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多媒体_第1页
推拿多媒体_第2页
推拿多媒体_第3页
推拿多媒体_第4页
推拿多媒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科技大 学 体育部 张效江,推 拿 按 摩,课程内容,按摩概述 按摩手法 穴位按摩,按摩概述,一、推拿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推拿又称按摩,古代有按跷、乔摩、案抚之称。从推拿发展的历史来看,明代以前以称按摩为主。至明代,按摩发展迅速,并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故“推拿”一词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今。 推拿最初只是用手自我的医疗保健;随着对推拿的实践、认识和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并逐渐形成了推拿这门学科的雏形。,隋唐时期是推拿发展的鼎盛时期,推拿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这一时期推拿发展具有以下特点:自我推拿盛行,主要用于养生保健;推拿已不局限于软组织损伤、骨伤病的治疗,而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儿诸科;小儿推拿兴起,主要用于“鼻塞”、“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疾患;按摩辅以介质(膏剂)治疗盛行,发展了药物外用与手法结合的治疗方法,且膏剂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应用,并用于小儿防病保健;随着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对外交流活跃,中、外按摩交流也日益频繁,中医按摩开始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同时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古印度的“婆罗门按摩法”等也传入我国,可见唐代已经开始了国际间的推拿学术交流。,清代,推拿的主要成就有:出版了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等十余部推拿专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推拿图解,使后人易学易懂,便于掌握要领;在正骨推拿的基础上,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推拿归纳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使正骨推拿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经过不懈地努力,推拿已发展成各具特色的儿科推拿、正骨推拿、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武功推拿、经穴推拿等众多的推拿学术流派,使推拿的内容更为丰富。,新中国成立后,推拿学科有了空前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拿教学迅速发展:自1956年全国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诞生至今,全国大多数中医院校设立了推拿系或针灸推拿系,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推拿专业人才。 (2)推拿学科得到重视:自1958年国内第一所中医推拿门诊部在上海成立到现在,全国县级以上中医院大部分设有推拿科,甚至推拿医院,部分综合性医院也开设了推拿门诊。 (3)成立了全国推拿学会:1987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学会,加强了推拿学术交流,推动了推拿学科的发展。 (4)推拿专著大量出版: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已先后出版了近200部推拿专著,展示了推拿学科雄厚的实力。,(5)各推拿流派的特色推拿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全国颇具影响的推拿流派有十余家,特色推拿功法十余种,各流派相互交流经验,磋商技艺,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气氛。 (6)推拿临床研究逐渐深入:推拿治疗病症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已远远超出原先的伤、内、外、妇、儿等科病症范围,开始逐步应用于急症、癌症、眼病和部分传染病。推拿醉应用于十余种手术。推拿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已初显疗效。,(7)开展推拿实验研究:现代化医疗仪器在推拿学研究方面发挥作用。如推拿手法作用机理、推拿手法动力学研究、推拿镇痛原理、推拿对内脏功能的影响、推拿对微循环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快发展。 (8)推拿的国际间交流日益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方面我国推拿学者频繁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授艺传技,医疗服务,扩大了推拿在国际上的影响,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关注;另一方面,不少海内外有识之士也经常来中国进行考察、交流和学习中医推拿,促进了国际间的交往。