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处理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市政工程系二零零七年三月目 录目 录1实 验 要 求2实验一 混凝实验3实验二 絮凝沉淀实验9实验三 滤料筛分析实验12实验四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14实验五 清水充氧实验17实验六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实验21实验七 成层沉淀实验24实验八 水处理模型实验2728实 验 要 求1、 实验前应预习与实验有关的教材内容和实验指导书,搞清本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以及本次实验与实际生产的相互关系,做到心中有数。2、 在实验室要首先弄清实验装置的构造和尺寸,了解有关仪器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使用贵重仪器时需得到教师许可,才能动用。3、 实验时需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细致地观察实验中的种种现象,并作好记录。通过实验,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工作作风。4、 实验结束时,学生先检查各自实验记录,再经指导老师审阅,方可结束实验。5、 学生做完实验后,应将所用玻璃器皿和设备等擦洗干净,如不慎损坏实验室物品,应向教师报告并登记,酌情处理。6、 按规定格式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按期交出。实验一 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 进行原水混凝实验操作,了解混凝的现象,过程及净水作用。2、 确定混凝剂的最佳用量。3、 确定所用混凝剂在混凝时最佳pH值及适用范围(选做)。二、实验设备 1、DBJ621型定时变速搅拌机 1台 2、GDS3型光电浊度仪 1台 3、秒表 1台 4、1000毫升烧杯 6个 5、125毫升水样瓶 6个 6、10毫升、1毫升移液管 各1只 7、050温度计 1只 8、50毫升、100毫升量筒 各1个 9、浓度为1%和10%的硫酸铝溶液或三氯化铁溶液或浓度为0.5%聚合氯化铝溶液各1瓶。 10、浓度为10%的化学纯盐酸 1瓶 11、浓度为10%的化学纯氢氧化钠 1瓶三、实验原理硫酸铝加入原水后,产生离解和水解作用,其产物为Al3+、Al(OH)2+、Al(OH)2+、Al(OH)3等,它们一面通过压缩胶团的扩散层降低电位,减小胶粒之间的斥力,从而使胶粒脱稳,互相聚合成大颗粒;另一方面Al(OH)2+、Al(OH)2+、Al(OH)3对于大小胶粒有强烈吸附作用,因此在胶粒之间进行架桥,颗粒逐渐变大形成细矾花,细矾花能粘结悬浮物质吸附溶解杂质,与其他矾花结成粗矾花,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浑水得到澄清。由于原水的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须依靠原水混凝实验来决定。混凝实验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并模拟生产中的混凝处理过程,解决上述问题,提供设计及生产上的依据。实验设备是一台具备六个转杆的同步变速搅拌机,由调压变压器实现无级变速(60500转/分,使用时最高300转/分)。实验时用六个烧杯盛等量水样,分别加入不同用量的药剂,经快速搅拌及沉淀,比较不同烧杯中水样的处理效果。由于六个水样系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混凝的,所以它们之间效果的差异,经过分析比较就可以决定最佳投药量。调节搅拌机的转速及控制搅拌时间,可以达到模拟水厂的混凝的过程。因此,所得的剂量即为接近水厂生产运转中最佳的投药量。反应所能产生的流速梯度G,反映了搅拌强度,反应时GT值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实验中能产生的总碰撞次数。混凝实验与实际混凝过程的相似性,就是借助搅拌机的作用,控制两者有相同的GT值来达到。实验(一) 最佳剂量实验一、 实验步骤1、 熟悉混凝搅拌机的操作,选择适当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1分钟),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6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2、 掌握GDS3B型光电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方法。3、 测定原水的浊度、温度。