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复习题.doc_第1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doc_第2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doc_第3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doc_第4页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治疗学Z辅导资料(有些我是猜的,你们自己看一下)一、选择题A型题:1. 治疗半身不遂取井穴刺出血,其意在 A A.接续经气 B.阳病取阴 C.阴病取阳 D.扶助正气 E以上均非2.治疗胃痛取中脘、足三里,所采用的取穴原则是:C A.近部取穴为主 B.远部取穴为主 C.远近结合取穴为主D.穴位压痛取穴为主 E.阿是压痛取穴为主3. 下合穴总共有几个: E A 12 B.5 C.16 D.8 E.64. 中风脱证以哪组穴位相配最为适宜 C A.关元 足三里 B.人中 内关 C.关元 神阙 D.十二井 人中 E以上均不适宜5.热病中见有高热、神志昏迷,兼见小腹胀满,小便闭阻时,应该:A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局部治疗 E整体治疗6.遗精的发生主要责之于: B A.肝脾肾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肺脾肾 E.肺肝肾7.男患67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穴: B A.支沟,期门,太冲 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C.支沟,气海,上巨虚 D.支沟,大横,上巨虚E以上都不是8. 阳经五输穴与其表里经的同名五输穴所属五行属性的关系是: B A.我生 B.我尅 C.生我 D.尅我 E.以上都不是9.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C A.肾俞,命门,肺俞 B.肾俞,命门,腰俞 C.肾俞,太溪,三阴交D.肾俞,交信,水道 E.肾俞,水分,归来10.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B A.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C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D.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E.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11.和眩晕的病因病机关系最小的是: B A.风阳上扰 B.心神不宁 C.痰浊上蒙 D.气血亏虚 E.肝肾阴虚12.高热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A 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B.大椎,风池,内关,神门C.大椎,陶道,神门,合谷 D.大椎,足三里,复溜,合谷E.印堂,百会,内庭,肩井13. 面瘫的发病是由于 E A.阴阳之气逆乱而发病 B.经气阻滞 经筋失养而发病C.气血不足 不能上充而发病 D.瘀血停滞 络道不通而发病 E以上均是14根据异经子母补泻法,肝经的实热症,当泻_ E A.大敦 B.行间 C.曲泉 D.神门 E.少府15.治疗哮喘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取太溪和太渊是根据下列哪条原理: A A.虚则补其母 B.补肺肾真元之气 C.培补肺气D.摄纳肾气 E.以上都不是16.治疗实热证的咽喉肿痛宜选用 E A.手足少阴经为主 B.足厥阴经和足少阳经为主 C.手太阴经为主D.手足阳明经为主 E.手太阴经和手足阳明经为主17. 治疗痔疮应取那条经脉的穴位为主 D A.任脉 B.督脉 C.手阳明经 D.足太阳经 E.足少阴经18. 治疗乳痈取肩井穴,是由于肩井穴为 D A.足少阳经经穴 B.局部经穴 C.背俞穴 D.交会穴 E.井穴19. 