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编 先秦至秦第一章 上奏文种1、 上书由先秦“书”文种的上行用途演化成的分支文种,并作为“奏”前身的残留状态在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非正规上奏文种。2、 奏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3、 疏由奏的别称、各类上奏文种的泛称,逐渐演变为我国封建社会沿用于 向皇帝陈述政见的上奏文种。4、 奏状(表状)在汉代是奏的别称,演化至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 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5、 奏本明、清两朝正式设置,由臣下进于皇帝的上奏文种。6、 题本明清时期在京衙门及地方官员因奏报政事而使用的主要上奏文种。7、 奏折清朝中、后期,由高级官员和近臣向皇帝言事的重要机密文书。8、 议古代臣属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议事说理的上奏文种。9、 表我国封建社会所设置,由臣下对君主陈情的上奏文种。10、章古代臣下向君主表示谢贺的公文文种。“章”字义同“彰”、“显明”的意思。即向君主明白表述心中谢忱。 11、启晋代大臣上于皇帝的公文。唐代以后逐渐定型为对皇太子、诸王陈言的准上奏文种。第二章 君命文种1、 策我国封建社会中,由皇帝用于重大人事的君命文种。2、 册古代皇帝用于特别重大人事和祭祀活动的君命文种。3、 制封建社会中,由皇帝颁布可垂为后世遵守的重大制度性举措时所使用 的君命文种。4、 诏封建社会初期所设置的公文文种。是皇帝主要用于指挥庶政的君命文 种。 密诏由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往往不采用正常的传递途径,不举行颁给仪式。亲诏由皇帝亲自拟稿的诏书。手诏由皇帝亲笔书写的诏书,亦称“诏记”、“手记”即“手诏”。5、 玺书秦始皇以后,皇帝之印称玺。有皇帝之印的诏书称玺书。6、 批答唐朝至清初,由皇帝采纳或赞同、赞赏臣下所上章疏的内容,所做 出的答复性君命文种。7、 圣旨元代皇帝颁发政令的君命文种名称。8、 铁券封建帝王赐给功臣以世代保持优遇及免罪等特权的凭证。9、 敕南北朝以后,形成限由皇帝对臣下训诫、授任、封赠等用途的君命文 种。到清代,敕书亦称“敕谕”,简称“敕”,是皇帝授任地方重要文武官员,并规定其职权范围、任事要求的凭证性君命文种。作为履行职权、明确责任、考绩优劣的法定依据。10、上谕清代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中以发布命令、指示的君命文种。“上”为皇帝之称,以区别于文武官员所使用的一般下行文种“谕”。第三章 官署上行文种1、奏记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上行文种。2、牒汉、唐期间由下级向上级、民众对官府陈事所用的上行文种。3、状汉代始设,由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4、状上唐代为区别于其他状体文,而对官署上行文种“状”所称的别名。5、过所古代官府发给官吏、平民使之得以通过关津的凭照。6、呈状、呈在封建社会是由下级官署、属官对长官汇报工作、陈述事宜或报送文件、物件等使用的上行公文文种。7、详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明清时期,是由下级就重要事项向直接上级详细申报、请示政务的上行公文文种。详册为方便上级衙署存案备查,详的制发者须呈报二份,合为一套,其中用册式纸者,称为“详册”,由上级留存。 详文制发者呈报给上级衙署的详,如果用的是状式纸,就称“详文”。详文在成文日期之前应留有空白,供上级批示后退回原报衙署。 长详凡详文文字与详册文字完全一致者,称“长详”。 由详凡详文内容较详册为简者,称“由详”。8、禀清代由书札发展为公文,用于下级对上级、属员对长官、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宜的非经规范的上行文种。9、核定清代地方衙门,由书吏起草的公文文稿,例须由师爷核稿。核稿时,通常要作文字修改。10、清稿经核定后的公文草稿,须发交书吏誊正,这一程序叫“发誊”,誊正后的文稿,称为“清稿”。11、判行经誊正的清稿,须经长官再次审阅文稿中有无误失,然后批示能否行文。这一程序称为“判行”,类似于今之“签发”制度。经长官判行的文稿,才能定稿。12、红、白禀制度下级上呈上级的禀文,用白纸书写。同时附呈衔名手本,即用红纸书写呈送者的官衔、姓名,以示对上官尊敬。上司在衔名手本上批示,退交下级据以执行后与禀稿一起存档,称“红禀”;上级衙门在禀文上照录批语后归档备查,因称“白禀”。此后遂成定制,上报时,例须上红、白禀一套。第四章 官署平行文种1、 移封建社会由无隶属关系的官署或官员间相互行文使用的平行文种。2、 关我国古代由同级或不相隶属官署、官员之间联系公务的平行公文。3、 刺作为南北朝至唐代,中央各官衙间相互质询的平行文种。4、 咨地位相当的高级官署间相互行文使用的平行公文文种。5、 议复指对皇帝批示“交某部议”的事件,由部议妥后,用题本奏复。6、 案呈清代呈堂稿的首称用语。部文例由各司司员起草,当面向部长官(称 堂官)宣读并解释,供审定,称为说堂;此稿称“呈堂稿”。“案呈”一词,渊源于宋朝,为部文装套呈堂稿的领述词。7、 揭帖清代随本章附送相关部、院、科、馆,以方便相关部院预先商议对 本章处理意见的平行公文文种。