4、 在六个烧杯中,分别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1000毫升,将烧杯装入搅拌机,注意叶片在水中的相对位置应相同。5、 选择各个烧杯的加药量。 实验时硫酸铝或三氯化铁用量(以毫升计)可取以下值:第一组实验(1%) 0.50 1.00 1.50 2.00 2.50 3.00第二组实验(4%) 1.00 1.20 1.40 1.60 1.80 2.00聚合氯化铝用量为(以毫升计):第一组实验(0.5%)0.20 0.60 1.00 1.40 1.80 2.20第二组实验(0.5%)2.60 3.00 3.40 3.80 4.20 4.60将混凝剂量入小量筒,准备投加。6、 按混合搅拌速度300转/分,开动搅拌机,待转速稳定后,同时向各烧杯中倾注混凝剂溶液,并用秒表记录时间,当预定的混合时间到达时,立即将搅拌转速逐渐降低至规定的反应搅拌速度值,待预定的反应时间到达时,立即停止搅拌。7、 在反应搅拌开始后,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各个烧杯先后产生矾花的时间,矾花的大小,及松散密度程度。8、 反应搅拌结束后,轻轻提起搅拌叶片(注意不要再搅拌水样),原水静置沉淀5分钟,注意观察矾花沉降情况。9、时间到达后,同时用乳胶管虹吸取出各烧杯中的中层澄清水样,取样应避免搅动已沉淀的矾花。10、测定各水样的浊度、PH值,并计算其除浊百分率Y。 Y=(MaMb)/Ma*100%式中:Ma原水浊度,度 Mb沉淀后水浊度,度11、重复510进行第二组实验。二、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组别- 姓名- 日期-1、 原水水样描述 容积-毫升,温度-,浊度-度2、 混凝条件 混合时间 -分钟, 速度-转/分。 反应时间 -分钟, 速度-转/分 -分钟, 速度-转/分 -分钟, 速度-转/分 沉淀时间 -分钟, 搅拌器叶片直径-米。3、 混凝剂溶液 品名-浓度-%4、 实验结果记录表格(见表11)表11组别烧杯号原水浑浊度(度)混凝剂投加量(ml)绒粒沉淀出水出现时间(分)大 小(mm)浑浊度(度)除浊百分率%123456123456(1) 分别绘制投药量与沉淀出水浊度,投药量与除浊百分率的关系曲线。(2) 通过观察现象和试验结果分析,从各种投药量中,确定最佳投药量。(3) 计算烧杯内水样混凝过程中反应阶段的速度梯度G与GT值及雷诺数。 搅拌机的功率可接下式计算:W=14.35d4.38n2.690.69 0.31 W/m3 式中:d叶片直径(m)n叶片转速(r/s)水的密度(kg/m3)水的动力粘滞系数(Pas) 对1米3的搅拌功率为 P=10000.75W W/m30.75校正系数 速度梯度G为G=(P/)0.5 s-1 雷诺数用以下公式计算 Re = nd2/式中各项符号同前。实验(二) 最佳pH剂量实验(选做)本实验是用酸碱调整pH值,使pH值在311左右一、 实验步骤1. 测定原水浊度、温度、pH值。2. 同于实验(一)的步骤5。3. 用移液管将酸或碱加入各水样中,用量参照表12。4. 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约0.5分钟,转速300转/分,随后倒入100毫升烧杯内,用pH仪依次测定各水样的pH值,记入12表,注意测后应将小烧杯的水倒回原1000毫升烧杯。5. 按实验(一)所求最佳剂量,将混凝剂量入小量筒,然后按实验(一)的步骤711进行。二、 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实验级别 姓名 日期原水浊度度 水温, PH 混凝剂种类及浓度(1)记录表格 表12烧杯号123456投加10%HCL (ml)1.81.40.50投加10%NaOH(ml)0.10.7pH值混凝剂投加量(ml)剩余浊度(度)混凝条件混合分钟, 转/分。 反应分钟, 转/分。分钟, 转/分。沉淀分钟,(2)以剩余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值为横坐标,绘制剩余浊度pH值曲线。从曲线中求得该混凝剂的最佳值及pH值适用范围。实验二 絮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絮凝沉淀实验的步骤与测试方法。2、绘制去除百分数等值线并计算沉淀后的总去除率。二、实验设备 1、静置沉淀筒(附搅拌器) 1套 2、光电浊度仪 1台 3、秒 表 1块 4、125毫升水样瓶 5个 5、混凝剂溶液 1瓶 6、100毫升量筒 2个7、10毫升移液管 1个三、实验原理絮凝沉淀(又称类沉淀)中的颗粒因不断絮凝而改变颗粒的大小与密度,对沉淀过程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故不能用理论方程计算,只能通过沉淀试验进行分析。将试验水样置于沉淀筒内,经投加混凝剂并作快速、慢速搅拌以后,让絮凝颗粒在沉淀筒内静置沉淀。每隔一段时间,同时在各取样口放取水样测定其浊度并求去除率,绘制等浓度曲线。理想沉淀池的去除率可根据等浓度曲线所列资料进行计算。首先选定该池的溢流率为U0=h5/t2,沉速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被全部去除。