长期吸入某些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最常见的职业病。 (2)中毒。由于吸入铅、砷、锰等毒性粉尘,在呼吸道溶解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毒。 (3)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有些粉尘如棉尘、毛尘、麻尘等,在吸入呼吸道时附着于鼻腔、气管、支气管的勃膜上,长期局部的刺激作用和继发感染而引发。,(4)皮肤疾患。粉尘落在皮肤上可堵塞皮脂腺、汗腺而引起皮肤干燥、继发感染,发生粉刺、毛囊炎、脓皮病。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5)眼疾患。烟草粉尘、金属粉尘等,可引起角膜损伤,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结膜炎。 (6)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能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痛等。 (7)致癌作用。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的工人易发生肺癌。 (8)其他作用。如被及其化合物进入呼吸道,除引起急慢性炎症外,还可引起肺的纤维增殖而导致肉芽肿及肺硬化。锰矿尘可引起肺炎等。,3.影响粉尘致尘肺的因素 (1)化学成分。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含量越高其危害程度越大。 (2)粉尘量。对肺组织致纤维化作用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粉尘的量。即不论何种粉尘所致尘肺,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程度均与肺内漪留的粉尘量有关系。 决定粉尘在肺内储留量的因素有三:空气中粉尘浓度高低;粉尘中含可吸入性粉尘的比例多少;呼吸道清除粉尘能力的强弱。 粉尘的可吸入性与粉尘颗粒大小有关,只有15m直径的尘粒可吸入肺泡并在肺泡腔或呼吸细支气管沉积。因此,可吸入性粉尘即粒径为15m的粉尘。 (3)其他因素。在研究粉尘的危害作用时,曾对粉尘的密度、形状、硬度、溶解度、荷电性等性质加以分析。但这些性质对肺纤维化的作用仍未弄清楚。,第三节 职业危害因素与分级,一、噪声 二、电磁辐射及其导致的职业病 三、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四、灼伤,一、噪声 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 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生产性噪声可归纳为三类: (1)空气动力噪声 (2)机械性噪声 (3)电磁性噪声,2.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由听觉适应到听觉疲劳,最后导致职业性耳聋。 同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二、电磁辐射及其导致的职业病 1.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 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防护 非电离辐射是指电磁辐射谱中的特定波段,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和射频辐射。 (1)射频辐射 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射频辐射或无线电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频段,波长范围为110-3m3103m。,接触机会 1)高频感应加热:高频淬火、焊接、熔炼、切割、半导体材料、热加工等。使用频率为3105Hz3106Hz。 2)超高频介质加热:加热对象为不良导体,如塑料制品、热合、木材、棉纱的烘干,橡胶的硫化等。作用频率为107Hz3107Hz。 3)微波:主要用于无线电定位、雷达导航、探测、通讯、电视及气象学、天文学和原子物理等。作用频率为3109Hz31011Hz之间。,微波加热的应用近来发展较快,用于木材、粮食、纸张、药材、皮革的干燥、烘烤面包,医学上的理疗和家庭烹调等。国际间微波加热设备均采用2.45 109Hz和9.15108Hz的固定频率,避免对其他微波设备的干扰。,射频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高频电磁场主要有害作用来源于中波和短波。 高频电磁场场强较大时,短期接触即可引起体温变化,班后体温、皮肤温比班前明显升高。 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高频电磁场对周围血象一般无影响,而微波可使外周白细胞总数暂时下降。 高频电磁场不影响工人的视力,在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部分人员中,可发现晶状体点状或小片状混浊,也有个别人发生白内障,人眼因为没有脂肪层覆盖,晶体又无血管散热,致使晶体蛋白质凝固,所以大强度微波对人体伤害的主要器官是眼睛,其次是睾丸和皮肤。,一般说来,波长越短,射频辐射的生物学作用越强,在微波波段以厘米波危害最大,场强愈大,作用时间愈长,作用间歇期愈短,对机体影响愈严重。脉冲波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比连续波严重,辐射强度随着与辐射源距离的加大而迅速递减。,(2) 红外辐射 红外线是指波长为710-7m10-3m的电磁波,其中710-7m310-6m的为近红外;(3.030)10-7m的为中红外;波长3.010-6m110-3m的为远红外,红外线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 1)接触机会 凡是温度0K(-273)以上的物体,都能发射出红外线,红外辐射源以太阳最强,人工红外辐射源有红外能量辐射器,如白炽灯、弧光灯、氦灯等。