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_第1页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_第2页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_第3页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_第4页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第十册( 每周一课时) 第一周:准备课(学习目的性教育、规范教育、学习准备)、立方体的透视现象介绍。 第二周:立方体的包装盒。 第三周: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第四周:圆柱体的生活用品(实物写生指导)。 第五周: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指导)。 第六周:想象中的机器人(想象画)。 第七周:变体美术字(书写指导)。 第八周:同上 第九周:手拉手的动物(铅画纸制作)。 第十周:生动的纸面具(铅画纸制作)。 第十一周:泥塑面具。 第十二周:泥塑小动物 第十三周:中国画学习 * 牵牛花 * 第十四周: * 梅花 * 第十五周:结合中国画欣赏小鸡 第十六周:调皮的小猴子 第十七周:戏剧人物 第十八周:复习 第十九周:测评、总结。准备课 一、本册教材分析、介绍: 二、布置学具准备: 1、思想准备 明确学习目的,进行纪律教育。 2、预习,熟悉教材内容。 3、学习用品准备:2B铅笔、直尺、水彩笔、彩泥、中国画颜料、毛笔(大、中、小白云)、墨汁、调色盘、毛毡、宣纸46张等。 第一单元 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一、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立体方形的结构,以及人眼所能够看到的部分(从各个角度)最多三个面,最少一个面。 2、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透视原理”和“成角透视原理”。 3、能够初步运用立方体的两种透视原理,画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立方体结构的物体。 重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原理。 难点:掌握并运用立方体透视原理。 教师课前准备:立方体石膏模型,直尺。 第一教时: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石膏立方体模型。 1、结合数学课学生接触到的立方体概念,让学生分析(引导、启发)立方体的12条棱。 2、分成三组线(每组4条相同角度的线)。 二、 引导、分析。 依据人在观察立方体的视线高度,人的位置,立方体的位置(角度)。 概括出: a) 视平线,中心垂直线、心点; b) 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这两种透视的条件: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导出课题立方体的透视现象。 平行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面平行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 3、人的位置:中心垂直线。 4、视平线与中心垂直线的交点:心点。 平行透视三组线: 1、水平线 2、垂直线 3、对准心点的线 成角透视:(板书)条件 1、立方体的一个棱角对着你。 2、人眼视线的位置:视平线(人的眼睛在视平线的中心)。 3、视平线两端:左、右消失点。 成角透视三组线: 1、垂直线。 2、往左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3、往右边消失点对准的线。 三、根据以上所板书的原理: 1、举例示范,平行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2、举例示范,成角透视立方体写生步骤。 以上板书要求:学生作笔记 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能按顺序口头述说。 四、学生回家温习所学知识。 第二教时:立方体的包装盒临摹(写生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立方体包装盒的写生,掌握立方体的透视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从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根据上节课要求(学生回家复习),抽查提问: 1、立方体的透视现象有哪两种? 2、平行透视的条件,三组线? 3、成角透视的条件,三组线? 二、分析讲解 分析讲解平行透视条件、成角透视条件。 重点:示范演示成角透视立方体画法步骤。 三、写生指导 根据P4第二幅照片中包装盒,作写生指导。 四、巡视指导 要点讲解,注意点(易错地方)重点提示。 五、色彩、投影、花纹装饰等作业要求讲解。 第三教时: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指导)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房屋写生或描绘,进一步运用立方体透视原理,对房屋形体作出适当的分解,将复杂的房屋看作是多种几何体的合理组合,画出符合透视规律的房屋建筑画。 