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乃至异闻轶事,都列为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指引,这种鉴赏,是传统方法中常用的,像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无不如此。后来写文学史、诗史的作者,也都是采用这种历史的鉴赏法,着重于诗歌本身以外的材料。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像讨论到高适的诗,不是渲染他“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的神话,就是详述他在旗亭看“妙妓”唱诗的趣事。对作品本身的鉴赏,最多说它“风格雄放”,能将它与岑参的诗作一比较,说什么相异处是“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相同处是皆以“悲壮为宗”,稍稍涉及作品的本身,已经算是说得很透彻了。传统的诗歌鉴赏滞留在这个圈缋中打转,历时甚久,许多说诗的资料,重复引用,愈积愈多,至清末的夏敬观作唐诗说,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可以举为这一派鉴赏法的代表。就缺点而言,这样的鉴赏往往将作品内在的结构忽略,我们不否认研究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的鉴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作者的生平历史往往只数十百言,即使加以编年纪事,一年所纪仍有限,要想了解每首作品仍有其困难,而即使了解诗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依然是两回事。若作品的本身被忽略,则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所以考明了作者的生平事迹,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譬如鉴赏杜甫的宿府诗,据生平历史,知道此诗作于五十三岁,杜甫入严武幕府,做了工部员外郎,赐给绯鱼袋,就“杜工部”的宦途而言,乃是漂泊一生中最有依靠的岁月。全诗是:“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矩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从末句中知道他有“姑且相就”的心思,但鉴赏不应限于此,该就诗作去分析脉理,发现“独宿”二字是通篇的眼目,“井梧寒”“蜡矩残”,当然是在写独宿,而“永夜角声悲”时自言自语,也是独宿的凄凉景况,“中天月色好”时谁共赏看?也是独宿的无聊心情。“悲”也罢,“好”也罢,结果一样凄凉无聊,如此一顿一挫,神味加倍隽永了。下面风尘侵寻、乡书阔绝,写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写去也去不得,这才是“姑且相就”的独宿原因。然而“一夜独宿”时寓有多少“十年”中的感慨;“一枝栖息”间寓有多少漂泊的空间,今日暂依于此,思绪翻腾,必然是凄恻不眠了。全诗脉络紧凑,命意悲壮,得历史生平的配合而益为彰显,如此才是理想的鉴赏法。 (节选自黄永武中国诗学鉴赏篇)1. 下列与诗歌采用的“历史的鉴赏法”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 这种鉴赏方法是传统鉴赏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是通过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来推断作品中的意向的鉴赏方法。B. 这种鉴赏是将诗人的仕宦出处、爱情生活、师友渊源、异闻轶事等作为理解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可靠依据来进行的。C. 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而是着重诗歌本身之外的材料,通过研究作者的历史来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D. 这种鉴赏具有一定的缺点,即作品内在的结构往往被忽略,而一旦作品本身被忽略,诗的鉴赏就会全部落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及许多诗话,都是采用历史的鉴赏法,对诗歌作者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并以此来推断诗歌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B. 用“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来说明两人诗作的不同处,用“悲壮为宗”来说明两人诗作的相同处,稍稍涉及了作品本身的鉴赏,但也算说得透彻了。C. 夏敬观的唐诗说将众多说诗资料加以总结、汇集,成为历史的鉴赏法的代表,也是这一派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D. 宿府一诗通篇的眼目是“独宿”二字,“独宿”的原因在于风尘侵寻、乡书阔绝的来也来不得,关塞萧条、归路艰难的去也去不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作者看来,研究诗歌作者的历史是与作品鉴赏有密切关系的,但诗歌作者生平史往往记载文字不多,想借此了解诗人的每首作品仍有很大困难。B. 作者认为了解诗歌创作的本末与了解诗作的艺术成就并不是一回事,更多地关注作者的生平历史,加以编年纪事,将会使一位鉴赏家退居为史评家。C. 作者认为考明了作者生平事迹还不够,还应据以深究作品的艺术结构,诗歌的脉络与命意在诗人历史生平的配合下会更加清晰、明确。D. 作者将讨论高适的诗与鉴赏杜甫的宿府诗作对比,前者意在说明什么是历史的鉴赏法,后者则否定了历史的鉴赏法,并指出了最理想的鉴赏法。【答案】1. C 2. C 3. D【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鉴赏者不从诗歌本身进行鉴赏”表述错误,文中只说“谈到诗歌的本身,便只用些抽象的辞汇来形容”。故选C。【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唐诗说不是历史的鉴赏法的集大成之作,原文为“总结前人所说而集其大成”;同时“突破了传统诗歌鉴赏的圈缋”的说法是无中生有。故选C。【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手法错误,文中没有对比的写法,也没有否定历史的鉴赏法。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二、课内相关知识点4.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七十者衣帛食肉C. 外连横而斗诸侯D.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本题中A项师,名词活用为动词,从师;B项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只有C项,使动用法,使争斗;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5.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 暮去朝来颜色故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 尽心焉耳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解答此类题型,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本题中 A项,“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项,“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本题中D项,“尽心焉耳矣”,“尽心”古今意思相同;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解答此类题型,需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调动知识储备,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所以平时应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识记。6.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C.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D.