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本科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麻疹本科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麻疹本科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麻疹本科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麻疹本科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 疹 (MEASLES),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 发热 咳嗽 流涕 眼结膜炎 口腔粘膜斑(Koplik spots) 皮肤斑丘疹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强,易流行 病后持久免疫力,一、病原学,病原学,属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 只有一个血清型 抗原性稳定(疫苗免疫稳定) 球状或丝状,单股负链RNA病毒 脂蛋白包膜有三种结构蛋白: 血凝素H:主要蛋白,识别靶细胞受体,促进病毒粘附于宿主细胞 融合蛋白F:病毒扩散时使病毒细胞与宿主细胞融合 基质蛋白M:与组合病毒成分及病毒繁殖有关 抵抗力弱 ,不耐热、紫外线及消毒剂,耐寒、耐干燥 疫苗冷藏保存 病毒培养及传代 减毒活疫苗,麻疹病毒,外有脂蛋白包膜 膜内有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二、流行病学,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流行概况,全球每年约有3000万左右的病例,35万人死于麻疹 我国1965年普种疫苗后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1988年后稳定在10/10万左右的水平 2005年-2006年麻疹发病大幅度上升,成为20年来的最高峰,人口流动是发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染源,人类为唯一自然宿主。急性患者为本病唯一传染源 无症状携带者及隐性感染者少 发病前2天出疹后5天均具有传染性,前驱期传染性最强,出疹后逐渐减低,疹退时已无传染性 病毒由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尿中也可排出病毒且持续数日,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 密切接触亦可传播 由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 病后免疫力持久 成人患者有增加趋势,因成人多因幼时接种麻疹疫苗后未再复种,抗体水平降低而成为易感者,流行特征,冬春季为多,全年均可发生 缺乏周期性,流行强度减弱。我国麻疹疫苗广泛推广以后,高峰期为当年的1月份至5月份 年龄后移。6个月内婴儿可受到母体抗体的保护,多见于6个月至5岁小儿 流行地区:流动人口居住地及免疫空白点 轻型多,不典型多,三、发病机理,麻疹病毒 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 血 单核巨噬系统复制 借飞沫 第一次病毒血症 (肝脾骨髓淋巴结) 少量病毒 呼吸道 眼结合膜 口咽部 皮肤及胃肠道 血,病理过程,第二次病毒血症 大量病毒,高热、皮疹,发病机制(pathogenesis),病毒直接作用 全身性迟发型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 病毒 激活 T淋巴细胞 致敏的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单核细胞浸润 感染麻疹后,由于T淋巴细胞受侵犯,机体免疫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四、临床表现,潜伏期及典型分期,潜伏期约10d(6一18d),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一4周 典型麻疹分三期:每期约34天,全程10-14天(简记烧三出三退四) 前驱期 出疹期 恢复期,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34天)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头痛 上呼吸道炎症:流涕、咽痛、咳嗽 眼结合膜炎卡他症状:畏光、流泪、眼分泌物增多结膜充血眼睑浮肿(麻疹面容) 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特征性体征 麻疹前驱疹:颈、胸、腹一过性风疹样皮疹,数小时消退,眼鱼金,眼部卡他症状,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发生在病程23d 见于90%以上的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 位于双侧近第二磨牙对面的颊粘膜上 为0.5一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 最初只有数个,在1一2d内迅速增多融合扩大成片,形成浅表糜烂,似鹅口疮 2一3日内消失,kopliks spots,出疹期,中毒症状 高热,体温可达40 精神萎靡、嗜睡,重者谵妄、抽搐 咳嗽频繁,X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病变 结膜充血、面部水肿 全身淋巴结轻度肿大 肝脾肿大 出疹,麻疹面容,典型出疹演变过程,发热第3 4d开始出现皮疹 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 3d出齐 皮疹初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大小不等,高出皮肤,直径约25mm,疹间皮肤正常,呈充血性皮疹,少数病例可呈现出血性皮疹 初发时稀疏,色较淡,以后部分融合成暗红色 持续3 5日,麻疹皮疹在耳后的分布 (出疹第一天),麻疹红色斑丘疹(出疹第二天),麻疹皮疹在 手掌、脚掌的分布 (出疹第三天),面部皮疹,Maculopapular rash,出血性皮疹,恢复期,皮疹达高峰后病情12天内迅速好转 体温下降,中毒症状减轻,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局部可有糠麸样细小脱屑及褐色色素沉着 1 2周褪完 无并发症者病程约10 14日,恢复期,麻疹恢复期色素沉着,四、并发症,支气管肺炎,最常见并发症,约占12%15% 5岁以下患儿多见 占死因的90%以上 主要为继发肺部感染 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咳脓痰,患儿可有鼻翼扇动、口唇发绀、肺部啰音 易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肌炎、脓胸等,心肌炎,2岁以下并发肺炎和营养不良者易出现 皮疹不能透发或突然隐退 气促、烦躁、面色苍白、发绀 心音低钝、心率块 重者短期内急性心力衰竭、肝肿大 心电图T波和ST段改变,喉炎,23岁以下小儿多见 继发细菌感染时喉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多,易出现喉梗阻 声嘶、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缺氧 严重时需及早气管切口,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发症,属慢性或亚急性进行性脑炎 罕见,发病率(14)/100万 与病毒变异有关,机体不能产生对基质蛋白的抗体,导致病毒在脑细胞中长期潜伏 病理变化为脑组织退行性变 发生在麻疹后217年(平均7年) 逐渐出现智力障碍、性格改变、运动不协调、语言和视听障碍、癫痫等,最后因昏迷、强直性瘫痪死亡,五、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4.06.0)106/L。