生产环境中,加热的金属、熔融玻璃、强发光体(如钨灯、红外探照灯、红外激光器)等,可成为红外辐射源。,2)对人体的危害 皮肤损伤: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吸收,只有1.4%左右被反射,较大强度短时间照射,皮肤出现红斑反应,反复照射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过量的照射,除发生皮肤急性灼伤外,特别是近红外可透入皮下组织,使血液及深部组织加热。 角膜烧伤:波长1.910-6m的强光,角膜几乎全部吸收,造成角膜表皮细胞热损伤。 红外线白内障:产生白内障的波段主要是(0.81.2)10-6m和(1.41.6)10-6m,多发生于工龄长的工人。此病的病理性改变与老年性白内障无法区别,一般两眼同时发生,进展缓慢。在0.08mW/cm20.4mW/cm2强度下工作的吹玻璃工和炼钢工人,职业性暴露达10年15年能引起白内障。 视网膜脉络膜灼伤:波长为(7.513)10-7m的红外线可透过角膜、晶状体,直接伤害视网膜,其中黄斑部分最敏感,发生于使用弧光灯、电焊、气焊等作业。,(3)紫外辐射 紫外线波长范围是(0.024)10-7m的光谱,其中波长110-7m的短波端可使生物组织产生电离;(11.9)10-7m的紫外线可被空气完全吸收;波长为(1.93)10-7m的远紫外部分大部分可被生物分子强烈吸收;波长为(33.8)10-7m的近紫外部分可被某些分子所吸收。 1)接触机会 紫外线最常见于太阳辐射。在生产环境中,凡是物体的温度达1200以上时,辐射光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从事冶炼、切割金属、乙炔气焊、电焊、氢弧焊等离子焊接、碳弧灯和水银灯制板或摄影工作、紫外线灯消毒等工作,以及在海面、雪地和沙漠的强烈日照下,亦可受到过量紫外线照射。,2)对人体的伤害 对皮肤的伤害:波长297nm的紫外线对皮肤作用最强,能引起红斑反应,停止照射后几小时至几天内消退,严重的发生弥漫性红斑,表皮坏死、脱落,有烧灼感,形成水泡和水肿并伴头痛、疲劳、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上述症状消退后,皮肤留有色素沉着。长期接触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 对眼睛的损伤:紫外线伤害角膜引起角膜、结膜炎,常因电弧光引起,故称为电光性眼炎。潜伏期30min到24h,一般受照6h8h发病。主要表现为双眼异物感,重者眼部烧灼感或剧痛,伴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结膜充血、水肿等。若能及时处理,24h48h即可痊愈,不影响视力。,(4)激光 激光是一种人造的,特殊类型的非电离辐射。由于激光具有高亮度、单色性、方向性、相干性好等一系列优异特性,目前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和科研中广泛应用。 产生激光的装置称为激光器,按照工作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固体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如二氧化碳、氦氖)、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的工作方式有连续波和脉冲波两种,激光器发射的波长,既有可见光也有红外、紫外波段的。,1)接触机会 工业上,激光被主要用作焊接、钻孔、切割、划线和激光全息术等。军事上用于通讯、测距、追踪等。科研方面用作微量元素分析、大气污染测定和地质测量等。医学上用于眼科、外科手术及美容。随着激光应用领域的扩大,接触人员日益增加。,2)对人体的危害 视网膜灼伤:激光对眼的损伤机理主要是热作用,还包括光化学作用和冲击波的形成。激光束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光能高度集中在视网膜上聚焦导致灼伤,这种损害是无痛性的,常常被人们所忽视。眼睛最容易受到紫外、近红外和可见光波段激光辐射的伤害。激光对眼睛的伤害与激光的波长,脉冲宽度、脉冲间隙时间、光束的能量、功率密度、入射角度、受照组织特性等因素有关。 眼睛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视力模糊或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力丧失。作业者长期接受小剂量和漫反射激光的照射,表现神经衰弱症状,工作后伴有视力疲劳、眼痛等,一般无视力损伤。激光对眼睛的意外伤害除个别人发生永久性视力丧失外,多数经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皮肤损伤:激光对皮肤的损害仅次于眼睛。因科研和军事上的需要,大功率激光器不断增加,在较大距离即可灼伤。皮肤损伤的表现为多种形式,从红斑到水泡及至焦化、退色、溃疡、结痴。损伤通常是可逆和可复性的。,2.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1)概述 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其中、等带电粒子都能直接使物质电离,称为直接电离辐射; 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先作用于物质产生高速电子,继而由这些高速电子使物质电离,称为非直接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见表3-9。,接触机会 电离辐射存在于自然界(宇宙射线和天然放射性核素),当前人工电离辐射源已遍及生产及各个领域。 1)核工业系统:核原料的勘探、开采、冶炼与精加工部门;核燃料及反应堆的生产、使用和研究部门。 2)放射性核素及其制剂的生产、加工和使用部门;生产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开放源),以及含有开放源的产品部门,如液光粉、汽灯纱罩、核医学诊断用放射性试剂等。 生产封闭型放射性物质(封闭源),以及含封闭源的仪器、设备等。