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1页
江苏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2页
江苏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3页
江苏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4页
江苏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了解欧洲联合的基本进程;了解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了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大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1)经济上: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政治上: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易错提醒欧洲国家联合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摆脱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不是欧共体成立的根本原因。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扶植:1948年后,随着“冷战”的加剧,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国际机遇:朝鲜战争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大门。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提出“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口号。(2)概况: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谋求政治大国地位: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走向联合。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概况(1)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2)重要任务: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3)行动纲领: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误区警示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四、中国的振兴1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与不结盟运动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图解历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题一欧洲的一体化探究点1欧洲一体化的原因史料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据史料回答,欧洲政治家们认为“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理由是什么?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受到来自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威胁。探究点2西欧走向联合的影响史料漫画一创作于1951年漫画二创作于1963年思考(1)漫画说明西欧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答案(1)西欧由在政治、经济上依赖美国,转变为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欧洲一体化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由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个经济领域。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成员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2)影响对欧洲a欧共体的出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它发展为强大的政治经济实体,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政局日趋稳定。b促进了欧共体内部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世界a欧共体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加上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霸主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b欧共体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政治经济关系,给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经济领域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抗衡以有力地支持。c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动摇了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发展,有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的安全。主题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史料图一日本“入常”图二不结盟运动标志思考(1)图一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图二有何象征意义?(2)结合以上史料,说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1)问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意义:象征不结盟运动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和目标。(2)表现: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影响:这些力量的不断发展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3)多极化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差距的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兴起)。1(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认为,德法之间的仇怨,“是一个魔鬼的圆箍,一个邪恶的圈套,非破除不可”。戴高乐则表示,“必须尝试把历史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他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法德的和解()A消除了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B加速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C促进了西欧经济联合的进程D表达了消除民族主义的设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德法之间试图和解,这种和解成为西欧得以联合的关键,故正确答案为C。2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B消除了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严重动摇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答案B解析欧共体的形成是西欧国家为抗衡美苏、发展自身而采取的措施。这种联合并没有打破国家界限,是国与国的联合,国家利益至上仍是最高原则,因此不可能完全消除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320世纪5070年代,促使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条件是()A清除了封建落后的因素B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C重视教育D在战争中得到了美国的大量订单答案D解析客观条件对于日本来说,应该是外部提供的。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外部条件是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订货带来的。4(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南斯拉夫前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道路”()A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B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C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D使世界多极化格局快速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指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到目前为止国际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与结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尚在形成之中,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5(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这有助于()A美苏两极格局建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日内瓦会议的召开D西欧一体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事件是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独立,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种局面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日内瓦会议、西欧一体化无关,故B为正确答案。6(2017江苏徐州高二必修第一学期期末)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A全球化B多极化C一体化D集团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结合所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等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1早在1944年3月他(戴高乐)提议在共同的经济基础上建立一个“西方集团”,“它的动脉是英吉利海峡、莱茵河和地中海”。“西方集团”的组建始于()A欧洲煤钢共同体B欧洲经济共同体C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欧洲共同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集团”指的是走向联合的欧洲,综观四个选项,成立最早的是欧洲煤钢共同体,它是欧洲一体化的开端,故A项正确。2“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这说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安全B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C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D制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答案B解析据材料“欧共体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可知欧洲走向联合是为了自身安全和经济发展,故选B项。