治疗小儿疳积的经验效穴是 C A.下脘 B.足三里 C.四缝 D.商丘 E.百虫窝20. 主客配穴法中的“主”是指: C A.主病经的络穴 B.主病经的募穴 C. 主病经的原穴 D.与主病经相表里的经的原穴 E. 与主病经相表里的经的募穴穴21. 气血不足头痛可取合谷、足三里,二穴相配可以:C A.蠲化法痰 B.生发原气 C.舍标从本 D.标本同治 E.泻实补虚22. 下列各穴,即是脾之募穴,又是脏的会穴的是:BA中脘 B.章门 C.期门 D.巨阙 E.以上都不是23. 八脉交会穴中与任脉跷脉相通的穴位是: C A.公孙 B.后溪 C.照海 D.足临泣 E.列缺24.哮喘的病位在: D A.心肝肾 B.肺肝肾 C.肺心肾 D.肺脾肾 E.肺心脑25.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狂病的主证特征: A A.神情呆滞 B.精神亢奋 C.语无伦次 D.动而多怒 E.躁扰不宁26.下列哪项不是腰痛的病因病机: E A.感受寒湿 B.肾虚体亏 C.闪挫撞击 D.气滞血瘀 E.饮食不节27.治疗肠痈以下列哪组穴位为佳: D A.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合谷 B.足三里,大肠俞,曲池,合谷C.足三里,阑尾,大肠俞,小肠俞 D.地机,阑尾,上巨虚,天枢E.天枢,上巨虚,下巨虚28. 脚气病临床一般分为 B A.寒脚气与热脚气 B.湿脚气与干脚气 C.湿热下注与脚气冲心 D.虚寒脚气与虚热脚气 E.久病脚气与新病脚气29.治疗滞产宜取下列哪条经脉为主: E A.任脉和督脉 B.任脉和足太阳经 C.任脉和手太阳经D.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 E.手阳明经和足太阴经30.近视的治疗主要以: E A.疏理肺经经气 B.通调胆经经气 C.补益肾经经气D.滋养心经经气 E.调养眼部经气31.男患67岁。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脘腹痞满,时有疼痛,纳少,舌苔薄白,脉弦。宜选穴: B A支沟,期门,太冲 B支沟,天枢,大肠俞,太冲C支沟,气海,上巨虚 D支沟,大横,上巨虚E以上都不是32.遗精的发生主要责之于: B A.肝脾肾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肺脾肾 E.肺肝肾33.行痹、痛痹、着痹三者与热痹的主要不同病因是: B A.感受外邪不同 B.素体阳气偏盛偏衰 C.地区及环境的差异D.是否气血运行不畅 E.是否影响肢体运动功能34.针灸治疗扭伤的原则是: B A.调和气机 清热止痛 B.行气活血 消肿定痛 C.泻除邪气 清热凉血 D.调和脏腑 通经活络 E.通经活络 清热凉血35.感冒的病位主要在: B A.肺系 B.肺卫 C.肺窍 D.肺脾 E.肺肾36. 肘劳取曲池、手三里针刺治疗是由于: D A.病位阳经 B.病位于大肠经 C.病位于胃腑 D.病有阳性反应点 E.以上都不是37. 治疗热证一般不宜: D A.疾刺 B泻法 C刺出血 D.久留针 E.不留针38. 治疗蛇丹时选用太冲穴而不选用行间穴是因为: B A.太冲是输穴 B.太冲可以疏肝 C.太冲可以泻肝胆之火 D.太冲可以养血 E.太冲可以解毒39. 治疗小儿疳积以什么经穴为主: B A任脉和足阳明经 B督脉和足阳明经 C足太阴和足阳明经D足太阴和手阳明经 E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40. 治疗口角歪斜宜取: A A.面部经穴为主 B.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C.足阳明经穴为主 D.足太阳经穴为主 E.足少阳经穴为主41善于治疗六腑病变的是_ D A.合穴 B.背俞穴 C. 荥穴和输穴 D.下合穴 E.井穴2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 D A.病在肺 B.病在太阴和阳明 C.病在表 D.病在肺卫 E.病在太阳和太阴43下列哪一项和头风发生的机制无关: E A.气血亏虚或肝肾阴虚 B.气滞血瘀、脉络受阻 C.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D.痰浊上扰、阻遏清阳 E.外感暑湿44根据本经子母补泻法,可以用来治疗肺经虚证的是: B A.太溪 B.太渊 C.尺泽 D.阴谷 E.经渠45.