如Y射线治疗机、探伤机、辐照以及厚度计、液面计等应用封闭源的自动化仪表等。 3)射线发生器的生产和使用部门:包括各种加速器、X线发生器,以及一些能将电子加速到5keV以上,伴生X线的电工设备,如电子显微镜、电子束焊机、彩色电视机显像管以及高压电子管等。,(2)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放射性疾病是人体受各种电离辐射照射而发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损伤(或疾病)的总称。它包括: 全身性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病; 局部放射性疾病,如急、慢性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白内障; 放射所致远期损伤,如放射所致白血病。,三、异常气象条件及有关职业病 1.生产环境的异常温度与湿度 1)受大气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在纬度较低的地区,夏季容易造成高温作业环境。 2)生产场所的热源,如各种熔炉、锅炉、化学反应釜,以及机械摩擦和转动的产热,都可以通过传导和对流使空气加热。 3)在人员密集的作业场所,人体散热也可以对工作场所的气温产生一定影响。 4)空气湿度的影响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的水分蒸发或蒸汽扩散,如造纸、印染、缥丝、电镀、屠宰等,可以使生产环境湿度增加。潮湿的矿井、隧道以及潜涵、捕鱼等作业也可以遇到相对湿度大于80%的高气湿的作业环境。风速、气压和辐射热都会对生产作业场所的环境产生影响。,(2)作业场所异常气象条件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相对湿度80%以下的作业,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2以上,均属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钢、炼铁、轧钢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建材工业的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窑炉车间,火力电厂和轮船的锅炉间等。这些作业环境的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气湿高,热辐射强度不大,或不存在热辐射源。如印染、缥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3)低温作业 接触低温环境主要见于冬天在寒冷地区或南、北极区从事野外作业,如建筑、装卸、农业、渔业、地质勘探、科学考察,在寒冷天气中进行战争或军事训练。室内因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而无采暖设备亦可形成低温作业环境。在冷库或地窖等人工低温环境中工作,人工冷却剂的储存或运输过程中发生以外,亦可使接触者受低温侵袭。,4)高气压作业 高气压作业主要有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潜水作业常见于水下施工、海洋资料及海洋生物研究、沉船打捞等。潜涵作业主要见于修筑地下隧道或桥墩,工人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处或沉降于水下的潜涵内工作,为排出涵内的水,需通入较高压力的高压气。 5)低气压作业 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生产劳动,属低气压作业。,(3)异常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及引起的职业病 1)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 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体温调节和人体水盐代谢的紊乱。在高温作业条件下大量出汗使体内水分和盐大量丢失。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可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2)低温对机体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中,体温逐渐降低。由于全身过冷,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肾炎、肌痛、神经痛、关节炎等。 身体局部的冷损伤称为冻伤。其多发部位是手、足、耳、鼻以及面颊等。,3)高低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高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可引起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甚至造成鼓膜破裂。在高气压作业条件下,欲恢复到常压状态时,有个减压过程,在减压过程中,如果减压过速,则引起减压病。低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是由于低压性缺氧而引起的损害。,(4)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1)中暑 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按照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含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三种类型。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2)减压病 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表现为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眩晕、失明、听力减退等。 