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目录.xls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18张)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18张_dwg.rar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18张)_dwg
施工图目录.xls---(点击预览)
第一篇 总体设计
S1-2 总说明.DOC---(点击预览)
S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dwg
第三篇 路基、路面
S3-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dwg
S3-7 路面工程数量表.dwg
S3-8 路面结构设计图.dwg
第二篇 路线
S2-1 路线平面图.dwg
S2-2 路线纵断面图.dwg
S2-3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92485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5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9-05-16 上传人:乐****! IP属地:广东
30
积分
关 键 词: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18张 水泥混凝土道路 水泥混凝土路面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 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18
资源描述:


内容简介:
第 4 页 共 4 页总 说 明1.0 概述1.1 工程概况xx中心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全长约4.160公里,砼路面宽度4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4.5米,结构层设计为C30水泥混凝土路面厚18厘米+5%水泥碎石基层厚10厘米。项目道路为xx中心生产运输的主要通道,随着沿线经济发展,原有道路破坏严重已不能满足交通出行需求。本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的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充分发挥公路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1.2 设计任务依据xx中心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的主要任务依据是:1、建设建议计划;2、本院调查、测量、勘察的相关资料。2.0 技术标准2.1 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平原微丘区,四级公路。2、设计速度:30 km/h。3、道路宽度:路基宽6m,路面宽4m。4、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5、设计年限: 15年(水泥混凝土)6、设计荷载:公路级。2.2 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本次施工图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如下: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部颁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部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部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部颁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部颁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部颁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09);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部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国颁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交公路发201065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 358号);施工时,如有新的规范、规程颁布实施,则应按新的规范、规程执行。3.0 文件编制3.1 施工标段的划分本次设计路线全长4.16km,划分为一标段。3.2 施工图设计文件分册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标段的具体情况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分册,设计文件分册情况见表3-1。 设计文件分册一览表 表3-1文件分册内 容备 注第一册第一篇 总体设计第二篇 路线第三篇 路基、路面第十篇 筑路材料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设计3.3 文件编制的其他说明施工图设计统一采用A3幅图。3.4 施工图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及执行情况2015年5月,组织召开了xx中心水泥混凝土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会。施工图设计审查会主要意见:1、建议优化平纵设计。2、补充完善老路及沿线构造物调查资料,进一步优化路面结构层设计。3、细化平面交叉口设计,完善交通工程与沿线安全设施等设计。4、完善施工组织设计。5、进一步核实材料单价,完善施工图预算。