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doc_第1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doc_第2页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临床体会【关键词】 脊柱骨折;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在临床创伤中常见,脊髓神经损伤是其重要的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切开复位、减压,去除骨折碎片。突出的椎间盘或其他异物以及内固定,恢复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对患者预后以及预防并发症有明显积极作用。我院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应用经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AF)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伤10例,压砸伤2例。骨折类型按Hanley和Eskey分类:单纯压缩性骨折19例,爆裂性骨折11例,合并脊髓损伤7例。损伤节段T11 3例,T12 10例,L1 13例,L2 4例;无神经症状23例,不全瘫痪5例,完全瘫痪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 h10天,平均6天。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取俯卧位,以病椎为中心,后正中切口,约长12 cm,剥离两侧的椎旁肌,显露椎板,小关节突以及横突。胸椎以及小关节突下缘距关节面中线外缘约3 mm处为进针点,腰椎以上关节突外缘作垂直线的延长线与横突中轴交点为进针点,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呈515角,在伤椎上下相邻2个椎弓根置入4颗椎弓根螺钉,术中如果无椎板破裂,一般无需做椎板切除减压,如果有椎板破裂,即行椎板切除减压。安置钉杆后固定,撑开复位,以恢复压缩椎体高度以及后凸畸形,术中拍X线片,了解压缩椎体的恢复程度。彻底止血,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脱水剂、神经营养药及抗生素的应用。2472 h拔除引流管,并逐渐行康复锻炼。 1.3 治疗结果 术后3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序列恢复良好25例,占80.3%,好转3例,占10%,优良好转率90.3%,神经功能恢复,5例不全瘫完全恢复功能,2例全瘫未恢复其功能,好转率71%。 2 讨论 2.1 胸腰椎合并部分脊髓神经损伤手术时机选择 脊髓损伤后必然出现水肿,而伤后45天达到高峰,等水肿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更有利,但从脊髓损伤后内部变化来看,伤后很快发生不可逆的继发性损伤,很快发生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本组25例在24h内手术恢复效果最佳,5例1周手术,术后通过324个月的随访,脊柱序列恢复优良好转率90.3%,神经功能恢复好转率为71%。 2.2 手术治疗的目的 治疗目的是恢复该部位的稳定和解剖结构,解除脊髓的压迫,最大限度恢复残余脊髓功能,为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创造必要的条件。对于脊柱稳定性丧失且伴脊髓损伤者,采用手术方法才能达到减压、矫形和稳定的治疗目的。一般采用后路手术,手术创伤小,直接解除侧前方和后方的压迫,纠正小关节交锁,通过经椎弓根内固定(AF)系统,恢复脊柱序列,达到脊柱前方的间接减压目的。有利于神经功能及其他并发损伤的康复。 2.3 内固定方法的选择 AF系统由正反螺纹栓,正反螺纹套筒,自锁椎弓根螺钉及横连接杆组成。每个椎体均有一对椎弓根,为皮质骨围成的骨性管道。中央充满松质骨,沟通脊柱前柱和后柱。从后柱通过椎弓根植入螺钉到前方椎体,则可在三维空间6个自由度有效地控制脊柱的三柱,尤其是在椎板及小关节切除减压后,仍可通过椎弓根植入螺钉。由于椎弓根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优势,使其能在后柱不完整的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