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实录(I).doc_第1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实录(I).doc_第2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实录(I).doc_第3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实录(I).doc_第4页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实录(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多教学实录课前游戏 教师出示三支笔,只露出三只笔的上方(长短不齐),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再露出笔的下方(长短不齐),再让学生猜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引起学生争论,找出解决的办法。师:看来呀!要进行比较必须在同一标准下才能完成。像刚才我们把笔放在一个平面上,用其中的一支笔做标准,一看就知道了结果。我们用尺子量,尺子就是一个标准。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比较都要有一个标准,在统一的标准下才能进行比较。我们的游戏就做到这儿,好吗?下面我们可以上课了吗?评:表面上是一个游戏,实际上是通过游戏让学生明白:不论做什么比较都要有一个标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师:你们在家都做家务活吗?生:做。师:都做哪些家务活?生:帮妈妈刷碗,扫地。师:噢!真勤快。生:帮爸爸擦皮鞋,擦地板。师:噢!真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生:师:还有这么多同学举手呀?是不是你们都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呀?生:是。师:看来大家都是爱劳动、孝顺父母的好孩子。老师邻居家有一个和大家一样大的孩子,叫小明,他也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他每天早晨都早早地起床为爸爸、妈妈和自己冲杯奶。这天早晨,他冲了这样的三杯奶。(出示课件:三杯牛奶,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奶量不同。)师:大家猜猜看小明会把哪杯奶给爸爸,哪杯奶给妈妈,哪杯奶给自己呢?生:我猜小明会把3号奶给妈妈,2号给小明,1号给爸爸。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吗?生:因为妈妈整天上班工作,回家还要做家务,很辛苦,所以最多的奶给妈妈;爸爸虽然也工作,但是回家不做家务,所以要喝比妈妈少一点;小明还小,喝最少的奶。评:从学生分牛奶的方法上可以折射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但是不论学生怎样分牛奶,都离不开哪杯奶多,哪杯奶少的问题,这就是教师在选择问题时的独到之处,一箭双雕,由三杯奶的多少,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本课要研究的中心问题:哪杯水多?师:噢,这是你的观点。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我认为应该把1号杯分给爸爸,2号给妈妈,3号给小明。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我认为小明正在长身体,最需要加强营养,所以要喝最多的奶,爸爸在外边干活很累,也需要补充营养,所以应该喝1号杯里的奶,妈妈不喜欢喝奶,可以喝最少的。师:噢!这是你的想法。看来呀!大家都同意把最多的奶给最需要的人,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来哪杯奶多,哪杯奶少,那我这里有三杯水,(出示课件:三杯水,三个杯子相同,而其中的水量不同)你能一下子就猜出来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生:能!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哪杯水多,那杯水少”的问题。二、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究 师:好,你来猜?生:3号最多,2号最少。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因为3号杯水高。师:这里我们把水在杯子里的高度叫做“水位”。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 生:杯子是一样的。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杯子是相同的条件下,是不是水位高的水多。大家同意这个看法吗?(同意)看来大家的看法非常一致,在杯子相同的条件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我这里还有三杯水,你还能猜出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出示课件:三杯水,杯子的粗细不同,水位相同)生:1号杯子水最多,2号杯子水最少。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因为1号杯子宽。师:对于杯子,我们还是用粗细来描述比较好,也就是说杯子粗的水多。还有别的条件么?师:好,你来补充。生:水位是一样的。师:加上这个条件,我们来看,在水位相同的条件下,杯子粗的水就多。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们能不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好)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当杯子大小相同时,我们看水位的高低就知道水的多少,现在我们拿三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再把屏幕上的三杯水请到这里来,大家看是不是?(教师拿出与课件上基本相同的三杯水让学生看,学生看后明白是课件中展示的)现在我们分别把他们倒在这三个大小相同杯子里,请大家观察一下哪杯多,哪杯水少?生:1号杯子水最多,2号杯子水最少。师:还真是和大家先前说的一样!这样看来,当杯子里的水位相同时,杯子粗的水就多。评: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的问题,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有这种概念,教师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主要是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储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寻找规律,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把孩子的语言“翻译”成科学的语言,为实现下一步的探究和讨论铺平道路。与此同时学生明白了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要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的道理。师:看来,任何一个科学的结论都要通过实验验证,才能判断他是否正确。这次,我给每个小组的桌上都准备了三杯水。大家赶紧观察一下,再猜猜看哪杯水多,哪杯水少?生:1号多,3号少。生:3号多,1号少。生:2号多,3号少。 生:3号和1号一样多。师:有的说1号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说2号杯子里的水最多,有的说2号杯子和3号杯子的水一样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答案呢?看来,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了?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 生:杯子的大小不一样了。生:水位的高低也不一样了。师:我们用眼睛无法准确地判断了,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呢?小组讨论一下!评:教师顺水推舟一问,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正是进行下一步实验的关键,让大家一起想办法,既解决了学生自己胡推测、凭空乱猜的弊端,又避免了耽误课堂时间,能更好的掌握实验研究的切入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可谓一举两得。师:刚才我看见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一定有好办法了,谁能说说你们的方法?生:我们小组想用一个杯子、一把尺子来判断,把这三个容器里的水,一个一个倒入这个杯子里,量一下水位的高度就知道了。师:噢!你们小组的这个方法不错!