3)高原病 是发生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恶心、腹胀、胸闷、紫给等。严重的还可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三、灼伤 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黏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有些化学物质还可以被从创面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的病理过程,称为灼伤。,1.灼伤的分类 (1)按灼伤原因分类: 1)火烧伤。 2)热力烫伤。 3)化学性灼伤。 (2)按灼伤部位分类: 1)体表灼伤。 2)呼吸道灼伤。 3)消化道灼伤。 4)眼灼伤。 5)其他。,2.引起化学性灼伤的常见物质 (1)酸性物质。 无机酸类有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氢嗅酸、氢碘酸等。有机酸类有甲酸、乙酸、氯乙酸、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嗅乙酸、乙二酸、丙烯酸、丁烯酸等。酸醉类有醋酸醉、丁酸醉等。无机酸的致伤能力一般比有机酸强。 (2)碱性物质。 无机碱类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等。有机胺类有一甲胺、乙二胺、乙醇胺等。无机碱的致伤能力较强,它可与组织蛋白结合。,3.化学灼伤的全身性症状 化学灼伤的全身性表现与一般烧伤大抵相同,分为休克期(即渗出期)、水肿回收期、感染期和康复期等。但由于化学致伤物不同,将全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磷灼伤的急性期以肝、肾损害为主;酚灼伤对于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均可能有较明显的损伤;氟化物灼伤吸收中毒后,有可能引起肾脏和骨病变;氯、氨、硫酸二甲醋等还可损伤呼吸系统,甚至造成肺水肿;嗅甲烷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及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硝基苯类化合物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及溶血等。总之,各种致伤物引起灼伤后,可出现不同的全身中毒的临床表现。,4.化学灼伤的预防 (1)加强管理,强化安全卫生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每个操作工人都应熟悉本人生产岗位所接触的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防止化学灼伤的有关知识及一旦发生灼伤的处理原则。 (2)加强设备维修保养,防止跑、冒、滴、漏,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搬运装酸、碱等化学物品的玻璃或陶瓷容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轻放、轻装,防止撞破。 (3)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好必要的防护用品。尤其在采样、抢修设备或有可能直接接触化学物料时,要戴好橡胶手套、围裙、胶鞋、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品。 (4)配备冲淋装置和中和剂。在容易发生化学烧伤的岗位应配备冲淋器和眼冲洗器。在无自来水的地方应放置清水盆或清水池,有专人负责,每天调换清水。 配备中和剂:如有酸岗位备2%5%碳酸氢钠溶液;有碱岗位备23%硼酸溶液。黄磷岗位备12%硫酸铜溶液等。一旦发生化学烧伤时,可以及时进行自救互救用。,第四节 职业危害预防与中毒急救,一、粉尘危害防护技术 二、生产性毒物危害防护技术 三、噪声的预防与控制 四、辐射危害预防 五、高温、低温危害预防 六、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措施 七、个体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一、粉尘危害防护技术,概念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硅肺。 生产性粉尘还能影响某些产品的质量,加速机器的磨损;微细粉末状原料、成品等成为粉尘到处飞扬,影响环境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粉尘危害的控制措施:,(1)湿式作业。 (2)密闭、通风、除尘系统。 密闭设备的功能是将发生粉尘的生产设备密闭起来,防止粉尘外溢,并为吸尘、通风打下基础。通风管是连接密闭设备和除尘设备的通道,是输送含尘空气的设施。合理地布置和设计通风管,是通风、除尘系统的关键。除尘器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干式、湿式两大类;按工作原理分为沉降式、离心式、过滤式、冲激式等几类。,二、生产性毒物危害防护技术,生产性毒物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在原料、辅助材料、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中存在,其形态可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烟雾等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中。了解生产性毒物的存在形态,有助于研究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发病原因,且便于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选择车间空气中有害物的采样方法。 