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_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1页
生产管理知识_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2页
生产管理知识_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3页
生产管理知识_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4页
生产管理知识_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武汉城市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建设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 赵旭杰,余超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武汉 (430070) E-mail: 摘摘 要: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批准,为武汉城市圈的 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面临“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产 生量,实现排放无害化”的建设任务,城市圈应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依靠科技创新 的经济增长之路。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总产出中扣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影响的部分,是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因此,对武汉城市圈的 TFP 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的测算, 可以揭示该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提供重 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两型社会;武汉城市圈;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F061.5 1引引 言言 2007年底,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 验区。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特区之后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 城市圈有自己的侧重点,它将以“两型两化”为核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探 索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为了实现改革目标,武汉城市圈面临的最主要的两项 任务是:(1)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减少污染产生量,实现排放无 害化。它们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而当我们认识到这两项任务的 联系时,发现它们可以通过一个有效的途径解决,那就是走依靠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之路。 实践已经证明,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社会经济效益的根本来源。 作为一种特定的技术经济过程,科技创新在本质上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自然、技术诸 多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组合,它不仅离不开科学创新作为“燃料”,也离不开组织创新、制 度创新与管理创新作为环境条件与保障。 这套围绕技术创新所形成的创新体系对于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至关重要,创新能力强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就快,创新能力弱 的地区, 经济发展速度就慢。 更为重要的是完善的创新体系与高水平的创新能力是促进经济 良性增长的关键因素,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正是武汉城市圈所急需的。 那么怎么衡量一个地区创新体系的优劣及创新能力的强弱呢?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种 有效的衡量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即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份额, 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全要素生产率 (简称TFP)指总产出中扣除要素投入(资本和劳动)影响的部分。1957年,美国经济学家 索洛把全要素生产率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1,这里的技术进步是广义的,不仅包括 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还包括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的改进等。 如此可见,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恰能体现区域创新体系的优劣。那么,武汉城市圈在这 方面做得如何,近几年TFP贡献率具体是多少,能否为“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提供有力的推 动作用,值得我们研究,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1本课题得到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2006GXS2D085)的资助。 -2- 2武汉城市圈的武汉城市圈的TFP测算测算 2.1 模型选择模型选择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出现了一些测算TFP的研究,且结果相差很大。这些研究的 区别主要在于:不同的生产函数假设,不同的要素产出弹性的确定,不同的资本投入和劳动 投入的测量。 