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PPT课件.ppt_第1页
《教育与人的》PPT课件.ppt_第2页
《教育与人的》PPT课件.ppt_第3页
《教育与人的》PPT课件.ppt_第4页
《教育与人的》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学习目标】 1明确个体发展的含义,辨析不同的个体的发展观,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 2理解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把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3掌握个体发展的规律,明确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 4应用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基本原理,尝试分析和评价教育实践中的某一具体现象或问题。,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第三节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关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可以有从两方面来理解: 从群体层面来说,人的发展是指整个人类的进化、发展。 从个体层面来说,人的发展是指个体在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个体发展,在方向和性质上,不仅指向前推进向上提升的过程,而且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关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从内容上看包括: 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 终身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关于人的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指人的各种素质要素和具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下的协调发展。 全面发展的素质可以理解为身体和心理两个发展的协调发展; 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可以理解为真、善、美的协调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关于人的发展 (二)人的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则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独特性格、文化和素质特征。 个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指人的基本素质中各要素及其要素因子在发展上应努力形成范围和程度上的个人独特性; 二是指人的各基本素质和其内部各要素及要素因子在其组合上应努力建构个人的独特性,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一、关于人的发展 (三)人的终身发展 终身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们发展所提出的要求。 人的发展是终身持续不断地过程,是无止境的。 终身发展就要求终身教育,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同时满足人各个层面的学习需求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二、人的发展的内容 (一)身体发展 (生理发展) 身体的发展: (1)有机体的生长(细胞的生长、增大,使身体的大小、容积增大了。 (2)发育,人体组织器官形态的改变和功能完善。 (3)体质、体能、体力增强,经过训练得到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二、人的发展的内容 (二)心理发展 从人的心理发展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1)认知的发展,如感觉(冷热)、知觉(恒常性)、记忆、思维等发展。 (2)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二、人的发展的内容 (三)社会性发展 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叫做社会化,又叫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会化等。,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三、人的发展观 (一)教育学的观点 “内发论”:主张内发论者更重视人的自然发展的顺序,认为教育应顺着人的自然生长阶段而施加影响。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包括环境与他人、学校的教育与训练等决定的。,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三、人的发展观 (二)心理学的观点 刺激-强化反应、 潜意识控制、 心理需要、 整体论、 信息加工,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三、人的发展观 (三)哲学的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包括: 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 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三、人的发展观 (四)社会学的观点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强调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应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和解放。,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四、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关于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 单因素论、二因素论、三因素论、多因素论或综合因素论 (二)影响人发展因素的分析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实践活动因素 教育因素,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四、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关于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的不同观点 单因素论 二因素论 三因素论 多因素论 综合因素论,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1)“二因素论” 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前者主要包括人的遗传因素、个体先天特点以及生理结构、机制等方面的总和;后者主要包括环境和教育等方面。强调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并非对立,并且指出人的发展是在人的活动中实现的。 (2)“三因素论” 即遗传、环境和教育,简称为“三因素论”。基本观点是: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相对于环境影响来说,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四因素论” 在三因素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人的主观心理因素,这就构成了“四因素论”。 (4)“五因素论” 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上述四因素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反馈调节因素”; 另一种是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生理因素(遗传、变异)、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个性)、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实践活动。 (5“综合因素论” 这种观点认为,从整体上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的系统,是多层次多系统的不同因素的综合作用,很难用几因素的提法来描述,也不适于用平面化的分析模式。 (6)“二层次三因素论” 把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分为两个层次、三大类因素:第一层次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为“可能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先天与后天,后天指每一阶段发展主体已达到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环境条件两大类因素;第二层次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为“现实性因素”,指的是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1遗传因素 它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遗传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独自发挥作用 遗传因素在对人发展的影响中不起决定性作用。,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环境因素 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产生影响的外部条件。 环境因素的分类有两种: 第一种分类是以环境因素的构成成份的性质为标准,可以把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第二种分类以范围为标准,把影响人发展的环境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 人的发展受制于环境,人又改造着环境 究竟是逆境有利于人的发展,还是顺境有利于人的发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朋友,你是看似强硬,但遭遇逆境后畏缩了,变软了,失去了力量的胡萝卜吗? 你是内心原本可塑的鸡蛋吗?你先是个性情不定的人,但经过死亡、分手或离异、失业,是不是变得坚强了?你的外表看似从前,但你是不是有了坚强的个性和内心而变得严厉强硬了? 或者你像咖啡豆吗?豆子改变了给它带来痛苦的开水,并在它达到华氏212度高温时,让它发出最佳香味来,似最烫时,它的味道更好了。如果你是咖啡豆,你会在情况糟糕时变得有出息了,并同时使周围的情况变好了。 问问自己,是如何对待逆境的,你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3实践活动因素 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 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4教育因素 教育是起主导作用: 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和系统 学校有专门的教师来负责,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一、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适应与促进 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或规律 教育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特点或规律,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人脑发展趋势: 新生儿390克 89个月乳儿660克 23岁婴儿9901011克 67岁幼儿1280克 9岁儿童1350克 1213岁少年1400克。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早于成熟期或迟于成熟期的学习,都无助于发展。,中学生人格类型分布,粘液-抑郁质 12.93%,粘液质 2.69%,多血粘液质 8.85%,多种气质混合型 30.73%,胆汁-抑郁质 13.31%,胆汁质 4.96%,多血胆汁质 12.87%,多血质 4.62%,抑郁质 9.04%,情绪不稳定,情绪稳定,内向,外向,喜怒无常的,焦虑的,严肃的,严历的,悲观的,保守的,孤僻的,文静的,神经过敏,稳定的,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内倾,外倾,易怒的,不安定的,好斗的,易兴奋的,易变的,冲动的,乐观的,主动的,被动的,仔细的,富于思维的,温和的,克制的,可信的,和气的,镇定的,善于交际的,友好的,健谈的,易受刺激的,平易近人的,活泼的,无忧无虑的,领袖的,各类型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对照表,第二节 学校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1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思想观念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个体职业和社会角色的社会化 2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主体性独特性创造性 (三)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节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1)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突出地表现在人的思维方式和水平方面。 (2)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一是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二是指个体在对事物做出反应时所使用的策略。 (3)智力方面的个别差异。表现在量上的差异与质上的差异。,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节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儿童的发展具有顺序性特点、又具有阶段性特征,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了阶段性 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 乳儿期(1岁以内)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17、18岁) 成年期(18岁以后),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童年期(6、7岁至11、12岁)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 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已有很大的发展,但经常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的学生,抽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有远大的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 另: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理论,第三节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一是身心系统发展的不平衡。 二是身心系统内部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三是个体身心的不同方面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的不匀衡性 身心发展的速度是不匀衡的,这种不匀衡性,表现在第一方面是,同一个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发展是不匀衡的。如,青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青春发育期。又如,青少年儿童大脑发展的最迅速时期是出生后的第五个月至第十个月之间,基后,脑的发展又经历了两个显著的加速期,一个在五、六岁之间,另一个在十三、十四岁之间。 发展的不匀衡性表现在第二方面,就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匀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即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口头语言最佳期:2-3岁, 音乐:3岁, 数学2-3岁形成计数,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6岁形成概念, 5岁以前智力发展最迅速,有人认为(布卢姆)0-4岁,发展到40%,4-8岁30%,8岁以后30%。,第三节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 一、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三节 学校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要求 二、在交往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交往实践活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及学生与社会的交往等多种形式 (一)学校要注重在交往实践中发展人的能力 (二)学校要致力于在交往实践中完善人的个性 (三)学校要充分利用交往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