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评分表-3二、报告提纲-4三、徽文化介绍-5四、实践报告-10五、读后感 -14得分指导教师签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提纲姓 名学 号班 级报告题目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探究-以徽文化为例社会实践目的通过对徽文化的实地调研,向大家介绍灿烂繁荣的徽文化;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问题,警醒人们重视传统文化已经慢慢缺失这一现实,呼吁人们要真正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变成形式主义;呼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实践方法访谈调查 参观调研 资料调查 其它 时间安排准备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所做准备工作有哪些)10月1日10月7日 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搜集有关徽州和徽文化的资料,了解解徽州文化的历史起源和由来。实践阶段(需说明起止时间,具体实践及调研内容)10月23日11月23日 (周末)实地考察,了解徽文化下的各方面成果和古徽州人民的历史结晶,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调查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并从中发现相关问题。 采访一些学生,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探究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现状。撰写报告阶段(须说明起止时间及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11月27日11月30日 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们的交流,撰写实践报告,分享实践心得与体会。报告结构一、以PPT的形式简单介绍徽文化二、正文报告:以徽文化为例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1、简要概括徽文化的由来2、以两个实例(古徽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探究传统文化中“和”理念 在现代社会的实践现状;徽派建筑不再只是在徽州可以见到,很多地方仿造徽建筑只是仿其形)可以看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进一步看出传统文化的缺失。3、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在今天受到的挑战,以及从当今核心价值观看出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呼吁人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4、后记教师评语徽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现状探究-以徽文化为例什么是文化?我想每个人对文化的概念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是却又不能详细的描述出来。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却能从很多的人、事、物中感受到文化的存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我们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每个国家民族甚至每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都会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独一无二。每次有同学问我来自哪里,我都说“安徽黄山市”。说完之后,一阵惆怅。我为什么不说是徽州的呢?因为,现在,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个地方叫“徽州”。如果我说“安徽徽州”,对方可能会略带迷惑,我会很难过,我会试着去解释,但这并不是人与人初次见面的礼数(徽州人是重礼的,我也很重视)。所以,我觉得我很有必要将我们徽州的文化带给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感受徽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留下的对徽州的千古绝唱。徽,有美好、善良的意思。尔雅释诂中说到,“徽,善也。”徽文化是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小时候,我便知道我生活的地方很美。万千青山绿水,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曾经,我在小河边洗衣玩耍,到清清浅浅的小河里与鱼虾嬉戏为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优雅的泼墨山水却染上了现实所带了的油渍。昔日的小河已不复当年模样,河水也不再清澈,河里的鱼虾早已不见了踪影。环境的牺牲越来越多的变成了一些人口中不可避免的代价,经济的效益越发展、城市的建设与复苏、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改善,似乎都与美好的环境相不入,我甚至惋惜,如今的儿童再也无法体会那种任何游戏机、电脑都无法替代的大自然中收获的真正的快乐。而现实真的如此残酷无理么?古徽州地理位置并不优越,地处山区,山多田少地脊,物产资源贫乏。历史上三次比较大的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乱”后,中原士族迁徙徽州,中原移民成批来此,使中原文化较早地直接融入徽州。中原移民带来了中原文化,使徽州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孕育了徽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其实,从古代徽州民族文化的融合到今天徽文化的灿烂繁荣,从客观上反映出了两个字:“和”与“合”-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文化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也是传统文化中一直提倡的理念。今天,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不仅仅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毋庸置疑,每个人心中都有传统文化“和”的理念,但是能真正做到这个理念的却不多。“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口号已经响了好久了,可全球气候问题、全国雾霾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各种自然灾害愈发激烈。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可以由于大自然的一次震怒而毁于一旦,许多湮没在黄沙厚土之中的文明,让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大自然存有一份敬畏之心呢?人类永远不能征服自然,大自然应该是我们的朋友。对待朋友,应该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徽州的古人们就给我们做了一份很好的范例,希望我们爱护它,保护它,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找回平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文化来源于自然,也因自然而更加优美。 从这个例子其实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人们往往只注重传统文化的表面形式,却忽略了传统文化中最精髓、最具意义的文化内涵。我想,每个人只要一踏上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就一定会感受到徽州古朴的民风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气息。其实,每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能迅速地感受到这个地方特有的文化。而这种对文化最直接的敏感便来自于建筑。建筑是一种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对于徽州来说,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是最具符号意义的标志。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鲜明特色。但其实,徽派建筑现在不仅仅只在徽州可以看到,很多地方也可以看到徽派建筑的踪影。我曾在某个城市旅游时,看到了城市居民小区的住房外表是随处可见的徽派建筑的风格,青砖小娃马头墙。但事实上呢?在徽派建筑的外表下,其中的建筑结构乃至构造都是所谓的现代化,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和家具设施,在外面刷上白漆,屋顶上安两片黑瓦,就是所谓徽式建筑了?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的上是对徽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讽刺?可是很多人却以为,这是真正的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继承和最好的保护。其实,这样的现象不只在建筑方面得到了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问题。时代节奏发展的越快,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快餐文化,很少有人能够放缓些许步伐,感受中国经典传统文化的韵味,和传统文化进行一次直达灵魂深处的交流。传统文化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改变,而我们需要的是继承和发展,继承则意味着理解,发展则更加建立在透彻的领悟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太急功近利,只注重表面形式,却往往忽略了一些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现代社会,很多传统的文化,经典的声音备受时下流行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新一代的年轻人和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一定的隔阂,在一部分我采访的上海电力学院的学生眼中,祖先遗留下的文化已经不在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但是,我能很坚定的说:绝对不是这样。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已逝的过去,而是连接过去的现在和奔向未来的今天。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悠悠五千年的历史,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从形成以来绵延五千年而从未发生重大断层的文化体系。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都已经更替或者消亡,只有我们国家和民族却能历经风雨岿然不动?这是偶然吗?不,这不是偶然,更不是侥幸,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有着深深扎根于土壤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伟大而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创造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汉唐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文明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推动着中国文明一步一步向前发展。我们今天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都得益于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支撑着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灵魂。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采取辩证的态度。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却是有其不可取之处,但这种不可取之处是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的。因为文化是离不开环境的,离不开特定的背景,我们并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而全盘否定它。而现在中国的现实就是:一边是对传统文化的遗弃,一边是新的文化体系无法建立,双重矛盾导致中国文化不知何去何从。很多人说我们中国人没有信仰,难道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我觉得这不是信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文化归属感的缺失。传统文化的内涵没有真正被人们所理解而消化吸收,没有能够伴随时代的发展发展,也就没有能够发展出一种文化能得到全社会所有中国人的认可,社会迷茫,中国人也迷茫。按照古文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优秀的文化应该是从内影响着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都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去践行自己的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我们的党和国家也已经认识到,只有在文化方面真正强大起来,我们国家才能继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要从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中去寻找,进一步发掘、弘扬、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新乡市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桥梁养护管理培训课件
- 2025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核心银行面试题及答案
- 2025注册验船师考试(B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一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 2025年初级汽车维修工考试模拟试题集
- 2025年人工智能项目经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碳排放权与碳期货市场关联研究面试高频考点
- 公务员面试题实例分析及答案
- 急性胆囊炎疾病概述
- 从零开始讲装置布置:建规、石化规、精细规在工程设计时如何合理选用
- 2025年危险品水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共500题)
- 小红书运营合作协议书
- 工业固废处置协议书
- 艺术基金授课协议书
- 【杭州】2025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第一次招聘编外人员1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保密观题库题库及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
- TBIE004-2023通孔回流焊接技术规范
- DB32T 5045-2025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