施工图设计审查会会议纪要执行情况:根据施工图设计审查会会议精神及与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项目组对有关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重要节点等处理方案进行了优化。1、优化了平纵面设计,路线折角处设置曲线过渡。2、完善了调查资料,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调整为24cm厚。3、优化了交叉口转角半径,完善了交安设计。4、完善了交通组织及施工图预算。4.0 沿线自然地理和工程地质概况4.1 地形、地貌怀远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和江淮丘陵的结合部。县境内属蚌怀低山区和淮南丘陵区,统属淮阴丘陵区,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3.5%。怀远县东南有大洪山,西南有平阿山,县城南侧有荆、涂二山隔淮对峙,其余均为平原。在残丘地貌中,除荆、涂二山海拔分别为258.4米和338.7米外,其余均小于200米。平原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区,整个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斜,坡降为1/80001/10000,绝对高度在15.525.5米之间。面积为2358.15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96.35%。4.2 气象水文怀远县地处北亚热带至暖温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过渡带气候型,因受东南季风及淮河气流影响,兼有南北方过渡类型的气候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夏雨集中,无霜期长。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年平均气温15.6。路线自然区划分为5区。4.3 区域地震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公路地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7度),为弱震区,属相对稳定区。4.4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4.4.1 工程地质分区及特征在地质上,怀远县位于徐蚌凹折带南缘。平阿山以北属淮阴地台,平阿山以东至沿淮丘陵属淮阳地质,平阿山以南属淮南盆地北翼。震旦纪变质岩系组成怀远县结晶基底,与低山残丘一带古老岩系相连。蚌台凹以北构造线近南北,呈开阔平缓的向斜构造,与地质为断层接触,两翼时有奥陶纪灰岩及二迭、三迭纪紫红色砂页岩地层,形成复背斜构造;蚌台凹以南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南东,亦为复向斜构造。淮北平原为下降堆积平原,第四纪地层很厚,有较厚土层和砂层。县境内全新世初期地层沉积厚度约25至35米,距今约有12000年的历史。全新世初期,淮北平原上河流发育,形成冲积的紫灰色粘土和粉沙层,一般厚度约14-20米,以后沉积间断,地壳有微弱回升,地面发育了广大的河漫滩和河曲。底部有一层黑色淤质亚粘土层,含有大量的淡水蜗牛、蚌壳化石和腐殖质植物,有臭味,为湖泊沼泽沉积。全新世中期,地壳继续下沉,在淮北普遍堆积了一层青黄杂色,棕黄色亚粘土和粉沙、亚砂土的沉积,是河漫滩相和泛滥带相的沉积物,厚度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一般厚度15-25米,此外,在河床中有浅黄色和黄色亚粘土、粉沙等所组成的冲积物呈星条带状分布。至此,基本形成与今大体一致的自西北向东南的微倾斜的地形。此后,淮北平原微有上升,使沉积物遭受了极轻微的剥蚀。全新世晚期,在平原上又有新的黄泛物沉积,主要是历次黄河南泛所形成的。4.4.2 不良地质拟建场区无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经过相应的计算和沉降验算,设计年限内路基工后沉降满足道路使用功能要求,本次设计不进行特殊路基处理。5.0 路线设计5.1 平面设计5.1.1 平面设计本项目为道路改造工程,路线设计时以四级公路线形要求为基本原则,合理运用相关技术指标,设计路线沿老路走向。5.1.2 平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本项目作为县乡道升级改造,老路线形标准较低。采用三级公路标准改造,以尽可能利用老路为原则,减少新增用地与拆迁,设计时为满足要求,局部线形标准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选用了较低的值;为确保老路中线拟合精度,不新征道路用地,对于路线转角小于等于7的小偏角曲线长度满足最小值50m,有条件的满足曲线长度350/的要求。考虑到本次设计桥梁不在改造范围,桥梁头与设计平面顺接,最小顺接长度15m,待桥梁改造时参照本项目平面实施。平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见表5-1。5.2 纵断面设计5.2.1 纵断面设计由于本项目为既有老路改造,考虑确保道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采用相匹配的技术指标,纵断面设计各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尽可能减小加铺厚度而降低工程造价。根据老路检测资料经计算分析,结合业主要求及现场实际路面状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进行补强后加铺。项目起、种点高程与既有道路顺接。桥梁桥头顺接处理,待桥梁改造实施时,桥头接坡进行改造。5.2.2 纵断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纵断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采用情况见表5-2。5.3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平、纵组合设计时,注意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力求平纵面线形指标间的均衡。在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时,力求做到平包竖,采用透视图检验,经检验平纵组合良好时,可以采用。