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学段考试(期中)试题总分:100分 时间:150分钟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一、基础知识(每题1.5分,共15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举案齐眉 杳无音信 暮蔼沉沉 鳏寡孤独B奄奄一息 川流不息 司马青衫 瓮牖绳枢C望帝啼鹃 户盈罗琦 前合后偃 峥嵘崔嵬D众说纷纭 苌弘化璧 残羹冷灸 舞榭歌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低眉信手续续弹B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C数罟不入洿池 范增数目项王D宽厚而爱人 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耻”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A且庸人尚羞之 B却匈奴七百余里C是故圣愈圣,愚愈愚 D天下云集响应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不拘于时,学于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移其粟于河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为天下笑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D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6古诗常用典故,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鸦社鼓。A诸葛亮 桓温 刘义隆 拓跋焘B诸葛亮 张翰 刘义隆 拓跋宏C周瑜 桓温 刘裕 拓跋焘D周瑜 张翰 刘裕 拓跋宏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B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经、论语、礼记、周易、春秋孟子六种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C齐有孟尝君田文,赵有平原君赵胜,楚有春申君黄歇,魏有信陵君魏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D词到宋代发展到高峰,形成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风格流派,苏轼、辛弃疾、岳飞和李清照、柳永、姜夔分别是其代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今日青岛,聚焦世界目光。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各国嘉宾应约而至,可谓 ,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 ,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2018年6月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 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 ,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共谋稳定,共促发展的上合青岛峰会充分展现了令人赞叹的上合智慧,扩大了上合组织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D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D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10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二、现代文阅读(1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和而不同”辨析 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要是从表达个人见解方面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朱熹注曰:“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通观流行较广的杨伯峻论语译注等几种注释本,在文义的理解上基本相近或相同,大体上可以表述为:“君子尽管不苟同他人的观点,但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小人尽管附和、盲从他人的观点,但不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然而,一些人在谈及某些具体问题而加以引述时,却出现了某种过度阐释或者明显曲解的情况。 曲解之一,对“不同”的性质不加区分,似乎无论什么样的“不同”都不影响保持“和”的关系。左传载有晏子“和如羹焉”“声亦如味”的话,的确,像五音中的宫、商、角、徵、羽,都属于同质内的差异,是“同中之异”,因而是容易调和的。但许多人都忽略了另一种“不同”,即异质的、对抗性的不同,而这类“不同”往往是不可调和的。如果无视异质“不同”的存在,一味幻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在实践上肯定是有害的。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说,如何由异质的“不同”而致“和”,才是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曲解之二,似乎“和”是不需要原则的。孔子所说的“和”,是在遵循礼制基础上的协调,是有原则的。做人须有原则,须明辨是非,是孔子的一贯主张,也适用于对“和”的把握,他曾指责乡愿为“德之贼也”。当然,就人伦关系而言,封建社会基于礼制之“和”与现代社会基于人人平等之“和”是有质的区别的。但无论如何,“和而不同”的“和”,其涵义中是应当包含着符合公理、道义的原则的。正因为如此,孔子当上鲁司寇后才坚决地杀了少正卯,其思想观点和做法在孔子看来是违背礼的原则的。 曲解之三,有意无意地把“同”与“和”对立起来。孔子是将“和”专属于“君子”,而将“同”专属于“小人”,加之后世儒者引入“义利之辨”的发挥,很容易使人产生某种误解,认为“和”与“同”是相对立的。事实上,“同”也不是与“和”毫无关系的。如果说“和”需要某种“不同”因素的话,同时也需要“同”的因素,而况且许多事物都是“异中有同”的。