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平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做出合理的解释。本题中,A项,连词,并且连词,却;B项,连词,所以形容词,原来的;D项,代词,它的/副词,大概;C项,都是助词“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B.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的诗篇,而且语言通俗明白,相传老妪都能听懂。C. 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贾谊,西汉人。“过秦”即指出秦的过失。D.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 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型,必须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首先明确题干要求,调动知识储备,然后通过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本题中D项,“欧阳修”应改为“苏轼”,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型,必须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首先明确题干要求,调动知识储备,然后通过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B.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C.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D.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9. 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B. 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C. 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D. “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 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C. 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2)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答案】8. A 9. B 10. A 11. (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忘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3)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4)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句子译为: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从事”任职的意思,意思紧承下句,在其前停顿,故排除BD。“令狐楚幕”,令狐楚幕中的意思,中间不可断,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中,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故选B。【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中, “做了朝廷命官”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参考原文第一段“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卒”,死;“以”,因为;“无行”,品行不端。本题中“明年”,第二年;“陈”,陈说;“省”,理睬。【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四、名篇名句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呼吸的紧张、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2)登高一诗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3)琵琶行中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结束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4)锦瑟一诗中以用典手法表达诗人美好愿望破灭,理想可望不可即的两句是_,_。(5)荀子劝学中,木要改造成为“其曲中规”的轮,要用“輮”;金要利,需“就砺”;而君子通过“_”,就能达到“_”的境界。(6)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两句。(7)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则何如?(8)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5). 东船西舫悄无言 (6). 唯见江心秋月白 (7). 沧海月明珠有泪 (8). 蓝田日暖玉生烟 (9).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 小学而大遗 (12). 吾未见其明也 (13). 弃甲曳兵而走 (14). 以五十步笑百步 (15).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6).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扪”“胁”“膺”“萧”“舫”“悄”“唯”“沧”“博”“遗”“曳”“隳”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独坐注杜甫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注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712770)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13.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B.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C. “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D. 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E. 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4. 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3. AE 14. 第一问: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第二问:既含有诗人对倦鸟归林的羡慕,又饱含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解析】【13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前四个选项考核内容,E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令人心情愉悦”理解有误;C项,“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D项,“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分析有误,就是“沉郁顿挫”。【14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中情景关系的题目,首先根据诗句“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概括“黄昏之际归鸟投林、羽翼轻盈的景象”,然后结合诗句“倚杖背孤城”“仰羡黄昏鸟”分析“对倦鸟归林的羡慕”“人生暮年漂泊孤独、仕途失望、思乡盼归的隐痛”等情感。