教学难点: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评析学生作业 指出普遍存在着的问题(黑板示范解决)。 二、指导观察 1、指导学生观察房屋(看作类似立方体)。 2、启发运用已学的立方体透视原理去画房屋。 三、示范 指导面对一幢房子(或照片中选一座): 1、确定视平线左、右消失点; 2、从人站的位置确定中心棱线的位置; 3、通过立方体定位,修整成房屋的形状,划分结构。 4、最终完成房屋构图。 四、练习 学生调整、修改稿件,教师巡视指导。 五、典型作业评析 引导学生进一步修整作品。 六、拓展 布置学生课后从学校操场和教学楼阳台,观察附近的建筑群。 第四教时:高楼写生指导 一、分析,描述 通过实景观察,让学生述说从要求的角度所看到的高楼 (角度、形状组合、色彩及细节,周围的环境等) 二、欣赏范画 1、出示范画“高楼”。 2、讲解构图方法、思路,景物的取舍。 3、分析启发:高楼可看作成角透视立方体和圆柱体的组合。 强调:突出主题; 三、绘画指导 1、构图定位(包括细节定位)。 2、环境的衬托(树、天空)。 学生完成铅笔稿,修整后可用蜡笔勾线。 四、上色 色彩提示,学生上色,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 分两步分析、讲评: 1、学生完成铅笔稿时。 2、学生基本上好色彩时。 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示范,让学生了解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 2、用已学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立方体的方法,掌握圆柱体的透视。 3、学生能用学到的方法画圆柱形物体。 重点:圆柱体透视原理的掌握。 难点:不同角度圆柱体的准确描绘。 教师准备:圆柱体石膏模型,扁形圆盘。 第一教时:圆柱体透视原理 一、观察石膏模型 1、引导观察扁形圆盘 2、让学生述说观察结果 3、概括并示范画在黑板上。 二、示范 通过观察、示范演示圆柱形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结合立方体的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原理、作画步骤),让学生弄懂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三、学生练习 指导试画圆盘平行透视圆柱体和成角透视圆柱体 (同时进行巡视,个别指导)。 三、评析 评析学生铅笔稿,指导修改方法。 四、着色 学生自由着色(圆柱体着色,或背景着色衬托)。 第二教时:易拉罐写生指导(课前布置学生带空罐)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掌握圆柱体的形体特征和透视规律,正确地描绘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的生活用品,提高描绘物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圆柱体顶面(底面)圆平面弧形的透视处理,教自如和准确地描绘出不同大小、高低、横竖圆柱体的圆平面的弧形透视,掌握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观察,分析 1、让学生通过易拉罐不同摆位的观察,述说应该采用哪一种透视原理来作画(写生)。 2、让学生说说易拉罐的形、色,提示色彩上色选择。 二、示范写生 示范指导易拉罐(一竖一躺两只)的写生过程: 1、定位细节 2、图案花纹 3、着色 三、学生进行写生 四、巡视指导 五、学生作品评析 三、想象中的机器人(想象与临摹) 教学目标: 1、根据已学的立方体和圆柱体的透视现象、原理,来想象设计一个外型奇特的多功能机器人,并画下来。 2、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结合引导,启迪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重点: 1、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2、知识与想象结合,设计、画出机器人。 难点:机器人的设计(造型、色彩、环境的想象),画面和构图。 教学过程: 一、欣赏、讨论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例 2、讨论课题想象中的机器人 提示:把立方体、圆柱体等形体组合后(合理组合),想象一下机器人的形状。 二、讨论机器人的具体功能 1、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机器人的用途和将来可能会有的机器人(启发从用途上去想象) 2、进行概括后写在黑板上。 三、设计机器人 启发、引导、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的设计。 1、从机器人形体上设计 a)以立方体作为基本形象 b)圆球体与圆柱体结合 c)立方体、圆柱体、球体结合 d)更复杂的形体组合 2、从机器人功能上设计 a)会飞的 b)善跑的 c)能潜水的 d)会干某些特殊工作的 3、借助仿生学设计 a)昆虫形 b)走兽形 c)飞禽形 d)鱼类形 提示:机器人色彩的装饰、环境的衬托要在构图中反映出来。 