对于生产函数形式,本文选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在“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假设 下,考虑C-D型生产函数: )0, 0(= LAKY (1) 式中Y为产出,K为资本投入,L为劳动投入;和分别为产出对资本和劳动力的 弹性,且1=+,即规模报酬不变。A为技术进步参数,即全要素生产率(TFP)。 对(1)取自然对数, LKAYlnlnlnln+= (2) 对上式求全微分并整理,得到: dAdYdKdL AYKL = (3) 分别用lkya,来代表 TFP、Y、K和L的增长率,于是就得到 lkya= (4) 这里a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技术进步速度。将上式左右分别除以产出增长率,就得到 TFP 贡献率,也就是科技进步贡献率: y l y k y a =1 (5) 如果我们可以由(4)计算出,,那么就可以由公式(5)计算出 TFP 贡献率/a y。 但是用回归方法根据样本计算(4)存在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它有n个时段的观测样 本,就有n个待定的系数a,再加上 2 个待定的系数,,就有2+n个未知数,无法回归。 194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提出在生产函数中加入时间指数趋势项以测定科技进步, 将原C-D生产函数中的常数A换成一个时变参数 t A, 并将其设为指数形式: 0exp( ) t AAt= ( 0 A,为常数),同时,资本和劳动投入都是各个时期的数据 t K、 t L,从而原C-D生产 函数可转化为: 0exp( ) ttt YAt K L = (6) 这样就只有4个待定参数了,解决了回归计算时参数过多的问题,同时赋予了生产函数 新的经济学含义。对两边等式两边取对数得: 0 lnlnlnln t YAKLt=+ (7) 对于投入要素产出弹性的确定,我们用最小二乘法对生产函数估计参数,。 在要素投入的测量方面, 资本和劳动是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投入, 前者相比后者的核算在 方法上要复杂一些。我们以资本存量作为资本投入,以就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中国目前还 没有可用的官方资本存量的数据, 需要我们用永续盘存法(PIM)测算。在相对效率几何下 降模式下,资本存量估计公式可以简化为: -3- 1 (1) t tt t I KK P =+ (8) 其中, t K为第t年的资本存量,为资本品的折旧率, t I为第t年的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 t P为当期相对于基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2.2 数据使用和说明数据使用和说明 2.2.1 产出产出 以地区生产总值(市州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指标,由于湖北统计年鉴在1994 年以前地区产出的统计口径为国民生产总值,我们取1994-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以1994 年为基期做价格缩减)作为产出指标。 2.2.2 劳动投入劳动投入 由于湖北统计年鉴没有对市州的全社会从业人数具体统计,我们只能间接获得这一 数据。根据年鉴的指标解释,我们用城镇单位全部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城镇私营企业 和个体从业人员以及乡村劳动力作为全社会从业人员的近似2。1999年以前, 年鉴里没 有仙桃、潜江和天门的从业人数统计,1998年以后,市州的职工人数统计口径变为“在岗职 工数”,不具可比性,所以我们只得出具有可比性的2000-2006年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的从业 人数。 2.2.3 资本投入资本投入 以资本存量作为资本投入。使用PIM估计资本存量需要四类数据:基期资本存量、投资 时间序列、投资价格指数、资本品的折旧率。 (1)投资时间序列。取九个城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时间序列作为本项指标。 (2)投资价格指数。此数据序列来自湖北统计年鉴中湖北各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价格指数。 (3) 资本品折旧率。 采用在相对效率呈几何递减模式下, 张军等计算的折旧率9.6%3。 (4)基期资本存量。 我国没有资本存量的官方统计数据, 所以对九个城市的资本存量只能估算。 这里我们借 鉴贺菊煌提出的方法4,并做如下假设:生产性资本在1991-1996年间的平均增长率,等同 于它在1996-2001年间的平均增长率。而对于仙桃、潜江和天门三市, 湖北统计年鉴只有 1994 年 以 后 的 全 社 会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额 , 故 对 它 们 的 假 设 稍 做 调 整 , 假 设 2002199819981994 /KKKK=。这两组假设,我们已经从孙琳琳、任若恩5及张军6所做的对 我国资本存量的估计数据中得到验证, 可以认为它们是合理的。 再用永续盘存法就可以估计 出以1994年为基期的武汉城市圈资本存量。 至此, 我们得到了武汉城市圈九个城市 1994-2006 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资本存量时间序 列(均以 1994 年为基期)以及 2000-2006 年的从业人数时间序列。 -4- 表 1 武汉城市圈九城市地区生产总值 GDP (亿元) 武汉 黄石 鄂州 孝感 黄冈 咸宁 仙桃 潜江 天门 1994 485.76 54.50 52.93 155.46151.5481.91 61.67 58.43 61.03 1995 566.88 62.02 71.93 191.06194.7393.79 82.70 72.28 85.63 1996 657.72 71.34 89.72 229.15239.89109.84108.85 83.55 105.46 1997 753.90 83.88 103.27268.01286.26125.32130.68 98.34 121.21 1998 838.42 91.07 112.11291.02310.81136.05141.96 106.81 131.64 1999 930.72 100.66 123.12321.65339.75148.18154.73 116.63 139.27 2000 1042.44 111.02 135.29352.12369.61161.69168.67 127.73 151.66 2001 1167.77 121.92 149.53385.70395.06176.27184.02 136.38 163.19 2002 1305.72 133.85 164.61421.45418.86192.08200.92 146.08 174.91 2003 1463.59 147.48 182.08461.09449.77209.77221.83 161.27 190.35 2004 1675.87 165.95 