“同”并不可怕,孔子本人就说过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话。可以说,“同”是“和”的必要条件之一。就人际关系而言,如果毫无共同之处可言,要达到“和”是很难的。孔子所反对的“同”,仅仅是指那种无原则的、不辨是非曲直的“苟同”。 孔子所讲的“和而不同”本有其使用范围与特定涵义,但许多人不把同质的“差异”与异质“不同”加以区别,使人不能正视矛盾,影响问题的解决。(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1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朱熹、杨伯峻,尽管所处时代不同,但他们关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B中庸无视异质“不同”的存在,一味幻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实践上肯定是有害的。C人们有意无意地把“同”与“和”对立起来,根本原因是孔子曾将“和专属于“君子”,而将“同”专属于“小人”。D因为异质的、对抗性的不同往往是不可调和的,所以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如何由异质的“不同”而致“和”,才是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开头一段提出一些人引述孔子语句时存在过度阐释或曲解的问题。B文章中间部分属于递进式结构,内容层层铺垫,逐层深入而具体地阐述人们对“和而不同”的三种曲解。C文章列举孔子杀少正卯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所说的“和,是在遵循礼制基础上的协调,是有原则的。D文章善于引经据典,所涉典籍不一,引用目的各异,紧扣观点,论证恰切,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要是从表达个人见解方面讲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导致今天人们引用时出现过度阐释或曲解的情况。B封建社会基于礼制之“和”与现代社会基于人人平等之“和”是有质的区别的。可见,“和而不同”的“和”也会因时代不同而被賦予不同的内涵。C在任何时候,“和而不同”的“和”,其涵义都应当包含着符合公理、道义的原则。当今时代也应如此。D探讨及实践“和而不同”的时候,只有把同质的“差异”与异质“不同”加以区别,才能使人正视矛盾,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唐三彩侯发山 那天,康乡长到南湾村调研。村主任老贵忍不住兴奋地告诉他说:“栓保的女儿梅花考上了北京大学。” 对于栓保,康乡长是不陌生的,去年年关的时候,康乡长给栓保送去了一壶油两袋面三百元钱,可是,栓保死活不要,说他家的日子还能过得去现在听到这个消息,康乡长当然也很高兴,说:“走,咱去栓保家看看。” 康乡长和老贵去的时候,梅花正坐在床边,嘤嘤地啜泣;栓保蹲在地上,不住地吧嗒着旱烟,很是无精打采。 老贵在康乡长后面悄声说道:“栓保兴许正在为梅花的学费发愁呢。” 康乡长似乎没听到老贵的话,朗声地说:“栓保,女儿考上了北大,祝贺你啊!” 栓保这才发觉来客人了,忙慌乱地站了起来,讪笑着说:“康乡长来了。”梅花别过脸去,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泪痕。 康乡长看了看,栓保家里依然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值钱的家当,墙角一缸咸萝卜散发出一种说臭不臭说咸不咸的味道。 老贵附在康乡长耳边说道:“栓保家一年四季把咸萝卜当饭吃。” 康乡长发现墙旮旯放着一个瓷罐,突然两眼一亮,说:“这个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栓保不好意思一笑,说:“当年腌制咸菜用的,现在嫌它有点小,就不用了。” 康乡长把瓷罐搬到光亮处,用手小心地擦拭了一下,说:“哇,这是宝物啊!” 栓保,还有老贵都眨巴着眼睛,好像不明白康乡长的话。 康乡长说:“这个瓷罐不是一般的瓷罐,是唐三彩。” 栓保说:“不可能吧,是俺爹活着的时候用两个鸡蛋在集市上换来的。” 康乡长摇了摇头,接过老贵递过来的一块破布仔细地抹拭着,得意地说:“你们瞧瞧,这个瓷罐绝对是唐三彩。” 老贵一愣一愣的,说:“康乡长,你可看仔细了。” 康乡长说:“你们瞧瞧这造型,这彩饰,这釉色,有一种斑斓富丽的艺术效果。” 老贵说:“为啥叫唐三彩呢?” 康乡长侃侃而谈,说:“这种制陶工艺是从唐朝时期开始的,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经过高温烧制后,三种釉色相互交融,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形成了有原色、复色的斑驳淋漓的多种颜色。据说这种玩意由于在制作过程中釉质的自然下流,烧制好的唐三彩会产生许多复杂奇妙的变化,因此,没有任何两件唐三彩作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说这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康乡长一席话,把老贵和栓保搞得目瞪口呆,傻了一般。 栓保说:“可是,可是,这宝物对我来说也没啥用处,也不知道有人要没有?” 康乡长说:“这样吧,我出3万块,你卖给我如何?” 栓保惊喜地说:“真的?” 康乡长说:“不骗你。” 栓保就慌乱地点了点头。 老贵也松了口气,说:“梅花这下可以上大学喽。” 第2天, 当康乡长交给栓保3万元要把瓷罐抱走时,梅花红着脸说:“康乡长,这个瓷罐既然是唐三彩,肯定是我家祖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让它流落到他人手中。” 康乡长眨巴着眼睛,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保存好这个瓷罐,5年后,我用4万块把它赎回,中不中?” 没想到是这样,康乡长一时说不出话来。 梅花说:“康乡长,你要不同意,就请拿走你的钱,把瓷罐留下。” 康乡长说:“那好,5年后你可以赎回,但不是4万,是10万!”梅花沉默了片刻,就使劲点了点头。 梅花在大学里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一家公司聘为副总,年薪20万。在老贵的带领下,梅花辗转找到了康乡长。康乡长又惊又喜,他抱出那个瓷罐,说:“闺女,实话跟你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瓷罐。” 梅花一点儿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 康乡长很是意外,说:“那你为何还要赎回去?” 