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篇 古代诗文阅读,1(200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军 城 早 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_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解析】第一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第二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结合第三、四句具体诗句分析。,2(2009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答:_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答:_,【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3(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 芙 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_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_ 【答案】(1)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 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要把握诗歌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考查的主要内容有对画面内容的再现及其作用的把握、对意象的把握及其寓意的感悟、对意象特征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常见“形象”分类 形象是诗歌的基础,没有形象,诗歌就没有办法表情达意。感受、理解、分析形象,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一人称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第三人称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这两种人物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例如江雪这首诗就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事物形象是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所吟咏的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诗中所咏叹的石灰。景物形象则是指各种诗歌中描绘的生动形象的自然景象和人工景象,日月风云、湖光山色、田园桑麻、楼台城郭等等。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所描写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就是一幅清新、恬静、纯朴的山村风景图。,一、如何把握形象 鉴赏诗歌形象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感知形象。形象在诗歌中都是显性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了解诗中写了哪些具体形象(具象),有时还要了解这些具象合起来是要表现一个什么形象,弄清它们的字面意义。第二,分析形象的特点。人物形象自会有其性格品质特点,物象和景象也都会呈现出各自的特征,鉴赏诗歌时要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第三,体会形象中寄寓的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中的形象,都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人物形象中有诗人的褒贬倾向,物象和景象中更是往往寄托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借助诗面的形象,一步步深入到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它进行赏析评价,这才算是完成鉴赏工作。下面我们来看看杜甫在成都写的绝句四首 (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诗共四句,一句一景,形象具体鲜明。黄鹂鸣于翠柳,白鹭直上青天,有形有声有色,形象明丽,富有生气,传达出诗人内心无比欢快的,感情。后两句一写“千秋雪”,一写“万里船”,既着笔于眼前的实景,又有对悠远时间和寥廓空间的联想,表现出诗人心胸的开阔和心情的开朗闲适。这样鉴赏,兼及到了形象本身、形象特征和形象背后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在鉴赏形象的方向和途径上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失误。,二、鉴赏诗歌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模式1 分析人物形象 鉴赏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思路点拨 1解题方法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 第二步,概括所描摹场景的特点或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 岑 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注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谷口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模式2 分析景物形象 鉴赏要求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思路点拨 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1考查意象类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 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和效果。,2分析意境类 (1)意境含义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考查内容 意境类考题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解读、对画面的理解以及对情感的把握,即“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统一”。,(3)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2(2008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本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时应结合诗句内容进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景物罗列出来;回答第二问应在第一问景物描述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细”等细细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点。 答案画面大概: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例3(2007辽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_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_,答案(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情。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模式3 分析事物形象 鉴赏要求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思路点拨 1鉴赏事物形象的关注点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2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的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例4下面这首咏梅诗抓住了梅花怎样的特征?又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梅 花 陈 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女的相貌。 _,答案这首诗写出了梅花傲然独立的风姿,其中“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独立、寂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隐逸自守的襟怀。,1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商 调 梧叶儿 嘲谎人 无名氏 东村里鸡生凤,南庄上马变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垄上宜栽树,阳沟里好驾舟。瓮来大肉馒头,俺家的茄子大如斗。 注阳沟:屋檐下流水的明沟。,正宫醉太平 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注嗉:鸟类食管后段暂藏食物的膨大部分,状如袋子。刳:剔挖。,(1)这两首小令各自用什么手法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答:_ (2)这两首小令都运用讽刺手法,但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答案】(1)嘲谎人主要是用自我表演的方法塑造了一个吹牛撒谎的可笑人物形象。讥贪小利者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贪小利者的可耻形象。 (2)嘲谎人显得幽默诙谐,这说谎人把根本不可能的事说得煞有介事,对这种人作者没有进行任何议论,而是让说谎人自我暴露,显现出其滑稽可笑的形象来。讥贪小利者的讽刺显得尖刻辛辣,作者对贪小利者的贪婪手段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揭露。“亏老先生下手!”对贪小利者进行了无情的鞭挞。,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余 干 旅 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地名,今属江西。摇落:草木凋零。,(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答:_ (2)评者认为诗的尾联“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答案】(1)诗歌描写了暮天、青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初上月等意象。这些意象的作用:交代时令景象(秋景),烘托渲染诗人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暗示了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2)前三联描写了凄清悲愁的情景,尾联写了直击作者心灵的谁家少妇在闺中为远方的亲人赶制寒衣捣衣的砧声,把诗情又推进一层;在乡情愁思不断侵袭着诗人心灵的时候,作者没有答案的询问,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出诗人满怀的悲愁痛苦,由眼前之景之声,更使他念及家中亲人。凄清的乡思,缠绵的苦情,久久萦绕,挥之不去,真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鹊 桥 仙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1)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_ (2)“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和“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都是写渔父的生活,但表现手法不同,试作分析。 答:_,【答案】(1)相同之处: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 (2)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的生活,而柳诗该句是从侧面(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间接表现渔翁的生活;陆词该句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则是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操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在一起。