生产性毒物无论以哪种形态存在,其产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时,应按生产工艺过程调查清楚。,生产性毒物控制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 尽可能以无毒、低毒的工艺和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这是防毒的根本性措施。例如:应用水溶性涂料的电泳漆工艺、无铅字印刷工艺、无氰电镀工艺,用甲醛脂、醇类、丙酮、醋酸乙醋等低毒稀料取代含苯稀料。 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但不是所有毒物都能找到无毒、低毒的代替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毒物的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就很重要了。,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1)密闭罩。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毒源密闭起来,然后通过通风管将含毒空气吸出,送往净化装置,净化后排放大气。 (2)开口罩。在生产工艺操作不可能采取密闭罩排气时,可按生产设备和操作的特点设计开口式的排气罩。开口罩按结构形式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 (3)伞形罩。 (4)通风橱。通风橱是密闭与侧吸罩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排气罩,可以将产生有害物的操作和设备完全放在通风橱内。为便于操作,通风橱上可设有开启动的操作小门。橱内应形成负压状态,以防止有害物逸出。通风橱按排气方式分为上部排气式、下部排气式和供气式。,(5)洗涤法。是一种常见的净化方法,工业上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冶金行业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化工行业的工业气体净化;机电行业的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机蒸汽净化;电力行业的烟气脱硫净化等。常用的洗涤液有水、碱性溶液、酸性溶液、氧化剂溶液和有机溶剂。 (6)袋滤法。就是粉尘通过滤介质受阻,而将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的方法。在袋滤器内,粉尘将进行沉降、聚凝、过滤和清灰等物理过程,实现无害化排放。 (7)燃烧法。就是有害气体中的可燃成分与氧结合进行燃烧,使其转化为CO2、和H2O,达到气体净化与无害物排放。,2.个体防护措施 (1)防护服装。包括防护服、鞋、帽、眼镜、手套等。为防止毒物经皮肤侵入人体或损伤人体,对防护服装的选择、设计应有利于防毒、轻便、耐用、不影响体温调节。 (2)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属呼吸防护器,种类很多,根据防护原理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大类。 过滤式。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过滤净化,以达到防护目的。在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很高的情况下,佩戴此类防护器。 隔离式。佩戴者呼吸所需的空气(氧气)不直接从现场空气中吸取,而是由另外的供气系统供给。这种防护器多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3)防缺氧、窒息措施。针对缺氧危险工作环境(密闭设备:指船舱、容器、锅炉、冷藏车等;地下有限空间:指地下管道、地下库室、隧道、矿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等;地上有限空间:指贮藏室、发酵池、垃圾站、冷库、粮仓等)容易发生缺氧窒息和中毒窒息(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物等有害气体窒息)的原因,应配备(作业前和作业中)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报警仪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长管面具等)、通风换气设备和抢救器具(绳缆、梯子、氧气呼吸器等)。,三、噪声的预防与控制,(1)工程控制。在设备采购上,要优先考虑低噪声、低振动的设备;对噪声问题,寻找设计上的解决方案,包括使用更为“安静”的工艺过程(例如,用压力机替代汽锤等),设计具有弹性的减振器托架和联轴器,在管道设计中尽量减少其方向及速度上的突然变化;在操作旋转式和往复式设备时,要尽可能地降低速度。 (2)方向和位置控制。把噪声源移出作业区或者转动机器的方向。 (3)封闭。将产生噪声的机器或其他噪声源用吸音材料包围起来。但是,除了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效果有限。,(4)使用消声器。当空气、气体或者蒸气从管道中排出时或者在其中流动时,用消声器可以降低噪声。 (5)外包消声材料。作为替代密封的办法,用在运送蒸气及高温液体的管子的外面。 (6)减振。采用增设专门的减振垫、坚硬肋状物或者双层结构来实现。 (7)屏蔽。在减少噪声的直接传递方面是有效的。 (8)吸声处理。从声学上进行设计,用墙壁和天花板来吸收噪声。,(9)隔离作业人员。在高噪声作业环境下,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短时问地进入这种环境而暴露在高声压的噪声下,也会超过每日允许的噪声量。 (10)个体防护。提供耳塞或者耳罩。这应该被看成是最后一道防线。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具的区域要明确标明,对用具的使用及使用原因都要讲清楚,要有适当的培训。 