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5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2年收治的45例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立即手术5例,中转手术8例,其余均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自20世纪60年代盛兴至今,仍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肠梗阻的40%60%,现将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4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40例,女5例,年龄1960岁,以30岁左右居多。均有腹部手术史,且38例既往第一次手术均为外伤性空腔脏器损伤。均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腹部有压痛者32例,腹胀明显、有肠型者12例,以腹痛为主、肠鸣音亢进者22例,有绞窄性肠梗阻典型表现者5例。X线征象均有肠腔积气,38例可见气液平面。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 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持续胃肠减压。腹痛剧烈者给予阿托品1mg肌注,禁用度冷丁,给予抗生素。对于有绞窄性肠梗阻表现者立即手术探查。 1.2.2 中药治疗 对于疼痛轻、梗阻时间短、病人年龄、体质好、以腹胀为主者尽量抽空梗阻近端积液。先给予石蜡油100ml,然后给予复方大承气汤1剂,胃管注入(闭管2h),辅以肥皂水500ml灌肠。方剂组成:川厚朴30g,莱菔子30g,枳壳9g,大黄15g(后下),芒硝9g,桃仁9g,赤芍15g。对于疼痛重、梗阻时间长、相对体质弱者一般治疗方法同前,只是将中药方剂更换为复方五仁汤,即桃仁9g,柏子仁12g,郁李仁9g,火麻仁9g,瓜蒌仁12g,莱菔子12g,枳实9g,香附9g,川朴6g,当归9g,番泻叶12g。 2 结果 立即手术5例,中转手术8例,自动出院1例,其余均保守治愈,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3次梗阻均保守治愈。缓解最快者6h,最慢者48h。如果应用2剂无缓解迹象应中转手术。有1例经2次用药后未缓解,但无绞窄迹象,再次用药方获成功,时间超过48h;有1例经中药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术中见肠管广泛粘连、扩张,手术非常困难,历时6h。患者出院时均带中药粘连缓解汤剂5剂,以巩固疗效,减少梗阻再次发生。方剂组成:丹皮、赤芍、桃仁、红花、元胡、当归各12g。 3 讨论 中西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在于掌握有无绞窄和及时中转手术1。所有患者应用中药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用药后肠蠕动加快,使疼痛加重,应做好患者解释工作。适当应用镇静剂,切忌用药后无人问津,造成绞窄。观察过程中如遇腹部不对称、肠型明显、腹腔渗液增加,一般缓解希望不大,应中转手术;如用药后反应不明显,应再次用药。祖国医学认为,粘连性肠梗阻源于瘀血留滞、气机被阻所致,给予活血化瘀、通里攻下。遵照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治疗,复方承气汤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咸寒泄热、软坚通便;枳壳、川朴消痞除满、破气散结。诸药合用有峻下热结之功,使胃气承顺下行,故而肠胃通畅。复方五仁汤中,火麻仁润肠通便;郁李仁降泄下气;柏子仁养血润燥通便;桃仁活血祛瘀通便;薏以仁上清肺热,下利肠胃之湿。诸药合用使肠气下行,梗阻自除。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自20世纪60年代盛兴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