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药药一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题库.doc_第1页
西药药一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题库.doc_第2页
西药药一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题库.doc_第3页
西药药一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题库.doc_第4页
西药药一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题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药物与药学专业知识(1-3题)A.药品B.药品名称C.药品通用名D.药品商品名E.国际非专利名1.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药物(原料药)的国际通用名是2.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物制剂可以起不同的名称,具有专有性质,不得仿用的是3.按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是【答案】EDC【考点】常见的药物命名(通用名、商品名和化学名)【解析】(1)通用名:也称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通常指有活性的物质,而不是最终的药品,因此一个药物只有一个药品通用名。药品通用名不受专利和行政保护,是所有文献、资料及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有效成分的名称。我国由药典委员会按照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组织制定并报卫生部备案的药品的法定名称,是同一种成分或相同配方组成的药品在中国境内的通用名称,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不可用作商标注册。也是药典中使用的名称。(2)化学名:是根据其化学结构式来进行命名的(3)商品名:是药品生产厂商自己确定,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产品名称,具有专有性质,不得仿用。在一个通用名下,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可有多个商品名称。4.有肝脏首过效应的吸收途径是A.胃粘膜吸收B.肺粘膜吸收C.鼻粘膜吸收D.口腔粘膜吸收E.阴道粘膜吸收【答案】A【考点】剂型分类按给药途径:胃肠道给药特点【解析】(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药物制剂经口服给药,有首过效应。(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指除口服给药以外的其他途径的给药剂型5.下列剂型中,既可内服又能外用的是A.肠溶片剂B.颗粒剂C.胶囊剂D.混悬剂E.糖浆剂【答案】D【考点】剂型分类混悬剂特点【解析】混悬型:混悬型洗剂(外用)、口服混悬剂(内服)等6.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有:A.注射给药剂型B.呼吸道给药剂型C.皮肤给药剂型D.黏膜给药剂型E.阴道给药剂型【答案】ABCDE【考点】非胃肠道给药剂型分类【解析】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指除口服给药以外的其他途径的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脊椎腔内注射等。(2)皮肤给药:外用溶液、洗剂、搽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3)口腔给药:漱口剂、含片、舌下片剂、膜剂等。(4)鼻腔给药:滴鼻剂、喷雾剂、粉雾剂等。(5)肺部给药:气雾剂、粉雾剂、吸入剂等(6)眼部给药:滴眼剂、眼膏剂、眼用凝胶、植入剂等(7)直肠、阴道、尿道等部位的给药:灌肠、栓剂给药7.下列表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不正确的是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D.剂型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E.剂型可影响疗效【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了药物剂型的重要性。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药物剂型必须与给药途径相适应,良好的剂型可以发挥出良好的药效,但不是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评价与预测】对于剂型的分类及特点,历年必考。需要分清楚各类剂型特点。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与辅料的作用为新增加内容,考可能性比较大。8.不属于药物稳定性试验方法的是A.高湿试验B.加速试验C.随机试验D.长期试验E.高温试验【答案】C【考点】药物稳定性试验方【解析】(1)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高温、高湿、强光)的条件下进行。原料药要求进行此项试验,(2)加速试验:在超常试验条件下进行试验,以预测药品在常温条件下的稳定性。原料药物与药物制剂均需进行此项试验。(3)长期试验(留样观察法):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其目的是为制定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此方法符合实际,结果可靠,简单易行,但费时较长,不利于产品开发。9.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运用化学动力学原理可以研究制剂中药物的降解速度B.药物直接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包括高温试验、高湿试验和强光照射试验C.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物理稳定性D.加速试验是在(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进行的E.长期试验是在(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的【答案】C【考点】药物稳定性含义【解析】(1)化学不稳定性是指药物由于水解、氧化等化学降解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色泽产生变化。(2)物理不稳定性,主要指制剂的物理性能发生变化,如混悬剂中药物颗粒结块、结晶生长,乳剂的分层、破裂,胶体制剂的老化,片剂崩解度、溶出速度的改变等。(3)生物不稳定性一般指药物制剂由于受微生物的污染,而使产品变质、腐败。10.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有A.pH值B.抗氧剂C.温度D.金属离子络合剂E.光线【答案】ABD【考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解析】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处方因素1)pH2)广义酸碱催化3)溶剂4)离子强度5)表面活性剂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11.