,4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两诗都以_为意象,赞颂了它_的品格。 (2)两诗的第三、四句都饶有意趣,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_ 【答案】(1)寒梅 傲然、高洁 (2)张诗疑梅似雪,明白了是近水先发,那雪实为白玉一般的梅了。这设疑解疑,愈显梅的形态、气质。 王诗说凭暗香飘送就知梅非雪,突显了梅的洁白芳香,高雅脱俗。,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 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波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 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_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答:_,【答案】(1)第一首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悠然漫步,陶醉于春天美景的郊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年老体弱,在秋风(秋寒)中感叹韶华不再(或青春逝去、老之将至)的老者形象。 (2)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迷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定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秋叶,染白了头发,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唐 多 令 邓 剡注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写。,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 【答案】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7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鹊踏枝 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此句用宋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的词意。此二句用唐杜秋娘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诗意。,这首词中“孤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_ 【答案】“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一、经典诗歌意象汇编 1杨柳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由于“柳”、“留”二字谐音,故经常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如“红酥手,黄滕酒,满园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以“宫墙柳”暗喻唐婉,抒发了两人离别后再难相见,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状态;“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李贺致酒行),读者可以从“折断门前柳”这一行为中想到思念之深,忧愁之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少妇因见杨柳而想起当初与丈夫分别时折柳的情景,怅想丈夫久去未归,而自己却青春渐逝,顿生悔意。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如“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牵挂。杨柳自身有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又常被诗人当作遣愁的凭借,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冯延巳鹊踏枝)等句,形象地诠释了诗人们彼时彼地的忧愁的深刻程度。,2燕子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坦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抒写时事变迁的还有“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等。,3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感到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诗人相思的心随着汴水、泗水飘然远去,可惜山重水长,思念的人终不见。流水悠悠,相思悠悠,天地有尽,而相思无穷。此外,像“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等等,都是以流水喻愁思的典范。,4月亮 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等诗句,都是借明月写思乡之情的典范。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月圆月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意,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宋代吕本中的词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5梅花 迎寒早开,美丽脱俗,诗词中梅花常常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梅花诗中,最著名的大概应数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被公认为千古咏梅绝唱。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套用前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只换冠首二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功效便脱然而出。“疏”勾勒出梅花倒影的特有风姿,“少”而有意,“暗”点染了朦胧水下的清幽香气,“淡”而生情。还有一首雪梅诗:“梅雪争春不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是南宋诗人卢梅坡的佳作。诗中让人击节称奇的是那最后两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看似平常,实则哲理暗蕴,意味深长。卢梅坡还有一首咏梅诗:“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描绘了诗人踏雪赏梅赋诗的情景,可见诗人的旷达逸致,别,有一番高雅情趣,令人羡慕。和卢梅坡同时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湖村野兴一绝:“十里疏钟到野堂,五更残月伴清霜。已知无赖亘娥冷,瘦损梅花更断肠。”从中可以读出诗人的忧郁心境,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而北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诗),已然不是什么伤感怀怨之作了,它格调高雅,寄寓着自己锐意变法革新的宏图大略。然而在众多的咏梅诗人中,我更欣赏宋亡后作却聘书表现凛然气节的诗人谢枋,他在一首武夷山中诗云:“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以深山中梅花高洁超尘的形态,象征诗人自己不随俗浮沉的崇高品格。,6菊花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7莲花 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8青松 它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作有刚正节操的象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9竹子 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如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清代郑板桥更是留下了许多咏竹的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此外表现高风亮节的,如“自是子猷偏家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表现顽强生命力的,如“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年”(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表现忠诚的,“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10梧桐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幸福、自由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11杜鹃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如“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的雪白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文天祥念奴娇)等等;也有用其来比喻忠贞的,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诗人以此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誓死不屈的民族气节。,12寒蝉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季节,这是信用。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又如李商隐蝉诗的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天将破晓,寒蝉已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暗喻为人作幕,寄人篱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宦所羁绊。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此外,“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放射技术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防疫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有线广播电视机务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地图绘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中式烹调师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印刷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法规+风险管理)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职业技能鉴定(铁路通信工)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射病患者的抢救课件
- 热喷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国企性格测试题库及答案
- 全国高校(985、211)查询表模板
- 虚拟化环境的密码安全保障方案探讨
- 《药品追溯系统》课件 - 深化药品安全监管的关键技术
- 遗体打捞免责协议书模板
- 《网架结构施工方案》
-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完整版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寺庙经济市场深度调研与未来前景发展研究报告
- 抖音本地生活服务方案
- 2025高一英语备课组课时安排计划
- 吸氧过程中中心吸氧装置出现故障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