8、 塘报明清,各省督抚选派武职官员驻京,掌本省与京师间的公文传递, 称提塘官。提塘官公所设有“报房”,将有关上谕、本章折件印发本省,称“塘报”。9、 照会明清两朝设置,由不相隶属官署间使用的,时或带有准下行属性的 平行文种。 朱笔照会清代照会的分支类型之一,用于地位高低悬殊的不相隶属官署间,带有准下行属性。 墨笔照会全文用墨笔书写,是清朝照会的分支类型之一,用于地位平行或高低差别不大的官署。10、案清代,一事之始末的全部公文归档,称为一案。既往已确定之案,称之“成案”。第五章 官署下行文种1、教封建社会由王侯、长官训诲僚属的下行文种。2、符我国古代由唐朝至明朝相沿设置的一种下行公文。3、诺画诺。是长官批准公文生效的制度。画,为写字动作;诺,为所写文字,意为赞同、应允。4、指挥唐、宋特定公文用语。用于概括指称高层上级的下行公文。既可以指称皇帝的“诏”、“敕”,也可以指上级官署的公文。“指挥”虽称上级公文,但并不局限于指某一文种的公文。5、本寺该寺。宋代公文中的称谓“本”,有时不是自称,属于特殊用法。6、者古代表示公文正文结束的语气词,起截止符号的作用,无实意。7、词语的词汇义根据词语通常适用范围以词典规范了的词义。 语境义根据由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所构成的语言环境,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 修辞义作者在该文中特别赋予该词的临时义。亦指该词语原本不具备的含义。8、牌清朝沿袭明代而正式设置的法定下行公文文种,由各文、武衙门向所辖下级发布命令、指示性内容的公文。9、标朱发文衙署长官用红笔在下行公文上点圈、勾勒或加书文字,以提示要点并显示威严的一种文书处理制度。10、札子是宋代中央衙署变异“堂札子”而创设的下行文种。其名称经历了“堂札子中书札子札子”的演化,并进而演变为“札付”文种。 札清代从札付文种分化,融汇上级长官行于属下的书札而形成的下行公文文种。谕清代由长官告晓属员的下行公文文种。11、画行我国古代,由下行公文的责任人批准公文生效发出的法定行为。其中,“画”也称“判”,是长官加书批语的动作;“行”,是批语的文字内容。12、票清代作为派遣官、役执行任务凭证,或向属下发布命令、指示的下行文种。 票银亦称“红票”,为完纳税金的凭证。后演变为向钱庄、票号兑取银、钱的凭证“银票”、“钱票”。火票动用各驿站马匹递送紧急公文的兵部凭证性文书。多预印空白,交司员收存,“遇有急需,方可填写。”差票官府差遣衙役勘察案情、传唤人证、拘押人犯的凭证性公文。第六章 其他文种1、 告身古代授官的公文。通常由中央主管衙署行文,向被授任者本人告知经皇帝批准的授官旨意。供被授任者收执,以为凭信。2、 中书省对皇帝负责的最高决策政令机构,负责诏、敕的起草工作。门下省对皇帝负责的最高政令审议机构,负责对中书省起草的诏、敕进行审议、封驳,并将审定的诏、敕提请皇帝批准。尚书省对皇帝负责的最高政令执行机构,负责诏、敕的贯彻执行工作。3、 宣头唐、宋、金时期皇帝行遣小事的君命文种。4、 盟书我国古代用于对神明宣誓定盟、以维系与盟者相互关系的杂体文种。5、 誓古代告诫将士或互相约束之辞。6、 檄我国古代军事文告。两汉时期曾兼作下行公文。南北朝时期,与露布相合,后又与之分工,逐渐规范为讨敌、威敌、晓谕的军事专用文种。羽檄插着羽毛的紧急檄文。7、 榜我国古代官府公开张贴、晓谕军民的公文文种。8、 押署亲笔签署。押,签字;署,署名。9、 示古代官府对属吏、民众有所告诫、劝谕、禁约时明白昭示的下行文种。10、路引明代作为通过关津的身份证明所颁发的路证公文,即通行证。11、勘合明初控制中央衙门政令、辨识真伪的“行移动勘合”制度所派生,至清朝,沿用为证实所差遣官员身份,及动用驿站马匹的凭证性公文文种。12、禀状明清时期主要由民众诉讼时上于官府的专用文种。13、判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称行为,是对公文批示、签押。 二是指称公文,是用于裁决狱讼的文种。 判花指主管官员在判词上所签花押。后亦移指判词本身。第二编 民国时期第七章 上行文种1、 呈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 种。2、 指令民国时期上级对下级呈请所作答复的下行文种。3、 签呈国民党政府时期行用于本机关、本系统内部,由属官呈于长官的非 正规上行公文文种。4、 韵目代日按照声调分别排定的韵目序号,在电报中用韵目代表日期的方法。 第八章 平行文种1、 质问书从“书”这一文种分化出来的非规范性文种。在民国时期历次公 文程式中,均未见明确规定,尚未凝定为文种名称。2、 公函始设于民国时期用于无隶属关系官署相互行文的平行公文文种。3、 反类尊题先从与本文基本目的相反的趋势、方面落笔并加以排除,以进一步突出关键所在的写作手法。第九章 下行文种1、 饬袁世凯时期上级对下级有所训示、指挥、差委而用的下行公文。2、 草案公文稿本的专门术语。为草拟、修改基本定型,供审议、通过的公文稿本。3、 交片民国初所设置的中央政府内部使用的特殊下行文种。4、 大总统令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设置的限于由大总统使用的下行文种。包括: 大总统策令、申令、告令、批令四个分支文种。5、 封寄袁世凯政府中期仿照清代“寄信”而设置的由大总统政事堂和陆海 军大元帅办事处承发其政谕、军令的特殊下行文种。6、训令民国时期设置的由上级官署或长官主动对下级发文时使用的具有指挥性质的下行文种。6、 批民国时期仿照古代公文而设置的用于准驳呈请的答复性下行文种。 第十章 其他文种1、任命状民国时期授与被任命官员的证书。2、通电面向全国范围公开拍发的电报。