噪声的卫生标准: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dB(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8h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相应放宽。,四、辐射危害预防,辐射的强度取决于辐射源的强度,受辐射的物体与辐射源的距离(遵循反平方定律与从辐射源到辐射目标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暴露时间以及保护屏的类型。在进行辐射控制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 消除暴露,这应是首先要考虑的事项。对辐射源的出现和使用都要限制,在使用时要加以封闭及使用屏障。 除了上面已经讲述过的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外,下列通用的原则是必须遵守的。,(1)仅在确有必要时,才能在作业场所使用有辐射的设备。 (2)必须从制造商处获得有关设备所发出的或可能发生的射线类别的安全信息。 (3)要有书面的风险评价并指明控制的措施。对于雇主、雇员、公众的影响都要考虑在内,并且对这些人提供有关风险评价及其控制的必要信息。 (4)所有的辐射源均要得到确认,并且进行标识。 (5)要提供并穿戴保护用具。 (6)要定期评审安全措施。,(7)所提供的安全装置要适当,符合规范,对其要定期保养及检查。 (8)要设置辐射防护的咨询人员,其特定的责任是对使用、预防、控制及暴露等问题进行监视及咨询。 (9)应急计划中要包括辐射危险的内容,同时要有在其他紧急状态出现、对现有辐射防护的控制造成威胁时的处理方案。 (10)对于放射物质的销售、使用、储存、运输和报废,要有书面的许可认证。 (11)对暴露于辐射下的工人采取特殊保护措施。,1.高温 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各地区对限制高温作业级别的规定(例如建设项目宜消除III、IV级高温作业)采取措施。 (1)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远距离操作等隔热操作方式,设置热源隔热屏蔽(热源隔热保温层、水幕、隔热操作室(间)、各类隔热屏蔽装置)。 (2)通过合理调节自然通风气流,设置全面、局部送风装置或空调,降低工作环境的温度。 (3)限制持续接触热时间。 (4)使用隔热服等个人防护用品,供应清凉饮料。 解决高温作业危害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防暑降温措施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五、高温、低温危害预防,2.低温 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防护措施有。 (1)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避免或减少低温作业和冷水作业。控制低温作业、冷水作业的时间。 (2)穿戴防寒服(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 (3)设置采暖操作室、休息室、待工室等。 (4)冷库等低温封闭场所应设置通信、报警装置,防止误将人员关锁。,六、危险化学品中毒急救措施,1.安全进入毒物污染区 对于高浓度的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毒物污染区以及严重缺氧环境,必须先予通风,参加救护人员需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其他毒物也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方可入内救护。 2.迅速抢救生命 中毒者脱离染毒区后,应在现场立即着手急救。心脏停止的,立即拳击心脏部位的胸壁或作胸外心脏按摩;直接对心脏内注射肾上腺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抬高下肢使头部低位后仰。呼吸停止者赶快做人工呼吸,最好用口对口吹气法。剧毒品不适宜用口对口法时,可用史氏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摩可同时交替进行,直至恢复自主心搏和呼吸。急救操作不可动作粗暴,造成新的损伤。眼部溅入毒物,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脸部浸入满盆清水中,睁开眼并不断摆动头部,稀释洗去毒物。,3.彻底清除毒物污染。防止继续吸收 脱离污染区后,立即脱除受污染的衣物,对于皮肤、毛发甚至指甲缝中的污染。都要注意清除。对能由皮肤吸收的毒物及化学灼伤,应在现场用大量清水或其他备用的解毒、中和液冲洗。毒物经口侵入体内,应及时彻底洗胃或催吐,除去胃内毒物,并及时以中和、解毒药物减少毒物的吸收。 4.送医院治疗 经过初步急救,速送医院继续治疗。,七、个体防护措施及防护用品,个体防护器具是防止职业危害因素直接侵害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些较差的劳动环境难以一时治理好,而劳动者到这种环境巡回检查时间又较短,可以做好个体防护,防止其危害。 1.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 劳动防护用品的品种很多,由于各部门、不同单位对防护用品的要求不同,分类方法也就不同。生产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通常按材料分类,以利安排生产和组织进货。劳动防护用品经营商店和使用单位为便于经营和选购,通常按防护功能分类。而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从劳动卫生学角度,按防护部位分类。为便于管理和使用,我国原劳动部于1995年颁发了“劳动防护用品分类与代码”(LD/T 75-1995)的行业标准。该标准结合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