,总之,推拿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已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说它年轻,推拿尚有许多奥秘和作用原理,推拿的内涵和外延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随着人类对非药物、无创伤的自然疗法的偏爱,推拿将以其独特的疗法、卓著的疗效、无毒副作用及简、便、验、廉的优点,而成为最具发展前途的医疗学科之一。,二、推拿的概念,推拿不同于其他疗法,它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推拿是通过医者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穴位),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推拿是一种信息疗法,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信息交流呈双相性。一方面,当机体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某种异常信息并传递到体表的特定部位或某一系统,推拿医生通过手的触摸,凭借手下的感觉,捕捉这种信息并为推拿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另一方面,推拿以其独特的医疗方法,即用手法刺激的方式,产生某种形式的信息,这种信息必须是有益的,并通过特殊的传递输送形式和载体,输入到有关脏腑或病变部位,对异常信息进行干预和调整,从而达到恢复平衡的作用。这种特殊的传递形式和载体可能是通过以下这些学说的途径来实现的:神经一体液学说、神经生物电学说、神经介质学说、“闸门”学说、激素和酶系统学说、生物全息学说等等。,推拿是以手法作功的形式来达到治病目的的,因此,手法是推拿治病的关键。尽管推拿手法种类繁多,单式、复式,各式各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手法必须遵循“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八字诀,达到“深透”的作用。这八个字包含着:手法要求能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并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感,避免时快时慢,时轻时重;要求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切忌生硬粗暴和用蛮力。所谓“深透”是指手法的功力能透入到深层组织,这就要求手法作功是1+1的功力累积,而不是11的耗散。,按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按摩的作用 按摩的保健作用 按摩的治疗作用 按摩的注意事项 手部准备 按摩体位 按摩方向 按摩力度 按摩递质 按摩禁忌症,按摩施术原则,按摩的保健作用,调节神经和免疫功能,促进内脏功能 皮肤保健与美容 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按摩的治疗作用,理筋复位 解痉止痛 消肿散淤 松解粘连 促进再生,手部准备,手要清洁,指甲要剪短,冬天施术前要先把手搓热。,按摩递质,使用递质可提高按摩效果,如舒活酒、椒盐酒、滑石粉、按摩乳、10的樟脑酒等,它不仅可避免擦伤皮肤,而且还可提高按摩效果。,按摩体位,按摩者和被按摩者必须采取适宜的体位与姿势,使被按摩者的肢体、肌肉放松,以便于按摩者操作。,按摩力度,开始时用力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要求刚柔相济,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按摩方向,一般应按淋巴、静脉的回流方向进行。淋巴结处不宜按摩。,按摩禁忌症,肿瘤部位 局部皮肤病 血友病、紫癜病患者 开放性损伤 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早期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妇女月经期和妊娠期不能按摩下腹部,按摩施术原则,明确珍断 辩证施治 动作准确 定点而治 由近及远 由表及里 发收迅妥,快慢结合 刚柔相济 动静结合 动作简洁 以巧代力,推拿临床操作中的几个问题,对医生的要求:作为推拿医生,要求仪表端正,热情大方 推拿体位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操作体位与推拿的疗效关系密切。 推拿部位(穴位)的选择: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推拿部位或穴位直接关系到推拿疗效。 推拿手法的临床运用:手法在临床运用时,首先要因人、因病、因部位制宜。 5. 预后和转归的估计:正确估计疾病的预后与转归对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和全面观察病情有重要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当出现症状毫无善,或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出现时,应考虑诊断是否准确,推拿部位(穴位)选择是否合理,推拿手法运用是否恰当,是否伴有其他病症同时存在的可能,等等。须根据各种症状,综合各方面因素加以析,排除其他各种可能因素,明确诊断,重新制定治疗方案。