痹证和痿证的鉴别,应以下列哪项症状为主:E A.关节有无肿大变形 B.肢体筋骨关节有无疼痛 C.肢体关节有无屈伸不利 D.肢体关节能否随意运动 E.肌肉是否瘦削枯萎46.治疗小儿疳积以什么经穴为主:B A任脉和足阳明经 B督脉和足阳明经 C足太阴和足阳明经D足太阴和手阳明经 E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47.面瘫的发病年龄: E A.少年多见 B.青年多见 C.青壮年多见 D.老年多见 E.任何年龄48.取足太阳膀胱经的次髎、长强、承山治疗痔疮是由于:B A.三个穴位与病变部位相近 B.膀胱经别行经脉相络于肛C.膀胱经主全身之阳气 D.三个穴位可以清利下焦E.以上都不是49. 根据灵枢治疗冬天发生的病证,在五输穴中最好选用_E_ A.合穴 B.经穴 C.输穴 D.荥穴 E.井穴50.胃病治疗取中脘、足三里、所采用的主要配穴方法是: D A.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 B.交会穴和下合穴 C.腑会和下合穴相配D.募穴和下合穴相配 E.募穴和合穴相配51.对于肝肾亏损的痿证治疗上宜以: B A.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B.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C.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D.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E.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52.小儿遗尿属肾气不足的治疗,除取膀胱俞、中极之外还应加用: C A.肾俞,命门,肺俞 B.肾俞,命门,腰俞 C.肾俞,太溪,三阴交 D.肾俞,交信,水道E.肾俞,水分,归来53.肝肾虚亏引起的痛经主要表现为: C A.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 B.经前小腹胀痛、胀甚于痛 C.经前小腹隐痛、按之痛减 D.经后小腹胀痛、胀甚于痛 E.经后小腹胀痛、痛甚于胀54.在妇科疾病中,常用行气活血、通经化瘀的穴位是:C A.补合谷、补三阴交 B.泻合谷、补三阴交 C.补合谷、泻三阴交 D.泻合谷、泻三阴交 E.补合谷、泻膈俞55. 治疗崩漏的效穴是: D A. 三阴交 B.血海 C.至阴 D.隐白 E.百会56. 六腑与下合穴相配,不正确的是: D A.足少阳合于阳陵泉 B.足阳明合于足三里 C.手阳明合于上巨虚D.手阳明合于下巨虚 E.手太阳合于下巨虚57. 治疗热证一般用: E A.补法 B.灸法 C.补法加灸法 D.泻法加灸法 E.泻法或刺出血58. 高热是指: C A.口腔温度3839 B.腋下温度超过3839C.口腔温度超过39 D.腋下温度超过39 E.肛门温度超过3959. 治疗扭伤取穴原则是: C A.以循经取穴为主 B.以远端取穴为主 C.以受伤局部取穴为主 D.以受伤局部阳经取穴为主 E.以受伤局部阴经取穴为主60. 针灸治疗阴挺时,应采取什么样手法: D A.泻法 B.补法 C.泻法并灸 D.补法并灸 E.平补平泻61. 在针灸治疗原则中,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C A.阴证多属虚寒针可用补法 B.阴证多属虚寒可用灸法 C.阴证多属虚寒针可刺出血 D.阳证多属实热针可用泻法E. 阳证属实热者针宜浅刺62.心悸病位在心,治疗上宜: C A.取手少阴经穴为主 B.取手少阴、手厥阴经穴为主C.取手少阴、手厥阴经穴和俞募穴为主 D.取手少阴、手太阴经穴为主E.取手足少阴、足太阴经穴为主63. 用五输穴中“病时间时甚”者,应该选用 C A输穴 B.经穴 C.荥穴 D.井穴 E.合穴64.治疗狂病取水沟、大椎、风府穴是因其可以: B A.清化痰热 B.宁心定志 C.滋阴降火 D.开窍醒神 E.通阳化气65.治疗肠痈以下列哪组穴位为佳:D A.足三里,大肠俞,小肠俞,合谷 B.足三里,大肠俞,曲池,合谷C.足三里,阑尾,大肠俞,小肠俞 D.地机,阑尾,上巨虚,天枢E.天枢,上巨虚,下巨虚66. 善于治疗外经病变的是_E_ A.合穴 B.背俞穴 C. 荥穴和输穴 D.下合穴 E.井穴67.脾肾虚弱的阴挺的治疗应采取什么样的手法: D A.泻法 B.补法 C.泻法加灸 D.