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导 言 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发展以及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的形成。那么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农业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形成一个怎么样的格局呢?它又有那些发展变化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探讨和思考的。,2011年2月19日,中国铁路春运旅客发送量突破713.3万人,创下铁路单日客流历史最高纪录。一年一度的春运,经常为外电形容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周期性人口迁徙。,思考:春节时期人口为什么会发生大规模的迁移? 人口大迁移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要是古代发生这种事情会有什么影响呢?,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四大经济区的形成,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三课,区域经济 是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营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 经济重心 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是看该地区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有个成语叫“逐鹿中原”,请问大家知道中原在哪里吗?,导 入,一、四大经济区域,知识之窗,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山东、山西地理概念不同。它们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东之称。山东包括了今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及晋南、苏北、皖北等部分地区。历史上这里被称为中原。山西在战国属于秦地,大体是以关中为主,后又扩展到河西和巴蜀等地。,山东(包括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四大经济区,以崤山为界,山西(以关中为主,以及河西、巴蜀等地区),江南(长江以南,还没有开发),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分塞内、塞外),经济重心,1山东 山西 2江南 3龙门碣石以北,1.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是全国经济重心(含两个经济区) 2.经济尚未开发,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何特点?,3.地势复杂,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西汉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多样性、不平衡),总的来说呈现出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具体来讲:1、山东、山西经济区属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菽、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动动脑?,从地理学的角度大家谈一谈为什麽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这一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800毫米,雨季集中于夏季高温的七八月份。这一地区普遍是黄土,保水保肥能力虽低,但有较好的毛细作用,能将土壤下部的肥力吸收到地表,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对肥力、水分要求不高,在幼苗期间特别能耐旱,成长期又需要高温多雨的作物粟和高粱的生长。,2、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稻耕农作物为主。西汉时由于这一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由此形成传统的畜牧业和半农半牧区。,材料一:颜氏家训中说:“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之毡帐;及来河北,不信二万斛船。”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从以上两则材料,这句话反映了什么历史现 象?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学思之窗,参考答案:,反映了古代南北经济差异很大,北 方长期居于经济重心地位,全国经济区 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的特点。,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分析一下,为什么诗人那 么怀念江南呢?,江南风情,南京秦淮河今貌,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南北水路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也从此启航和停泊。市区内商贾众多、邸店林立,最繁华的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到了晚上,也使千灯照碧云,一派繁华景象。,南宋开禧二年(1206)中央财政收入达到8000万贯钱,当时全国人口约7000万。清朝到1900年代为8000万两,人口却有4亿。而南宋1贯钱购买力是清末一两白银的2倍。更重要的是,宋朝税率低于清朝。,南宋中后期,中国(仅指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经济总量却占到了全球的75%以上;今天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经济总量占全球比例却仅为4%。,请思考:,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古人曾把人民流亡的原因总结为五逃:“一曰天(天灾),二曰官(政府的徭役),三曰军(供给军队物资),四曰钱(高利贷),五曰愚(经营不善)。”,请思考:历史上中原人口有几次大的迁徙?具体是什么?,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第二次高潮唐代安史之乱 第三次高潮北宋靖康之乱,二 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永王东巡歌李白 三川北虏乱如麻, 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 为君谈笑静胡沙。,完成14页课后练习2,谈谈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有何关系。,(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时间:两晋时期 原因: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中原人口纷纷向南方迁徙。,1、三次南迁高潮,(1)第一次高潮,八王之乱 指291306年爆发的一场西晋皇室内部争权夺位的战争。参加这场混战的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音)、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和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的乱事。