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宁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陈震宁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陈震宁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陈震宁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4页
陈震宁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震宁厅长在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9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劳动保障厅局长座谈会和省委、省政府近期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今年后几个月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会议的多半时间将用于讨论交流,着重就“十一五”规划、年度综合考评、统筹城乡扩大就业等重要事项听取大家意见。在此之前我先就形势和认识、目标和重点、思路和办法、队伍和作风讲几点感受,提一些要求,供同志们讨论。 一、正确把握形势,自加压力,满怀信心开展工作 劳动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是各级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思想观念,坚持民生为本,落实创新举措,把全省的劳动保障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和艰巨任务。工作过程中,需要确立这样三点基本认识: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我省经济已经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目前仍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高达1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左右,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增长1.4倍左右,总体上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力争比2010年再翻一番,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质基础,是各项社会保险开源扩面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反过来,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又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消费预期,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形成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完善社保体系互动共进的良好局面。当前,我省人均GDP已突破25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走向繁荣,农村大局稳定,城乡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步持续增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要素加快融合,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既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劳动保障工作更富成效地开展创造了新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的就业空间,搞好岗位的供需衔接,竭诚服务于城乡民众,同时不失时机,多策并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抓进城务工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等实际工作,并更加到位地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构建新型劳动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助推和谐江苏建设进程。 (二)多年工作绩效标志着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若干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空前重视,政策支持的力度也前所未有。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攻坚克难,实现了各项工作的稳健运行。一是城乡就业形势出现喜人变化。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两年小幅回落,去年末为3.9%,近年来首次回落到4%以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将其列为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六升四降”突出成就和主要工作亮点之一。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到3.52%,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全省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改善。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其中净增就业41.4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73.4%和82.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0.7%,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9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98.4%。全省农村劳务输出渠道不断拓展,输出总量不断增加,增长幅度高位运行,劳务收入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前四年全省累计新增劳务输出233.5万人,今年上半年又新增输出30.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1.8%,农村劳务输出总量达到730.1万人;全省农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达到5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19%。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省已初步形成以基本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多种类、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全省城镇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今年6月末,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进一步扩大到889.42万人、813.8万人、1051万人、616万人和587万人,均已提前完成全年扩面任务。三是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对企业改制的指导、协调和服务不断加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在改革调整中逐步理顺。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初见成效。企业职工工资保持适度增长,预计“十五”期间全省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将达到19.5%。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劳动争议纠纷多数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年年开展的农民工权益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有力地保护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各项基础性工作得到强化。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积极推进,近两年来,我省先后颁布了劳动合同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工资支付条例和集体合同条例,显著提高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 2005-9-26 16:44 回复 221.6.244.*2楼金保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省市联网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引起重视,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上述这些成绩以及在取得这些成绩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做法,为全省劳动保障事业进一步上水平、登台阶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基本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和新挑战。 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至3000美元,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既特殊又关键的发展阶段。我省的GDP人均值正处于这一区间,这意味着我省也与全国若干地方一样已进入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的特殊阶段。在此过程中,不同群体间利益不平衡加剧,人们更加渴求社会公平,迫切要求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全社会对就业条件、生活质量和保障水平的期望值普遍提高,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满足;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历史积累的老矛盾交织在一起,劳动保障工作将因此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难题。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劳动力总体过剩和技能性劳务紧缺现象并存。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新成长劳动力50万人左右,每年就业转失业人员加上结转失业人员在80万人左右,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有74万左右的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每年还有70万左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全省劳动力的供求将始终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动态缺口。