而沉速U小于U0的颗粒,只能按Ui/ U0的比例去除。由等浓度曲线可见,与Rc相应的平均沉速是等于或大于U0,故可全部去除。剩余位于Rc和Rd之间,Rd和Re之间的颗粒分别以ha/t2与hb/t2的平均沉速下沉。因此沉淀池总的去除率可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R=Rc+ha/t2 U0(Rd-Rc)+hb/t2 U0(Re-Rd)+. (21)等浓度曲线的间隔缩短,则计算式的项次增加,可提高总去除率的精度。若按上式计算出的R不符合要求,可重新选择新的U/ 0(改变相应的沉淀时间t0),从而选择一个合适的沉淀池面积A=Q/U0/。由上可知,类沉淀的沉淀效率不仅取决于溢流率U0,而且还受沉淀池深度的影响,这一点不同于类沉淀(分散颗粒沉淀)。四、实验步骤1、测定原水浊度、容积,选定混凝剂投加量并量出混凝剂准备投加。2、将水样混合均匀,加入混凝剂快速搅拌,并开泵,同时打开沉淀筒进水阀门,计时,启动搅拌器,沉淀筒内按300转/分的转速快速搅拌。3、原水升至沉淀筒上红线标记处即关阀门停泵,并记下充水时间 。4、调节调压变压器,使沉淀筒内转速降至100转/分慢速搅拌10分钟后,停止搅拌,静置沉淀。5、自停止搅拌时计时,令t=0,当t=15、30、45、60、75、90分钟,分别从沉淀筒五个取样口同时取水样各70毫升左右,测定其浊度,记入表21。6、计算各取样口在不同时间所取水样的浊度去除率,记入表21。五、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组别 姓名 日期 原水浊度度 水温 (1)记录表格 表21时间项目取样口编号t1=15分t2=30分t3=45分t4=60分t5=75分t6=90分浊度(度)去除率(%)浊度(度)去除率(%)浊度(度)去除率(%)浊度(度)去除率(%)浊度(度)去 除率(%)浊度(度)去 除率(%)12345备注快速搅拌分钟转分钟中速搅拌分钟 转分钟慢速搅拌分钟 转分钟投加混凝剂量进水时间(2)以沉淀时间为横坐标,深度为纵坐标,将各取样口处颗粒去除百分比的数据点绘在方格纸上,用插入法描绘去除百分数等值线。(3)绘简图表示沉淀筒装置各部名称与尺寸。(4)按公式(21)即可计算出浊度总去除率(数值甚微各项可以忽略不计)。实验三 滤料筛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滤料筛分实验的方法。2、绘制滤料筛分曲线。3、根据试验所得筛分曲线进行滤料级配的选用。二、实验设备 1、恒温箱(200) 2、200铜丝网分样筛,孔径2.0、1.6、1.25、1.0、0.9、0.8、0.71、0.63、0.56、0.5、0.45、0.355mm一套共12只。 3、托盘天平(感量0.1克) 1台 4、石英砂 盘 5、钢丝刷 把三、实验原理滤料的级配在滤池运行中直接影响出水水质、过滤速度和工作周期,因此,正确选用滤料级配对提高滤池工作效率有很大影响。滤料级配是指滤料粒径范围及在此范围内不同粒径的小滤料所占的百分比。为了合理的选用滤料,一般采用d10、d80、K80三个指标来控制滤料级配。d10是指在筛分时通过滤料重量10%的筛孔直径,它反映了滤料中小颗粒的大小;d80是通过滤料重量80%的筛孔直径;K80d80 / d10;它表示滤料粒径的不均匀程度,称为不均匀系数。K80愈大,则大小颗粒间的差别愈大,愈不均匀,大小颗粒掺杂的结果使滤层孔隙率降低,影响滤层的含污能力和增加过滤时的水头损失。反之,K80愈小,则滤料粒径愈均匀,虽然由于孔隙率的增加能提高滤层含污能力和减少过滤时水头损失,但杂质容易穿透滤层,且滤料的利用率低,成本高。普通快滤池的单层滤料(石英砂)通常采用d100.50.6mm,K8022.2。四、实验步骤1. 取滤料300克,洗净后置于恒温箱中烘干。2. 从干滤料中称取200克(精确到0.1),置于一组筛中过筛,最后称出留在每一筛上的滤料重,并填入表31。五、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级别 姓名 日期滤料品名 滤料重量克(1) 滤料筛分析记录表表31筛孔直径(毫米)留在筛上的滤料重通过该号筛的滤料重重量(克)重量(克)2.01.61.251.00.90.80.70.630.560.500.450.355筛底盘合计(2) 绘制滤料筛分曲线,横坐标表示筛孔直径,纵坐标表示通过滤料总重量的%。(3) 根据滤料筛分曲线,求出d10、d80、K80,如d10、d80、K80不符合要求,可进行滤料的级配,用作图法求得设计最小粒径dmin和最大粒径dmax,小于dmin和大于dmax者均弃去不要,便可求得砂样去除率。实验四 过滤与反冲洗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过滤设备,掌握过滤与反冲洗实验方法。2、证明清洁砂层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并将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试分析误差的原因。3、观察过滤装置反冲洗情况,测定反冲洗强度与膨胀率的关系。