影响因素试验包括:A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B高温试验、高压试验、高湿度试验C高湿度试验、高酸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D高温试验、高湿试验、高压试验E高温试验、高压试验、强光照射试验【答案】A【考点】影响因素实验包括哪些【解析】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是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高温、高湿、强光)的条件下进行。原料药要求进行此项试验【评价与预测】内容常考细节很多,需记忆。药物制剂的稳定变化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学三方面。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因素:处方因素,外界因素。药物制剂的稳定化方法及稳定性试验。12.属于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结块B.变色C.产气D.潮解E.液化【答案】ADE【考点】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解析】1.物理学的配伍变化(1)溶解度改变(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3)粒径会分散状态的改变2.化学的配伍变化(1)浑浊或沉淀(2)变色(3)产气(4)发生爆炸(5)产生有毒物质(6)分解破坏、疗效下降3.药理学的配伍变化(1)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3)增加毒副作用1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在含较多粘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C.混悬剂因久贮二发生颗粒粒径变大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后产生橙红色固体E.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产生氨气【答案】ABC【考点】药物制剂的物理配伍变化【解析】(1)溶解度改变(2)吸湿、潮解、液化与结块(3)粒径会分散状态的改变14.在有可能发生药物的物理或化学配伍时采取的处理方法A.改变溶剂B.改变调配顺序C.添加助溶剂D.改变溶液的pH值E.改变有效成分的剂型【答案】ABCDE【考点】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解析】配伍变化的处理方法(1)改变贮存条件(2)改变调配次序(3)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4)调整溶液pH(5)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配伍选择题(15-16题)A.pH值改变B.离子作用C.溶剂组成改变D.盐析作用E.直接反应15、安定注射液(含40%丙二醇和10%乙醇)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析出沉淀,其原因是(C)16、两性霉素B注射液遇氯化钠输液析出沉淀,其原因是(D)【答案】CD【考点】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原因【解析】(1)溶剂组成改变(2)pH的改变(3)缓冲容量(4)离子作用(5)直接反应(6)盐析作用(7)配合量(8)混合顺序(9)反应时间(10)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11)光敏感性(12)成分的纯度【评价与预测】配伍变化必考。配伍变化的类型,原因,处理方法以及注射液的配伍变化。(17-19题)A.红色B.橙色C.黄色D.蓝色E.绿色根据2013年1月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在人工作业的库房储存药品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17.合格药品为E18.不合格药品为A19.待确定药品为C【答案】EAC【考点】库房储存色标管理【解析】合格绿色,不合格红色,待定黄色(20-21题)A.35%B.45%C.55%D.65%E.75%根据2013年1月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储存药品库房相对湿度的控制上限是E21.储存药品库房相对湿度的控制下限是A【答案】EA【考点】库房储存湿度条件【解析】相对湿度均应保持在35%75%之间【评价与预测】为以前药事管理与法规内容,现在放药一。需注意。22.下列关于剂型的表述错误的是A.剂型系指为适应治疗、诊断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B.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C.同一药物也可制成多种剂型D.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E.阿司匹林片、扑热息痛片、维生素C片、尼莫地平片等均为片剂剂型【答案】E23.下列表述药物剂型的重要性错误的是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B.剂型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改变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D.剂型决定药物的治疗作用E.剂型可影响疗效【答案】D24.混悬型药物剂型其分类方法是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答案】B25.有关药物剂型中无菌制剂其分类方法是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答案】C26.药物剂型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包括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答案】E27.有关药用辅料的功能不包括A.提高药物稳定性B.赋予药物形态C.提高药物疗效D.改变药物作用性质E.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答案】D28.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不包括A.水解B.氧化C.结晶D.脱羧E.异构化【答案】C29.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处方因素不包括A.pHB.广义酸碱催化C.光线D.溶剂E.离子强度【答案】C30.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是A.叔丁基对轻基菌香酸B.二丁甲苯酚C.生育酚D.焦亚硫酸钠E.BHA【答案】D31.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剂有A.硫脲B.半胱氨酸C.BHAD.硫代硫酸钠E.亚硫酸氢钠【答案】C32.适合油性药液的抗氧剂有A.亚硫酸氢钠B.亚硫酸钠C.焦亚硫酸钠D.硫代硫酸钠E.生育酚【答案】E33.关于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叙述中哪一条是错误的A.药物制剂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B.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C.药物的降解速度受溶剂的影响,但与离子强度无关D.固体制剂的赋形剂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E.表面活性剂可使一些容易水解的药物稳定【答案】C34.盐酸普鲁卡因降解的主要途径是A.水解B.氧化C.光学异构化D.脱羧E.聚合【答案】A35.较易发生氧化降解的药物是A.青霉素GB.头孢唑林C.肾上腺素D.氨苄青霉素E.乙酰水杨酸【答案】C36.关于药物稳定性的酸碱催化叙述错误的是A.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这种催化作用叫广义酸碱催化B.