点睛:诗歌的情景关系主要有“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情”,答题时首先描述景物,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情感。在说明情景之间的关系特征,主要有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六、语言表达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第68届戛纳电影节于25日落下帷幕,作为中国台湾“电影旗手”的侯孝贤,凭借武侠新作刺客聂隐娘斩获最佳导演奖。B.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引起了房地产业内外的广泛关注。C.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关键的是能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D. 户籍制度是依法确认、收集、提供人口基本信息的制度,具有身份证明、人口统计和社会控制的管理功能。【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B项,成分残缺,错在“有关深圳商品房成交均价下跌,以及北京、上海楼市成交量大幅萎缩”,在其后加上“的现象”。C项,不合逻辑,一面对两面,“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只是一种情况,而“关键的是能否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是两种请款,修改时应去掉“能否”。D项,语序不当,错在“确认、收集、提供”,应改为“提供、收集、确认”。故选A。【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上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浩如烟海:形容书籍、资料、文献等非常丰富。此处成语用于表示我国传统文化典籍十分丰富,成语使用正确。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观众们欣赏小香玉的表演,句中并没有观众们用新眼光欣赏他的意思,成语使用不正确。一言九鼎:形容言语极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此处成语不合语境,被误用来形容藏族姑娘卓玛的诚信精神,成语使用不正确。按图索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此处成语用来形容公安人员按照调查所得线索捉拿在逃人员,成语使用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此处成语用来形容书法作品流畅飘逸,成语使用正确。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此处成语望文生义,被误用来形容春天到了冰雪融化,成语使用不正确。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涣然冰释”,“冰释”意思是“像冰遇热消融”,并非是真的“冰”消融,句中恰恰就理解成“冰块”融化,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一言九鼎”,这是说语言的决定性作用,而句中是形容“精神品格”,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1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们学校现缺副校长一名,您是否有意来敝校高就?我们将为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B. 先生不远万里驾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他日有幸到贵府拜访,还望先生扫榻以迎。C. 刘青山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勤劳致富后,仍然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东山脚下的小村里。D. 我们诚挚地邀请贵公司来参加我公司的年会,如蒙同意,请发来与会人员名单。特此函达。【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A项,“高就”,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也用作敬辞。句中说的是来己方学校任教,不适合用敬辞。B项,“扫榻以迎”,打扫床上灰尘,表示欢迎客人。此处说的是到对方家里做客,不得体。C项,“夫人”,语体色彩不对,可改为“老婆”或“妻子”。句中说的是“刘青山是个老实憨厚的农民”。故选D。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有人认为,饭后立即吃水果,_,饭后打嗝就是由食物发酵腐烂产生的气体形成的。其实,食物的发酵和腐烂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但由于胃中有胃酸的存在,_,所以食物在胃中发酵和腐烂的可能性非常小。另外,_,它是由膈肌的不自主痉挛造成的,与胃部毫无关系,更不是因为食物腐烂。【答案】 (1). 水果会在胃中滞留导致发酵腐烂 (2). 微生物很难在胃部存活(很少有微生物可以在胃部存活) (3). 打嗝也不是食物发酵腐烂的表现【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结合后面“食物发腐烂产生的气体形成”分析,此处主要讲水果在胃里会发酵腐败;第处,“发酵和腐烂都需要微生物的参与”“发酵的可能性非常小”分析,此处主要讲很少有微生物可以在胃部存活;第处,结合后面内容“由膈肌的不自主痉挛造成”“与胃部毫无关系”分析,打嗝也不是食物发酵腐烂的表现。19.下面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示例一)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以购买图书,购买图书时既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除了购书以外,会员登录后还可修改信息,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示例二)游客需先注册成为会员;会员登录后,可修改个人信息,可购买图书,也可查看购物车和查询订单;购买图书时可添加图书到购物车结账、生成订单,也可一键购买结账、生成订单。【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读图表转换题思路: 1重视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题目的重要之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重视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4重视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能准确回答问题。 5重视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相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解答要求了。本题是某网上书店购书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学生可根据箭头所指,说明步骤即可。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七、作文20.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不吃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对于“宽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围绕“宽容”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答案】小议宽容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宽容如水。通常的“宽容”,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同时,也看清了自己。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宽容似火。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宽容是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