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下册《编钟》PPT课件之三(语文S版).ppt_第1页
语文下册《编钟》PPT课件之三(语文S版).ppt_第2页
语文下册《编钟》PPT课件之三(语文S版).ppt_第3页
语文下册《编钟》PPT课件之三(语文S版).ppt_第4页
语文下册《编钟》PPT课件之三(语文S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 钟,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是战国早期著名青铜乐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曾侯乙,是战国时代曾国(今湖北随州、枣阳一带)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此人死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1978年曾侯乙墓被发现并开掘,使得许多埋藏地底的珍贵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现存湖北省博物馆。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它共六十四件,(计钮钟十九件,角钟四十五件),分三层悬挂在满饰彩绘花纹的铜木结构的钟架上,每层的立柱是一个青铜佩剑武士。它们的形体和重量是上层最小,中层次之,下层最大。最小的一件重二点四公斤,高二十点二厘米;最大的一件重二百零三点六公斤,高一百五十三点四厘米。它们的总重量在二千五百公斤以上。钟架通长十一点八三米;高达二点七三米。气魄宏大,场面相当壮观。这座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四三三年,距今二千四百一十余年。它的出土引起国内外的重视,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通高615、边长62厘米 重170公斤 这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段落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讲述编钟的历史由来。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具体说明曾侯乙编钟的基本情况。 第三方面(第5、6自然段):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目前出土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这套编钟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第1句话写到了它的“四个之最”,第2句话概括了它震惊世界的“四个方面”(气势、铸造工艺、音乐效果、乐律铭文),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它的重要价值。,曾侯乙编钟每件呈椭(tu)圆形,钟口凹陷,周身镌(jun)刻有精美的纹饰和文字。钟架上也刻有花纹。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两列三层的钟架上。下层悬挂着十二件大甬(yn)钟和一件镈(b)钟,中层悬挂着三十三件中等的钟,上层悬挂着十九件小钟。整套编钟排列整齐,宏伟壮观。这套编钟因下排甬钟上铭刻有“曾侯乙”而得名。钟架由二百四十五个构件组成,设计精巧,结构稳定,可以拆卸(xi)。它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依然矗立如故,让人赞叹不已。,专家们在对曾侯乙编钟逐件进行精心的测音之后,决定敲响这套“只见其形,不闻其声”的编钟,以认识和体现它的价值。1978年8月1日,一场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举行了。沉寂了两千四百多年的编钟,重新向世人发出了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编钟演奏以东方红为开篇,接着是古曲楚殇、外国名曲一路平安、民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以国际歌的乐曲落幕。音乐会持续了两个小时。演出结束了,听众还深深沉浸在这古雅的乐声中,许多人泪水涟涟,停顿数秒后,大家才回过神来报以热烈的掌声。,1997年7月l日,在香港回归的庆典上,我国编钟乐团用精心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奏交响曲1997:天、地、人,以新的音响和奏鸣祈祷着和谐美满、国泰民安;以“文明古国的象征”向世人展示今日中国的辉煌。,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效果: 举了两个实例: 1、1978年8月1日的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 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典上用复制的曾侯乙编钟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