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7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7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7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7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7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57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各类腹股沟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82例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资料相对比。结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方法简便,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项更符合人体解剖的疝修补手术,值得推广。【关键词】 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 我院2000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139例行计划手术的成人腹股沟疝病人,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5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139例拟行计划性手术的成人腹股沟疝病人,将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归为组,施行传统疝修补术病人归为组。组共57例,男51例,女6例,年龄2891岁,平均67.3岁,60岁者39例,占68.4%。单侧斜疝46例,直疝7例,双侧斜疝2例,复合疝2例;组82例,男69例,女13例,年龄2289岁,平均65.2岁,60岁者51例,占62.2%,单侧斜疝75例,单侧直疝1例,双侧斜疝1例,双侧直疝2例,复合疝3例。1.2 材料 采用美国Bard公司产品,由一套锥形疝环填充物和成型补片组成。1.3 手术方法 两组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2例因强直性脊柱炎采用全麻。组手术切口选择同传统疝修补术。游离精索,游离疝囊到腹膜外脂肪处,将疝囊内翻塞入腹腔,疝囊过大者予疝囊成型。然后将Bard补片的伞状疝环填充物尖端朝向腹腔方向自疝环口塞入,底部与疝环口边缘齐平,缝合固定46针。对疝环较大者,用两个充填物相互缝合后置入疝环口内,复合性疝则在不同的疝环口各置入一个充填物。嘱病人咳嗽,以填充物不弹出为度。然后提起精索,在其下方置入片状成型补片,放置在腹横筋膜前,精索自补片成型的圆孔通过,缝合1针关闭补片的鱼口状开口,其余部分做缝合固定。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皮下环,缝合皮下、皮肤。组按Bassini法修补75例,McVay法修补7例。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1.5 结果1.5.1 术后恢复情况 见表1。组(无张力疝修补组)病例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组(传统疝修补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病例术后恢复情况(略)1.5.2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情况 两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有关并发症情况见表2。表2 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情况 (略)2 讨论腹外疝尤其是腹股沟疝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在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传统的疝修补手术存在诸多不足,如将不在正常解剖部位的组织做强行拉拢缝合,张力很大,不符合外科手术的原则,而且手术中大都是利用病人已有缺陷的邻近组织进行修复,手术后存在着复发率高和疼痛明显的缺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利用圆锥形的充填物填塞疝环的形式修补缺损,其突入腹腔内的部分有分散腹内压的作用。再用人工网片修补腹股沟后壁,不仅起到了修补作用,尤其对较大的缺损,还起到了预防复发的作用。本组病例结果显示,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疝修补术,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技术简单、快速、术后恢复快和不限制体力活动等优点。它与手术不破坏正常解剖结构,没有缝合张力有关。文献报道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率低于1%,而传统疝修补术后复发率高达10%1。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类腹股沟疝病人,但对于嵌顿时间较长,绞窄性疝及局部组织有明显炎症水肿者则不适用该手术,对于年龄14岁,躯体发育尚未定型,补片可能会影响腹股沟区的正常发育者,也不适合2。同时,由于修补材料价格较为昂贵,不为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所接受。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无张力疝修补术后病人出现切口疼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机会明显减少,尤其在切口疼痛方面,有明显差异。这与手术中组织分离较少,且无强行拉拢缝合密切相关。植入的充填物是一种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足够的强度,不隐藏细菌,组织相容性好,感染率低,优异的固定性能,优异的宿主长入性能等3。但人工材料毕竟属异物,都有潜在的排异和感染的危险4。本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未发生感染病例,文献报道感染率约在1%左右,而且与传统疝修补术后感染发生率之差异无显著性5。为做到尽可能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应做到:(1)正确掌握适应证,对嵌顿时间长,绞窄性疝患者避免使用;(2)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和严格止血;(3)注意补片的消毒日期和包装有无破损;(4)避免使用切口内引流装置。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较传统疝修补术有着明显优势,已在临床上逐渐推广。但新技术的开展,亦有其不足之处。因为人工材料的植入,可引起病人术后担忧、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6;部分病人有腹股沟区异物感;修补材料与内脏组织接触后会引起明显的粘连,特别是与肠管接触而导致肠瘘7。这需要在临床上加以重视。【参考文献】1 吴肇汉.无张力疝修补术疝修补手术的新趋势.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65.2 黄奕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19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9):549.3 刘登华,王文祖.外科疝修补手术用聚丙烯单丝修补网.产业用纺织品,2004,10:38-40.4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5 陈双,曾德强.疝修补术后人工补片感染的预防.中国实用外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