由此可见,一些指标数据从某一个角度看是发展实绩,从劳动保障部门的任务职责看则是现实而具体的压力。同时,技能人才严重短缺,仅占城乡就业人数的3%左右,进城务工农民以及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技能人才占比更低,技师和高级技师更是凤毛麟角,远不能适应现实需求。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老龄化、工业化、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重重挑战。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将由13.94%上升到15.96%,人口老龄化的快速推进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均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从养老保险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看,统筹层次偏低,覆盖面偏窄,做实个人账户难度很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城乡之间社保关系转接不畅等矛盾突出,总体保障能力仍然比较脆弱。三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用工主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灵活化,劳动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多变,加之工资收入分配格局不尽合理,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难度加大。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四是部分困难群体的保障救助问题突出,特别是一些破产困难企业及其职工无力参加医保,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严重困扰着若干家庭。解决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实际问题,是我们的任务和职责。劳动保障工作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一个有许多事要做,也可以办成许多事的重要工作平台,我们理应站在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看待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自加压力找事做、面向基层解民忧,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不断完善就业社保体系,以发展为重,更加主动地融入“两个率先”大局,竭诚服务于广大工作对象,从就业和保障两个重要方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明确目标重点,求真务实,迎难而上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全省劳动保障工作总体上进展顺利,各项主要工作指标全面超序时进度。今年后几个月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既要立足当前,再接再厉、趁势而上,继续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狠抓落实,更要着眼长远,在制度、机制和体制创新上多研究、多探索,以实现全省劳动保障事业的高水准、可持续发展。工作的着力点应十分明确地放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统筹城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2005-9-26 16:44 回复 221.6.244.*3楼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途径,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以更加开阔的思路和更加务实的举措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各地要在继续狠抓全年目标责任落实的同时,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继续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近年来,国家和省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较好地发挥了政策的导引和促进作用。从国情和省情来看,整体就业压力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都将长期存在,保持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十分必要,我们不仅要积极主动地向上争取,做好现有政策期限的衔接工作,还要紧密结合省情实际,不断拓展创新,调整充实政策内涵,进一步增强其实效性和普惠性,适应利益主体、就业方式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使之惠及所有阶层和群体,以更好地发挥政策促进就业巨大而直接的效应。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坚持市场就业与政府帮扶相结合,对“4050”和双下岗、双失业等困难人员和困难家庭,进一步畅通就业绿色通道,逐户落实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完善帮扶机制,实行托底安置。今年要明确提出创充分就业保障社区的要求,明年列入各市工作目标。二是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策略方针。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江苏发展趋势的全面把握,从长远和全局的高度,就全社会弘扬“三创”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三创”的重中之重是百姓创业。这方面,我们的邻省浙江长期以来氛围浓厚,成果丰硕,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效仿和借鉴。浙江的大小老板敢走别人未走过的路,敢办别人未办过的事,敢赚别人不想赚或不敢赚的钱,正是这种不守土恋家,不耐苦守穷,不求稳怕变,不依赖等靠的闯劲、拼劲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奇迹。浙江许多偏僻贫困地区与我省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都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差别就在于浙江人多以当老板为目标,把打工当过程,而我省的外出打工者则很少有这样的追求和作为,往往是小富即安,恋土恋家,最终还是回归田园,农耕为生。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以更加到位的宣传推动和更加明确的政策导向支持鼓励创业,千方百计谋求“一人就业全家安定,一人创业带动一片”的良好效应。三是切实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劳动者素质不高,能力低下,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也是推动全民创业的一个突出瓶颈。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能把卫星送上天是人才,能使屋顶不漏水也是人才”的正确人才观,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充分利用全社会公办民营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层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切实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增强其创业就业能力。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先进地区为学习追赶目标,坚持数质并重,确保在覆盖范围和社会信誉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四是更富成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劳务输出是现阶段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也是当前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劳动保障部门是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输出转移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一定要按照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南北对接的要求,继续强化行政推动,继续推进市场化运作,继续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随着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要逐步改重抓外输为外输与内转并重,在继续鼓励支持农民外出务工就业的同时,把农民就地转移、自主创业作为新的工作重点,引导“民工潮”向“创业潮”转变。为此,要认真研究工作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政策措施的不断创新,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输出转移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进一步扩大就业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各地党政组织的一大课题,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在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同时促进这个特殊群体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就业。 2005-9-26 16:44 回复 221.6.244.*5楼(四)立足长远,高度重视基础建设。 当前,有三项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规划工作是“龙头工程”,各地一定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高水平地编制好“十一五”规划,重点要在体制、机制、管理和服务上有所创新,引导、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在又一个五年中登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次提交会议讨论的“十一五”规划草案只是初稿,希望大家认真讨论,献计献策,务必把这件一定五年的大事办好。二是劳动保障地方立法工作。要全力配合省政府法制办,进一步做好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修订工作。抓紧上报就业促进条例(送审稿),密切配合各有关方面开展调研论证修改工作,争取省政府常务会议尽快通过并提交省人大审议。三是“金保工程”建设。今年10月底,劳动保障部将在我省召开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这既是对我们的鼓励,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要精心组织好示范城市建设,并借这次专题会议东风,加大力度推动面上工作。