近、现代随着电报这一迅捷的通讯手段的广泛运用,就重大政事,采用向全国公开发布的特殊形式,即称通电。3、代电民国时期以快速传递邮件代替电报的一种公文。4、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由官署向民众宣布事实或有所劝诫时使用的公文文种。 第十一章 陕甘宁边区新创公文1、指示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为适应对下级实施政策性指导之实际需要,而创设的新型公文文种。2、决议民国时期随着议事制度的健全而产生并实际运用的文种。 第三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文 第十二章 上行文种1、报告适用于个人对组织、执行机关对授权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等用途的上行文种。 知照报告根据报告制度,依隶属关系,主动向上级所作的报告。 上复报告根据上级布置、专门要求或询问事项所作的报告。报送报告向上级报送文件、资料、表册、物件时,随件附送的简要说明之文字报告。送审报告以报送领导机关、法定会议或其他审议机关审查为直接目的的报告。建议报告用于就相关事项提出意见或建议,供上级考虑、采纳的报告。2、签报建国初作为报告的分支文种而设置,由政府部门负责人直接送政府首长批返的上行公文。4、 签呈机关内部部门对机关首长行文时用之。5、 请示在吸取解放区文种设置经验的基础上,解析建国初报告文种的部分用途,于1957年取代签报而设置,主要“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上行文种。第十三章 平行文种1、函为了适应无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用途而设置的平行文种。 请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所用的函。 复函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有关主管部门对请求批准事项的答复。 第十四章 下行文种1、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行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的下行文种。2、条例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3、指令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办法中创设的下行文种,适用于发布经济、科研等方面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者要求。5、 指示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创造性实践,建国后相沿设置的适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下行文种。6、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下行文种。7、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下行文种。8、 批示1957年始设、沿用至1981年以转文为主要用途的下行文种。批示 用于转发或者批转下级机关的工作报告、建议或计划,具有批复作用。9、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个体承租公共土地使用权合同样本
- 2025通讯设备购销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化工产品购销合同
- 新能源行业广告宣传技术创新与合规性评估指标体系报告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界面操作便捷性评估报告
- 聚焦2025年新能源市场需求变化下的产品调整策略报告
- 2025年社区团购运营管理创新与用户流失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
- 小区地库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综合练习题型汇编带答案
-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语文试题
- 员工社保补贴合同协议
- 爱永在 二部合唱简谱
- 培训课件 -面相识人 -识人秘籍内部资料
- 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讲课
-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教育课件
- 山东医专综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子装修合同范文
-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监理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 突发性耳聋的中医辩证及护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