,基本手法,推法 擦法 拿法 摩法 揉法 捏法,搓法 按压 叩打 抖动 摇法 滚法,推 法,操作方法 掌轻推:肘关节微屈,自然伸掌,拇指分开,四指并拢,全手贴于皮肤上,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轻轻向前推动,力量只达皮肤。 掌重推:与掌轻推基本相同,但用力较重,推摩时虎口稍抬起,用掌根及大小鱼际着力,力量达皮下组织。 作用 轻推能消除疲劳,对神经系统起镇静作用。重推能加速静脉与淋巴回流,有消肿散淤作用。 应用 掌轻推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掌重推常用于运动前按摩,以提高局部组织温度,与擦、按压等手法交替使用。,擦 法,操作方法: 手掌或掌根擦:腕关节稍背伸,将手掌或掌根置于被按摩的皮肤上面,做往返重复的直线形擦摩。 指腹擦:拇指与四指自然相对,成钳形,钳住被按摩部位,以拇指为支点,用其它四指指腹进行擦摩。 作用 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和提高局部皮肤温度。 应用 手掌或掌根擦法多用于躯干部,指腹擦法多用于手指、足趾关节、跟腱、腕关节等部位。,拿 法,操作方法 用大拇指及其他手指的罗纹面相对用力,夹住按摩部位的肌筋,逐渐用力内收,将肌筋提起,并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一紧一松的捏提和捏揉动作。 作用 通经活络,缓解痉挛,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 应用 适用于颈项部、肩部和四肢等处。,摩 法,操作方法 肘关节微屈,肩部和腕部放松,用四指指腹或手掌平贴于按摩部位,指、掌着力部分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式摩擦。 作用 温经活络,调和气血,开导放松。 应用 适用于胸、腹等部位。,揉 法,操作方法 用拇指或四指指腹,手掌、掌根和大、小鱼际紧贴在皮肤上,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动作可轻可重,力量仅达皮下,重法可达深层肌肉。 作用 轻揉法有镇静安神、缓解重手法刺激、活血散淤、放松肌肉、消除疲劳的作用。重手法有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消肿止痛、软化疤痕的作用。 应用 适用于身体各个部位。小部位用拇指或指腹揉,大部位用手掌或掌根揉。,捏 法,操作方法 拇指稍外展与其余微屈的四指相对呈钳形,抓握住被按摩部位的肌肉,相对用力挤压并向上提,要求中速均匀移动为宜。 作用 轻捏法可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重捏法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活血散淤,消肿止痛,防治肌肉萎缩。 应用 多用于颈肩和四肢部位。,搓 法,操作方法 两掌相对,置于被按摩部位的两侧,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要求动作小而轻快,力量均匀、柔和。 作用 消除肌肉和关节的疲劳,提高肌肉工作能力。 应用 适用于四肢肌肉、关节等处。,按 压,操作方法 将一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掌根置于被按摩部位,肘关节伸直,腕关节稍背伸,用较大的力量向下按压。用力要均匀,速度较慢,力量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作用 调和气血,镇静止痛,消除疲劳,放松关节和肌肉,对小关节轻微错位有整复作用。 应用 用于肩背、腰臀和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以及肘、腕、膝、踝等关节处。,叩 打,用两手半握拳或者两手掌尺侧面击打被按摩部位的方法称为叩打,包括叩击、切击、轻拍三种手法。,叩 击,操作方法 双手握空拳,用拳交替叩打被按摩的部位。动作小而轻快,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手腕尽量放松,用力均匀,连续不断,深透舒适。 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畅通血流,消肿止痛,消除疲劳,振奋精神。 应用 肩背、腰臀、四肢肌肉丰厚的部位。,轻 拍,操作方法 双手自然伸开,掌心向下交替进行拍打。肩、肘、腕、手尽量放松,动作小而轻快,均匀、柔和、连续。 作用 较轻时有调和气血、镇静止痛的作用;较重时有振奋经络、调和气血、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消除疲劳的作用。 应用 头面部、颈、胸腹、肩背、腰、臀和四肢等处。,切 击,操作方法 双手自然伸开,以手掌尺侧面接触被按摩的部位,沿着肌纤维的方向交替进行切击。手腕尽量放松,动作小而轻快,均匀柔和,连续不断,力量适中。 作用 与叩击基本相同。 应用 多用于四肢、腰臀肌肉丰厚的部位。,抖 动,操作方法 肌肉抖动:全手伸掌,五指分开,置于被按摩肌肉上,掌根和大、小鱼际轻轻按住肌肉,五指抓住被按摩肌肉,做左右或上下的小幅度抖动。手腕放松,动作柔和、均匀、连续。 肢体抖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的指、掌,一手握住腕以上部位,或双手握着被按摩者的踝关节,进行上下的快速抖动,最后做顺势轻度牵引。抖动时先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 作用 放松肌肉、关节,消除疲劳。 应用 肌肉丰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摇 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