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doc_第1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doc_第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doc_第3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doc_第4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评价肝动脉栓塞介入(TACE)治疗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143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后行CDU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血供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TACE术后大多数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总有效率为62.94%;肿瘤内部及周边血供明显减少(P<0.01),以肿瘤内血流减少更明显,肝动脉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CDU能客观判断肿瘤大小及血流灌注状态,是检验肝癌TACE效果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肝动脉栓塞介入(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应用广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143例TACE治疗后的肝癌患者,以判断TACE术的疗效,探讨CDU 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43例,男106例,女37例,年龄2982岁,平均57.6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AFP定量测定,超声及CT、MRI及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为肝癌,其中29例经肝穿刺后组织病理学证实。单发病灶29例,多发病灶114例。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为16.6cm14.9cm,最小径1.9cm1.3cm,23例伴门静脉癌栓。2.检查方法应用AU5 型(百胜公司,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于TACE治疗前及术后1个月进行超声检查,用二维超声观察肝脏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及回声特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频谱多普勒(PW)相结合的方法,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并测量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根据彩色血流显像特征,将肿瘤血供量分为4级1:多量血流,瘤周红、蓝血流包绕,瘤内有稀少分支的树枝状或2个较长的血管定为III级;中量血流,瘤周有34个短棒状红蓝血流或瘤内有一个较长血管定为级;少量血流,瘤周或瘤内可见12个点状或短棒状彩色血流定为I级;未见血流,瘤周及瘤内未显示血流信号定为0级。3.TACE方法采用Seldinger 法,根据肿瘤的部位,分别将导管送入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或肝左动脉,行肝动脉造影定位后再行栓塞化疗。化疗药物:5-Fu(7501000mg),DDP(80100mg),MMC(1014mg),栓塞剂为40%的碘油(1020ml),注射完毕再行肝动脉造影,观察栓塞效果。4.疗效评价标准在二维声像图上,可以从肿瘤的大小、内部回声的改变来判断疗效,一般以肿瘤缩小50%以上为显效;肿瘤缩小不足50%为有效;肿瘤大小无变化,维持1个月以上为稳定;肿瘤体积增大或病情恶化为无效1,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5.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肿瘤大小变化TACE治疗后一个月测量肿瘤直径,治疗有效者二维声像图表现为:肿瘤周边出现强回声“包膜”,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或者肿块回声呈片状及条索状增强,边界模糊,低回声晕消失。本组143例患者,TACE后显效34例,占23.78%,有效56例,占39.16%,稳定23例,占16.08%,无效30例,占20.98%。总有效率62.94%。2.肿瘤血供变化肿瘤血供变化在治疗后4周测得,此时肿瘤血供变化较为显著。TACE后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明显减少,肿瘤血供级者由TACE治疗前的87.41%(125/143)降为术后的75.52%(108/143),肿瘤内血流减少较周边血流的更明显,TACE治疗后肿瘤血供与治疗前比较2=6.69,P<0.01有显著性差异。TACE术后肝固有动脉峰值速度及R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见表1。表1 TACE治疗前、后肿瘤血供变化情况讨 论正常肝脏以门静脉供血为主,占整个肝脏血供的70%75%,而肝癌的血供中肝动脉供血占75%,肝动脉血流明显增加,最大流速平均84.27cm/ s(正常人平均67cm/ s),本组结果也证实了肝癌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肝癌内的肿瘤血管排列失去正常形态,呈紊乱缠绕的拌状或网状,管壁平滑肌缺如。这种病理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决定了其在常规彩色多普勒成像上常表现为瘤内的“高速高阻”动脉血流的特征4。本组示肿瘤内动脉血供2 级占87.41%(125 /143)。肿瘤大小的变化是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瘤体内有无血流信号是判断能否达到根治性治疗的依据,瘤体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明显减少,肿瘤缩小就越明显,间接提示肿瘤细胞可能全部或大部分坏死1,本组有5例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在TACE治疗后消失,肿瘤也完全消失。T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为闭塞肿瘤供养动脉,造成治疗局部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缺血缺氧,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凋亡的目的。肝癌患者TACE的中、远期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肿瘤组织血流阻断程度,CDFI 能有效地反映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因此本研究应用CDFI对肝癌TACE前后的肿瘤血流灌注进行评价。TACE后肿瘤内部及其周围血流明显减少,主要是肿瘤内部及其周边动脉腔狭窄、闭塞,导致肝固有动脉流速下降,且以收缩期峰值速度下降为主,本组TACE后肝动脉血流明显下降,肝固有动脉峰值速度由(84.2717.51cm/s)下降为(73.2813.47cm/s),RI由(0.670.11)降为(0.640.12),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TACE治疗后血供明显减少或消失者,肿瘤均明显缩小,血供减少不明显或出现新生肿瘤者疗效较差,病灶常无明显缩小。如果病变区扩大,血流增多,重新出现动脉性血流,提示病变进展、恶化。有作者认为肿瘤近旁又检出丰富的动脉血供,提示适合再行肝动脉栓塞化疗5。肝癌TACE前、后行CDFI 检查,能实时动态地显示肝癌的声像图、肿瘤血供、肝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判断其治疗效果,估计预后,给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避免了盲目性。彩超以其准确、高效、无创、价廉及可重复性等特点,成为目前检验肝癌TACE 效果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总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TACE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可为临床判断TACE的疗效及患者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并指导临床进一步治疗。【参考文献】 1刘允怡.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概述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5): 257-259.2赵司琴,殷广福,穆红艳,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选择性门静脉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9 (5):294-296.3赵柏山,罗淑英,段云友,等.应用自然组织谐波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评价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早期成果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