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培训小结—课堂教学实践课观摩感悟.doc_第1页
基地培训小结—课堂教学实践课观摩感悟.doc_第2页
基地培训小结—课堂教学实践课观摩感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地培训小结课堂教学实践课观摩感悟英语基地二组 刘蕴倩作为一名教师,大家都有同感,当上完一堂好课时心情会无比愉悦、畅快,会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那么何为一堂好课?我的理解是:在师生互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满地完成了你的预设,并有了你意料之外并且是颇为精彩的生成,在某种意义上让你在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学的机会;即:师生双方在合作的前提下,在这堂课中各有所得。学员们到武汉观摩了全国中小学教学比赛高中组的16节课,基地培训中我们又花了两个整天,观摩了8堂学员实践课(这二十多节课中多数为配有文本的阅读课),也有幸聆听了多位知名专家的点评。作为听课者的我,感悟颇多。其中市教研员汤青老师的点评让我感触颇深。她说黄岳辉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在阅读教学中,以对话的方式,从文本灌输走向人本解读。这句话我理解为:课堂中师生以问答对话的方式展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挖掘。教师应“十分”地关注教学对象的需求,合理化地设计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导读问题,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文本的中心和重心,逐渐帮助学生个性化、人文化地解读文本,达成“人本化解读”。要做到这点并非易事,我本人觉得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点素养:1、 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每个人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不尽相同。要上好一堂阅读课,教师必须能够敏锐地抓住文本中的若干个关键点、特色点,从它们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它们展开教学设计。What is Advertising一课中,杨嵘老师牢牢抓住了文本的关键段第二段(广告设计三要素)进行由浅入深的各种形式的教学设计,使得文本重点凸出,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黄岳辉老师的“Very Vegetarian”一课中对于Sams reasons for being vegetarian的总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文本中并没有直接的陈述理由,但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解读用若干形容词来归纳理由,在他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得有理有据而且准确全面。这些课堂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2、 对教学对象的深度了解有了对教学对象的深度了解为基础,教师就会明了教学对象将对课堂教学产生何种可能的教学需求。这样为迎合教学对象的需求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就会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心才能抓住他们课堂上的attention,他们才会始终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紧跟着教师走,唯恐掉队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如果学生的这种迫切的求知欲贯穿整个课堂,课堂教学不成功也难。回忆自己阅读教学中导入环节比较成功的一个课例:新世纪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Additional Reading: Time Capsule of Colorado Springs,正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才成就了一次成功的课文导入。以课文的题目入手,先从美国的州说起,考察学生的地理概念,问他们Colorado是美国的一个州还是城市?再联系Colorado Springs,要求学生在美国国家地图上找出它的所在并告知这个城市的具体建成日期;然后导出Time Capsule的一张真实图片,告诉学生它的大小;再引导学生想象文章题目让你联想到什么故事,于是带着他们的想象去阅读文本。这个导入环节的设计正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区”,因为我了解大部分学生知道Colorado,但很少有人知道Colorado Springs,而学生对于由自身发展区所衍生出来的知识自然是感兴趣的。我明智地利用了学生的interest,从而成功地抓住了他们的attention,也就成就了师生间的interaction。回顾这二十多节课,有些是successful的,有些是less successful或者说partly successful的。不管结果怎样,所有的观摩课或实践课都体现了其价值,相对于“成功的经验”来说,有时“失败的启示”更为珍贵。细细思考后,发现“失败”中有个共同点:某个教学设计环节未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受“借班授课”对教学对象不能充分了解的局限,教师课堂设计中所设计的任务因“过易”或“过难”而导致学生失去了听课的attention和 motivation,从而降低了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最终导致此节课成为less successful。3、 良好的语言素养英语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言素养,扎实的语言功底才能更生动、有效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对话”,才能成就课堂中师生间的Real Communication。如何用清晰、简洁、地道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如果提问后,学生的回答完全偏离你的预设,如何用即兴的语言引导他们回归正轨?在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没有任何头绪时如何调整语言给予他们及时的提示或帮助?在学生有自己独到、个性化见解时如何再进行适时的追问以求得更为完美的生成?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功底是个很大的挑战。青浦高级中学的陆咏梅老师扎实深厚的语言功底、信手拈来的即兴幽默让我钦佩不已。她的课堂语言让听课者有了一种“享受”的快乐,相信她的这番造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作为语言教师的我们始终要牢记:学无止尽;学无止境。“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应时刻并进”,否则你永远成不了一名真正的优秀的语言教师。4、 精心的教学设计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成功课堂的大前提。有了精心的设计,就不会把课堂当作文本机械化灌输的场合,而力求使之成为人本化解读的主阵地。精心的教学设计考验的是教师的毅力和智慧。我认为“毅力”是基础。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潜质设计出优秀的教学作品,但往往只有小部分人达成目标。众所周知“优秀”来自于无数次的“打磨”,只有那些在无数次打磨中坚持下来的人才有可能走向真正的“优秀”。其次是“智慧”。在设计中想让你那所谓优秀的作品与众不同,让每一个授课对象甚至是观摩你课堂的人都有所收获,那么就一定要有你“自己的东西”,“独特的东西”,“可供借鉴的东西”,这些来自于你教学上的“创造力”,即:最宝贵的教学“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默会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一个概念,是一种经常使用却又不能通过语言文字符号予以清晰表达或直接传递的知识)。我把它理解为“教学智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可有效提升个人的教学智慧,提升个人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被定义为“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突出的PCK,而课堂设计是提升PCK的一个主阵地。5、 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武汉的全国观摩课和两整天的实践课对于几乎所有授课教师来说都是“借班授课”。在不熟悉班级学生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突发情况;如何调动起原本陌生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开展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何在教学的同时敏锐地抓住学生的肢体语言信息以助推教学;如何在师生互动中适时抓住契机使互动更为人本化等等问题都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巨大考验。但大考验后伴随的往往是更为快速的成长。So lets face up to this big challenge!这二十多节课中,我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