203.52507.73491.60233.85248.65 180.31 210.31 2005 1922.15 186.83 228.18561.06537.36261.95277.27 200.12 235.58 2006 2206.81 212.82 258.03623.24591.16295.53306.38 225.95 263.83 表 2 武汉城市圈九城市资本存量 资本 存量 (亿元) 武汉 黄石 鄂州 孝感 黄冈 咸宁 仙桃 潜江 天门 1994 1108.02 99.06 97.25 128.51116.1663.32 45.89 68.66 64.67 1995 1309.95 110.18 113.07162.36141.4273.73 51.58 73.31 68.46 1996 1538.62 123.44 127.33192.33168.6985.18 59.28 79.87 75.48 1997 1762.20 140.21 135.27226.52197.39100.8567.63 86.95 83.01 1998 1968.08 161.36 144.35268.88234.76122.4179.91 94.76 94.73 1999 2165.91 181.70 154.92318.00282.44145.9892.68 102.83 105.58 2000 2365.34 205.12 163.07362.14332.13171.23106.89111.37 117.07 2001 2586.22 232.96 173.04400.88381.61198.17122.36121.41 127.81 2002 2841.46 265.04 184.92443.78429.13226.75139.14130.77 138.77 2003 3120.01 308.83 199.22491.39479.11258.55158.35140.21 150.63 2004 3483.55 367.48 215.79548.66538.05294.44180.75152.67 162.85 2005 3981.95 438.66 238.61617.70611.55331.76207.71170.11 179.70 2006 4627.04 534.60 271.56703.22702.37380.40228.65194.56 201.84 -5- 表 3 武汉城市圈九城市从业人数 从业 人数 (万人) 武汉 黄石 鄂州 孝感 黄冈 咸宁 仙桃 潜江 天门 2000 322.49 85.20 53.89228.59275.2098.31 76.1452.35 68.19 2001 318.06 86.84 51.98229.45271.3897.78 76.8953.17 66.44 2002 356.62 92.85 54.87232.73269.8196.13 77.3953.67 66.63 2003 366.97 96.72 56.53231.94274.9198.68 78.0456.65 68.00 2004 387.53 100.77 56.29236.06292.6499.88 78.9557.00 68.09 2005 390.86 103.42 58.54239.24305.28105.2080.1360.00 68.15 2006 401.57 108.59 61.01245.95307.28111.7881.4861.20 66.30 由于数据的限制,只能选取武汉城市圈2000-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和从业 人数作为样本序列进行回归计算。 表 4 武汉城市圈投入产出数据 武汉城市圈数据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资本存量 (亿元) 从业人数 (万人) 2000 2620.21 3934.36 1260.36 2001 2879.84 4344.46 1251.99 2002 3158.48 4799.76 1300.70 2003 3487.23 5306.30 1328.44 2004 3917.80 5944.24 1377.21 2005 4410.49 6777.75 1410.81 2006 4983.75 7844.24 1445.16 2.3 TFP的测算的测算 根据式(7)及以上数据可以测算2000-2006年的TFP及其增长率。 ln56.4270.641ln0.223ln0.029 ttt YKLt= + 2 R= 1.000,F= 4061.371,DW= 2.153 将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标准化得: * 0.74=, * 0.26= 由以上结果可知,武汉城市圈的资本、劳动投入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4 和0.26,也就是说当其它因素不变时,1%的资本投入增长带来0.74%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的劳动投入增长带来0.26%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将标准化后的弹性系数代入式(1),由此可得武汉城市圈2000-2006年的TFP值、TFP增长 率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6- 表5 2000-2006年武汉城市圈TFP值及TFP增长率 年份 TFP指数 TFP增长率() 2000 100.00 - 2001 102.31 2.31 2002 103.20 0.87 2003 105.21 1.95 2004 107.66 2.33 2005 109.30 1.52 2006 110.16 0.78 由上表可见,从2000-2006年,武汉城市圈的TFP一直在上升,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63%, 而武汉城市圈在同期的产出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11.32%,这说明此期间,TFP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为约为14.40。 我们再来看看武汉市的TFP测算结果: ln146.5890.447ln0.173ln0.075 ttt YKLt= + 2 R= 1.000,F= 4956.468,DW= 2.228 将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正规化得: * 0.72=, * 0.28= 由此可见,武汉市的资本、劳动投入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72和0.28,也 就是说当其它因素不变时,1%的资本投入增长带来0.72%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的劳动 投入增长带来0.28%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将标准化后的弹性系数代入式(1),由此可得武汉市2000-2006年的TFP值、TFP增长率及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表6 2000-2006年武汉市TFP值及TFP增长率 年份 TFP指数 TFP增长率() 2000 100.00 - 2001 105.89 5.89 2002 110.55 4.40 2003 115.47 4.46 2004 121.68 5.38 2005 126.39 3.87 2006 129.57 2.52 从大部分研究全国 TFP 的成果来看,2000-2006 年全国 TFP 平均增长率均在 2%以上, TFP 贡献率在 20%以上,作者测算的 TFP 增长率为 2.04%,TFP 贡献率为 21.29。