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06古代社会朝代更替.ppt_第1页
古玉06古代社会朝代更替.ppt_第2页
古玉06古代社会朝代更替.ppt_第3页
古玉06古代社会朝代更替.ppt_第4页
古玉06古代社会朝代更替.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节 古代社会和朝代更替,第,复习思考题,1、了解朝代更替的意义?分析秦王朝兴亡史。 2、中国古代是如何从制度上强化皇权的? 3、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与华夏文化的关联。,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的频繁更替是人所周知的史实。 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随着朝代的变更,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一、朝代的变更,历史中血与火的冲突,产生了夏、商、周,经春秋、战国纷争,终一统于秦之下,随后又经汉、晋,分裂为南北朝,隋统一后仅至唐,再次掀起纷乱,五代十国,北邦侵扰,相继建立辽、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真谓大千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再分的规律。,中国历代年表,周朝 B.C.1134B.C.249 秦朝 B.C.249 B.C.207 西汉 B.C.207 A.D.25 东汉 25 220 三国 220 280 西晋 265 316 东晋 316 420 南朝 420 589 北朝 386 577 隋朝 581 618 唐朝 618 907 五代 907 959 宋朝 960 1279 辽 907 1125 金 1115 1234 元 1206 1367 明朝 1368 1644 清朝 1616 1911,朝代的更替中深藏着历史的真谛,也许当时并不清楚。随着历史的演进,这个真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即在历史上不论经济发展到怎样的水平、不论各朝代的文化创造达到多么深刻的程度,都离不开一个简单而明了的真理:,朝代的兴亡不取决于统冶者的意愿,而取决于民心的向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若水,君若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二、中国古代历史的构成,夏原指夏后氏,是居夏地的部落联盟名,一般认为在河南禹县、或汉水流域、山西夏县。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自禹至桀传17君14王。 夏朝领土范围东起豫东平原,西抵华山,北起济水,南达淮河,中心地区在豫西晋南。,商汤伐桀后建立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046年,由汤至纣传31王。商朝中心地区在豫晋冀交界地区,疆土东起海滨,西达陕西,北起河北,南抵湖北。 商代的社会由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商代社会的主要特点是发达的宗族体系,各级宗族既是社会组织,也是政治实体,带有政权性质。 贵族 商代的贵族总称“百姓”,泛指众多宗族的首领,他们都是商代的统治者,包括商王、王室宗族、官僚和诸侯等。宗族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商王是最高的统治者,商族是最有实力的宗族。,平民是商代社会主要阶层,他们从事农业、狩猎等生产劳动,参加战争和卫戌,参与祭祀活动和为商王服务。 奴隶处于商代社会的最下层,没有人身自由,他们为贵族作各项无偿劳动,征伐时还要从军,承担军中的各种贱役。商代的奴隶很多,其名称有隶、臣、妾、奚等,主要来自战俘,其次是亡宗灭族者,他们被贵族无偿占有。,周族是陇陕地区古老的部落,自公刘迁豳(bin)三百余年,受西部戎狄逼迫东迁歧山周原(今陕西扶风),周文王为商西伯,武王即位后伐商纣,建周朝(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至幽王传12王11代。西周疆域西起陇东,东至海滨,北达辽宁,南抵长江。 西周社会仍由贵族、平民和奴隶构成,但等级制度的色彩比商代更加明显。 西周的贵族包括周王、诸侯和卿大夫等,周王又称“天子”,意“上天之子”,代表上天在人间行使最高统治权力。天子将土地和奴隶分赐给周人的宗支(诸侯如姬、姜等姓),显示宗法的血缘关系。,平民具有自由民身份。住于城市(称为国)及近郊而被称“国人”,可参与国政大事。但“国人”们在战时需服兵役,平时也可征召服役,为周王和诸侯兴建宫室等。 国人和后来分化出的商人、手工业者都是西周的平民阶层,他们是周代“国民” 。在平民与贵族间也存在利益的冲突,曾发生过国人暴动事件。 西周社会中还有庶人,庶人一般从事农业劳动,承担公田耕作和各种劳役,但庶人不是奴隶,他们是当时社会人数众多的阶层。 奴隶位西周社会的最下层,被广泛役使于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生产领域,或为王公贵族做各项家内杂役。,第四节 古代政治制度 和思想演变,一、古代政治制度,古代的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一整套完整的政治制度及相应的法律制度、官爵制度。古代中国的制度体系与西方文明有本质的区别。 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演变中,由早期夏商周三代的部族统治方式形成的宗法制为代表的制度构建,经过上千年,到战国时期诞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在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的建立,以皇权专制为核心的官僚体制开始主宰中国古代社会。在随后王朝更替中,官僚体制越来越完善,至晚清,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专制集权的王朝政治才走到历史的尽头。,中国古代早期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当国家诞生后,这种关系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说,夏商周三代实质上是部落(族)国家,其一系列制度,包括政治、法律等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以宗法制为核心 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世卿世禄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战国时期,区域性的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脱颖而出,战国七雄先后变法,完成了制度转换: 1、郡县制替代分封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其意义有。 