5.4 施工注意事项考虑到测量和施工的时间差,测量所布设的导线点及水准点存在沉降或人为损坏因素,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必须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不经校核的导线点和水准点不能作为任何放样的依据。同时应对相交道路路面高程进行校核,统一高程系统,保证顺接顺畅。6.0 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道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行车安全畅通的重要设施,本次设计原则为:安全、舒适、经济和美观等特点进行布设。7.0 老路现状调查及分析一、路面类型及结构层调查沥青碎石路面具体结构为3cm沥青+20cm石灰土路基。伴随地区经济发展,车辆出行数量递增,经过多年运营,老路虽沉降稳定,路基密实,但路面出现了龟裂、松散、坑塘等较多病害,给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一定的安全隐患。二、路面现状分析及评价根据现场路面调查资料显示,老路强度在35MPa左右,可以进行利用,但需在老路面上8.0 路基设计及施工8.1 设计原则路基路面作为车辆行驶的载体,是以为行驶的车辆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服务为前提。为了提高路基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减少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精心设计。(1) 运用不同的勘察手段,准确探明沿线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的分布、埋深、物理力学性质。(2) 根据不良地质的分布、埋深、物理指标等合理设置相应的处置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处治方案。(3) 根据防洪、路线交叉、桥涵净空和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等,合理确定路基填土高度。(4) 结合项目所在区域地形条件,合理设计路基填料及填料的改良措施。(5) 加强路基路面防护与排水设计,使路基稳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路面水的下渗水等。8.2 路基横断面8.2.1 路基标准横断面本次施工图设计路基标准横断面布置为:一般路段,路基宽6m,路面宽4m,土路肩宽21m。路面采用双向横坡,路面为2.0%,路肩为3%。具体见路基横标准断面图。路面设计高程为行车道路中高程。8.2.2 超高设计全线平曲线需设置超高。根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道路实际交通使用情况,项目道路连接沿线多个村镇,混合交通量较大,考虑不同交通流安全运行,本项目道路超高值设置为2%。超高段横向力系数大于0.1的转角,增设标志标牌预警,保证行车安全。8.2.3 加宽设计按规范要求,圆曲线半径小于250m时设置加宽,采用1类加宽值。曲线内侧加宽,加宽过渡段段落同超高过渡段。圆曲线半径2502002001501501001007070505030302525202015加宽值(m)0.4 0.6 0.8 1.0 1.2 1.4 1.8 2.2 2.5 8.2.4 路基边坡、土路肩本次设计路基边坡坡率统一为1:1.5。土路肩宽度为0.5m,横坡为3%,坡向道路外侧。与路面相接处土路肩高程低于路面边缘高程4cm。8.2.5 公路用地界一般路段以边沟外1.0m为公路用地界;沿(压)河、沟、塘路段,为河塘边坡与河塘底交点以外1.0m为公路用地界。桥梁上部正投影外侧1.0m处为公路用地界。第一篇 总体设计第一篇 总体设计24 超高方式图S3-42 1 项目地理位置图S1-1125 路基防护工程数量表S3-51 2 总说明S1-21926 路基支挡、防护工程设计图S3-61 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S1-3127 路面工程数量表S3-72 4 附件S1-4228 路面结构设计图S3-82 第二篇 路 线第二篇 路 线29 水泥路面维修工程数量表S3-91 5 路线平面图S2-14030 水泥路面维修设计图S3-102 6 路线纵断面图S2-24431 水泥路面设计图S3-112 7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S2-34第六篇 路线交叉第六篇 路线交叉 8 纵坡、竖曲线表S2-4732平面交叉口设置及工程数量一览表S6-12 9 路线逐桩坐标表S2-51233一般交叉口设计图S6-22 10 控制测量成果表S2-61第八篇 环境工程及景观设计第八篇 环境工程及景观设计 11 安全设施工程数量汇总表S2-7132环境保护工程数量表S8-11 12 安全设施横断面布置图S2-8135景观工程设计图S8-21 13 沿线标志、标线平面布置图S2-940第十篇 筑路材料第十篇 筑路材料 14 标志设置一览表S2-10336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S10-11 15 标志版面布置图S2-111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计划第十一篇 施工组织计划 16 单柱式标志一般构造图S2-12237工程进度计划表S11-11 17 防撞设施设置一览表S2-13138其他临时工程一览表S11-21 18 防撞设施构造图S2-14439公路临时用地表S11-31 19 主线标线及导向箭头设计图S2-151 20 里程碑、百米桩一般构造图S2-161 第三篇 路基、路面第三篇 路基、路面 21 路基标准横断面图S3-11 22 路基土石方工程数量表S3-21 23 一般路基设计图S3-31 备 注序号图 表 名 称备 注图 号 本 册 目 录 页 数序号图 表 名 称图 号 页 数 第四篇 路基、路面及排水 1说明S-1许亮 2路基设计表S-2 3路基标准横断面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设计套图(18张)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924855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