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白细胞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 若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良,病理(Pathology),麻疹的病理特征为感染部位的多个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 鼻咽分泌物、痰、尿沉渣图片,多核巨细胞(高倍镜),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IgM 病后520天最高 具早期诊断价值 敏感性和特异性好 特异性IgG 恢复期较早期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 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为阳性 脱落细胞检测麻疹病毒抗原,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阳性率低 核酸检测 对免疫力低下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者尤有价值,六、治疗,治疗原则,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主要是对症治疗 加强护理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一般治疗,呼吸道隔离 卧床休息至体温正常或至少出疹后5天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温度适宜 保持眼、鼻、口腔清洁,多饮水 补充维生素A,对症治疗,高热 药物降温 物理降温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咳嗽:祛痰镇咳 烦躁不安:镇静 氧疗 体弱病重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并发症治疗,肺炎:抗菌治疗 心肌炎:营养心肌。心衰者强心、利尿 喉炎:抗菌治疗,严重者气管切开 脑炎:同病毒性脑炎 SSPE:无特殊治疗,七、预防,管理传染源,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 易感接触者检疫3周,已使用被动免疫制剂者延长至4周,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戴口罩 室内通风换气 做好隔离、消毒工作,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未患过麻疹的小儿 时间:8个月初种,46年后(7岁)复种 接种反应:少数低热 效果:12d出现抗体,1m达高峰,46岁消失,阳性率95%98% 注意: 妊娠、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者禁忌 活动性结核治疗后再接种 发热及一般疾病暂缓接种 6周内接受过被动免疫制剂者,推迟3个月接种,保护易感人群 被动免疫,接触病人后的应急措施 体弱、妊娠妇女及年幼的易感者接触病人后应立即采取被动免疫 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预防发病 5天后只能减轻症状 免疫有效期38周,八、护理,九、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预防教育 麻疹特点 防护措施 注射麻疹减毒灭活疫苗 麻疹知识 临床知识 家庭护理 并发症相关教育,主要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关 皮肤完整性受损:皮疹:与皮肤血管受损有关 有液体不足是危险:与发热及摄入减少有关 潜在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喉炎,主要护理措施,呼吸道隔离 病情观察 休息 饮食 发热的护理 皮疹的护理 眼、鼻、口腔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 皮疹的变化:顺序、颜色、分布 (如出疹不顺利,提示有可能发生并发症) 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并发症表现: 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 呼吸困难、咳嗽、发绀 躁动不安,休息,绝对卧床休息 室内空气新鲜、通风 室温1820 相对湿度50%60% 光线不宜过强,饮食,高维生素 易消化 流质、半流质 注意补充水分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恢复期逐渐增加食量,发热的护理,注意麻疹特点 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体温不超过39可不处理 体温过高 物理降温(忌用酒精擦浴) 小剂量退热剂,皮疹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搔抓 破溃后及时处理 衣着 口腔皮疹护理,眼、鼻、口腔护理,结膜炎、分泌物多 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23次 冲洗后滴入眼药水 保持鼻腔通畅 保持口腔清洁、粘膜湿润,并发症的护理,肺炎 心功能不全 喉炎,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最多的是 A.乙脑 B.麻疹 C.白喉 D.流脑 E.脊髓灰质炎,?,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为 A.发热 B.stimson线 C.koplik斑 D.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E.结膜炎,?,典型麻疹出疹期依次出现皮疹的部位顺序为: A.手掌和足底、颈胸腹部、四肢、面部 B.头部、面颈部、四肢、胸腹部 C.头部、颈胸腹部、四肢、手掌和足底 D.胸腹部、头面部、四肢、手掌和足底,?,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喉炎 B.眼结合膜炎 C.心肌炎 D.肺炎 E.脑炎,?,麻疹患者的隔离期为 A.发疹前1天至出疹后3天 B.从接触后1天至皮疹消退 C.至出疹后5天 D.从出疹至皮疹消退 E.接触后2周至皮疹消退,?,风 疹 (rubella),烟台市传染病医院 牛传振,概述,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