补法加灸 E.平补平泻68.高热宜选下列哪组穴位最合适: A A.大椎,曲池,外关,合谷 B.大椎,风池,内关,神门C.大椎,陶道,神门,合谷 D.大椎,足三里,复溜,合谷E.印堂,百会,内庭,肩井69.治疗滞产宜取下列哪条经脉为主:E A.任脉和督脉 B.任脉和足太阳经 C.任脉和手太阳经D.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 E.手阳明经和足太阴经70.面瘫如有鼻唇沟歪斜时宜配: C A.任脉的承浆穴 B.足阳明胃经的四白穴 C.足阳明胃经的地仓穴D.督脉的人中穴 E.督脉的禾髎穴71治疗半身不遂取井穴刺出血,其意在AA.接续经气 B.阳病取阴 C.阴病取阳 D.扶助正气 E.驱邪外出72. 牙痛隐隐,而且动摇的肾虚牙痛,取太溪、飞扬治疗,此配穴方法不属于:A A.远近配穴法 B.上下配穴法 C.表里配穴法 D.原络配穴 E.阴阳配穴法73下列哪一项和头风发生的机制无关: E A.气血亏虚或肝肾阴虚 B.气滞血瘀、脉络受阻 C.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D.痰浊上扰、阻遏清阳 E.外感暑湿或风热74男性 72岁 素体丰盛,昨起头晕头痛,烦躁,神志清,面潮红,手足轻微震颤,舌红少苔,脉弦。应考虑 C A.眩晕 B.风中经络 C.中风先兆 D.中风阳闭 E.癫痫75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 D A.病在肺 B.病在太阴和阳明 C.病在表 D.病在肺卫 E.病在太阳和太阴76. 女性 47岁 平素身体健康,与他人口角后,头痛剧烈,伴眩晕,面红目赤,口苦胁痛,烦躁易怒,睡眠不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治疗选取下列哪组穴位为宜: DA.百会 通天 行间 阿是 B.率谷 太阳 侠溪 阿是 C.攒竹 鱼腰 合谷 内庭 D.风池 百会 悬颅 侠溪 行间E.合谷 足三里 百会 阿是77. 按照五行配五输穴的规律 C A.阳经的井穴配属于木 B. 阳经的经穴配属于火 C.阴经的输穴配属于土 D. 阴经的经穴配属于金 E.阴经的合穴配属于水78. 六腑与下合穴相配,不正确的是 D A.足少阳合于阳陵泉 B.足阳明合于足三里 C.手阳明合于上巨虚D.手阳明合于下巨虚 E.手太阳合于下巨虚79. 胆道蛔虫症疼痛发作时,一般取迎香、胆囊穴、人中、阳陵泉以止痛,若伴有呕吐者,宜选下列哪组穴位 D A.侠溪 太冲 B.章门 期门 C.中脘 章门 D.内关 足三里 E.内庭 厉兑80. 寒疝治疗以取任脉和足厥阴经经穴为主,毫针刺用泻法并灸,处方以何者为佳:B A.中极 归来 太冲 B.关元 三角灸 大敦 C.关元 三阴交 大敦 D.阴陵泉 三阴交 曲骨 E. 阴陵泉 三阴交 太冲81. 治疗“喘咳寒热”这类病证,在五输穴中最好选用_B_ A.合穴 B.经穴 C.输穴 D.荥穴 E.井穴82. 下列各穴,即是胃之募穴,又是腑的会穴的是:A A中脘 B.章门 C.期门 D.巨阙 E.以上都不是83.哮喘的病位在: D A.心肝肾 B.肺肝肾 C.肺心肾 D.肺脾肾 E.肺心脑84.治疗小儿疳积以什么经穴为主: B A.任脉和足阳明经 B.督脉和足阳明经 C.足太阴和足阳明经D.足太阴和手阳明经 E.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85. 胃痛的食滞胃脘型以取下列哪组穴为宜: B A.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 B.中脘、足三里、内关、粱门、里内庭C.中脘、神阙、足三里、内关、公孙 D.中脘、期门、足三里、内关、阳陵泉E.中脘、合谷、支沟、曲池、商阳86.取足太阳膀胱经的次髎、长强、承山治疗痔疮是由于: B A.三个穴位与病变部位相近 B.膀胱经别行经脉相络于肛C.膀胱经主全身之阳气 D.三个穴位可以清利下焦E.以上都不是87.面瘫的发病年龄: E A.少年多见 B.青年多见 C.青壮年多见 D.老年多见 E.任何年龄88.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狂病的主证特征: A A.神情呆滞 B.精神亢奋 C.语无伦次 D.动而多怒 E.躁扰不宁 89.脾阳不足的阴挺的治疗除取百会升提下陷、气海益气固脱之外,另可加用:B A.维道 归来 太冲 太溪 B.大赫 维道 照海 子宫C.维道 大赫 太冲 D.关元 足三里 维道E.