晋初重行分封,终致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社会不稳,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嘉行 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旋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唐)张籍,(2)第二次高潮,时间:唐朝中期 原因:安史之乱 影响: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靖康之乱,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3、第三次高潮,杭州绍兴东湖今貌(由于这里风景佳好, 当时为北方南渡的大家族聚居的地方),历史上,中原人口几次大迁徙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共同原因: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北方频遭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战争导致中原人口三次南迁。,潮汕人(潮州的先民基本来自第一第二次北方移民。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秦始皇(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西汉(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公元331年)置东冠郡。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譬如韩愈等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潮汕名人:1)李嘉诚:华人首富 ;2)黄光裕:国美老总 ; 3)赵汀阳:著名西方哲学专家 ; 4)马化腾:QQ之父、腾讯老总; 5)陈小奇:著名流行音乐作曲家,松田学院校歌词曲创作者; 6)雷 铎:著名作家、风水学大师; 7)肖灼基:著名经济学家 ; 8)侯祥麟:化学工程大师、两院院士; 9)饶宗颐:国学泰斗、潮学大师 ; 10)秦 牧:散文大师 ; 11)马大猷:声学界泰斗、两院院士; 12)蔡楚生:一代电影宗师 ; 13)陈波儿:电影明星、人民艺术家; 14)赵 荣:广州电视台当红节目主持人、歌手;,15)周福霖:世界级的抗震专家 ; 16)陈复礼:著名摄影艺术家; 17)孙淑伟:奥运会跳水冠军; 18)周泽荣:侨鑫集团董事长; 19)卢云峰:纳米技术专家、美国“总统奖”获得者; 20)刘绍喜:宜华集团老总、民营企业家 ; 21)钟敬文:中国民俗学之父、教育界泰斗; 22)丘成桐:世界级数学大师、菲尔兹奖获得者; 23)黄昌贤:园艺大师、无籽西瓜之父 ; 24)邱孟煌: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阿丘,客家人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宋代,是第三次移民源头主要是江西、福建一带的汉人,元明两代,大量迁入今天广东东部的梅州等地,于是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东东北部形成了客家大本营,继而在清朝康乾之间,又递迁广东中西部、广西、台湾、四川等地,清末至今,移居海外者甚众,在大本营外形成了居住格局极为分散的局面。在大陆地区,无论大本营还是小聚居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传统上多住山区,以农耕经济为主。,民族英雄:岳 飞、袁崇焕、刘国轩、文天祥、 文化名人:郭沫若、宋 湘、黄子卿、王越、李国平、李国豪、王佛松、卢嘉锡、傅连章、张炳光、黄 慎 、陈寅恪、王力 、李惠堂、杨简、黎尚豪、潘毓刚、伊秉绶、梁伯强、林风眠、罗香林、吴桓兴、韩素音、郑小瑛、张大千. 军界名人:叶剑英、陈 毅、叶挺、黄琪翔、朱 德、杨成武、邓演达、张发奎、萧华、彭家珍、罗卓英、杨勇、刘亚楼、赖伟珠、,政界名人:邓小平、丁日昌、朱德、陈丕显、李光耀、黄遵宪、孙中山、胡耀邦、罗芳伯、廖仲恺、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石达开、张鼎丞、叶亚来、阿瑟锺、他信 、 商界名人:胡文虎、姚美良、张榕轩、曾宪梓、熊德龙、刘宇新、田家炳、张弼士、谢枢泗、丁家骏,经济重心的转变:,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课本第13页概括):,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 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 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并随之逐渐成为文化重心。(课本第13页补充),大量的人口南迁会给江南带来怎样的改变呢?(课本第13页补充),1、为江南开发增加了大量的劳动人手,江南经济实力大为提高,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2、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改变了南方落后的面貌。 3、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 4、促进了江南的民族融合。 5 、 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了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请思考,荆江大堤今貌(始建于东晋),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唐朝后期,国家财政支出主要仰仗江淮财赋。各行业均逐渐超越北方。,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南方得到开发,为后来经济重心南移奠基。 隋唐: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五代十国:北方战乱不已,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宋元: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浙一带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过程:,课堂练习,A,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 B C D,课堂练习,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 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是( ) 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龙门碣石地区 A B C D,课堂练习,A,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 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课堂练习,5. 导致经济中心南移的具有决定性意的 因素是( ) A社会环境的稳定 B 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中心的南移 D 生产力大为改观,D,课堂练习,6. 南京最早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 是在 ( )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晋、南朝时期 D隋朝时期,课堂练习,7.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并说“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后世则有“(江浙)财赋之地(经济),人物渊薮(人文)”的说法。这说明 A中国古代经济政治重心已经南移 B随着人口南迁出现政治重心南移 C经济重心南移带来文化重心南移 D长江流域农业生态系统优于中原,课堂练习,重点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五(课本第14页): 经济格局: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 日益突出,经济重心南 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性和互补性。