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1页
学前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2页
学前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3页
学前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4页
学前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之间为儿童第一章个体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体心理 自我意识自我认识,体验、评价、监督、调控、教育前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主要的条件反射:1、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2、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如书写,讨论,演讲等。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两种信号系统 信号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信号:又称现实信号,指的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的条件刺激物。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指人类所特有的言语和文字。它可以代替第一信号建立条件反射,是第一信号的信号。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一、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按照从低级到高级,按照固定顺序进行的 。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发展的不平衡性1、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的发展速度是不完全平衡的 。2、个体整个心理面貌变化的非等速性。 加速期 两个加速期:6岁前第一加速期 青年期第二加速期 关键期 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在某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儿童学习某种行为、经验比较容易,效率最高,错过了这一时期弥补非常困难,这一时期被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母亲印刻) 危机期 儿童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某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 四、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五、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六、发展的机械论和机体论 儿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 时序设计 跨文化研究 遗传决定论理论观点:儿童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环境决定论理论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论理论观点: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限度的制约。双生子爬梯实验 第二章 三、无条件反射(一)无条件食物反射(二)无条件防御反射(三)无条件定向反射(四)特殊的无条件反射特殊的无条件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拥抱反射)强直性颈反射(击剑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全身、笼统、散漫-局部、准确、专门)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抬头、俯撑、翻身、坐、爬、站立、行走)(首尾方向:从上到下) 3、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近远方向:从中心到边缘) 4、从无意到有意动作四、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幼儿初期(小班)的心理特点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识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幼儿中期(中班)的心理特点45岁是学前中期,也是幼儿园中班的年龄。其主要特点是: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幼儿晚期(大班)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求知欲强2.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型四、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一)言语真正形成(二)思维能力出现(三)自我意识萌芽1.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代词“我”2.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闹独立”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上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一、感觉的含义感觉: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一、感觉的作用:感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也是其它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基础。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共同点:对客观事物直接反映,映像都是客体的具体的形象属于认知过程的感情阶段其源泉是客观事物客观事物作用于器官;感知觉才会产生,事物消失了感知觉也就消失了二、感知觉的一般现象感觉后像: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随即消失,而是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的感觉现象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光的暗适应(由明到暗):感受性提高光的明适应(由暗到明):感受性降低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感觉的相互补偿:某种感觉系统机能丧失后继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因此人的感受性是可以改变的。3、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 (三)颜色知觉的发展测定儿童能否辨别颜色的方法1、配对法。用这种方法,有研究发现,2岁儿童30左右能正确区分红、白、黄三色,2.5岁已有95。8能正确识别红、白、黄、黑绿、蓝、橙8种颜色。2、指认法 3、命名法 儿童颜色知觉发展特点:一般情况下,儿童对颜色的感觉识别能力优于,早于它的语言辨认。儿童的颜色视觉有个别差异,也有性别差异 。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方位知觉 、深度知觉(二)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设计“视崖”试验。 (说明孩子已有深度知觉)(三)方位知觉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盲儿也能够依靠声音对物体定位。 正常婴儿主要依靠视觉定位。 2、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方向:先上下、次前后,后左右的顺序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3、儿童左右方位知觉发展,发现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开始能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但不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第二阶段:(79岁)开始初步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但认识尚不能明确地概括抽象出来, 第三阶段(911)能较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 时间知觉 生物钟儿童时间知觉表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 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包括计时工具)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记忆的一般过程第一环节:识记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划分:无意识记: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没有经过任何意志努力的识记,也称不随意识记。 有意识记:指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又称随意识记。 根据识记的理解性划分:机械识记:在不理解材料意义的情况下,采用多次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识记。 意义识记:在理解材料意义的基础上,依靠材料本身的内在联系进行的识记。第二环节:保持第三环节:回忆包括两种不同的方式:再认:当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能把它识别出来。再现(回忆):当识记过的事物不在时能在头脑中重现。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划分 :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根据记忆的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划分: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记忆的一般规律(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丧失先快后慢2、学前儿童记忆的两种独特现象:(1)婴儿期记忆缺失(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三、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记住四个大点)(一)记忆不精确(二)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三)以机械识记为主,但意义识记效果好(四)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分为三类:(1)动作思维:通过实际的操作解决直观而具体的问题的思维过程。(2)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具体形象解决问题的过程。(3)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2、以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求同)和发散思维(求异)三、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幼儿的思维经历了直觉行动思维 学前早期具体形象思维 学前中期抽象逻辑思维 学前末期 的三个阶段。(一)直觉行动思维1.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来进行的思维。(3-4岁)3.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直观性和行动性(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3)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4)思维的狭隘性. (二)具体形象思维1.定义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具体形象性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表面性绝对性 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二)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要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三)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在实物概念中,又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 下级概念三个层次。