这样 看来,虽然武汉城市圈的 TFP 一直在增长,但增长率及贡献率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 武汉则不同,TFP 在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 4.8%,年均贡献率为 3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 平。 -7- 图 1 武汉城市圈与武汉市的 TFP 及其增长率比较 3结论结论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 中国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环境资源问题, 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 并制约了经济发展。 武汉城市圈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 让我们比较一下武汉东湖十几年前和 现在的水质便知问题的严重性。各国经验都表明只有靠科技进步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 这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最有效途径。 本文测算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作为一个整体,科技进步的步伐还远远不够。从大部分 研究全国TFP的成果来看,2000-2006年全国TFP平均增长率均在2%以上,TFP贡献率在20% 以上。这样看来,武汉城市圈在“十五”期间的TFP增长率略低于全国水平,TFP贡献率跟全 国水平还有些差距。由武汉城市圈的TFP贡献率为14.40%,可知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为85.60%,说明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增长属于投入增长推动型,且在“十五”期间,全要 素生产率并没有保持较高增速。武汉市的TFP在同期的增速较高,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 且贡献率达到了37%,说明在武汉市的经济增长中,三分之一以上的贡献来源于科技进步因 素。这些说明,武汉市已经走在依靠科技进步寻求“两型社会”的路上,但改革的道路不可能 是平坦的,一成不变是不可能实现“两型社会”的。不管是武汉市本身还是武汉城市圈,都应 该积极有效地促进TFP及贡献率的提高。 TFP 的提高有赖于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以及组 织创新等等。为了提高 TFP 及其贡献率,加速“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武汉作为城市圈的 中心城市, 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 在环保的基础上, 将改革深化到经济、 社会等各个领域,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集合城市圈的总体资源和优势,努力提高竞争力,充当 增长极。周边城市应依托武汉,合理确定自己的主导产业,协同配套,发展自身。整个城市 圈应突破体制、 机制障碍, 共建科技创新系统, 健全竞争协作机制, 完善人才市场调节机制, 增强科技创新的政府支持。另外,研发经费投入是保证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 的内在源泉, 城市圈要加大投入力度, 制定有效的政策, 不仅政府要增加对基础研发的投入, 还应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并创造环境吸收国外的研发资本。只有这样,武汉城市圈才能 加快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增长良性循环,为建设“两型社会”添加重要筹码。 -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Solow Robert M Technical change and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57, 39 (3): 312-320. 2 国家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Z.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1993,1995-2007. 3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4 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8):24-27. 5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12):3-13. 6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7):35-43, 90. 7 Jorgenson Dale W, Zvi Griliches. The Explanation of Productivity Change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67, 34 (2): 249-283. 8 李京文,龚飞鸿,明安书.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2):24-40. 9 徐家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78-2006 年J.亚太经济,2007,(6):65-68. Research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or Constructing Resource-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Wuhan Metropolitan Region Zhao Xu-jie, Yu Chao School of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430070) Abstract As the pilot reform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