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使部族国家转化为疆域国家; 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领主,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新的体制需要大量新型官员,使之在官吏选拔上推行军功制和养士制,彻底打破世卿世禄制。 2、逐渐形成区域性的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执掌大权、群僚俯首听命的制度。,二、古代思想演变,中国古代思想最有影响的原创性观念,主要是儒家和道家,它们既对峙,又吸收、融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呜的重要角色。 到汉代,当儒学成为正宗思想时,道教思想则在野,在民间和士人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末东汉初,佛教传入,与本土思想文化有冲突也有融合,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儒、道、佛在深层思维上的融合,出现了宋代理学。后来,被元、明官方利用,渐渐丧失自身活力。,1、中国古代道德学说的建构一孔子思想,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贡献是:以毕生的精力整理西周文献作为教学材料,从而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文献。它们包括:,诗是西周至春秋的一部诗歌总集,经孔子删订后由原3000余篇保留为305篇。 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各地乐调,计15国; 雅即周人的官话;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孔子很重视诗经,总启发学生读诗,将读诗与做人联系起来。 书,即尚书指春秋以前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习书的目的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重要的是如何体会先王是如何治理国家政事的。 礼,后称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要求认真学习和实践。,乐指乐经,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认为音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力求在内容与形式上要求完美、完善。 周易是一部以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占卜之书,也含有人生经验和哲学思想。 春秋孔子依据鲁国的史官记载整理而成。,由于乐经已经失传,故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构成儒家的经典。,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还在于系统提出了“人学”的思想观点。 如何做个君子? 如何学做圣贤? 人的生活目标是什么? 在人的价值观上,孔子有他独到的见解,即“仁”,以人的理性、以个人修身和兼顾人际双方要求为基点。,孔子强调:做个有道德修养的君子,要靠自己努力,从“我”做起,“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在道德规范中,孔子力求“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五者即“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五者中恭、宽、信、敏、惠分别表示自重,宽厚,信用,敏捷和关心他人。以及道德规范的分类为温(和)、(善)良、恭(自重、自尊)、俭(朴)、(谦)让等。,2、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建构老子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华夏民族的灵魂,其中最基本的是关于“天道”与“人道”相互关系的研究。 “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 “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两者的关系引起古人的关注是与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关。周易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的天文即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使人们能适时进行农耕,而“人文”可以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修养。,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通过深入探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构筑成中国古代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 老子,姓李名耳(谥号聃),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曾任东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史官,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得以成为当时的大哲学家,被认为道家学派的创始者。,老子一书非老子本人所著,三国魏人王弼给老子作注,后人以此注本称为老子的通行本。 老子对“道”的说明可说是老子哲学体系的总纲。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它是“有”与“无”的统一。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 指空间、空虚,另一层含义是指“道”不同于通常的物体,不能明确指明它是圆或是方,具有不确定性。 天地万物的初始形态,称之为“有”,由此演变出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老子哲学中,“天道”受到赞扬,他认为“道”演化为天地万物、没有神力,没有矫饰,自然而然。即其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道” 不争、不言、不骄、没有制物之心,像无形的巨网广大无边,虽稀疏却没有任何遗漏,将一切都囊括其中。 相反,“人道” 则显得自私、褊狭、不公而遭到贬损。因此就有“人道”应效法“天道”。,效法中,老子对“道”的运行法则及其应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