A、C两项仅反映了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排除;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3联邦德国成立后,法国政治家戴高乐在演讲中说:“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协议。”他认为法德合作()A有利于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有助于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C标志着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D是西欧联合的关键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合作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是西欧联合的关键,故答案选D项。4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步曲”的表格,其中有两处没有完成,请你帮他完成()时间标志意义第一步20世纪50年代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联合之门第二步20世纪60年代加强经济合作第三步20世纪70年代“用一个声音说话”A.欧洲共同体加强政治联合B欧洲共同体加强思想联合C“北约”加强政治联合D“北约”加强军事联合答案A解析“北约”是美国主导成立的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排除C、D两项。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故选A项。5大国崛起一书中说:“日本今天成功的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宝贵财富。”以下不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的是()A重视教育,重视科技B战后日本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C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D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本国经济答案D解析日本国内资源贫乏,不利于发展本国经济。6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A日本得到西欧国家的强有力支持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C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丧失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试图摆脱政治上依附于美国的状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D项正确。A、B两项材料体现不出,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7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这表明日本的实质意图是()A谋求经济霸权B继续追随美国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试图称霸世界答案C解析材料首先强调在经济领域内日本“靠得住”;之后日本首相宣称在世界政治领域内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体现了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实质意图,答案为C项。8(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美苏两极格局建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万隆会议顺利召开D西欧一体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1955年,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与材料中“1960年”“风靡亚非”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中“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1955年,与材料中“1960年”不符,故C项错误;D项西欧与材料中“风靡亚非”不符,故D项错误。9第一届不结盟运动筹备会议,决定了有资格受邀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五条标准,其中一条写道:“不得是与两大阵营有关的区域性或双边条约的成员。”这说明不结盟运动()A排斥与美苏结盟的国家B排斥资本主义国家C排斥新兴独立国家D排斥社会主义国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排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结盟的国家,故A项正确。10(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它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资本主义经济格局不结盟运动会议“乔的笑”A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B第三世界的崛起C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转变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D解析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与合作在图一有体现,但图二和图三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图二、图三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崛起,但与图一无关,故B项错误;图二未体现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故C项错误;日本、西欧的崛起,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都体现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11(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二模)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A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D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平等地位”不是马歇尔计划体现的,故A项错误;北约体现寻求安全但是体现不了“平等地位”,故B项错误;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可以做到“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故C项正确;追求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军事安全和人人平等不是遏制共产主义能解决的,故D项错误。12(2017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1961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那个光荣孤立的大英帝国了,在我们国家,很多人,特别是青年,感到我们应该创造一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历史。让我们把欧洲团结起来吧一起在欧共体奋斗啊!”英国期望“在欧共体奋斗”的主要原因是()A分享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成果B建立欧盟摆脱美国控制C顺应青年放弃传统外交的呼声D攫取欧洲事务的领导权答案A解析材料“一起在欧共体奋斗啊”,表明英国已经看到了一体化给欧洲共同体成员带来的好处,所以才发出这样的呼声,故A项正确;欧盟诞生于1993年,与材料“1961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很多人,特别是青年,感到我们应该创造一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历史。让我们把欧洲团结起来吧”,只是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英国不是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会员国,而且“我们现在已经不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那个光荣孤立的大英帝国了”,也不具有领导欧洲一体化的实力,故D项错误。13(2017江苏盐城三模)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A对历史战争问题缺乏诚恳态度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答案A解析日本在政治大国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在历史战争问题上没有深刻反省,没有得到亚洲国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14(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上述评论揭示了()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评论揭示了亚洲冷战对新兴国家的影响,没有涉及局部热战,故A项错误;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他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这股政治力量指的是不结盟运动,故C项正确;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与材料的内容揭示亚洲冷战对亚洲新兴国家的影响不符,故D项错误。15(2018江苏无锡高三上学期期中基础检测题)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是著名的“冷战斗士”,20世纪50年代任副总统期间,竭力提倡全球干涉政策。但是70年代担任总统后,他却在国会说,“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尼克松外交态度的转变折射了()美国相对衰弱苏联改革成功欧洲、日本复兴第三世界兴起ABCD答案C解析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越战和经济“滞胀”,实力下滑,故说法正确;70年代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改革并未成功,故说法错误;70年代欧洲、日本走向复兴,冲击着美国的国际地位,故说法正确;当时第三世界逐渐崛起,故说法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6(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答案A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实力不断增强,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故题目说法正确。17(2017江苏徐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为我国重返联合国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不结盟运动成立于1961年9月,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是我国一直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只是在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故本题说法错误。三、材料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