梅花说:“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 老贵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说:“康乡长,既然您知道是假的唐三彩,为啥当年提出要让梅花拿10万元来赎回?” 梅花抢先插话说:“老贵叔,康乡长一是不想让我赎回这个假的唐三彩,二也是在逼我学业有成,干出一番事业啊。” 康乡长欣慰地说:“梅花,我只拿回属于我的3万,其余的7万你捐给村里如何?”梅花同意了,一张笑脸如同盛开的梅花。 (有删改)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嘤嘤地啜泣”“吧嗒着烟袋”两个细节,极俭省地写出了栓保父女面临的窘境。 B 梅花自尊要强,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因为这是她爷爷留下的,有纪念意义。 C 老贵是个穿针引线式的人物,将经济拮据的栓保一家和为政一方的康乡长联系在一起,也使人物、故事更真实可信。 D梅花凌寒傲霜依然绽放,象征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文章结尾把梅花的笑脸喻为“盛开的梅花”,即有此意。 15小说中的康乡长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6文章以“唐三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注】朊仕:高官厚禄。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 伐:夸耀 B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 署:代理C有年引诏旨请 引:援引 D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 赉:赏赐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陈有年遵从法令,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他不曲从张居正意见,依据法令规定,坚持自己观点,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官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的意见十分得当。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D陈永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有年无住所安置妻儿。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3分)(2)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3分)(二)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苏 轼东武望余杭 。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堕泪羊公 却姓杨。 注 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时较繁华的地方。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B“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 期望。C“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D“不用诉离觞”一句,写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22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4分) (三)默写(8分)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错一字不得分)(1)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 。(3)雨霖铃下阙虚写了别后想象美景的千古名句: ,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5)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6)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最难将息。(声声慢)(8) 。谁怕? 。(定风波)四、语言文字运用(3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三个短语概括川剧的特点。(3分)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人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川剧的特点: 、 、 。四、作文(4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你觉得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什么?为什么要扣好这粒扣子?我们青少年要怎样扣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怎么扣得端?扣得牢? 请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将你的思考和感悟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明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学段考试高一语文答案(1-10题,每题1.5分,共15分)1. B 2.B 3.A 4.D 5.B 6.C7.B(论语孟子应改为尚书乐经)8D(风云际会:比喻有才华、有作为的人在难得的好时机聚合。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肝胆相照:比喻真心诚意、以真心相见、互相坦诚交往共事,不能形容精神和理念。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或装饰华美。叹为观止:指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赏心悦目:指因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欢畅。但是“叹为观止”在使用时如果句子主语是观赏的对象(人或事物),要在“叹为观止”的前面加上“令人”“使人”“让人”。)