要加快各种业务数据的整理进度,力争年内入库数据准确率达到99%。要继续推进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推动全省建立一批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打响劳动保障“12333”的服务品牌。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劳动保障信息网覆盖范围,使之逐步延伸到全省的社区乡村,直接服务于城乡人民群众。就是要以“一个号、一张卡、一个网”为标志,把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三、不断开拓创新,思想解放,与时俱进开展工作 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要实现劳动保障事业新突破、大发展,就必须坚持以创新求变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提四点具体要求: 一是在工作内涵上创新。有为才能有位,只有开拓创新并干有实绩,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党政组织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在工作领域上,要进一步破除局限于城镇抓工作的传统做法,更多地关注农村和农民,更加注重以统筹的理念和方法推进城乡劳动保障一体化进程;在工作方法上,要进一步改变习惯于条线部署、自我运作的做法,更加注重加强纵横联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借助全社会力量推进工作;在工作绩效上,要特别强调数量和质量并重,努力把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出高质量,做出新水平。 二是在政策导向上创新。导向鲜明的政策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往往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显著效应,从省情实际出发,研究政策、制定政策、落实政策,是一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要工作。要进一步探索就业政策向支持激励创业倾斜的问题,尽快出台促进就业条例和统筹城乡、扩大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以更加明确、更加优惠、更加配套的各项政策,鼓励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抢抓全省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机遇,强化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不失时机地拓展城乡就业新空间;要通过养老金计发办法的改革和完善,从政策和机制上引导职工多缴费、长缴费,切实做到公平效率两兼顾;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问题,努力把相关政策用足用活;要积极探索制定特殊行业的特殊最低工资标准,合理体现差别,提高苦、脏、累、险职业和工种的收入水平;要建立职业培训的激励促进机制,引导广大劳动者更加自觉主动地提高技能、强化素质,以明确的扶持资金投向推动重点培训基地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创新。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在工作方针上,要逐步淡化管理概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真正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工作机制上,要高度重视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增强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工作的重心下沉和关口前移。面对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政组织报告工作情况,讲清楚劳动保障工作体系建设的特殊重要性,赢得理解和支持,增进共识,找到办法,切实解决好工作纵向到底、基层有人办事的问题;在保险基金运行管理上,要以最终实现省级统筹为目标,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切实解决统筹层次偏低、管理相对分散带来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2005-9-26 16:44 回复 221.6.244.*6楼四是在推进力度上创新。要坚持把综合考评和专项考核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建立系统、科学、可行的劳动保障工作全面考核制度,同时落实日常督促检查办法,综合运用定期通报、实地督办、年终考核等多种方式,以更大的力度促进和推动工作,促进全系统比学赶超浓厚氛围的形成。为此,省厅初步制定了一个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这次作为会议讨论文件印发,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上下沟通,共同推敲,使这个考核办法既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达到明确导向、促进工作的根本目的。同时将在认真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出台对厅机关的专门考核办法。 四、强化队伍建设,勤廉并重,奋发进取开展工作 人是第一要素,在更高的起点上做好新时期的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认真到位地抓好全系统的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大力倡导优质服务,显著提高工作效能,着力打造劳动保障部门求实创新、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一,要大兴学习研究之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急剧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我们倍加努力地刻苦学习,更加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全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必须立足本职岗位,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不仅要认真学习本职工作业务知识,还要多学一些经济、金融、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提高工作水平。要善于向书本学,向基层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学,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特别注重从省情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化解新矛盾,紧紧抓住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努力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广度、有份量、可操作的研究成果,为领导决策和制定政策提供大量可靠可用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要大兴干事创业之风。更富有成效地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特别需要一种干事创业精神和一支干事创业队伍。要在全系统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使干事创业真正成为每个人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希望人人都有一种奋发进取精神,全系统的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年龄不分大小,文化不计高低,都应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焕发激情,勤奋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做事,建功立业;希望人人都有一种爱岗敬业精神,做到热爱岗位,真情投入,珍惜时光,只争朝夕,尽心尽职,大有作为;希望人人都有一种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可能都称得上卓越,但必须从思想上立志追求卓越;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因多种因素影响,不一定都能达到一流,但必须致力于争创一流。要以鼓励干事的浓厚氛围和注重实绩的正确导向,把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引导到工作上,为有本事的人提供舞台,让能干事的人得到施展,在全系统形成奋发向上干工作的良好风尚。在内强素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外树形象,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和本职工作重要情况、基本经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省级层面要主动与主流媒体联合开办专栏和专题节目,同时认真办好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与全社会的沟通联系。各市县也要面向广大群众,利用本地媒体,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上下联动,扩大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影响,塑创部门服务民众、贡献社会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大兴协同配合之风。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特别强调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协同配合,形成整体推进工作的局面和态势。要注重加强与经贸、财政、教育、卫生、工商、税务、工会、工商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互补互促、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系统内部各项业务工作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要从厅领导班子成员和职能处室、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做起,切实增强大局为重的观念和合作干事的意识,特别强调横向联系和相互配合,以系统论、一体化的理念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在工作全局中找准专项工作的位置,在支持别人的过程中赢得别人的支持,在尊重别人的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坚决摒弃各种个人主义、本位主义、自由主义的言论和行为,共同维护全局利益和整体形象。集中统一能带来效率效能,团结和谐能产生良好风气,一个既有良好风气,又有效率效能的部门就一定能做出显著的工作成绩,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个十分浅显的道理相信会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