,经济中心南移的历史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四大 经济区,远古到两晋,第一次 人口南迁,西晋永嘉之乱后,经济中心开始发生变化,三国东晋南朝,第二次 人口迁移,唐中后期 以后,江南开始超过北方,中唐五代,第三次 人口迁移,两宋时期,南方经济 中心地位 的确立,宋以后,课堂小结,比较表中南北人口数目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历史现象?,议一议,今天我国出现的人口迁移与古代中原人口的南迁有何不同?,提示:1、从我国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眼思考; 2、从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国家放松农民进城限制着眼思考; 3、从城乡之间收入的差距等处着眼思考。,请思考:,古代的人口迁移和今天的人口迁移有 什么区别?,古代人口外迁是主要因为战争动乱,无 法进行农业生产迫使的;而现代人口的南迁 是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是科技人员和大学 生涌向南部沿海开放区,二是农村劳力流向 城市,促进经济的发展。,学思之窗,我们再来思考一下:古代对江南的开发 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的开发有什么相 同点和不同点?,(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的,战乱导致 大量的流民南下。 (2)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开发 建设。 (3)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 用。,中唐以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益州(成都), 商业繁荣,经济地位已凌驾于长安、洛阳之上, 当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 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 齐涛主编,我国商业中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南方户口超过北方,户口分布重心的南移 (2)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超过北方 (3)南方地区在国家财政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63468页。,拓展材料:,3、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一) 明清时期我国农学家(共72位)的地域分布状况,图表解读:从中可见明清时期的农学家绝大多数集中在江苏浙 江两省,占总数的54.92%,按东南六省计,则占到总数的80.28%, 农学人才的这种集中分布,和明清时期我国东南人才研究的分布状 况非常相似,只不过农学人才的数量很少而已。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从明清时期的农业科学家看 农业人才问题作者:游修龄,“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人, 90%时是北方籍。 北宋和南宋是北南人才的转折点,宋代河南出宰相21人,其中北宋18人,南宋3人;宋代浙江出宰相24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20人,既是证明。 明代宰辅189人,南方籍占2/3以上;明代文魁(状元、榜眼、 探花、会元)244人,其中南方占88%,北方占12%。 清代博学鸿词267人,江、浙、赣、皖四省即占75%。” 改编自国学网文章农业和文明发展作者:游修龄,文化重心的南移(二),汉代以来我国政治人才的地域分布演变状况,“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地位不可动摇。 南北文化的差距伴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日益扩大。 明初的科举,南人及弟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得不采用南 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清初顾炎武评价北方文化时曾说: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一曰人荒。地荒是指北方经济的衰退,人荒是指文化上的衰落。清一代,著名的学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江苏省的状元就占全国的一半,明清文化已经以南方文化为主。” 摘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山东大学出版社第475页。,文化重心的南移(三),明清文化以南方文化为主,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 (2)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3)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古代经济中心的南移的历史启示,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 A B C D,内容巩固,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推动作用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C、江南与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3、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是( ) 山东地区 山西地区 江南地区 (4) 龙门碣石 A B C (4) D (4),4、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5、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主要原因包括( ) (1)自然条件 (2)人口密度 (3)开发早晚 (4)生产技术 A、(1)(2)(3) B、(2)(3)(4) C、(1)(3)(4) D、(1)(2)(3)(4),6、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 7、导致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是 A、社会环境稳定 B、自然条件改善 C、政治重心南移 D、生产力大为改观,8、古代江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跃制氧机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鱼我所欲情景式默写课件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高铁司机培训课件
- 2025年度财务人员工作自查报告
- 电路原理课程学习
- 高速铁路车站课件
- 高速边坡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文库发布:电解池课件
- 高质量饮水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课件
- 2025年度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 2025年4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 烟气脱硝工艺培训课件
- 2025建筑工程施工标准合同
- 仪表安全培训课件
- 电能质量技术 绪论、第1章 电能质量概述
- 汽车维修工(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赛项竞赛规程
- 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旅游概论)真题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电商模特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