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消防基础知识,本章学习目标: 要求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基本了解建筑物的分类和构造,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建筑耐火等级,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重点掌握建筑火灾的蔓延方式和途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建筑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主要内容 一、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 二、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 三、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四、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五、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六、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 七、建筑防火、防烟分区,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及构造,建筑物是指供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进行各种文化、体育、社会活动的房屋和场所。 一、 建筑物的分类 (一)按建筑物内是否有人员进行生产、生活活动分类 1.建筑物 凡是直接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进行各种文化、体育、社会活动的房屋和场所统称为建筑物。如厂房、学校、体育馆等。,2.构筑物 凡是间接地为人们提供服务或为了工程技术需要而设置的设施统称为构筑物。如隧道、水塔、堤坝等。 (二)按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分类 1.民用建筑 民用建筑是供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居住的非生产性建筑。,3.砖混结构建筑是指用砖墙、钢筋混凝土楼板层、钢(木)屋架或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 4.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 5.钢结构建筑是指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建造。,(四)按建筑承重构件的制作方法、传力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分类 1.砌体结构是指竖向承重部分构件采用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顶板。 2.框架结构是指承重部分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板制作的梁、柱、楼板形成的骨架,墙体不承重而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是指竖向承重构件和水平承重构件均为钢筋混凝土制作。 4.特种结构是指承重构件采用网架、悬索、拱或壳体等形式。,(五)按建筑高度分类 1.高层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指建筑高度超过24m的2层及2层以上的厂房、库房。高度超过100m的综合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2.单层、多层建筑 单层、多层建筑是指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24m 的多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4m 的单层公共建筑以及建筑高度24m 的单层厂房和库房。,3.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是在地下通过开挖、修筑而成的建筑空间,其外部由岩石或土层包围,只有内部空间,无外部空间。 (六)高层民用建筑按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 1.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2.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二、建筑物的构造 构成建筑物的主要部分都是由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门窗和屋顶等六大部分构成。 (一)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面的部分,是地下的承重构件。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地基。应该坚固、稳定、能经受冰冻和地下水及其它化学物质的侵蚀。,(七)工业建筑按生产类别及储存物品类别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别。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别。,(二)墙或柱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 外墙作围护构件,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 内墙主要分隔空间,保证环境舒适。 墙体有保温、隔声、防水作用。,(三)楼地层 建筑物水平承重构件。承受水平荷载,并将荷载传 给墙或柱。楼地层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 耐磨和隔声性能。 (四)楼梯 楼梯是楼房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五)门和窗 非承重构件。门作内外连通和分隔房间用;窗作采光、通风、分隔、眺望用;并具有一定保温、隔声作用,特殊的还有防火功能。 (六)屋顶 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可抵御雨、水、冰、雪、雹、光等自然界的影响。并可防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二节 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规律,一、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 通常,根据室内火灾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将其火灾发展分成初起、发展、猛烈、衰减四个阶段。 (一)火灾初起阶段(二)火灾发展阶段 这种在一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称为轰燃。轰然是室内火灾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具有突发性。它的出现,标志着火灾从成长期进入猛烈燃烧阶段。 (三)火灾猛烈阶段(四)火灾衰减阶段,二、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和途径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方式 建筑火灾蔓延主要是靠可燃构件的直接燃烧,热的传播、热的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实现的。 1.热传导 2.热辐射 3.热对流,(二)建筑火灾蔓延的途径 1.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 主要途径和原因: 一是未设防火分区 二是洞口分隔不完善 三是火灾在吊顶内部空间蔓延 四是火灾通过可燃的隔墙、吊顶、地毯等蔓延。 水平方向蔓延速度可达0.51.0m/s。,2.火灾通过竖井蔓延 主要途径:火灾通过楼梯间、电梯井及其 他竖井蔓延。 垂直方向蔓延速度可达35m/s。 3.火灾由窗口向上层蔓延 4.火灾通过空调系统管道蔓延,第三节 建筑材料的分类及燃烧性能分级 一、建筑材料的分类 (一)按材料的化学构成分类 一是无机材料 ,是不燃材料;如混凝土与胶凝材料类、砖、天然石材与人造石材类、建筑陶瓷与建筑玻璃类、石膏制品类、无机涂料类、建筑金属及五金类。 二是有机材料,是可燃材料。 有机材料包括建筑木材类、建筑塑料类、有机涂料类、装修性材料类、功能性材料类等。,三是复合材料,含有一定的可燃成分,如复合板材等。 (二)按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构造材料、防水材料、地面材料、装修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卫生工程材料、防火材料等。,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一)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含义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是指当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它是评价材料防火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86242006)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分为A1、A2、B、C、D、E、F七个级别,1.A1级材料 A1级材料是指对包括充分发展火灾在内的所有火灾阶段都不会作出贡献,如无机矿物材料。 