9C(这个病句是一个单句,可以采取压缩的方式,提炼出句子的主干,发现这个句子缺少谓语,应该把“折射出的”改为“折射出了”;语序不当,不是“日益折射出”,而是“日益走向”;搭配不当,诚挚友好是姿态,沉稳大气是仪态,从容自信是心态。所以综合看来,C项正确。)10A(根据前后文,从形式上看,B项,“美美与共”与“开放包容”结构不对称;C项,“乐奏万方”是动补短语,和“海纳百川”的主谓结构不对称;D项,“文明之邦”与“广阔胸襟”不对称。从内容上看,C、D两项的内容不太符合会议的宗旨。所以A项正确。)11. (2分)D12. (2分)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B项,文章中间部分应该是并列结构。并不是层层铺垫、逐层深入。13.(2分)A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导致”错误。过度阐释和曲解是由于人们在谈及某些具体问题而加以引述时,没有弄清孔子原本意图。14(2分)B(解析 B项中“梅花自尊要强”说法错误,根据后文“ 梅花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说:谢谢您!我当初就知道是个很普通的瓷罐”可知,梅花早就知道这个瓷罐不是唐三彩,更不是她爷爷留下的宝物,根据梅花的话“做人得讲良心当年要不是您出手相助,我不可能有今天”,明知瓷罐不是真正的唐三彩,却要不计代价将其赎回是因为梅花知恩图报、不占便宜。) 15(4分)(1)急公好义,扶危济困。年关时,为贫困户送粮送钱;为了资助梅花上学,用3万元买了一个普通的瓷罐。(2)善解人意,尊重他人。用购买唐三彩的方式资助栓保一家,既帮助他们解决了困难,还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3)助人有方,富有智慧。把一个普通的瓷罐说成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让人信以为真。(4)善于激励,富有远见,为了保护梅花的上进心,鼓励他学业有成,故意加码,让梅花用10万元赎回瓷罐。(5)尽职尽责,关心群众,把梅花的7万元钱捐给村里。( 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16(4分)(1)把普通的瓷罐说成是昂贵的唐三彩,对比鲜明(形成强烈反差),吸引读者,出人意料。(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以“唐三彩”为中心,康乡长购买梅花要赎回康乡长加价梅花来赎回,情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曲折生动。(3)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明明是个普通的瓷罐,康乡长用3万元买下,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愿用10万元赎回,可见其发奋有为、知恩图报。(4)主旨上,价值很高的唐三彩寄寓了扶危济困、知恩图报、励志自强等优秀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 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解析】 本题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线索作用、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唐三彩”贯穿小说始终,故事情节也是围绕“唐三彩”展开:康乡长购买唐三彩梅花要赎回唐三彩康乡长加高赎金梅花回来赎回唐三彩,情节起伏,“唐三彩”是这篇小说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康乡长和梅花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唐三彩展现出来的,康乡长用3万元买下,可见其爱民有心、助人有方。梅花愿用10万元赎回,可见其发奋有为、知恩图报,“唐三彩”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中的“唐三彩”实质上是一个普通瓷罐,把普通瓷罐说成是昂贵的唐三彩,出人意料,更容易吸引读者;这篇小说的主旨也是通过“唐三彩”表现出来的,“唐三彩”寄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7.(2分)A(“勋伐”同义复词,都是“功劳”之意)18.(2分)B19.(2分)C(C项“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曲解文意,原文是说“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松弛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20.(6分)(1)(3分)最后,陈有年认为自己虽然退职,遗漏的贤才却不可不录用,于是竭力请求皇帝,启用废置的人。(“以身”“起废”各1分,句意1分)(2)(3分)始皇心里自以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孙万代称帝称王的基业。.(“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帝王”各1分)参考译文: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吏部,历任验封郎中。万历元年(1573),成国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援引张懋的例子请求赠封王号,大学士张居正支持他。陈有年坚决不赞同,上奏说:“根据令典:功臣死了,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张懋赠封为王,朝廷议论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父亲朱辅也这么认为。后来竟然被封赠,不合制度。况且朱希忠没有讨敌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左侍郎刘光济负责吏部事务,按张居正的意思,删改奏稿。陈有年极力争辩,最后将原奏章呈上,张居正不高兴,陈有年当天就称病离去。万历十二年(1584)他出任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郎中,谢绝说情。朝廷内外都佩服他的为人。调任太常寺少卿,担任右佥都御史巡视江西。为皇帝供给用品的尚方官需要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了。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