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1页
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2页
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3页
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4页
高考生物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一、选择题1.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表示CO2通过甲、丙、乙的呼吸作用进入大气中C可表示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光合作用过程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中流动解析:选D根据题意,丙为生产者,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在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形式流动。2蚂蚁在“行军”途中会留下独特气味的信息素,这些信息素会将同伴引向食物或水源,信息素所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 D以上都对解析:选B蚂蚁“行军”途中留下的独特气味的信息素,其本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因此属于化学信息。3(2019镇江学测模拟)下列属于化学信息传递的是()A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周围环境B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C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D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解析:选B蝙蝠通过声波识别周围环境属于物理信息传递。昆虫通过释放性外激素吸引异性属于化学信息传递。蜜蜂通过跳舞传递蜜源信息属于行为信息传递。孔雀通过开屏进行求偶属于行为信息传递。4(2019扬州一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抵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解析:选A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现相反的关系,但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两者往往都比较弱,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初生演替可以发生在陆地上,也可以发生在水体中C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和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一致的解析:选B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6(2019苏锡常镇一模)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解析:选D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7某植物上栖息着以该植物为食的甲、乙两种昆虫和以乙昆虫为食的蜘蛛。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甲昆虫的种群密度B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类型为化学信息C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利用了物理信息D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乙昆虫的天敌数量减少解析:选B甲昆虫在植物上生活,活动范围小,可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乙昆虫在夜晚活动,是受光照(属于物理信息)影响,受物质X的影响属于化学信息;蜘蛛利用蛛网振动捕食,属于物理信息;因为物质X可以驱赶乙昆虫,导致乙昆虫的天敌的食物减少,数量减少。8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不断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解析:选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不完全相同。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D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10如今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目标。下图是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过程中能量以CO2为载体进行流动B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而减少大气CO2含量C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解析:选A据图可知,大气中CO2的来源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但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主要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来实现的,而是引起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故植树造林有助于增强过程而减少大气CO2含量。减少对过程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CO2不携带能量。11下图表示4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相同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解析:选A从图中看出受到外来干扰后,A图初级消费者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高。12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解析:选C图1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环节,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丙的增加会抑制甲的增加;而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13(多选)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代表3种不同生物物种,物种A处于第二营养级,物种B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而物种C捕食物种A和物种B。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在甲、乙、丙、丁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2B图中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的有物种A和B、B和CC在一定时间内,丙中物种A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最可能符合“J”型增长模型D图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解析:选BCD图中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为CO2,在群落内部的传递形式为含碳有机物;由题意可得食物网,说明A和B、B和C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由图可以看出,丙中物种A的种群实际数量远远小于环境容纳量,在一定时间内,其增长最可能符合“J”型增长曲线;生态系统中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均可以在种群之间传递。14(2019南京一模,多选)如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C物种a是植食性动物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解析:选BD由题图可知,a物种与b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者;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据图无法判断a是植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被捕食者的数量受到捕食者的控制,但捕食者数量的变化也受被捕食者的影响,二者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15(2019东台模拟,多选)如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两个生态系统中均存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解析:选BD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作用;在两个生态系统中,图中所示为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基本功能,因此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中均存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流经农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如市民吃的蔬菜、水果、面粉等食物均为外来输入。二、非选择题16(2018无锡一模)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1)。请分析回答:(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_(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_形式流动。(2)图2中A代表_的能量,B表示用于_的能量,B的数值为_Jhm2a1。(3)下表是科研小组对青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测得结果如下表(数字表示能量值,单位是Jhm2a1):青蛙摄入的能量青蛙同化的能量青蛙粪便中的能量C青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051097.951082.55108m3.55108分析可知,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该稻田后来由于水体污染,农民不再耕种,这块稻田将发生_演替。解析:(1)大气CO2通过生产者水稻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在群落内部,碳以有机物形式流动。(2)消费者的摄入量中,一部分被自身同化,另一部分以粪便形式流向分解者。A代表卷叶螟同化的能量,B表示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B的数值为1.0510103.501094.551092.45109 Jhm2a1。(3)卷叶螟的同化量为1.0510103.501097.0109 Jhm2a1。青蛙同化的能量为7.95108 Jhm2a1,卷叶螟到青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951087.0109100%11.36%。青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4)弃耕的稻田将发生次生演替。答案:(1)大气CO2库水稻有机物(2)卷叶螟同化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2.45109(3)11.36%第二(4)次生17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图2是研究者对种群乙1跟踪调查30年绘制出的种群值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_。碳在甲与丁之间以_的形式流动,在乙1与乙2之间以_的形式流动。(2)若保持生产者的生产量不变,乙2的食物构成中,取食丙2的比例由1/4调整为1/2,则乙2的量是原来的_(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3)图2中,种群乙1在1520年间的年龄组成为_。种群乙1在第10年的种群数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20年的种群数量。种群乙1的数量变化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解析:(1)由图1可知,甲表示生产者,戊表示分解者,丁表示大气中的CO2库,乙1、乙2、丙1、丙2表示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中不含分解者,所以甲戊中能出现在能量金字塔中的包括甲、乙1、乙2、丙1、丙2。碳在甲与丁之间以CO2的形式流动,在乙1与乙2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根据图1可知,存在的食物链是:甲(生产者)乙1乙2;甲(生产者)丙1丙2乙2。设乙2为1 kg,按照原先的取食比例,需要丙2为2.5 kg,需要乙1为7.5 kg。根据食物链,需要甲75 kg,根据食物链,需要甲250 kg。共消耗甲325 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