脾俞 膈俞 中脘 膻中90.心脾两虚型心悸的适宜针灸处方是:B A.神门 气海 心俞 膈俞 胆俞 B.神门 心俞 巨阙 间使 胆俞C.内关 脾俞 气海 三阴交 胆俞 D.公孙 内关 心俞 足三里 胆俞E.神门 心俞 脾俞 四神聪91.胃病治疗取中脘、足三里、所采用的主要配穴方法是:D A.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 B.交会穴和下合穴相配 C.腑会和下合穴相配D.募穴和下合穴相配 E.募穴和合穴相配92.治疗行痹时取血海、膈俞为主穴,其意在: C A.调和营卫 B.散寒祛风 C.活血祛风 D.清血分热 E.振奋阳气93.某男,57岁。与他人口角后头痛而胀,时抽掣痛,目赤耳鸣,心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治疗选用下列何方为宜: D A.百会,上星,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B.阿是,合谷,委中,膈俞,三阴交C.百会,通天,行间,阿是 D.悬颅,颔厌,风池,太冲,丘墟,阿是E.率谷,太阳,侠溪,三阴交,阿是94.治疗哮喘以调补肺肾之气为主,取太溪和太渊是根据下列哪条原理:A A.虚则补其母 B.补肺肾真元之气 C.培补肺气D.摄纳肾气 E.以上都不是95.治疗子宫脱垂,小腹下坠感,腰酸腿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而澄澈清白,舌淡红,苔白滑,脉沉弱的针灸处方是: A A.百会 气海 维道 足三里 子宫 肾俞 B.百会 中极 石门 地机 血海 次髎 C.脾俞 中脘 内关 足三里 行间 D.百会 关元 大赫 照海 子宫E.肾俞 脾俞 阴陵泉 蠡沟 次髎96. 根据子母补泻法,可以用来治疗肺经虚证的是: B A.复溜 B.太渊 C.尺泽 D.阴谷 E.经渠97. 治疗热证一般用: E A.补法 B.灸法 C.补法加灸法 D.泻法加灸法 E.泻法或刺出血98. 近视的治疗主要以: E A.疏理肝经经气 B.通调胆经经气 C.补益肾经经气D.滋养心经经气 E.调养眼部经气99. 对乳少的治疗首先应注意:D A.乳汁有无 B.乳房胀与不胀 C.情志是否舒畅 D.口渴与否 E.乳汁量多少100. 泄泻的受病脏腑主要为: B A.脾胃 B.脾胃大小肠 C.脾肾 D.脾肾大肠 E.脾胃肝肾大肠101.艾灸矫正胎位宜选 C A.任脉的关元穴 B.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穴 C.足太阳膀胱经至阴穴 D.督脉的命门穴 E.足少阴肾经涌泉穴102. 治疗月经不调宜取哪经经穴为主 C A.冲脉和带脉 B.任脉和督脉 C.任脉和足太阴经D.任脉和手少阴经 E.督脉和足少阴经103. 女性 38岁 患水肿病半年余,见面浮身肿,按之凹陷难起,肿势时起时消,便溏,喜暖畏寒。舌质淡胖,脉沉细。在治疗水肿的主方基础上,应加用 C A.气海 三焦俞 足三里 B.肺俞 合谷 人中 C.脾俞 肾俞 阴陵泉 D.梁丘 中脘 丰隆 E.关元 气海 膀胱俞104. 下列哪项不是痢疾的发病特点 E A.夏秋季多发 B.腹痛里急后重 C.痢下赤白脓血 D.外感暑湿疫毒饮食不洁 E.大便稀薄105. 寒邪内积腹痛的治法为 A.毫针平补平泻 B.毫针泻法加灸 C.毫针补法加灸 D.毫针泻法加灸神阙 D E.毫针补法加灸神阙106. 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主要不同病因是 B A.感受外邪不同 B.素体阳气偏盛偏衰 C.地区及环境不同 D.病变部位不同 E.病邪侵犯经络的不同107. 治疗感冒以列缺为主,主要是由于 D A.病在肺 B.病在太阴和阳明 C.病在表 D.病在肺卫 E.病在咽喉108. 不寐证的治疗原则是 D A.清心醒脑为主 B.醒脑开窍为主 C.宁心开窍为主 D.养心安神为主 E.安神定悸为主109. 男性 28岁 新婚之夜,突然昏倒,不醒人事,肢体抽搐,目睛上视,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家人呼医,医至病家,病人已酣然入睡,既往有类似发作,此病应首先考虑:E A.厥证 B.昏迷(浊闭) C.中风 D.痉证 E.痫证110. 痿证的针灸治疗应该重视的治则是 A A.温补脾肾 B.补益肺肾 C.滋补肝肾 D.温通心肾 E.调理脾胃111. 