2、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大多通过实例的方式获得。(四)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1分类法 1、按照感知特点和突出特征分类(3-4岁) 感知水平2、按照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分类(4-5岁) 表象水平3、按照本质特征和概念分类 (5-6岁) 概念水平2、排除法3、解释法 (定义法)4、守恒法这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守恒实验演绎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儿童是否获得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几种典型的守恒实验: 3-4岁幼儿没有达到守恒,5-6岁处于转折,8岁左右达到守恒1.数目守恒2.长度守恒3.液体质量守恒4.面积守恒5.体积守恒6.重量守恒五、学前儿童判断和推理的发展(一)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2、学前儿童判断能力的发展表现: (1)判断的形式逐渐间接化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3)判断根据客观化(4)判断论据明确化(二)、学前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1、定义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人脑根据已有判断推导出新判断。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2、学前儿童推理水平特点:学前儿童推理的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1)抽象概括性差(2)逻辑性差(3)自觉性差3、学前儿童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如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鸟长着两只脚4、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5、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推理形式:三段式。鸟长着两只脚(大前提)猫头鹰长着两只脚(小前提) 猫头鹰是小鸟(结论)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基本可分为四种水平:(1)自由联想型 (2)重复前提型 (3)实际理由型(4)命题演绎型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典型的类比推理如“苹果/水果,?/文具”,要求儿童在“铅笔、书、报纸”几个答案中作选择。 六、学前儿童理解的发展(一)从对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的关系。 (二)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事物,发展到依靠语言说明来理解 (三)从对事物作简单、表面的理解,发展到理解事物较复杂、较深刻的含义(四)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五)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辩证关系 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与思维发展阶段相对应。第六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发者。二、推动幼儿的认知活动。三、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四、影响个性的形成。第三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三)表情的社会化 三种表情形式:面部表情 言语表情 身段表情二、情绪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1、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2、情感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根据与认知过程的联系,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可分为若干水平: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多是与生理性刺激联系的情绪) 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2岁后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情感6与复合的主观认知因素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三、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2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3情绪情感从外显到内隐 第五节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道德感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而引起的情感。 小班儿童的道德感指向个别行为,中班幼儿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大班幼儿的道德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理智感5岁左右,儿童的理智感明显地发展起来。不仅表现在好问好奇,而且表现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自豪感、成就感等方面。6岁左右,儿童特别喜欢智力游戏,表现出强烈的“争强好胜”。三、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和共同性2个性的整体性3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4生物性和社会性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气质一、什么是气质?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二、气质类型1、气质的体液说 血液 多血质 气质:活、变、快、直 训练自制力 体 黄胆汁 胆汁质 急、直、粗、倔 表扬适度,批评具体液 黑胆汁 抑郁质 细、脆、闷、独 参加集体活动 粘液 粘液质 稳、慢、恒、内 多鼓励、少批评2、气质的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3、气质的血型说A型气质的特点是温和、老实稳妥、多疑、怕羞、依赖他人、受斥责就丧气;B型气质的特点是感觉灵敏,恬静、不怕羞、喜社交、好管事;AB型的气质特点是上述两者的混合型;O型气质的特点是志向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喜欢指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4、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强度:即神经细胞接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 平衡性:即对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的相对关系而言。 灵活性:即对刺激反应的速度和兴奋与抑制相互转化的速度而言三、婴儿的气质类型(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追踪研究)九个指纬度: 1活动水平 2节奏型(规律性) 3接近和退缩 4适应性 5反应阈限 6反应强度7心境的性质 8分心性 9注意广度和持久性三种气质类型:1容易型 40% 生活规律、情绪愉快2困难型 10% 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3迟缓型 15% 活动水平很低 生活变化适应缓慢(二)自我意识的内容1、物质自我 指自己的生理特征,如年龄、身高、体重、外貌、体格等。2、社会自我 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角色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等。3、心理自我 指自己的智力、情绪、性格、气质、兴趣爱好、价值观、人生观等。(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其自我意识的发展经过三个时期:自我中心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称生理自我。从出生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成熟。客观化时期。从3岁到青春期,这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这一阶段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主观化时期。从青春期到成人期间,自我意识趋于成熟,进入心理自我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其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特点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4、评价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情绪性得出提示:1. 对孩子评价要客观 2、对孩子要正面引导四、有关婴幼儿自我意识的实验研究点红实验,这是研究儿童自我发展的一个经典实验:阿姆斯特丹(1972、Dixon,1975)在88名324个月的婴儿的鼻子上点上一红点,然后观察他们照镜子的反应,如果婴儿在照镜子后能立即发现鼻子上的红点,并用手去摸它,就表明婴儿已能将自己的形象和加在自己形象上的东西区分,这种行为可作为自我认识出现的标志.)结论:儿童认识自己的形象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游戏伙伴阶段,大约在6个月到1岁左右,婴儿把自己的镜像当一个玩耍的伙伴。第二阶段为退缩阶段,时间为13-20个月左右 第三阶段是自我认知出现阶段。性别衡常性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基本的性别同一,儿童能正确指出他或她自己的性别(23岁)(2)性别的稳定性,性别的稳定性(45岁),知道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发生变化 (3)性别的坚定性。(67岁)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识到一个人的外貌或活动的变化与性别无关。 第八章 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二)语法的发展的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大致有如下几种:(1)事件可能性策略 儿童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例如,对“小明把王医生送到医院里” (2)词序策略 名词动词名词,即动作者动作承受者模式。 “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 “小班儿童上车之前大班儿童上车”,理解为小班先上车,大班后上车, (3)非语言策略第二节 学前儿童语言功能的发展一、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皮亚杰)1、自我中心语言自我中心语言指讲话者不考虑他在跟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自我中心语言可分为三种形式: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 独白:对自己说话。 双人或集体的独白2、社会化语言社会化语言主要有四种:适应性告知:传递思想和信息的语言 批评和嘲笑 命令、请求和威胁 问题和回答 怎样正确理解自我中心言语现象(皮亚杰)第一,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的言语,是儿童特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唯我思维)的表现。第二,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是互相对立的,只有儿童到了78岁时,自我中心言语才逐渐消失,而让位于社会化的言语。 二、语言调节功能的发展(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的理论:从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