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思想:文艺复兴使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3主张(1)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5意义(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著作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2)核心是先定论。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由上帝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影响: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4意义(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1宗教改革的原因(1)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2宗教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与经济的发展。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改革还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与方向。文化上,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各国开始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体上,为欧洲从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迈进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2)消极影响: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要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一种新的权威代替教皇的权威。主题一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宗教改革运动最早在德国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分裂的德国使得罗马教廷有机可乘,特别是在敛财方面,德国故有“教皇的奶牛”之称。随着德国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和长期植根在日耳曼民族心灵深处的民族意识的增强,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各路诸侯都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利奥十世派人在德国兜售赎罪券,导致后来发生的一切。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路德选集(1)依据材料一,探究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兴起的原因。(2)材料二中,马丁路德的主张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相比,有何本质相同点?提示:(1)德国分裂;受罗马教廷剥削最重;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意识的增强。(2)体现:宗教改革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相同点:都体现了人文主义,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归纳总结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1)“因信得救”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肯定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具有鲜明的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色彩。(2)以圣经和个人内在信仰的权威否定教会特权和等级制度,确立了个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权利。(3)马丁路德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会,把人文主义关于民族自由的理想进一步推向政治现实。对点训练1马丁路德曾指出:“所有节日都应当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它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的时间。”这一观点()A有利于促进工商业发展B将矛头指向“因信称义”C强调市民要禁欲和节制 D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解析:选A材料内容说明马丁路德主张将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简约化,以便节省时间与金钱发展工商业,故A项正确。主题二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史料探究材料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陈衡哲西洋史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提示:(1)文艺复兴的思想核心是人文主义,是对古希腊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的人文精神的继承发展,因此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生”;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要求反教会神学世界观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欧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因此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生”。(2)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局限于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则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归纳总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1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性质: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形式: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王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2不同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的问题上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以神为中心信仰上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范围上局限于少数的知识分子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核心内容上宣扬资产阶级人文主义世界观,肯定人性,反对神权,以把人从神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最终目的“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教,但最终还承认神的存在形式上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实质和影响上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仅是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更是在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对点训练2有学者指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富庶的意大利那场华丽而感性的文艺复兴,而是贫穷的北欧那场质朴而深刻的宗教改革。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宗教改革()A宣传了早期天赋人权思想B突显了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C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D摧毁了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解析:选C材料认为宗教改革相比文艺复兴更能推动文化现代化,联系史实可知文艺复兴主要是在上层知识分子中进行,影响范围有限,而宗教改革则波及广大信徒,更能推动民众的思想解放,从而推动文化现代化,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但不反对信仰上帝,因而没有摧毁欧洲传统的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考点一对宗教改革的认识命题角度:1.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2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典题例析例1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整体世界的形成解题思路答案B题组冲关1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15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王权与天主教会在经济上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于14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王权的政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C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信仰问题,故D项错误。2马丁路德认为人在世间的一切工作,包括社会劳作和家庭生活、教会服侍和国家公务以及士兵作战等,都是神圣的天职,渎职即渎神。马丁路德的实质目的是()A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 B将世俗生活神圣化C否定教会的权威 D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选C材料的主要意图为否定教会的权威,与维护世俗君主的权威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应该是将神权世俗化,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进行上述活动的实质目的是为了否定教会的权威,故C项正确;这样做在客观上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并不是其实质目的,故D项错误。考点二人文主义宗教观命题角度: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典题例析例2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解题思路答案D题组冲关3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体现在()高扬人性对抗神性反对迷信和宗教狭隘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A BC D解析:选D高扬人性对抗神性是文艺复兴运动,故错误;宗教改革没有反对宗教狭隘,故错误;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故正确;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都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体现人文精神,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4马丁路德说:“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材料表明他()A宣扬了上帝的万能B肯定了世俗的王权C打破了宗教的束缚D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解析:选DA项表述错误;宗教改革反封建,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只是反教皇,不反宗教,故C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与上帝直接沟通,不需要教皇,故D项正确。课堂小结建通史1516世纪之关键词宗教改革呼唤思想解放,“人”和“社会”双重觉醒文化上(1)文艺复兴唤醒了沉睡的人们,理性高于信仰的人文主义宗教观逐渐兴盛,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开始受到挑战,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焕发出创新精神和生活热情。(2)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3)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政治上(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2)14、15世纪,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衰落,天主教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将反对教会的人斥为异端,并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3)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经济上(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欧洲资本主义兴起。(2)15世纪前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了西欧各国。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课时达标检测(十三)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某一运动,使得“地方世俗政府的智力权威取代天主教会的权威”,使欧洲有80所大学从国际性大学变成了国内大学。这一运动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智者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解析:选B文艺复兴主要提倡人性,反对禁欲,没有涉及世俗权力,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使地方世俗权力摆脱了天主教的束缚,故B项正确;智者运动是古希腊智者学派所发起的运动,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是以推翻封建专制为主要目的,世俗的封建政权也是其革命的对象,故D项错误。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行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解析:选B作为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所坚持的政治和宗教主张,他娶修女为妻正是在践行自己的宗教主张,故B项正确。3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解析:选B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之前是“因行称义”,宗教改革后是“因信称义”,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资产阶级利益的需求,是教会腐朽的结果,并非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信徒可以直接和上帝对话,即灵魂自救途径发生转变,故B项正确。49621806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这个阶段的德国()A首倡了文艺复兴 B发生了宗教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 D完成了工业革命解析:选B首倡文艺复兴的是意大利,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最早开始于德国,故B项正确;德国结束民族分裂是在1871年,故C项错误;德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是20世纪初,故D项错误。5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解析:选D“因信称义”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了罗马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有利于打破宗教文化的垄断,故D项正确。6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还宣扬禁欲主义,主张节俭。这些新教思想()A打破了教会的精神垄断B继承了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选D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打破教会的精神垄断无关,故A项错误;新教思想倡导因信称义,反对天主教因行称义学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新教“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与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教强调“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7宗教改革家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张信徒不仅要信仰上帝,还要做荣耀上帝的“善功”(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这一思想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B扩大了路德教的社会影响C强化了天主教的禁欲思想D拉近了宗教与世俗的距离解析:选D在材料中对于上帝的信仰(即宗教)与对职业劳动和简朴生活的热爱(世俗生活)相提并论,故D项正确。8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权威来代替一个旧权威罢了。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C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解析:选C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故A项错误;路德宗与加尔文宗都属于新教,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更多体现的是教派的纷争,而非信仰自由,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路德宗与加尔文宗体现谁的利益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8分)9圣经与上帝在西方人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生到死都在基督教影响之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在基督教产生时,它是“被压迫者的运动”,基督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思潮、一种文化运动,它的兴起又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它和其他宗教一样,也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的思想与人们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相联系,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积累下来,又成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充满特色的内容。同时,也正因为早期基督教是被压迫人民的宗教,又根基于民众之中,所以,它才能在那片苦难的大地上站稳脚跟,屡压不息,赢得信众。摘编自许鸿棣论早期基督教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