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 农耕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2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3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这反映出西周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C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4. 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根本因素是A皇权专制 B等级观念 C自然经济 D社会习俗5中国古代有谚语说:“千年田,八百主。”清人钱泳说:“俗语云百年天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D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6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土地兼并得到认可7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C.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8学者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形态的态势好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中间应该是A. 官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私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9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10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在古代两千多年的中西方交往中,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西方广受欢迎。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A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自然经济取得了根本性突破C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D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11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人工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我国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12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C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13宋元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到了明朝,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 500万匹至2 000万匹。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棉花引入中国 B政府大力支持 C小农经济发展 D棉纺织技术改进14“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的“镇”则多为“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古代“镇”的演化本质上反映出A. 中央集权的削弱 B. 工商业赋税沉重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物质生产的进步15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B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C. 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D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16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A产品用途 B釉色的区别 C器物纹饰 D产品质量1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这些商人的行为A. 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 B. 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 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 D. 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18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张居正主张A. 重商抑农 B. 农商并重 C. 重农抑商 D. 重本抑末19据统计:若以秦岭淮河为界,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北方人口户数占全部人口户数的77.5%,南方占22.5%;按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之户数,北方约占37.3%,而南方占62.7%。造成以上人口地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交通的发展与进步 D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20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 B C D21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丝绸 纸张 瓷器 棉布A B C D22“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的抗倭。”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A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C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23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24现存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房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下列有关该碑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正确的是 反映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清朝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 苏州手工业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17分,26题35题,共52分。25.(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鉏、夷、斸,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白云翔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注:状如钉耙,用于刨土)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太湖地区农业史(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的选取围绕什么共同的主题?其中哪一则最有实证性,为什么?(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生产变化发展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如何?(8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江南耕作技术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26.(35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四 以(明清)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朝商业发展的新变化,分析其出现的原因。(8分)(4)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徽商的消费去向,并说明原因。(9分)(5)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学者的观点。(4分)大一中17-18学年下期高2020届第一学月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3456789101112ABCCADBCCAB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DDCAABACAAC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17分,26题35题,共52分。25.答案:(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1分)长沙出土的铁锄。(1分)理由:第一手史料(或实物史料)(1分)。(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4分)影响:促进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产生;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农耕文明的繁荣。(4分)(3)变化: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2分)原因: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劳动力过剩);养牛成本较高。(4分)26. 答案:(1)状况:商运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4分)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有限度开发山林川泽。(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驾照三力测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阿里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2024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太原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承德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天津2025年上半年造价工程师考试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目标控制的内容试题
- 社区老年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单元 生活中的负数、数学好玩 可能性检测题 (无答案)
- 代销服装协议合同范本
- 法院卫生保洁合同范本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新入辅导员职员工培训
- IPS内置保温体系施工方案(经典)
- 房屋买卖合同范本Word模板下载
- 授权委托书保险理赔
- 保安公司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光伏发电项目技术标投标文件
- 普通话声母资料
- 社区开展康复护理知识讲座
- 《测量降水量》教学课件
- 楼顶发光字采购安装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