二、实验设备 1、100毫米过滤装置 1套 2、秒 表 只 3、50亳升、500毫升量筒、1000亳升烧杯 各1台 4、温度计、钢尺 各1套三、实验原理与步骤1、清水过滤 (1)、滤层先进行反冲洗,然后以清水快速过滤约5分钟,使砂面在以后过滤过程中保持稳定。 (2)、将过滤器出水阀门关小至出水流量约为11亳升/秒(相当于100过滤器中的滤速约为5米/小时),待测压管水头稳定后,一人用量筒和秒表测定流量,一人同时读出滤层面以上和滤层底部以下两测压管水头读数,如此测定三次,记入表41。 (3)、将过滤器出水阀门逐渐开大,按步骤(2)依次测定68次,记入表41,最后一次出水流量控制在6070毫升/秒左右。(相当于100过滤器滤速约2832米/时)。2、滤池反冲洗 (1)、关闭过滤器进水阀门,待过滤器中水位降至砂面上10cm处,然后关闭过滤器出水阀门。 (2)、缓缓开启反冲洗水管及反冲洗排水管阀门,控制滤层膨胀率为10、20、30、40、50(膨胀率刻度事先已标好),待滤层表面稳定后,一人用秒表和量筒测定反冲洗流量,记入表42。四、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 实验组别 姓名 日期过滤器直径厘米 面积厘米2(1)记录表格4-1,4-2。(2)以滤速为横坐标,水头损失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绘制水头损失与滤速关系曲线,试分析水头损失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原因。(3)以水头损失为横坐标,滤层深度为纵坐标(向下),绘制不同滤速时,滤料深度与水头损失的关系曲线。(4)以冲洗强度为横坐标,滤层膨胀率为纵坐标,绘制冲洗强度与膨胀率关系曲线。清洁砂层水头损失实验序号测定次数水量V(毫升)时间t(秒)流量Q=V/t(毫升/秒)滤速U实测水头损失(厘米)Q/w36Q/w测压管水头h= h1- h4(厘米/秒)(米/时)h1h411223344556677 表41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 表42序号测定次数水 量V(亳升)时 间t(秒)流 量Q=V/t(亳升/秒)冲洗强度q=Q/(厘米/秒)滤层膨胀率e ()1123平均2123平均3123平均4123平均5123平均实验五 清水充氧实验一、实验目的、 加强理解曝气充氧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的方法;、 测定曝气设备氧的总转移系数KLa、计算充氧能力Qs。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人为地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常用的曝气设备,分为机械曝气与鼓风曝气两大类。无论哪一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机理为双膜理论。当气液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其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体边界层(液膜)。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移到液相主体水中,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主要来自液膜)。根据传质原理,氧向水中转移的速率与水中亏氧量及气液接触界面面积成正比。其基本方程式为: dC/dtKLa(Cs-C)变量分离积分整理后,得曝气设备总转移系数: KLa=2.303/(t-t0)lg(Cs-C0)/(Cs-Ct)式中:KLa氧总转移系数(1/分或1/时);t曝气时间(分)t0C00时的初始时间 C0曝气初时池内溶解氧浓度,实验时使C00 Cs曝气池内液体饱和溶解氧值(mg/L) Ct曝气某一时刻t时,池内溶解氧浓度(mg/L)由上式可看出,影响氧速率KLa的因素很多,除了曝气设备本身结构尺寸,运行条件之外,还与水质、水温有关。为了进行互相比较,以及向设计、使用部门提供产品性能,故产品给出的充氧性能均为清水、标准状态下,即清水(一般多为自来水)一个大气压20下的充氧性能。实验是采用静态(非稳态)测试方法,即向曝气桶内注满所需水后,将待曝气之水以亚硫酸钠为脱氧剂,氯化钴为催化剂,脱氧至零后开始曝气,向水中充氧,液体中溶解氧浓度逐渐提高,液体中溶氧的浓度C是时间t的函数。曝气后每隔一定t时间取曝气水样,测定水中溶解浓度,从而利用上式计算KLa值或以亏氧量(Cs-Ct)为纵坐标,t时间为横坐标在半对数格纸上绘图,其直线之斜率即为KLa值。三、实验装置及设备 1、表面曝气机 1套 2、曝气筒 1个 3、搅 棒 1根 4、小烧杯 2个 5、粗天平 1台 6、秒 表 1块 7、溶解氧测定装置 1套四、实验步骤1、向曝气筒内注入清水(自来水),测定水样体积V(m3)和水温t();2、由水温查出实验条件下水样溶解氧饱和值Cs,并根据Cs和V求投药量,然后投药脱氧;(1)、脱氧剂亚硫酸钠(NaSO3)用量计算。 