等一会儿你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实验,好吗?生:我们组想用大小相同的三个杯子来判断,就是把三个不同容器里的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杯子里,一看就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了。师:嗯,这个方法就是我们一开始用的方法,杯子相同,看水位的高度,刚学的方法就用上了,不错,学以致用。等会儿你们就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师:噢!你们还有?你来说说。生:我们组想用称重量的方法,哪杯水最重,就最多。师:这个方法很特别,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生:我爸爸在市场上买酒,我看见他每次都用称称,重的酒就多,轻的酒就少,所以师:看来你很注意观察生活,是个有心人,你们就用这个方法实验好吗?师:看来大家的办法还真不少,其实这些方法都是测量的方法。下面各个小组可以用你们自己想出的方法进行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小组想出的方法试一试,在实验时,如果你又发现了新方法,也可以试一试?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时你们可能用到的器材,如果哪个小组需要的话,小组长过来拿。师:大家注意看,桌上的器材都是什么做的,噢,玻璃,那么在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生:应该小心,注意安全,不要把仪器弄坏了,划破手指。生:要轻拿轻放。生:不要把杯子里的水洒出来,这样得出的结论就不准确了。师:连这个你都想到了,非常好!请坐。师:老师也想给大家提个建议,在实验时,小组同学要注意团结合作,特别是要注意,不要把三杯水弄混了,那样你就无法进行比较了。老师说明白了吗?下面开始实验吧!评:孩子们的探究,往往就探究而探究,表现在,动手之前缺乏思考,缺乏对动手目的的思考。所以我们认为,培养孩子们思考着动手探究很重要,思考成熟了,方向和目的也就明确了。只有这样的科学探究才是更有效的。(小组实验开始,教师巡回指导。开始各个小组长都上“实验器材超市”拿了量筒进行实验(但是不知道量筒叫什么),有的组拿了三个量筒,一比就知道了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有的组只拿了一个量筒,分别把三杯水倒进量筒里,并且有人记数,最后确定数大的水最多。并大声说:老师我们知道了,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有的组用量筒测量完了以后,就听见有同学说:再用其他方法试一试,组长再上去拿小酒杯量一量。还有的组说:拿那个小桶和称来试一试。噢!老师还是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学生纷纷向老师报告使用了多种方法。)师:请大家坐好,刚才我看到大家各个都像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真的是很投入,那么你们研究的结果是什么?哪个小组能来交流一下?生:我们小组通过实验得出3号杯水最多,2号杯水最少。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生:我们组用了3种方法。师:哪个小组还用了和他们不一样的方法?来,交流一下。生:我们小组还用了称的方法生:我们还用做记号的方法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方法来实验,你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吗?生:一样! 师:看来要判断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可以用很多方法,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一杯水到底有多少,就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刚才看到有的小组用了这个特别的仪器(教师顺手拿起学生用过的量筒),大家知道它叫什么?生:不知道。师:我来告诉大家,它叫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现在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上来拿一个回去。(小组长上来个拿一个量筒)师:现在每个组都有一个量筒,请大家仔细观察,看量筒上有什么? 生:有横杠。生:有横线。师:还有什么?生:有数字。师:除了这两样,还有什么?生:字母ml。师ml表示毫升,毫升是表示液体体积的单位;也就是当水位与20这条长线一样时,我们就说水的体积是20毫升。同学们再观察一下,量筒上每两个数字之间相差多少?有几个小格?算一算一个小格是多少毫升?生:相差20毫升,一个小格是2毫升。师:这个量筒最大的数是多少?生:250毫升。师:说明这个量筒最多能量250毫升的水,多于250毫升就要选择再大一点的量筒。师:最小的数是多少?生:20毫升。师:说明这个量筒所量的液体最少不能低于20毫升,如果少于20毫升就要选择小一点的量筒。师:现在我们认识了量筒,那么你知道量筒倒上水是什么样子吗?请看屏幕。(出示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水面是凹下去的。师:那我们在读数的时候应该看凹面的上部还是底部?生:看底部。生:不对,看上部。师:到底怎么读呢?我们来看正确的读法。(出示课件,课件上展示正确的读数方法)大家看,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的最低处相平,这样读出的数才是最准确的,在今后的实验中要注意这个问题。评:科学实验仪器一般都是老师来介绍的,但是本课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仪器的结构并猜测仪器的使用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路子,并让学生在发现和猜想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师:那么,量筒怎么用呢?谁能说说?生:把水倒在量筒里就行了。生:还要看刻度。师:量筒到底怎么用呢?我们来看一看量筒的正确使用方。(课件展示如下:1)拿到量筒后首先要看一下量筒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测量液体时,首先要把量筒放在一个平面上,放平稳;然后再把杯子里的水口对口地倒进量筒里,不要把水洒在外面,如果洒了测的数就不准了;当量筒里的水面静止后开始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最低处相平,这样读出的数才是准确的。)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量筒的使用方法,下面我们来测量一下这杯水有多少毫升?请小组长马上上来拿一杯回去测一测,看看有多少?生:汇报结果。生:41毫升。生:40毫升。生:40毫升。39毫升师: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我给大家的都是40毫升的水。请量的不是40毫升的小组找找原因。生:我们在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水面的最低处相平。生:我们在往量筒里倒水的时洒出来一些。师:能找出失败的原因,这点很好。下次实验时只要注意了,就一定能成功。评: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是培养学生良好探究精神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种途径。三、拓展延伸,体验成功师:经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40毫升的水是这么多,那么根据这40毫升的水,大家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大约有多少?(发实验报告)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看一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学生有的估计是120毫升,有的估计是110毫升,有的估计是105毫升经过量筒测量后,有的组发现自己估算的和测量的差距很大,有的估算的和测量的很相近。对第二杯水的估算,各小组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显得比较谨慎,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并通过协商确定估算结果,估算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相比差距较小,也比较准确了。)师: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大家知道吗?噢!不知道。不知道没关系,我来告诉大家。这个叫量杯(教师边出示实物边介绍)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生:家里的水表。师:通过水表你能知道什么?生:家里每月用水的多少。生:打针的针管上面有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