四、评析 1、评析学生设计稿 2、提出调整、修改、完善的参考意见。 五、学生完成作品 六、巡视指导 第二单元 变体美术字 教学目标: 1、复习上学期所学的“黑体美术字”的笔划规律、特征。 2、在原基础上进行变化排列变化、笔划变化、色彩变化。 3、启迪学生的想象、设计能力。 重点:美术字的间架结构,同一组字的格式统一、整体协调。 难点:变化和装饰。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的变体美术字 2、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变体美术字的兴趣。 二、详细介绍变体美术字 1、介绍、示范、演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法、步骤,变化过程; 2、导入黑体美术字复习 重点:回顾笔划、间架及同一组字的大小统一、笔划粗细统一。 三、重点指导 指导美术字设计、变化前的重要一环打格、定位、变化。 着重进行笔划变化的启发和示范。 四、学生练习 学生试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设计“庆祝六一” 五、巡视指导 六、学生完成设计院稿。 七、展示、交流 让设计好的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方法、过程。 八、变体美术字优秀设计稿评析。 第二教时 一、学生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此进行启发、引导。 二、欣赏 1、再次让学生欣赏课本内范例和课件范例 2、启发学生进行美术字的变形、装饰、色彩、美化的思维,以求产生更 好的效果。 三、布置练习内容 布置变体美术字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定主题文字)。 要求:字型变化有序,装饰美观。 四、学生练习 1、学生作业设计开始 2、进行针对性指导 3、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进一步来启发其他同学。 五、学生完成作业 六、布置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单元 泥 塑/纸 工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剪、折、卷、贴等方法,制作一个具有立体感的纸面具。 2、用彩泥或橡皮泥,塑出造型、色彩美观的面具形象。 3、在欣赏瓷雕造型后,启发学生进行小动物的泥塑造型。 重点:面具,小动物的造型设计,立体造型概念的培养。 难点:纸工造型设计,连接、卷、折、贴。 泥塑造型设计,色彩运用。 学生准备: 1、铅画纸、剪刀、胶水、颜料; 2、彩泥或橡皮泥、硬纸板。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手拉手的动物(纸工)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设计、描绘、裁减、插接等制作方法,制作一组形象重复和组合有序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动物形象设计和插口设计。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范例 2、分析制作的方法、步骤: 折纸,图案设计、造型和连接、剪、粘贴。 二、指导设计 1、简单动物图案资料展示 2、举例进行图案设计指导 三、示范制作 1、取三张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卡纸。 2、设立动物形象,如画出企鹅。 3、设立立式插口。 4、剪裁,三张卡纸重叠在一起减。 5、分别描绘企鹅的形象。 6、按顺序插接组合。 四、启发引导 讨论:如何使动物连接既牢固又美观 五、学生设计、制作 六、教师巡视指导 七、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第二教时 生动的纸面具(纸工) 教学重点:学习立体构成知识,设计制作生动的纸面具。 教学难点:纸面具制作的难点在设计,设计的难点是高度的概括抽象,制作的难点是加工凹凸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纸面具欣赏 2、让学生讲讲自己玩过的面具 二、介绍制作过程 1、纸面具制作过程分析、演示 2、讲讲剪、折、卷、贴的具体方法 三、设计重点提示 设计纸面具提示: 1、略大于脸 2、眼孔位置对准自己的眼睛(能看到外面) 3、面具不同性别的脸型特点 四、学生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展示,评析 学生演示、互评 第三教时 泥塑面具(浮雕) 教学重点:用彩泥或黏土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面具的脸部做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课本内范例 2、分析其中几个的造型和色彩。 二、示范制作过程 1、泥塑面具的制作过程演示:先脸、五官、发(饰)再其他装饰 2、色彩的衬托对比。 三、造型设计 1、启发学生造型设计 2、进行面具制作 四、巡视指导 启发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装饰的手法。 五、学生优秀作品展示、评析。 