在pH很低时,主要是酸催化C.在pH较高时,主要由OH-催化D.确定最稳定的PH是溶液型制剂处方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E.般药物的氧化作用也受H+或OH-的催化【答案】A37.般药物的有效期是A.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50%所需要的时间B.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70%所需要的时间C.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80%所需要的时间D.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90%所需要的时间E.药物的含量降解为原含量的95%所需要的时间【答案】D38.关于配伍变化的错误表述是A.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时,应该避免一切配伍变化B.配伍禁忌系指可能引起治疗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或导致毒副作用增强的配伍变化C.配伍变化包括物理的、化学的和药理的三方面配伍变化D.药理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E.药物相互作用包括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答案】A39.常见药物制剂的化学配伍变化是A.溶解度改变B.分散状态改变C.粒径变化D.颜色变化E.潮解【答案】D40.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是A.含酚羟基的药物遇铁盐后颜色变深B.高锰酸钾与甘油混合研磨发生爆炸C.乌洛托品与酸类药物配伍产生甲醛D.氯霉素注射液与少量葡萄糖输液混合产生沉淀E.生物碱溶液遇鞣酸产生沉淀【答案】D41.下列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不包括A.增强疗效B.预防或治疗合并症C.提高生物利用度D.延缓或减少耐药性E.减少副作用【答案】C42.混合易发生爆炸的是A.维生素C和烟酰胺B.生物碱与鞣酸C.乳酸环丙沙星与甲硝唑D.碳酸氢钠与大黄酚E.高锰酸钾与甘油【答案】E43.有关药品的储存错误的叙述是A.按包装标示的温度要求储存药品B.储存药品相对湿度为35%75%C.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合格药品为黄色,不合格药品为红色D.药品按批号堆码,不同批号的药品不得混垛E.药品储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储存管理无关的物品【答案】C44.有关药品包装材料叙述错误的是A.药品的包装材料可分别按使用方式、材料组成及形状进行分类B.I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且直接使用的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c.类药包材指直接接触药品,但便于清洗,并可以消毒灭菌D.输液瓶铝盖、铝塑组合盖属于类药包材E.塑料输液瓶或袋属于I类药包材【答案】D(45-47题)A.药品通用名B.化学名C.拉丁名D.商品名E.俗名45.对乙酰氨基酚属于46.泰诺属于47.N-(4-羟基苯基)乙酰胺【答案】ADB(48-49题)A.按给药途径分类B.按分散系统分类C.按制法分类D.按形态分类E.按药物种类分类48.这种分类方法与临床使用密切结合49.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来阐明各类制剂特征【答案】AB(50-52题)A.采用棕色瓶密封包装B.产品冷藏保存C.制备过程中充入氮气D.处方中加入EDTA钠盐E.调节溶液的pH50.所制备的药物溶液对热极为敏感51.为避免氧气的存在而加速药物的降解52.光照射可加速药物的氧化【答案】BCA(53-55题)A.产生协同作用,增强药效B.延缓或减少耐药性的发生C.形成可溶性复合物,有利于吸收D.改变尿液PH,有利于排泄E.利用药物间的拮抗作用,克服药物的不良反应说明以下药物配伍使用的目的53.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联合使用54.吗啡与阿托品联合使用55.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联合使用【答案】BEA(56-58题)A.红色B.白色C.绿色D.黄色E.黑色药品储存按质量状态实行色标管理56.合格药品为57.不合格药品为58.待确定药品为【答案】CAD(59-61题)A.10例B.30例C.100例D.300例E.500例59.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数60.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数61.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数【答案】BCD62.生物技术药物包括A.细胞因子B.抗生素C.疫苗D.重组蛋白质药物E.寡核苷酸药物【答案】ACDE63.化学药物的名称包括A.通用名B.化学名C.专利名D.商品名E.拉丁名【答案】ABD64.按分散系统分类包括的剂型为A.混悬剂B.乳剂C.栓剂D.软膏剂E.膜剂【答案】AB65.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A.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B.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D.不影响疗效E.可产生靶向作用【答案】ABCE66.药用辅料的一般要求应包括A.必须符合药用要求B.对人体无毒害作用C.化学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及其他辅料发生作用D.残留溶剂、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要求E.注射用药用辅料的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无菌等应符合要求【答案】ABCDE67.药物降解主要途径是水解的药物有A.酯类B.酚类C.烯醇类D.芳胺类E.酰胺类【答案】AE68.配伍变化处理方法A.改变贮存条件B.改变调配次序C.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D.调整溶液的pHE.改变有效成分或改变剂型【答案】ABCDE69.注射剂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离子作用B.盐析作用C.成分的纯度D.溶剂组成改变E.混合顺序【答案】ABCDE7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配伍变化的有A.在含较多黏液质和蛋白质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量的醇后产生沉淀B.散剂、颗粒剂在吸湿后又逐渐干燥而结块C.混悬剂因久贮而发生颗粒粒径变大D.维生素C与烟酰胺混合后产生橙红色固体E.溴化铵与强碱性药物配伍时产生氨气【答案】ABC71.期临床试验阶段,试验样本数为()A.小于10例B.20-30例C.200-300例D.1000-3000例E.大于2000例答案:B【答案】B【考点】临床药理学研究的阶段【解析】临床试验分为I、II、III、IV期。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2030健康人)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III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大于100患者)III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大于300患者)IV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