治疗疟疾应在发作前 B A.2小时左右针刺之 B.1小时左右针刺之 C.4小时左右针刺之 D.3小时左右针刺之 E.6小时左右针刺之112. 阳痿的治法是 B A.补肾壮阳为主 毫针用补法 B.补益肾气为主 毫针用补法或灸 C.补益肾气为主 毫针用平补平泻法 D.交通心肾为主 毫针用补法 E.交通心肾为主 毫针用泻法113. 募穴是:BA.六阳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B.六阴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C.十二经经脉之气出入之所 D.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E.五脏六腑之气汇聚之所114. 黄疸发病是由于 D A.湿邪为患 B.湿从寒化 C.湿从热化 D.胆液泛溢肌肤 E.胆液不循常道115. 治疗崩漏的有效经验穴是: D A. 三阴交 B.血海 C.至阴 D.隐白 E.百会116. 治疗腰痛宜取哪条经脉为主 A A.足太阳经脉 B.足太阳经脉 督脉 C.足太阳经脉 任脉 D.足三阳经脉 E.足三阳经脉 足三阴经脉117. 泄泻的受病脏腑主要为 B A.脾胃 B.脾胃大小肠 C.脾肾 D.脾肾大肠 E.脾胃肝肾大肠118. 湿热下注癃闭的治疗是 E A.调整膀胱经气机为主 针灸酌情选用 B.足少阴肾经和膀胱经背俞穴为主 毫针补法或灸 C.足少阴肾经和膀胱经背俞穴为主 毫针泻法不灸 D.足太阴经穴为主 毫针用补法 E.足太阴经穴为主 毫针用泻法119. 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 E A.脏腑病 B.肢体病 C.急性病 D.疼痛病 E.血液病120. 热痹的针刺法为 A A.毫针泻法浅刺 B.毫针泻法深刺 C.毫针补法浅刺 D.毫针补法深刺 E.针灸并施121. 与疝气的发病关系最大的是:B A.任脉和督脉 B.任脉和足厥阴经 C.督脉和足厥阴经 D.任脉和足太阴经 E.足少阳经122. 痹证与痿证的鉴别,应以下列哪项症状为主: E A.关节有无肿大变形 B.肢体筋骨关节有否疼痛 C.肢体关节有无屈伸不利 D.肢体关节能否随意运动 E.肌肉是否瘦削枯萎123. 不属于风热感冒的病理变化的是: A A.热邪灼肺 B.腠理疏泄 C.肺失清肃 D.毛窍闭塞 E.卫外不固124. 饮食停滞之腹痛,脘腹胀满,痛处拒按,选用下列哪组穴位最佳: B A.中脘 大横 足三里 章门 B.中脘 天枢 足三里 气海 C.中脘 天枢 足三里 关元 D.上脘 建里 足三里 关元 E.下脘 章门 天枢 阴陵泉125. 行痹为风胜引起,治疗行痹时,取血海、膈俞为主穴,其目的主要是: C A.调合营卫 B.清血分热 C.活血养血 D.振奋阳气 E.祛风解表126. 风疹有遇风而发的特性,其病位在: D A.身体上部 B.头面部 C.腠理 D.肌表 E.血脉127.远部取穴是指 : D A.离开阳性反应点取穴 B.离开压痛点取穴 C.不在病变的经脉取穴 D.远离病痛的部位取穴 E.病在阳经在阴经取穴128. 治疗实热证的咽喉肿痛宜选用:E A.手足少阴经为主 B.足厥阴经和足少阳经为主 C.手太阴经为主 D.手足阳明经为主 E.手太阴经和手足阳明经为主129. 治疗小儿惊厥所用的开四关是下列哪组穴位的合用:D A.内关 外关 B.内关 髀关 C.内关 合谷 D.合谷 太冲 E.合谷 三阴交130. 治疗小儿急惊风时宜选何经经穴为主:D A.任脉和督脉 B.任脉和阳维脉 C.阳维脉和阳跷脉 D.督脉和手阳明经 E.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131. 阴挺的证候表现有:D A.虚实之分 B.阴阳之分 C.寒热之分 D.轻中重程度之分 E.时间长短之分132. 血瘀阻络的头痛的最适宜的刺法是:D A.泻法 B.泻法 留针 C.泻法 加灸 D.泻法 留针 点刺出血 E.补泻兼施 留针133. 下列关于中风闭证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舌强语謇 B.眩晕肢麻 C.牙关紧闭 D.目合息微 E.汗出如油134. 痰湿浸肺咳嗽的治法为: C A.毫针浅刺用泻法 B.毫针浅刺用补法 C.毫针平补平泻加灸D.毫针平补平泻不灸 E.毫针泻法加灸135. 常用于治疗肢体病变的特定穴有: B A.郄穴和原穴 B.背俞穴和原穴 C.下合穴和募穴 D.背俞穴和交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