第四教时泥塑小动物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塑造出自己熟悉或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抒发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抓住该动物的形象特征,塑造出多种多样的可爱的小动物造型。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欣赏瓷雕小动物 2、让学生说说造型特点及色彩 二、介绍瓷雕相关知识 1、概括分析造型特点、色彩色调 2、让学生知道瓷雕就是从泥塑烧制而来。 三、分析塑造的方法,突破难点 欣赏,分析泥塑小动物的立体造型、花纹刻划。 四、学生设计制作 五、教师巡视制作过程,进行指导。 六、学生作品展示。 第四单元中国画 中国画的相关知识: 表现形式:壁画、扇面、长卷、册页、卷轴画等 表现范围:山水、花鸟、人物、禽兽、虫鱼、界画等。 表现技法: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等。 工具材料:笔墨砚、宣纸(生宣、熟宣)、中国画颜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现代中国画欣赏一、二等)和以上的介绍,了解中国画及中国画知识,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审视美、表现美的素质。 2、正确地进行中国画的墨、色运用、笔法练习,掌握作画的正确姿势以及执笔运笔的方法。 3、能在宣纸上用中国画的方法画花卉、禽鸟、人物。 重点: 1、让学生懂得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2、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好基础。 难点:正确掌握执笔、运笔、用墨、用色、造型、布局。 学生准备:墨汁、宣纸、毛笔、废报纸(作衬垫),水,中国画颜料,调色盘。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牵牛花 教学重点:传授中国画传统绘画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在宣纸上画牵牛花,从中学习中国画的笔法、墨法、章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掌握蔓草植物的茎、叶、花、果的作画方法、作画步骤、作画要领,使基本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本范画,介绍牵牛花 牵牛花属藤蔓花卉,藤为木本,蔓为草本,是蔓草植物,茎在画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象纽带一样把花、果、叶贯穿联结成一个整体。 一、分析牵牛花结构 常见的牵牛花一般为喇叭形,由五枚花瓣组成,叶子多分三个叉。 二、示范分解画法: 1、花的画法前面一笔点簇成圆形的一半,用笔较慢色就厚,后面几枚花瓣很工整地由外向内点簇成另一半原形,在喇叭口的下方,左右两笔画出筒部,颜色稍浅。 2、叶的画法多蘸墨汁,运用笔根,用力下揿,三笔成一片叶子,乘湿勾叶茎(用浓墨)。 1、藤的画法如书法挥写,多用中锋,写出具有弹性、柔软、转折的 特点,注意气势、疏密、聚散的变化。 2、指导学生跟画练习(花的向背,花苞)。 三、相关要点 1、牵牛花构图分析、指导 2、落款方法 3、整体效果指导 五、 引导学生用色或水墨画花,完成整幅画。 六、巡视指导 七、评析学生作品。 第二教时梅花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能正确地掌握运笔用墨的方法,描绘出梅花的特性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欣赏梅花图 二、说说历代文人、画家对梅花的崇敬和喜爱。 三、梅花画法 画梅,布局取势主要是枝干走向。梅花为五瓣、七蕊,花托成丁字型,绘花需用细笔,色用朱膘。 示范步骤: 1、重墨,干笔,侧锋画老干。 2、老干转折处画分枝。 3、加小枝和辅枝。 4、用朱膘点花瓣(笔尖带红)。 5、用重墨点花蕊,浓墨点花萼。 四、指导、临摹第二幅(课本内) 五、重点讲解: 枝干如弓似铁,曲折有力。 花向背、花蕾、自然分布 假山石,雀的墨色处理、落款。 六、学生作业 七、巡视指导评析。 第三教时 小鸡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方法,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小鸡,提高绘画技能。 教学难点:小鸡形象的刻画和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的表现技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姿态的小鸡(课本内) 二、示范小鸡的画法步骤。 1、用重墨点头,留笔时间稍长,让墨渗化。 2、画双翅,与头成斜品字状。 3、用浓墨画翅上的毛,用疾笔表现。 4、用淡墨画肚皮,可分三笔:颈、肚、尾,用湿墨,以求渗化效果。 5、用小笔浓墨画嘴、眼、爪。 三、画鸡的布局分析,引导学生构图。 四、指导画丝瓜,小鸡图 边分析墨色、手法。 五、巡视指导,学生完成作品。 六、作品评讲。 第四教时 调皮的小猴子 教学重点:用中国画的形式描绘猴子,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