在清水中加入Na2SO37H2O还原剂来夺取水中的溶解氧。 因为分子量比为:O2 :2 Na2SO37H2O32/22521/16 所以Na2SO37H2O理论用量为水样溶解氧含量的16倍,考虑到水中有部分杂质消耗了一部分亚硫酸钠,为了使水中溶解氧全部消除,实际用量为理论的1.5倍。故本实验投加的Na2SO3用量为: G1.516Cs.V24 CsV式中: G亚硫酸钠投加量(g) Cs实验时水温条件下水中饱和溶解氧值(mg/L) V水样体积(m3)(2)、根据水样体积V确定催化剂(钴盐)的投加量。经验证明,清水中有效钴离子浓度约0.4mg/l为好,一般使用氯化钴(COCl26H2O)或硫酸钴(COSO47H2O)。因为: COSO47H2O/CO+281/594.76 COCl26H2O/ CO+238/59=4.0所以单位水样投加钴盐量为: COSO47H2O: 0.44.761.9g/m3 COCl26H2O: 0.44.01.6g/m3本实验所需投加钴盐为: COSO47H2O: 1.9V(g) COCl26H2O: 1.6V(g)式中: V水样体积(m3)(3)、将Na2SO3用热水化开,均匀倒入曝气筒内,溶解的钴盐倒入水中,并开动搅拌叶轮轻微搅动使其混合,进行脱氧。3、当清水脱氧至零时,提高叶轮转速进行曝气,并计时。每隔半分钟测定一次溶解氧值(用碘量法每隔1分钟测定一次),直到溶解氧达到饱和为止。五、数据记录与整理1、将测定数据记录于下表中水温 水样体积m3 Cs =mg/L亚硫酸钠用量g 氧化钴用量g 表51水样瓶编号时间t硫代硫酸钠用量(ml)Ct(mg/l)CsCtlg(Cs-Ct)KLa129102、根据测定记录,计算KLa值(1)、根据公式计算 KLa=2.303/(t-t0)lg(Cs-C0)/(Cs-Ct) (2)、用图解法计算KLa值 用半对数坐标纸作亏氧值Cs-Ct和t时间的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La值。 (3)、计算叶轮充氧能力Qs Qs60KLaCsV/1000 (kg/h) 式中: 1000由毫克/升化为公斤/米3的系数 60由分钟化为小时的系数 KLa氧的总转移系数(1/分) Cs饱和溶解氧(mg/L) V水样的体积(m3)六、问题讨论注意实验中出现的异样情况,并分析其原因。实验六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曝气池活性污泥的工作参数:MLSS、MLVSS、SV、SVI。2、水份快速测定仪的使用。二、实验原理 混合液固体(MLSS):亦称混合液污泥浓度。系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为:mg/L。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系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重量。 污泥沉降比(SV):系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污泥指数(SVI):系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一克干污泥所占的容积以亳升计:SVI = 混合液30分钟静沉后污泥容积(mL/L)/ 污泥干重(g/L) 10SV / MLSS (mL/g)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100ml量筒 3个 2、500ml烧杯 2个 3、秒 表 1块 4、玻璃棒 根 5、真空过滤装置 1套 6、水份快速测定仪 1台 7、定量滤纸 数张 8、马福炉 1台 9、坩 埚 1个 10、分析天平 1台四、实验步骤1、SV的测定: 自曝气池中取来混合液,倒入100ml量筒内100ml,静置沉淀30分钟,记录沉淀污泥体积。2、MLSS的测定:(1)、取定量滤纸一张放入水份快速测定仪称盘上,开灯烘烤一分钟,称重并记录(W1)于表61中。 (2)、将称重后的滤纸小心地铺于布氏漏斗内,并将滤纸同周围用蒸馏水打湿,以防漏气。 (3)、将测定SV的100ml量筒内的液体徐徐倒入漏斗内,启动真空泵,抽滤。为了使活性污泥全部转移到漏斗内,量筒至少用蒸馏水冲洗2次。(注意:蒸馏水不宜过多)。 (4)、抽滤后,将载有混合液悬浮物的滤纸小心地拿出,放入水份快速测定仪称盘上,开灯烘烤直至读数(指针)稳定,并作记录(W2)于表61中。3、MLVSS的测定: (1)、将上述截有混合液悬浮物的、且烘干了的滤纸,记入已知重量(W3)的埚坩内,并一同置入马福炉内焙烧。 (2)、待有机物全部燃烧挥发后,将坩埚出并称量(W4)。五、记录与数据处理MLSS=(W2-W1)/ V(mg/L) 式中:W1滤纸的净重(mg)W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重量之和(mg)V水样体积(L)MLVSS=(W2-W1)(W4-W3) / V (mg/L) 式中:W3坩埚重量(mg)W4坩埚与无机物总重(mg)其余同上式:SVI10SV / MLSS(mL/g)活性污泥性能测定表 表61实验次数W1(mg)W2(mg)W2-W1(mg)W3(mg)W4(mg)W4-W3(mg)SV(%)MLSS(mg/l)MLVSS(mg/l)SVI(ml/g)一二三六、实验讨论 用你所测得的上述指标评价该活性污泥的性能。