2.A2级材料 A2级材料指在充分发展火灾条件下,它对火灾荷载和火势增长不会产生明显增加,如金属材料。 3.B级材料 B级材料指在受到单一燃烧物的热攻击下,产生少量的横向火焰蔓延,其本身单独不会导致轰然,如水泥刨花板。 4.C级材料 C级材料是指在单体燃烧试验火源的热轰击下试样产生有限的横向火焰传播。,5.级材料 级材料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制品。 .级材料 级材料是指短时间内能阻挡小火焰轰击而无明显火焰传播的材料。 .级材料 级材料是指未作燃烧性能试验的材料和不符合A1、A2、B、C、D、E级的材料,如木材。,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是判定建筑构件承受火灾能力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取决于制成建筑构件的材料的燃烧性能。 1.不燃烧体指用不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砖墙体、大理石、钢筋混凝土梁或楼板、钢屋架等构件。,第四节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2.难燃烧体指用难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做成而用不燃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如经阻燃处理的木质防火门、水泥刨花板、木龙骨板条抹灰隔墙体等。 3.燃烧体是指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板等构件。,二、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含义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 2.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失去稳定性:是指构件在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 下,由于构件材质性能的变化,自身解体或垮塌, 使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 破坏。,失去完整性:是指薄壁分隔构件在火灾高温作 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 隙,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火面可燃物起火。 失去隔热性:是指具有分隔作用的构件,背火 面任一点的温度达到220时,构件失去隔火作用。,第五节 建筑耐火等级 一、建筑耐火等级的含义 建筑耐火等级指根据有关规范或标准的规定,建筑物、构筑物或建筑构件、配件、材料所应达到的耐火分级。 建筑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体、柱、梁、楼板等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最低耐火极限决定的。,二、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 我国现行国家有关标准选择楼板作为确定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基准。 一、二、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物,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民用建筑物,其防火墙体耐火极限均为3h。,三、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将建筑耐火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类:一级耐火等级、二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等级、四级耐火等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将建筑耐火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两类:一级耐火等级、二级耐火等级。,四、建筑耐火等级的选定 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民用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五、建筑耐火等级的检查评定 通常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及板墙结构、砖混结构,可定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用木结构屋顶、钢筋混凝土楼板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可定为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以木柱、木屋架承重,难燃烧体楼板和墙的可燃结构建筑可定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高层民用建筑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h),二、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的含义 防止着火建筑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称为防火间距。,第六节 建筑总平面布局防火要求,一、建筑选址 1.周围环境选择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2.地势条件选择 3.考虑主导风向 4.划分功能区 易燃、易爆的工厂、仓库的生产区、储存区内不得修建办公楼、宿舍等民用建筑。,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规定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规定的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三、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 (一)消防车道 1.设置消防车道的目的是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能畅通,迅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火灾,减少火灾损失。 2.消防车道的设置 消防车道的设置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并满足灭火和抢险救援的需要。,(二)消防扑救面 1.消防扑救面的含义 消防扑救面是指登高消防车能靠近高层主体建筑,便于消防车作业和消防人员进入高层建筑进行救人和灭火的建筑立面。 2.消防扑救面的设置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应设置消防扑救面。,第七节 建筑防火、防烟分区,一、建筑防火分区 1.建筑防火分区的含义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2.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 建筑防火分区是控制建筑物火灾的基本空间单元。其目的在于发生火灾时将火灾控制在局部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以便于人员安全疏散,有利于消防扑救,减少火灾损失。,3.建筑防火分区的类型 建筑防火分区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 (1) 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个水平面(同层)内,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防火分隔物,将该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若干个防火区域、防火单元,阻止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 。,水平防火分隔设施主要有: 防火墙。指用具有3h以上耐火极限的非燃烧材料砌筑在独立基础上,用以形成防火分区,控制火灾范围的部件 防火门(窗)。指具有一定耐火能力、能形成防火分区、控制火势蔓延,又具有通风、采光功能的维护设施。 按耐火极限可分为甲、乙、丙级防火(窗)。,防火卷帘。由钢板或铝合金板材制成。 设置要求: 一、门窗各接缝处、导轨、卷帘箱等缝隙处,应该采取密封措施,防止串烟火。 二、门窗和其它容易被烧着的部分,应涂防火涂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 三、设置在防火墙上或代作防火墙的防火卷帘,要同时在卷帘内侧设置水幕保护。 四、要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开启方式。,(2)垂直防火分区及其分隔设施 垂直防火分区是指上、下层分别用一定耐火性能的楼板和窗间墙等构件进行分隔,防止火势沿着建筑物各种竖向通道向上部楼层蔓延。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要求增加一倍。,二、建筑防烟分区 1.防烟分区的含义 防烟分区是指在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