实验七 成层沉淀实验成层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高的悬浮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带有搅拌装置的沉淀柱的静沉实验,获取泥面沉淀过程线,借此不仅可以对比分析颗粒沉淀性能,也是给水,污水处理工程中某些构筑物(例如二沉池、浓缩池)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基础资料。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成层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2. 掌握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二沉池、浓缩池的设计参数;3. 加深理解成层沉淀实验对二沉池运行指导的重要性。二、实验原理污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因颗粒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使其结合成一群体,以同一速度下沉,在沉降过程中液体与颗粒群之间有一清晰界面,界面的下沉速度即为颗粒的沉降速度。该速度与污泥性质,原水浓度有关,而与沉降深度无关。由于各种污水、污泥的性质不同,目前尚无一种普遍适用的沉降理论。因此,在设计二沉池或指导生产运行时,往往需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得到必要的参数。本实验方法采用多次静态沉淀试验的方法,其原理是:曝气池的混合液进入二沉池后,污泥向下沉降是由两个因素所致,即(1)由沉淀池底部排泥引起的沉降;(2)由污泥自重产生的沉降。这一沉降过程,可以用固体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质量)法来表示。 GT = GV + GB = vC+uC式中:GT总的固体通量(kg/m2h) GV由底部排泥引起的固体通量(kg/m2h) GB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庆宿松职业技术学校公开招聘代课教师37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招聘社区工作者4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学法减分题库及答案衢州
- 招标采购合同模板3篇
- 2025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专场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唐山公会答题题库及答案
- 2025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2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温州市洞头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第三期招聘编外用工(第二号)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北省第二、第三荣军优抚医院公开选聘工作人员3名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南充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招聘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项目实施进程汇报
- 医学检验质量安全管理培训
- 2025-2030AI辅助药物研发创新趋势分析与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仓库保管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 保险执业登记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电子墨水屏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口腔数字化技术课件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A卷)(含答案与解析)
- 种子购买协议合同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